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南京市高三三模拟考试语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91142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南京市高三三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南京市高三三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南京市高三三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南京市高三三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南京市高三三模拟考试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南京市高三三模拟考试语文.docx

《学年南京市高三三模拟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南京市高三三模拟考试语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南京市高三三模拟考试语文.docx

学年南京市高三三模拟考试语文

2009—2010学年南京市高三三模拟考试语文

2009—2010学年南京市高三模拟考试语文

2010.5

本试卷总分16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阔绰/绰绰有余

结合/结结巴巴

萎靡/所向披靡

间断/间不容发

B.活塞/塞翁失马

便利/便宜行事

纰缪/未雨绸缪

辟邪/开天辟地

C.轻佻/挑弄是非

氛围/五彩纷呈

押解/坚持不懈

襟怀/弱不禁风

D.裨益/稗官野史

剽悍/骠勇善战

诋毁/扺掌而谈

账单/为虎作伥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地铁爆炸案发生后,所有的地铁站都加强了警戒,大批携带武器荷枪实弹的警察牵着警犬守在地铁入口处。

B.《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塞林格去世后,无数异国他乡的读者为之黯然,短短几天时间,全球众多报刊登载了大量缅怀他的文章。

C.为了应对水危机,中国政府去年对《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修订,施行流域限批和河流休养生息,并试图通过调水解决水资源紧张的问题。

D.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大国,中国的选择不仅决定着世界的未来,而且决定着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发展前景。

3.

近日,北京一名中学生针对学校不敢组织学生外出活动的现象,发出了我要春游的呼吁,引起社会的普遍反响。

请以我要春游开头,运用比喻、排比手法,写一段文字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对春游的渴望。

(不超过50字)(5分)

我要春游!

4.根据下列研究成果写出结论,不要出现具体数字。

(4分)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组近期发布研究结果。

在城市,高中、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6倍、55.5倍、281.55倍和323倍。

而重点高校农村学生的比例变化也值得,如清华大学2000年农村学生的比例为17.6%,比1990年减少4.1个百分点;北京大学1991年农村学生的比例为16.3%,比1990年减少2.

.5个百分点。

结论: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

孙策征会稽,朗拒战败绩,亡走浮海。

翻追随营护,朗谓翻曰:

卿有老母,可以还矣。

翻既归,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

策好驰骋游猎,翻谏曰:

明府用乌集之众,驱散附之士,皆得其死力,虽汉高帝不及也。

至于轻出微行,从官不暇严,吏卒常苦之。

夫君人者不重则不威,愿少留意。

策曰:

君言是也。

翻出为富春长。

策薨,诸长吏并欲出赴丧,翻曰:

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城郭,必致不虞。

因留制服行丧。

诸县皆效之,咸以安宁。

翻与少府孔融书,并示以所著易注。

融答书曰:

闻延陵之理乐,睹吾子之治易,乃知东南之美者,非徒会稽之竹箭也。

孙权以为骑都尉。

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

吕蒙图取关羽,以翻兼知医术,请以自随。

后蒙举军西上,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

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曰:

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籥乎?

蒙即从之。

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

权去,翻起坐。

权于是大怒,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司农刘基起抱权谏曰:

大王以三爵之后手杀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之?

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乎?

翻由是得免。

翻尝乘船行,与麋芳相逢,芳船上人多欲令翻自避,先驱曰:

避将军船!

翻厉声曰:

失忠与信,何以事君?

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

芳阖户不应而遽避之。

后翻乘车行,又经芳营门,吏闭门,车不得过。

翻复怒曰:

当闭反开,当开反闭,岂得事宜邪?

芳闻之,有惭色。

翻性疏直,数有酒失。

权与张昭论及神仙,翻指昭曰:

彼皆死人,而语神仙,世岂有仙人邪!

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

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远委城郭,必致不虞

委派

B.闻延陵之理乐,睹吾子之治易

研究

C.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

诽谤

D.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

假装

6.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虞翻性疏直的一组是(

)(3分)

至于轻出微行,从官不暇严,吏卒常苦之

翻与少府孔融书,并示以所著易注

翻数犯颜谏争

失忠与信,何以事君

彼皆死人,而语神仙

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

A.B.

C.

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翻先后两度担任会稽郡功曹,先是侍奉太守王朗,后是归附孙策,并受到了孙策的礼遇,孙策还亲自到虞翻家看望他。

B.虞翻兼有多方面的才能,担任地方长官能够审时度势,随军作战又能出谋划策,并且知晓医术,擅长音乐,精通易经。

C.虞翻的学问受到了孔融的赏识,被称为东南之美;而他的才干也受到了同僚的肯定,大司农刘基就认为他是个善士。

D.虞翻常直言进谏,孙权早就心怀不满,在酒宴上竟要杀了他,后来又因虞翻讥评谈论神仙之事,将他流放到了偏远的交州。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夫君人者不重则不威,愿少留意。

(3分)

译文:

(2)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乎?

(4分)

译文:

(3)当闭反开,当开反闭,岂得事宜邪?

(3分)

译文: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逢病军人

卢纶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河潢旧卒

张乔

少年随将讨河潢,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两首诗描写的人物有何异同?

试简要概括。

(4分)

答:

卢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分)

答:

请简析张诗的主要表达特色。

(4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韩愈《师说》)

(2)历览前贤国与家,

(李商隐《咏史》)

(3)斜阳草树,

,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5)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6),不能成方圆。

(《孟子·离娄上》)

(7),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天子

陈启文

一路逆水而行,有时间倒流的感觉,倒流五千年。

从攸县、茶陵,一直到炎陵,让数千年的岁月哗哗地呈现。

我正走向洣水的源头。

我早已知道,在那里最终呈现出来的将是一座山一样的坟——天子坟。

这坟里长眠着太阳之神——炎帝神农氏。

当年,他率领着一个北方部落,穿越中原腹地,跨长江,过洞庭,走进了一片神赐的土地。

他用双手抠出荒草下的泥土,原本就是最懂得土地的他,使劲地揉搓着手中的闪烁着奇异光泽的黝黑泥土,喊出了自己的第一个心愿:

上苍啊,给我种子!

呼唤中一只火红色的神鸟缓慢地飞过天空,嘴里衔了一株九穗的稻穗,穗上的谷粒一粒粒坠落在地上,炎帝便把它们拾起来,种在田间。

上苍啊,给我灌溉!

呼唤中自然涌现了九眼泉井,井中的水脉彼此相连,他从一眼井中汲水,其他八眼井的水都会一起波动。

上苍啊,赐我阳光!

呼唤中,太阳立刻便发出光和热来,让五谷孕育生长,让天地间渐渐弥漫着成熟的味道……

作为南方的天帝,炎帝神农氏不是一个王宫里养尊处优的威严王者,而是一位牛头人身的农耕之神,当他耕耘时,他就变成了一条牛,从嘴里喷吐出大口大口的热气,从每一个毛孔里奔涌出淋漓的汗水,他以耕耘统驭百姓,又以耕耘拓荒于旷野。

你看见他深深埋向土地的头颅、绷紧了的脊梁,一个民族人文始祖的形象赫然在你眼前了。

人类似乎还要让他来承载更多的东西。

他用一条牛鞭来鞭打山中的各种草药,那些草药的药性便一下显露了出来。

他是神,他的身体是透明的,如果他不幸尝到了有毒的草药,一看就知道中毒在哪一部分,并能及时找到解药;另一方面,他又是人,他备尝人间艰辛,遍尝百草,曾经一天就中毒七十次,最后,他尝到一种可怕的断肠草,肠子断了,无药可救,他和一个普通人一样,死于中毒。

他的死,也是人类赋予一个人文始祖的死亡方式,为了疗救民间疾苦,这个人死了,他为天下而断肠。

这是一个寓言,一个伟大的象征,一个民族至此以神话的方式完成了对一个杰出农人的塑造,同时也完成了他们对自己心中领袖的一次完美塑造。

这些都不是文字写下的历史,但比文字更深地刻在一个民族的记忆里。

我逆着湘江的一条支流走到了这里,这块最终埋葬炎帝神农氏的土地,也是他当年年复一年地耕种过的土地。

眼前,一座不朽的坟,很大,与山林浑然合为一体。

有一种力量,蛰伏于大地深处,像山一样沉重。

听起来十分神奇,追究起来,却是那么质朴,厚重的质朴,数千年来,一代一代的农人,都在为他们自己的神、为这座大墓培土,它,于是,越长越高。

而他们也通过对炎帝神农氏的怀念,演绎出了许多只属于农人的节日和风俗。

很幸运,我赶上了这里的一次祭祀,一个不被日历记载的节日。

很多的农人,从各个山寨里赶来,而他们用来祭祀炎帝神农氏的,是刚打下来的新鲜稻谷,还沾着露水和泥土的瓜果菜蔬,还有刚从树上采摘下来的栗子、梨子、橘子、柚子……在这扑鼻的鲜活的味道里,你恍若觉得,那个只存在于亘古神话中的农人,仍然活着,仍然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天子坟,原本就是一座山,一座不断长高的山。

11.从结构上看,文章第一段有哪些作用?

(5分)

答:

12.文章第二自然段是如何塑造神农氏形象的?

(6分)

答:

13.文章第二至第四段反映了华夏先民哪些初创生活?

(6分)

答:

14.结合全文,探究天子坟,原本就是一座山,一座不断长高的山的几层含义。

(6分)

答: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

告别诗歌走向散文

陈平原

幸灾乐祸也好,呼天抢地也好,无动于衷也好,人们都不能不正视这一命题:

学术正在贬值。

就看你怎么理解这贬值两个字。

如果这指的是应用学科被推到前景,而学术性更强的基础理论研究不受重视,跟经济建设没直接的文史哲等古老学科甚至受到冷淡,这的确很可忧虑;如果这指的是商品经济的冲击以及知识分子待遇的低下,以致学者不能安心治学,而必须盘算如何生产自救,这起码也不是什么好兆头;但如果指的是学术研究不再受到公众的,不再有雄文一出举国欢腾那种激动人心的场面,那我倒觉得很正常,既不可喜,亦不可悲。

学术研究本来就是寂寞的事业,没多少油水好捞的。

前些年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和文化氛围,出书容易,惊世骇俗容易,滥得虚名也容易。

一时间学术界似乎也成了名利场。

如今则又回到了冷板凳。

梁启超有篇名文《过渡时代论》,其中谈到过渡时代容易出英雄。

出政治上的英雄,当然也出学术上的英雄。

五四年代能出英雄,前几年也能出英雄,如今则连各领风骚三五天都不容易,英雄似乎消失了。

没有英雄的时代,未必学术成就不高,只不过缺乏戏剧性罢了。

激动人心的呐喊着呼啸着前进的学术变革时代,似乎已经过去了;接下来的,该是没有多少诗意而又更加艰辛的常规建设了。

对于青年学者来说,适当调整一下心理状态,乃至治学态度和研究方法,还是必要的。

就好像新学期开始,小学生们必须把假期里跑野了的心收回来一样。

当然,也有人早就料到有这么一天,从来没跑野过。

可这没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

对于那些没有一点功利心、没有一点虚荣心、没有一点狂态、没有一点醉意的纯学者,我历来敬而远之;有时甚至不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为或者缺乏才气故作镇定、或者出于矫情大骂葡萄酸也未可知。

我佩服的是能跑野也能操正步;该跑野时跑野,该操正步时操正步。

当年跑野时甩了一拨人,如今操正步还会甩下一拨人。

读书做学问也真不容易。

一代诗僧苏曼殊的小说中,常常出现这么一种尴尬的局面:

男主人公在热情、执著、聪慧、果敢的西化女性和娴静、高雅、温柔、含蓄的东方女性面前丧失选择的能力,只好悬崖撒手皈依我佛。

这种主题模式在现代作家笔下不断重现,只不过五四时候西化女性占上风,40年代东方女性占上风而已。

尽管作家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但这种选择更多的是时代逼出来的;内心深处很可能都像苏曼殊那样,在两种女性、两种生活理想、两种处世态度——借用茅盾的术语:

诗歌与散文——之间徘徊。

没有英雄、缺乏戏剧性、操正步、常规建设,这无疑都是散文时代的标志。

也许,只好做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告别诗歌,走向散文。

但愿,就在不久的将来,我能把这题目倒过来再做一遍:

告别散文,走向诗歌。

即使那篇好文章一时难产,也不妨为这散文时代保留一点诗意,或者创造一点诗意。

以免寂寞的事业过分寂寞,散文的时代过分散文。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认为在当今的时代,对于无法回避的学术贬值现象,众人有不同反应,有人悲有人喜,也有人无所触动。

B.认为学术性更强的基础理论研究、跟经济建设没直接的文史哲等古老学科不应该受到冷淡对待。

C.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和文化氛围,学术研究成了捞油水的手段,惊世骇俗的作品学术成就未必高,著名学者未必名副其实。

D.诗僧苏曼殊的小说中,男主人公对女性的选择在不同时代倾向不同,五四时期西化女性占上风,40年代东方女性占上风。

16.对于学术贬值,为什么觉得很正常,既不可喜,亦不可悲?

(6分)

答:

17.如何理解文章结尾的划线句?

(6分)

答: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用水冲刷、冲洗,去除混杂于有用之物中的杂质,叫淘。

现在,对事物做过滤、筛选、提取,也可称之为淘,经淘而获得最佳,即淘宝。

请以淘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009—2010学年南京市高三三模考试

语文附加题

2010.5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0题。

(10分)

自风雅至于乐流,莫非讽兴当时之事,以贻后代之人。

沿袭古题唱和重复于文或有短长于义咸为赘剩尚不如寓意古题刺美见事犹有诗人引古以讽之义焉。

曹、刘、沈、鲍之徒,时得如此,亦复稀少。

近代唯诗人杜甫《悲陈陶》、《哀江头》、《兵车》、《丽人》等,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无复倚傍。

余少时与友人乐天、李公垂辈谓是为当,遂不复拟赋古题。

(元稹《乐府古题序》)

19.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6分)

沿袭古题唱和重复于文或有短长于义咸为赘剩尚不如寓意古题刺美见事犹有

诗人引古以讽之义焉

20.简答题。

(1)文中风雅代指什么?

写出乐天一首乐府诗的名称。

(2分)

答:

(2)用自己的话说说杜甫歌行诗的特点。

(2分)

答: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1.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过程中,晴雯和探春表现出强烈反抗的态度,而宝钗因王熙凤的建议没被抄检,黛玉却无此待遇。

B.《哈姆雷特》中,克劳狄斯觉察到了自己的危险处境后,就派哈姆雷特出使英国,欲借机处死他,结果哈姆雷特装疯卖傻,克劳狄斯的阴谋破灭。

C.《雷雨》第一幕中,四凤要去给太太蘩漪送药,鲁贵却再三阻挡,因为他掌握了四凤与大少爷的秘密,想借此敲诈钱财来赌博。

D.

巴金在《家》中善于通过人物的心理描写来展现人物,如文中对觉新有多处细致的内心刻画,突出了他既对现实不满,又无力抗争的复杂个性。

E.《呐喊》成功塑造了狂人、阿Q、闰土、祥林嫂等一批病态社会不幸的典型形象,展现了中国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画卷。

22.请从老船夫的角度,谈谈《边城》中展现的人情美。

(6分)

答:

23.概述《三国演义》中七擒七纵的前因后果。

(4分)

答: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5题。

门票经济,实际上是迄今为止中国旅游发展模式的一种折射。

对于绝大部分景区来说,往往将经营管理比较专业的项目,如索道、游船等,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交给他方投资和经营。

同时,为了协调社区关系,贯彻旅游富民方针,很多景区除了优先使用社区劳动力外,还要将景区的一些经营服务项目交给社区居民。

这样,门票收入就成为一些景区的唯一收入来源。

而一些文物类、文化类、自然类的王牌景区还具有先天赋予或后天取得的垄断性质,无法替代。

另一方面,即使在景区门票价格不断上升的状况下,旅游花费中直接用于景区游览观光的比重对于中程游客来说,不会超过1/3,远程的则不超过1/5。

企业增加收入和利润包括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降低成本、提高价格三条途径。

就旅游景区来说,前两者都不是简便易行之策,而后者则可以收到立竿见影之效。

因此,景区企业对门票价格一涨再涨就理直气壮了。

其实,一个地区区域内的旅游基本是内循环,而区域外的旅游收入才是净收入。

因此,通过各种手段增加中远程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意义更为重大,任由景区从自身利益出发大幅提高门票价格,导致本地区旅游竞争力降低,实则因小失大。

欧美等国,不仅对政府所有的旅游景区全部免费开放,而且鼓励私人投资景区免费开放,反而增强了其在国际旅游市场的吸引力。

迪斯尼乐园作为大投入、高成本的游乐类主题公园,如果以门票为主要收入来源,就不可能长期以来一张几十美元的门票玩遍其园内所有项目,它的主要盈利渠道是品牌输出、品牌旅游商品销售。

就国内看,深圳华侨城作为文化类的主题公园,将项目内涵更新作为增强竞争力的主要手段,现在又提出中华锦绣向全国扩展的举措,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与此对照,我国那些主要依靠自然、历史创造的王牌景区,是到了该有所警醒的时候了。

24.我国景区门票价格一涨再涨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6分)

答:

25.结合材料,谈谈我国旅游业如何突破门票经济的误区。

(9分)

答:

2009—2010学年南京市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2010.5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D(Achu/chuji/ji

m/m

jin/jinB

si/sibin/bin

mi/mu

b/pCtio/tio

fn/

fn

ji/xijn/

jnDb/bi

pio/pio

d/zhzhng/chng)

2.B(A重复赘余。

荷枪实弹:

扛着枪,装满子弹。

与携带武器重复。

C成分残缺。

施行后面缺少宾语政策。

D语序不当。

应当是先决定自身后决定世界。

3.文字中有春的意思1分;比喻、排比正确2分;表达向往、渴望之意,语言得体2分。

4.随着学历的提高,城乡之间同等学历人口比例的差距逐渐拉大;重点高校农村学生比例下降。

(4分,每点2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A(委,委弃)

6.B(排除,写虞翻的学问,写虞翻的讲学)

7.B(擅长音乐的是延陵而不是虞翻)

8.

(1)做君主的如果不持重就无法展示威严,希望您稍微注意。

(前句2分,后句1分)

(2)况且大王因为能容纳贤才,所以天下才俊都来投奔,如今一下子舍弃了这个美德,怎么行呢?

(第一句2分,二、三两句各1分)

(3)该关城门的时候反而打开,该打开营门的时候反而关闭,哪能算得上为人处世恰当呢?

(一句1分)

附参考译文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今浙江余姚)人。

会稽太守王朗任命他为功曹。

孙策征讨会稽,王朗抵抗孙策,被打败,逃到海上。

虞翻一直追随并保护着他,王朗对虞翻说:

你家里还有老母亲,你可以回家了。

虞翻回来以后,孙策依然任命他为功曹,用对待朋友的礼节对待他,还亲自到虞翻的家里探望他。

孙策喜欢骑马打猎,虞翻劝谏说:

您聚集乌合之众,统领涣散的人们,竟使得他们都对您效死力,就算是汉高祖也比不上您。

至于您随便地微服出行,侍卫来不及戒备,官兵们经常为这事苦恼。

做君主的如果不持重就无法展示威严,希望您稍微注意。

孙策说:

你说得对。

虞翻调出会稽担任富春县长。

孙策去世,各县官员都打算出城奔丧,虞翻说:

(我)担心邻县的山民可能有变乱,官员远离城池,一定会导致动乱。

因此留下来制作孝服服丧。

各县效仿他,都得以平安无事。

虞翻给少府孔融写信,并把自己著作的《易注》给他看。

孔融回信说:

听延陵(人名)整理的音乐,看你著作的《易注》,才知道东南地区美好的,不只是会稽的竹箭。

孙权任命虞翻为骑都尉。

虞翻多次冒犯孙权极言劝谏,孙权很不高兴。

虞翻又生性不合世俗,经常被诽谤陷害,因此被贬到丹杨泾县。

吕蒙图谋打败关羽,因为虞翻也懂医术,请他跟随自己。

后来吕蒙带领大军向西进发,南郡太守麋芳打开城门投降。

吕蒙还没有占领郡城就在沙场上作乐。

虞翻对吕蒙说:

如今和您一条心的只有麋将军一人,城中的人怎么都能相信呢,为何不赶紧入城收缴他们的府库的钥匙呢?

吕蒙马上听从了他的建议。

孙权做了吴王以后,有一次宴席快结束的时候,亲自起来劝酒,虞翻趴在地上装醉,不端酒杯。

孙权离开后,虞翻又直起身坐下。

孙权于是大怒,拔出佩剑要杀他,在座的都很惶恐。

只有大司农刘基起身抱住孙权劝说道:

大王酒一喝多竟要杀掉良臣,就算虞翻有罪,天下人谁相信?

况且大王因为能容纳贤才,所以天下才俊都来投奔,如今一下子前功尽弃,怎么行呢?

虞翻因此得以免死。

虞翻曾经乘船出行,和麋芳相遇,糜芳船上人大多想让虞翻主动避让,前面开路的人说:

给麋将军让路!

虞翻大声骂道:

丧失了忠信,拿什么侍奉君主?

献出人家(蜀国)两座城,还称将军,行吗?

糜芳关上船窗不应,赶紧回避了。

后来虞翻乘车出行,又经过糜芳的军营大门,军官关上营门,虞翻的车马过不去。

虞翻又大怒说:

该关城门的时候反而打开,该打开营门的时候反而关闭,哪里能算事情办得妥当呢?

糜芳听到后,露出惭愧的表情。

虞翻生性疏狂直率,多次酒后失礼。

孙权和张昭谈论神仙,虞翻指着张昭说:

他们都是死人,你们还说是神仙,世上怎么会有神仙!

孙权恼恨他不止一次了,于是把他流放到交州。

虽然他被流放,但是依然讲学不止,来听讲的门徒常常多达好几百人。

三、古诗鉴赏(10分)

9.

(1)

(1)同:

都是返乡士兵(2分)。

异:

一病一老(1分),一在途中一已归乡(1分)。

(2)对病军人的同情。

(2分)

(3)以少年出征与头白返乡对比,突出戍边之长;以十万将士与我对比,突出战争的残酷。

(4分,每点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

(1)犹且从师而问焉

(2)成由勤俭败由奢(3)寻常巷陌(4)忧谗畏讥(5)山岛竦峙

(6)不以规矩

(7)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11.点题(1分),由交代行程引出下文对神农氏的追述(2分),与结尾天子坟是山形成呼应(2分)。

12.想象,赋予神农氏呼唤上苍,有求必应的神力,突出其形象的神奇。

铺陈,用神农氏许愿的三个片段突出其初种谷物的执著。

细节描写,双手抠出、使劲地搓揉,表现出神农氏对生长谷物的土地的热爱。

(6分,每点2分)

13.寻觅种子,种植谷物。

拓荒旷野,耕耘土地。

品尝百草,治疗疾病。

(6分,每点2分)

14.天子坟高大如山;神农氏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厚重如山;这种精神在子孙后代心中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

(6分,每点2分)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15.D(五四时期和40年代并不独指苏曼殊的作品,而是指现代作家)

16.认为学术研究是寂寞的事业,不能把它当做谋取名利的手段;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