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三分法巧解政治开放性主观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9783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三分法巧解政治开放性主观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运用三分法巧解政治开放性主观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运用三分法巧解政治开放性主观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用三分法巧解政治开放性主观题.docx

《运用三分法巧解政治开放性主观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三分法巧解政治开放性主观题.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用三分法巧解政治开放性主观题.docx

运用三分法巧解政治开放性主观题

运用三分法巧解政治开放性主观题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高考状元相关阅读:

 

  近年来高考政治主观题设问的指向性、限制性整体上得到加强,但设问不具指向、不进行限制与规定的开放性主观题仍占有较大比重。

此种题型在近几年高考中更是频频出现,它突出体现了高考“能力立意”的宗旨,着重考查学生发散思维、综合评价的能力。

其答案多元而不唯一,要求学生从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并全面地扩展思维,组织答案。

其解题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

因而此种题型被考生们视作最为棘手的“难题”,往往感觉“无从下手”“无话可说”。

在多年的高考复习备考教学中,我发现,如果能运用“三分法”,举一反三,从不同的三个层面来组织答案,此类“难题”将可迎刃而解,且不失为一条捷径。

下面我结合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及所供答案,对此类方法的体现与运用进行简要介绍,希望能对同学们的正确解题提供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一、三“常识”法

  【方法解读】从政治常识、经济常识、哲学常识三个内学科角度对范文写作问题进行分析与说明,注意知识的广度,在实际运用中一般只需其中两个内学科的综合。

  【适用题类】此类题一般要求对材料内容及其中的各个行为进行认识与评价,侧重于分析出其中体现的书本道理;其特点是不规定问题的学科知识范围,要求开放作答,设问如“……说明什么”“对……如何认识”等。

  【典型例题1】2003年8月1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取代了施行21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对于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政府由强制的收容遣送改变为自愿救助管理。

其中一个重要结果是“三证”不全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生活和居住取得了合法资格。

(“三证”包括身份证、暂住证、进城务工证。

  问题:

将收容遣送改为自愿救助管理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收容遣送办法存在一定的弊端(直接原因)。

过去大批“三证”不全的进城民工被当作流浪乞讨人员强制收容遣送,侵犯了他们在城市就业和居住的合法权利。

将收容遣送改为自愿救助维护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流浪乞讨人员的正当权利(从经济常识角度看政府行为转变的原因与意义)。

(2)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救助反映了政府的社会福利职能,而这种救助又以自愿为前提,体现了国家对公民自由的尊重。

从收容遣送到自愿救助的变化体现了我国在人权保护方面的进步(从政治常识角度看政府行为转变的原因与意义)。

  二、三层次法(或三“w”法)

  【方法解读】运用认识的一般规律,思想汇报专题从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怎么办(how)三个层次对问题进行逐层推进式分析,注意对问题认识的深度。

  【适用题类】此类题多以论述题形式出现,一般要求对某一具体问题提出看法或进行认识。

问题限于明确的知识点,但要求认识向纵深推进,且与现实热点联系较紧,设问如“如何认识……”“对……的看法”等。

  【典型例题2】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指出:

“从今年起,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取消农业税的看法。

  【参考答案】温家宝总理提出的政府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的承诺,是加强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力措施(“是什么”的层次)。

这有利于降低农民的恩格尔系数,充分体现了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什么”的层次)。

除了取消农业税外,还XX应该降低甚至取消农民负担的各项费用。

此外,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不仅仅只是税费改革问题,还必须采取其他各种有力的措施(“怎么办”的层次)。

  三、三主体法

  【方法解读】对问题的行为主体按“大→小”的原则进行分类:

经济方面的主体即市场主体为国家(政府)、企业(经营者)和个人(劳动者、消费者);政治方面的主体为国家(党、政府)、地区(部门、集体)和公民(群众)。

从不同主体出发,对问题的解决进行分析与说明。

  【适用题类】此类题一般要求对经济、政治领域的某一不合理甚至违法现象提出建议与整改措施,设问如“怎样……”“如何……”等。

  【典型例题3】就业是民生之本。

我国政府从国情出发,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确立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

2003年中央财政就新增47亿元专项补助资金,用于支持再就业;全年新增就业人员8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440万人。

为引导农民按需有序就业,国家制定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对农村劳动力开展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

  目前我国农民工已突破1亿人,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工伤事故多、超时加班、子女就学难等问题已引起社会关注。

请你就“怎样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出三条建议。

  【参考答案】可以从以下方面提出建议: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和监督力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上从国家角度出发,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提出建议),增强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从企业角度出发提出建议),提高农民工的维权意识等(从农民工个人角度出发提出建议)。

  四、三客体法

  【方法解读】对问题的行为客体即对象按“大→小”原则进行分类:

经济方面的客体为国家(市场)、企业(经营者)和个人(消费者、劳动者);政治方面的客体为国家(党、政府)、地区(部门、集体)和公民(群众)。

针对三类客体,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与说明。

  【适用题类】此类题一般要求对经济、政治领域某一合理或不合理行为的影响或意义进行分析,设问如“……的意义”“……有何意义”等。

  【典型例题4】2003年1月,某网站推出以“2003年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您关注什么”为题的网上调查,受到网友的广泛关注。

截至2月25日,共有20多万名网友投票选出2003年人大最受关注的十大问题。

其中居第一位的是: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问题: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主要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略。

(分析主要依据)

(2)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有利于党和政府的自身建设(从党、政府角度看意义),范文TOP100有利于改善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从群众角度看意义),有利于我国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从各部门角度看意义)。

  五、三语言法

  【方法解读】针对题中问题,从材料、教材、时政三方面素材中组织答案,做到材料语言、教材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结合。

  【适用题类】此方法普遍适用于材料分析题中,多要求对经济、政治类现象的原因、意义或作用作出分析,设问如“……的意义”“……的作用”等。

  【典型例题5】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这是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可靠保障。

  2003年,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继续保持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海洋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参考答案】广阔的“蓝色国土”可以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资源(材料语言)。

发展海洋产业,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提升(材料、教材语言)。

发展海洋产业,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教材语言),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材料、时政语言)。

  诚然,“三分法”对于解答高考政治开放性主观题具有很大帮助,但它绝不是一把可开启此类题的“万能钥匙”。

我们还经常会运用到“两分法”,如现象与本质的结合、正反论证等,或可能出现的“四分法”“五分法”……并且,文中所列各类具体方法的运用也不是单一的、生硬的,它们经常交叉运用,相互渗透。

如例题1既运用了“三‘常识’法”,又体现了“三层次法”;例题2既运用了“三层次法”,又体现了“三语言法”等。

但不管是何种方法,都要求我们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发散思维,尽可能开放、全面、精确地进行解题。

希望同学们能不断探究,不断总结,拓展思维,提高能力,高考中的“难题”将不会再是难题了。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