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省级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03341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53 大小:60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省级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省级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省级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省级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3页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省级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省级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省级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省级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省级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省级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省级平台建设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1项目概述

1.1项目名称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省级平台建设一期工程

1.2业主单位:

xxx

1.3工程背景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比较完善的卫生服务保障体系。

2009年4月,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征求稿)也明确提出,要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

根据xx省长、xx副省长对《关于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促进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的建议》提案的批示精神,省发改委、省卫生厅等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拟将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建设列入数字福建2009年重点建设项目。

卫生厅依据卫生部制定的规划标准,以相关政策为指导,结合我省已具备的条件以及卫生工作现实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施全省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建设。

1.4建设规模

本项目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省级平台建设一期工程,总投资概算为479.60万元。

其中硬件设备费用213.90万元,系统软件费用52.10万元,应用系统开发费用150万元,机房建设费用20.00万元,项目建设其他费用43.60万元。

1.5设计依据

本项目工程建设主要设计依据有: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2〕17号);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4〕34号);

(3)《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卫生部;

(4)《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卫生部2009年5月;

(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09〕);

(6)《数字福建“十一五”建设规划》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

(7)《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数字福建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闽数字办技术〔2003〕7号);

(8)《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数字福建部门局域网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闽数字办技术〔2004〕4号);

(9)《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印发2008年数字福建工作意见的通知》(闽数字〔2008〕1号);

(10)卫生厅提供的项目建议等基础资料;

(11)xx公司收集的关于本项目工程的相关技术资料。

1.6设计范围

本报告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省级平台建设一期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暨初步设计方案。

根据“数字福建”(闽数字办技术〔2005〕18号)文件的要求,本方案设计范围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项目概述;

(2)现状与需求分析;

(3)系统总体规划;

(4)本期系统建设方案;

(5)设备配置及安装;

(6)培训及维护;

(7)项目实施;

(8)概算编制;

(9)项目招标方式;

(10)项目效益分析。

2现状与需求分析

2.1项目的意义和建设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及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要求医疗机构能够提供迅速、优质、高效的卫生信息服务。

建设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系统。

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的支撑体系中的内容之一。

如果在省内统一建设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这项工作在全国将是一大创举。

(2)建立基于居民健康管理的信息系统,通过社会保障卡关联健康档案,将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整个过程在医疗保健机构产生的信息进行集中保存,不仅为个人的医疗保健提供完整的参考,而且也为不同医疗保健机构的个人信息共享提供便利,今后居民在省内任何医疗机构就诊,医生可以通过社会保障卡就能方便调阅既往的电子病历和健康信息,因此对控制重复检查、重复治疗将起到积极作用;

(3)医疗信息的集中保存还能为医疗监管提供技术手段,卫生行政部门可以通过信息系统的分析结果发出医疗预警。

依托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建设,还能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机构)提供相关业务操作系统。

因此,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对促进医药体制改革,保障居民健康,提高健康管理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2现状分析

2.2.1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

2.2.1.1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情况

截至2008年12月底,全省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已经全部实行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其他医疗机构有计算机网络的中医医院占60%,妇幼保健院(所)占35%,乡镇卫生院占10%。

我省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最大的特点是,基本实行的是医生工作站模式,即采用卡介质(磁卡或IC卡)作为就诊者的身份识别,并以预缴金的方式解决挂号排队、估价、缴费排队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疗机构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为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建设奠定了基础。

调查还显示,我省设区市级以上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转向以病人信息中心的管理,除了一般按医嘱收费管理外,已经集成了检验信息系统、简单的电子病历信息系统,部分医院还实施了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而县级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模式相对还处在低级阶段,80%的医院基本是围绕经济管理为中心的模式,重点解决医疗收费问题。

省属9所医院及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水平还是比较高的,检验信息系统已经全部实施完毕,部分医院已经实施了全院PACS和电子病历系统,具体情况是:

(1)省立医院:

已实施了门诊及住院系统、PACS系统,电子病历系统未实施。

该医院的系统,是由上海的企业进行实施。

(2)省直机关医院:

实施了门诊及住院系统、PACS系统(部分科室),电子病历系统未实施;承建商与省立医院相同。

(3)省妇幼保健院:

基本实现了门诊、住院管理和检验信息系统,PACS、电子病历等系统尚未实施。

(4)省肿瘤医院:

信息系统模块较全面,门诊、住院系统、PACS系统、检验信息系统已全部实施完毕,而且系统有高可靠性保证,备份容灾系统较完善。

(5)医大附属协和医院:

门诊、住院、检验等信息系统已经完成实施,,电子病历系统正在实施过程。

(6)医大附属第一医院:

门诊、住院系统由公司承建,PACS则由实达科技公司建设。

电子病历尚未实施。

(7)省老年医院:

已实现门诊、住院等信息系统,由实达科技公司承建。

PACS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尚未实施。

(8)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门诊、住院系统由公司承建。

PACS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尚未实施。

(9)中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门诊、住院系统由实达科技公司承建。

PACS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目前正在试运行中。

(10)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采用全军统一的医院信息系统,功能模块较全面,其包含了门诊、住院系统、电子病历系统、PACS系统、远程医疗等信息系统。

2.2.1.2城镇医疗保障信息化建设情况

城镇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始于2000年,网络构架采用以设区市为操作系统的分布式管理模式,各设区市医保中心建立本辖区的医保数据中心。

通过租用SDH数字电路或DDN专线下联所辖县(市、区)医保中心的路由节点,并由此节点与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实现联网。

2006年全省医保实现了联网结算,省医保中心作为全省网络的中心节点,通过2M带宽的SDH作为骨干线路分别与9个设区市医保中心建立联网系统,实现了全省异地就医的医保费用实时结算。

2.2.1.3新农合系统建设情况

新农合系统已依托全省的医保联网网络基本建成了覆盖省、地、县的三级新农合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的快速、通畅、安全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虚拟专网,网络横向连接相关单位,并在省/市/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内,分别建立数据备份中心。

系统的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1)在现有城镇医保网络的基础上整合利用资源,新农合信息系统与城镇医保网络共享主机、数据存储设备、网络通信线路和机房设备,以各设区市为单位建立了新农合的分中心系统;

(2)各分中心系统网络向下辐射,通过县级网络节点覆盖了本辖区所有新农合医疗定点机构、县级合管办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3)各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HIS)开发了接口程序,参保农民的就诊费用信息可直接从医疗机构局域网络导出并发送至新农合信息系统;

(4)在设区市分中心系统上部署新农合信息管理软件,以县(区、市)为单位设置管理权限和工作参数,为本辖区新农合的结算、报销提供操作系统,并建立与医疗救助相衔接的管理模块;省级建立数据交换系统,满足省内农民异地就医的即时结报;

(5)在省卫生厅建立全省新农合数据的备份中心,集中存放各设区市分中心的新农合数据,确保数据安全;同时提供全省资金监管、数据汇总、统计分析等功能,为新农合政策制定提供辅助决策;

(6)逐步引入社会保障卡作为新农合个人身份的识别卡,在方案设计时考虑定点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的接口程序。

2.2.2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各单位还参差不齐。

总体上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推进速度较快,而公共卫生领域的信息系统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系统之间缺乏统筹规划,信息标准也不一致,因此系统整合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2.3需求分析

根据卫生信息建设统一总体建设要求,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建设项目需求分析如下:

2.3.1网络系统需求分析

(1)网络基础建设需求分析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必须实现与个人健康相关的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系统之间网络互联,保证各机构产生的健康档案信息能够归集到中心平台。

目前,我省正在建设政府政务外网,建议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采用政务外网实现互联互通。

根据业务功能,在网络上划分VLAN,确保信息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2)网络安全的建设需求分析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可靠安全的运行不仅关系到数据中心本身的运行,还关系到其他业务部门相关系统的运行,因此其网络系统应该具有极高的可靠性。

为防止网络连接带来黑客侵入、破坏信息,需要在面向公众服务的网络接入端配置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等网络安全系统,为充分利用现有可用资源,建议省级利用省卫生厅原有的入侵检测等设备,新购防火墙、网闸等网络安全设备。

2.3.2主机系统需求分析

主机服务器是网络与应用支持的关键设备,是系统建设的核心设备,其作用是为系统提供硬件运行系统,是构建各种应用软件、数据库系统、中间件的依托。

因此对服务器的选择不仅要满足当前已开展的各项业务需要,更要着眼于未来,应从系统性能入手,通过客观的分析比较,确定一款或一系列具有令人满意的主频处理速度和I/O吞吐率的服务器。

产品质量要有保证,严格执行国际质量认证体系,确保产品稳定可靠。

在选择服务器系统型号和系统配置时,应该充分考虑系统可靠性在今后系统运行时的重要地位。

2.3.3业务需求分析

居民健康档案包含的内容可以来自于不同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机构。

既往的健康信息都是分散保存在医疗卫生机构,既不能方便共享,也不能集中存储,更不能系统化分析。

随着医疗保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健康信息的重要程度日益重视,希望自己的健康信息能够连续、系统化地保存,并能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方便地调阅。

健康档案信息的集中存储还为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质量的监管、医疗费用的控制提供了分析依据。

2.3.3.1医疗业务服务需求分析

居民健康信息是居民从生到死,各个生命时期所有关于医疗保健的信息和资料,包括居民的基本信息、出生证明、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以及每次就诊的病历、报告、处方、体检结果等。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共享就是各医疗卫生机构将各自对居民进行医疗卫生服务的业务数据采用统一的标准汇总到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数据中心形成每个居民完整的健康档案信息,同时各医疗卫生机构又能够方便地共享查询这些资料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从而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避免重复检查。

2.3.3.2综合卫生管理需求分析

为了满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积极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实现数据更广泛的共享和交换。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获得宏观管理所需的信息支持,以此为依据辅助决策;通过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网络体系将使行政管理部对卫生业务部门的监督和控制更加的及时和准确,提高对整体卫生资源的调配力度。

2.3.3.3其他业务相关者需求分析

医保、药监等相关部门希望各部门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提高业务能力,增强服务功能。

因此,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一期)的建设,需考虑与这些相关部门信息的互联互通。

2.3.4机房需求分析

由于重要的数据和应用都存放在机房中,所以对机房环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数据中心机房设在省卫生厅信息中心,其总面积约为65平方米,其建设内容主要为如下几个方面:

  机房装修:

机房装修主要考虑吊顶、隔断墙、门窗、墙壁和活动地板等;

  供电系统:

供电系统是机房建设重点之一,由于机房大量设备需要极大的电力功率,所以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建设、扩展性是极其重要的。

供电系统建设主要有:

供电功率、UPS建设(n+1)、配电柜、电线、插座、照明系统、接地系统、防雷和自发电系统等。

  空调系统:

机房的温度、通风方式和机房空气环境等。

  布线系统:

机房应有完整的综合布线系统,布线系统包括数据布线、终端布线等。

  消防系统:

消防系统是机房必不可少的一个保障。

机房消防必须采用无腐蚀作用的气体自动灭火装置。

2.3.5数据标准与规范建设需求分析

网络的有效互联互通还必须满足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的需求。

因为居民健康信息系统的建设涉及到多个部门、多种业务和多个节点之间的连接,不网的网络、不同的通讯线路的集成等,这就需要遵循或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来提高系统的通用性和互操作性,包含医学用语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信息分类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数据编码的标准化与规范化、通讯传输格式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等内容。

3系统总体规划

3.1建设目标

立足全局规划的高度,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围绕建立全省居民健康信息系统,逐步推进全省公共卫生、医疗信息化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信息化建设。

纵向建立省、市两级健康数据中心,市级数据中心作为健康档案的操作平台,终端向下延伸至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横向连接同级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居民健康信息的连续保存、信息共享和信息利用,逐步消除“信息孤岛”,平台同时还为卫生监管提供技术手段;省级数据中心主要完成全省市级数据的归并与分析,为卫生行政决策提供依据,同时还作为跨设区市居民就诊的数据交换平台。

为了实现以上总体目标,必须完成以下具体建设内容:

(1)构建数据中心平台

建立省市两级数据中心平台,省级平台设在省卫生厅,与各设区市居民健康档案数据中心通过信息总线实现数据的汇总、分析和管理,为各设区市的信息共享提供数据交换空间;同时也是省属医疗机构健康信息数据中心。

设区市平台担负本辖区居民健康档案数据中心的任务,连接区域范围的医疗卫生机构,通过社会保障卡的身份索引,采集并保存居民在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健康服务过程中所产生的健康信息,并为区域健康信息的共享提供物理空间。

(2)全省就诊一卡通改造

建立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必须以信息系统统一个人身份识别为前提。

我省“数字福建”已确定以国家标准的社会保障卡为基础,统一全省医疗机构就诊卡,做到就诊一卡通行、一卡通用。

因此,必须实施对各医疗机构现行的信息系统进行接口改造,更换所需的刷卡终端设备,以社会保障卡号作为居民健康档案的索引,保证健康档案个人身份标示的唯一性。

(3)全省基层卫生机构基础信息化建设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来源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面向健康服务所产生的各种信息,只有实现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健康档案信息系统才可能建立、健全。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系统是健康信息网络的“网底”,必须与健康档案系统同步实施。

“网底”平台将采取集中式管理的模式(即B/S模式的软件),各设区市平台部署全省统一版本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信息系统,直接在平台的数据总线上并入居民健康档案。

(4)全省集中管理的计划免疫信息系统

按照国家CDC的建设规范要求,在疾控体系建立集中管理的计划免疫信息系统。

儿童基础档案信息与妇幼保健信息系统中的出生建档和妇幼机构的免疫接种实现数据对接。

软件系统部署在省疾控中心,信息共享层面建立在省级健康数据中心之上。

(5)建立卫生信息监管平台

在设区市平台和省级平台开发医疗卫生监管分析软件,对区域汇集的居民健康和医疗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能够准确、有效地监管各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医疗收费、药品价格、医疗质量、工作量分析等情况,为医疗卫生的行政监管和科学决策发挥作用。

(6)全省血液信息系统共享健康档案

共享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基本信息,以省血液中心为枢纽,各设区市血液中心局域网络联入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平台,实现采供血的信息集中管理。

(7)远程医疗信息与健康档案系统对接

在一期工程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全省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三年内终端网点覆盖全省乡镇卫生院。

在省级平台实现与居民健康信息档案系统对接,病人远程医疗过程所产生的信息均能方便地归并到健康档案中。

3.2系统的总体结构

3.2.1设计原则

根据项目建设总体目标和基本目标,本项目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统筹规划、统一标准

做好总体规划,制定统一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标准,确保医疗卫生业务范围内的数据资源最大化地利用;

(2)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数据中心必须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够支持多种网络的传输和多种的物理接口,保证设备升级、更新的灵活性,能够根据今后业务的不断扩大的需要,扩展所需的容量和用户数;

(3)安全可靠

应有较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防范各种风险的出现,对数据中心机房布局、结构设计、设备选型、日常维护等方面进行高可靠性设计和建设,关键设备采用冗余设计,并具有一定的容灾机制;

(4)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先整合现有的应用系统,可行性高的项目先行,在应用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扩充,逐步建成全方位的、多功能的卫生信息网络平台。

3.2.2系统总体架构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依据卫生部出台的信息技术标准,采用SOA的WebService技术来定义数据库元数据,使用基于XML的消息处理作为基本的数据通信方式,以解决使用不同组件模型、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的系统之间存在的差异。

本次系统建设并不要求医疗卫生机构更换现有的软件系统,而是在保持原有应用系统架构的基础上,实现不同应用系统间的整合。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建立一套将松散应用系统进行耦合的集成方案,来规范应用系统的整合,因此提出了架服务总线的方案。

系统体系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3.2.3平台架构

居民健康信息系统采用两级数据中心、多级操作平台,多个应用系统共享硬件资源的基本架构。

系统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各设区市建立本辖区的数据中心,与本辖区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系统互联,采集并存储居民健康信息;县级以下卫生机构,如妇幼保健院(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应用系统软件采用B/S模式,直接部署在设区市数据中心,基层工作站直接用浏览器登录访问;市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最高权限对全市的健康档案数据进行管理。

省卫生厅建立省级数据中心,并与9个设区市的数据中心实现互联互通;省级数据中心采集与汇总全省居民的健康档案信息,并实现居民在跨设区市接受医疗卫生服务时能共享健康档案信息。

10所省属医疗机构直接连入省级数据中心,实现居民就诊医疗信息的采集与存储。

3.2.4网络线路架构

本系统要面向社会服务,因此需要与互联网实现信息通信。

目前我省正在实施政府外网工程,本项目将依托政府外网构建数据通信线路,省属医疗机构联网为10MSDH线路。

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与本辖区数据中心之间采用2MSDH线路;设区市数据中心与当地政府外网网关互联并上行至省级数据中心采用4MSDH线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通过ADSL线路与最近的政府外网拨号网关连接。

3.2.5应用系统架构

围绕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建设,按卫生业务功能分类,应用软件分为8类、14个子系统,顶层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3.2.6数据中心基本架构

整个卫生数据中心的数据逻辑结构可以分成四个层次:

数据接口(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共享、异地交换、数据管理及挖掘、数据表现与利用、决策支持。

卫生数据中心逻辑层次示意图

数据交换/共享层构建在数据采集与传输层之上,部署在各系统的前置接口端,按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运用广域网通讯技术,数据中心通过数据前置系统对数据采集和交换进行集中控制;在数据共享与交换层对数据的存储与传输进行协调,完成各系统间的信息共享。

然后由数据分析与数据管理层对数据进行重组、汇总、分析;数据挖掘与决策支持层和数据利用与发布层则按特定的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资源进行挖掘,为健康信息和医疗卫生服务的宏观管理提供更多支持。

3.3信息的分类编码体系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将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标准和卫生部制定的规范,统一指标体系和数据库结构,规范工作流程。

(1)信息分类编码遵循的标准化工作原则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标准化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1)编码要唯一识别,不能有歧义,不能重复;

2)各项标准、规范、信息编码、分类代码严格遵守卫生部颁布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规范的要求。

3)系统应用居民社会保障卡号作为个人信息库的主关键字。

4)同属性同内涵的业务数据库(表)和业务指标编码在各业务系统中应保持一致。

5)信息分类代码有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原则上要参照执行,可选择使用,不可重新编码。

6)药品和诊疗项目采用的编码与全省医保系统保持一致,以避免医院等机构的重复进行标准项目定义。

ICD10则参考卫生部、卫生厅出台的相关规范内容。

(2)常用标准类别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常用的标准包括:

1)国际标准(ISO),如《信息技术互连国际标准(ISO/IEC11801-95)》等。

2)国家强制性标准(GB),如《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计算机软件测文件编制指南(GB9386-88)》等。

3)国家推荐性标准(GB/T),如《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GB/T17544-1998)》、《软件工程标准分类法》(GB/T15538-1995)等。

4)卫生部《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标准(意见征求稿)》,2009-2。

5)卫生部《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方案(意见征求稿)》,2009-3。

6)卫生行业的其他标准。

(3)标准编码的基本规则

标准编码以卫生部下发的《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方案(讨论稿)》为蓝本制定,使各地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建设能够实现“统一系统、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和数据挖掘”的目标,构建统一、规范、安全可信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

遵从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和中国卫生部区域医疗协同应用工程的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新医改”的关于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相关要求制订的。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中统一使用以下代号命名规则如下:

代号分类

Uxxx-xxx用户分类代号

Fxxx-xxx功能代号

x-xxx-xxx基本数据集代号

(第一部分的x:

1服务对象信息,2:

服务提供者信息,3:

出生信息;4:

事件活动;5卫生机构记录,7群体卫生记录;8死亡信息)。

第二部分的xxx指:

下一级的分类;第三部分的xxx指项目具体的编码。

如:

5301001:

药品类别;5301002:

药品名称;5301003:

药品剂型。

Sxxx-xxx数据代码规范代号

Qxx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