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教师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 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9548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教师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 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教师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 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教师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 真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教师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 真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教师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 真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教师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 真题及答案.docx

《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教师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 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教师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 真题及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教师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 真题及答案.docx

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教师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真题及答案

2020年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教师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学生区别于社会上其他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学生的思想是不成熟

B、学生是以学习为主

C、学生的发育不健全

D、学生缺乏自觉性

【答案】B

2、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在教育的起源上是根据()。

A、劳动起源论

B、神话起源论

C、生物起源论

D、教育心理起源论

【答案】A

3、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计划的最基本部分是()。

A、学科设置

B、课时分配

C、学科顺序

D、学周安排

【答案】A

4、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A、“好孩子”取向阶段

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答案】C

5、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无可救药,那就违背了()原则。

A、统一要求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

B、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C、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D、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答案】D

6、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能力为标志。

A、学习

B、生殖

C、创造

D、思考

【答案】B

7、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还不成熟。

A、感知能力

B、注意能力

C、记忆能力

D、思维能力

【答案】A

8、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

B、荀子

9、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是指()。

A、言行一致原则

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集体教育原则

【答案】D

10、“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规律。

A、智育过程

B、心理辅导

C、德育过程

D、美育过程

【答案】C

11、下列属于布鲁纳教育观点的是()。

A、五段教学法

B、设计教学法

C、范例教学法

D、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

【答案】D

12、下列属于意义识记行为的是()。

A、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

B、小明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9位数字

C、小明利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发生的年月日

D、小明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

【答案】A

13、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A、遗传素质

B、家庭教育

C、文化环境

D、生理成熟

【答案】D

14、课程不是教学的()。

A、权威

B、方向

C、目标

D、计划

【答案】A

15、幼儿典型的思维方式是()。

A、直观动作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直观感知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

【答案】D

16、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包括()。

A、身体、精神

B、道德、学识

C、德、智、体

D、知、情、意

【答案】A

17、“长善救失”、“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什么特点提出的()。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

D、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答案】C

18、我国现行幼儿园的体制大多数是按幼儿的()分班。

A、心理年龄

B、实际年龄

C、智力年龄

D、知识经验

【答案】B

19、我国现行幼儿园的体制大多数是按幼儿的()分班。

A、心理年龄

B、实际年龄

C、智力年龄

D、知识经验

【答案】B

20、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

A、自身的内在需要

B、社会环境要求

C、教育要求的内化

D、个体理想目标

【答案】A

21、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

()

A、对调查对象的群体资料必须有明确的了解,这样才能确定群体的基本单位

B、遗失被试的资料可能会造成取样的偏差

C、访问者及介绍人的被信任程度,可能使被试的反应失真,使调查资料产生较大误差

D、访谈调查常常是个人之间进行的,样本的代表性不会影响访谈调查的资料价值

【答案】D

22、备课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自己的教学对象,了解他们的特点和()。

A、接受能力

B、认知能力

C、年龄特征

D、知识背景

【答案】A

23、儿童最先掌握的词汇种类是()。

A、形容词

B、副词

C、代词

D、名词与动词

【答案】A

24、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清楚的情绪反应,即()。

A、愉快与惊奇

B、愉快与悲伤

C、愉快与厌恶

D、腧快与不愉快

【答案】D

25、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有序材料进行的课堂教学称为()。

A、发现教学

B、指导教学

C、程序教学

D、合作教学

【答案】B

26、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

A、朋友角色

B、示范者角色

C、研究者角色

D、服务者角色

【答案】D

27、1913年,普若特创办了美国的第一所()。

A、幼儿学校

B、游戏学校

C、幼儿园

D、保育院

【答案】B

28、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A、条件

B、前提

C、任务

D、途径

【答案】A

29、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

A、发现学习教学法

B、探究-研讨法

C、纲要信号图教学法

D、暗示教学法

【答案】A

30、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和尊严的权利指的是学生的()。

A、名誉权

B、荣誉权

C、隐私权

D、人格尊严权

【答案】D

31、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针对()的孩子,应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答案】B

32、幼儿教育在我国学制中处于()的地位。

A、非义务教育,学制之外

B、属福利部门,学制之外

C、属教育部门,基础教育

D、属教育部门,但不是基础教育

【答案】C

33、社区教育的真正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

A、丹麦

B、英国

C、瑞典

D、美国

【答案】D

34、竞争有可能会使一部分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容易忽视活动的()。

A、积极价值

B、创造性功能

C、真正目的

D、内在价值和创造性

【答案】D

35、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文化的物质载体。

A、组织

B、制度

C、精神

D、观念

【答案】C

36、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

A、做人教育

B、职业教育

C、基础教育

D、专业教育

【答案】C

37、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性的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答案】A

38、通过谈话、讨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方法属于()。

A、情感陶冶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说服教育法

【答案】D

39、我国现行幼儿园的体制大多数是按幼儿的()分班。

A、心理年龄

B、实际年龄

C、智力年龄

D、知识经验

【答案】B

40、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素质

B、家庭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答案】C

41、预防龋齿最重要的措施是()。

A、保持口腔卫生

B、定期检查

C、加强营养

D、多晒太阳

【答案】A

42、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答案】C

43、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的是()。

A、科学知识

B、信息技术

C、文化发展

D、政治体制

【答案】B

44、道家的教育主张是()。

A、“不言之教”

B、“以法为教”

C、“兴利除害”

D、“化性起伪”

【答案】A

45、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是指学习中的()。

A、定势现象

B、迁移现象

C、记忆现象

D、创造性

【答案】B

46、低年级学生借助香蕉、苹果的图片等替代物进行加减运算,属于()。

A、物质活动

B、物质化活动

C、外部言语活动

D、内部言语活动

【答案】B

47、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主动性

B、自主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答案】B

48、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

A、发展

B、进步

C、创新

D、改革

【答案】C

49、形状知觉的关键期是出生后到()。

A、四岁左右

B、二岁左右

C、六岁左右

D、五岁左右

【答案】B

50、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学习动机是()。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内部动机

C、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D、外部动机

【答案】C

51、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分泌唾液是()。

A、中性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答案】B

52、选拔性考试一般是典型的()。

A、能力测验

B、成就测验

C、标准参照测验

D、常模参照测验

【答案】D

53、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

A、“教育学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答案】D

54、在语言活动中,某小朋友认真地、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

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

【答案】C

55、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A、思想德育

B、政治思想

C、思想品德

D、政治品德

【答案】C

56、“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

【答案】B

57、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维果斯基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答案】A

58、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以下哪本著作中提出胎教()?

A、《政治论》

B、《雄辩术原理》

C、《理想国》

D、《勤学篇》

【答案】A

59、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的目的是()。

A、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D、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答案】A

60、()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A、教育

B、思想

C、责任

D、道德

【答案】D

61、“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答案】C

62、个体发展的规律性表现为个体发展是一种()的过程。

A、从复杂到简单、从一般到特殊

B、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特殊

C、从复杂到简单,从特殊到一般

D、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

【答案】D

63、教学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

A、一个领域

B、一种活动

C、基本途径

D、唯一渠道

【答案】C

64、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答案】D

65、在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学者是()。

A、夸美纽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福禄倍尔

【答案】B

66、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主要取决于交往双方()。

A、身份与地位

B、需要满足的程度

C、交往方式与方法

D、修养和处世方法

【答案】B

6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

A、康德

B、第斯多惠

C、赫尔巴特

D、福禄培尔

【答案】C

68、目标管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由美国的()提出的。

A、德鲁克

B、马卡连柯

C、杜威

D、布鲁纳

【答案】A

69、在西方传统的课程理论中,通常把课程目标分为:

事实、技能和()。

A、知识

B、能力

C、态度

D、素质

【答案】C

70、下列哪一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

()。

A、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B、教育始终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C、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

D、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答案】C

71、()是人的认识和行为的唤起者和组织者。

A、感觉

B、知觉

C、情绪

D、气质

【答案】C

72、()是一种代表中国文化精神的修养方法。

意思是说道德原则是一个人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的。

A、学而不厌

B、慎独

C、反躬自省

D、自我修养

【答案】B

73、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

A、可用因素

B、微弱因素

C、重要因素

D、利弊兼有的因素

【答案】C

74、(),即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是影响学习和迁移的重要因素。

A、命题

B、先行组织者

C、认知结构

D、学习定势

【答案】C

75、班杜拉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A、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B、认知建构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

D、认知结构理论

【答案】C

76、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形成()。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答案】D

77、智力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依次是()。

A、原型定向、原型内化、原型操作

B、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

C、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D、原型内化、原型定向、原型操作

【答案】C

78、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

A、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

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C、核心课程和广域课程

D、接受课程和发现课程

【答案】A

79、《幼儿园管理条例》明确了我国幼儿园实行()。

A、园长负责制

B、党委领导下的园长负责制

C、园董事会领导下的园长负责制

D、地方负责制

【答案】A

80、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A、华生

B、加涅

C、柯尔伯格

D、皮亚杰

【答案】C

81、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正确的是()。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推广者。

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

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

【答案】A

82、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理念

【答案】B

83、下列不属于教师职业个性品质的是()。

A、反思能力

B、宽容

C、敏感性和移情理解

D、情绪的调控能力和自信

【答案】A

84、1929年开始的河北“定县实验”是由下列哪位教育家主持的?

()

A、陈鹤琴

B、梁漱溟

C、晏阳初

D、黄炎培

【答案】B

85、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是()。

A、高尚动机

B、内部动机

C、低级动机

D、外部动机

【答案】B

86、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答案】B

87、()认为“所有其他的能力,包括道德都受成长规律的支配”。

A、威尔逊

B、孟子

C、格塞尔

D、弗洛伊德

【答案】C

88、第一次提出学前社会教育主张的是()。

A、福禄倍尔

B、柏拉图

C、亚里斯多德

D、皮亚杰

【答案】B

89、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让老师尊重知识尊重学生

【答案】B

90、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以后

【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