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教案12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90103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2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教案12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教案12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教案12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教案12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教案12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教案12单元.docx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教案12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教案12单元.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教案12单元.docx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教案12单元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课时第1课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例1~3学习

目标知识与技能:

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

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

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

重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

学生准备学生尺

前置作业1、看书预习P2-3

例1~例3

2、和家长一起分别用手丈量下书桌

记录下结果

说说你的发现

3、仔细观察直尺

你了解到些什么

 

 

 

程活动内容活动方式设计意图一.谈话引入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

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

认识刻度

2.认识1厘米

 

3.认识几厘米

 

同学们

你妈妈和老师比

谁高?

谁矮?

高多少?

矮多少?

比划一下

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

矮多少吗?

"高多少"

"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

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

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

)观察这些图

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

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

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其实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

一拃(zhǎ)、一步、一庹(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

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

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

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

课桌的长是几拃?

生1:

5拃

生2:

5拃半

教师提出疑问:

我量了只有3拃

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

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

使他们逐步明白:

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

进行测量后

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

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

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

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

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

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

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

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

(学生可能回答:

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

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

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

第一个数字是O

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

后面的呢?

(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

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

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

"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教师指出:

这个刻度0很重要

它就像起跑线一样

表示从这里开始

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

(板书:

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

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

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

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

从刻度4到刻度5呢?

我们发现了什么?

(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

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

(很短

)是呀

1厘米确实很短

追问:

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

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

你也能用l厘米说一句话吗?

学生积极发言

师:

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

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

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

从O到7呢?

学生自主学习

 

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

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由此引起认知冲突

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

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让学生在具体的操

作活动中

有助于

帮助学生建立1厘

米的表象

亲身经

历学习数学知识

 

 

 

 

程4.教学例3(量一量)

 

5.实践应用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

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

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

再汇报交流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

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

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

量时要按紧尺子

(2)如果尺子坏了

最小的刻度是2

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

怎么量?

(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

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把大数减小数

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

拿起数学书

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

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

再量一量

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

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

 

这节课

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

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

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计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

说出铅笔的长度

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

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

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

接近8厘米的

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同桌合作

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

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计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

测量时

标准不同

结果就不同-

统一长度单位

厘米cm量比较短的物体

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量法:

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

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

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2)课时认识米例4~5

学习

目标知识与技能:

在活动中认识米

建立l米的表象

知道1米=100厘米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

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

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

重难点建立1米的表象

理解1米=100厘米

教具准备师:

米尺、一支铅笔、一根筷子、卷尺、皮尺

生:

长的绳子、学生尺、铅笔

前置作业预习P4例4~5

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更多相关知识吗?

说给家长听听

 

 

 

 

活动内容活动方式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

1.复习

 

2.引入

 

二.互动新授

1.认识米尺

 

2.观察刻度

 

三.积累运用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

厘米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同学们

我们身上穿的衣服是怎么做出来的?

(裁缝阿姨将这一捆捆的布料

通过"量体裁衣"量出需要的长度再加工为成衣

  这么长的布料

如果用你手上的尺子量

你觉得合适吗?

(不合适

  教师指出:

量布、长绳等比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尺

这节课

我们继续认识比厘米长的长度单位"米"

(板书课题

  

  请你用你手上的小尺子来量一量我们教室黑板的长度

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小尺子量一量?

(学生举手

教师让一位手拿30厘米长的尺子的女生来量黑板的长

要求其他学生注意看着

女生拿着尺子每量一次都在尺子的右端作个记号再往下量

并口算着:

30厘米、60厘米、90厘米......越来越慢

最后停了下来

  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说

  这样一小节一小节地量

太麻烦了

拿老师的这把尺子(教师出示米尺)试试

指名上台量一量

师生合作

很快就量出黑板的长

  教师指出:

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

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板书:

1米)

  

  米是比厘米大的单位

1厘米只有这么一点

1米却有这么长

请同学们用手来比划一下

  

  量比较短的物体

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用我们手上的直尺就行了

可是量比较长的物体

用"厘米"作单位就麻烦了

这时我们可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

数一数

0~10表示从0到10是10厘米

接着是20、30、40、......100

  1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

(10个10厘米

  1厘米1厘米地数

1米里面有几个l厘米?

(100个)

  让学生数并作答

(板书:

1米=100厘米)

  

  3.量出长绳

拿出准备好的长绳

量出1米

(注意:

量时刻度O对准绳子的左端

  学生分小组合作量

交流反馈

接着量2米、3米......

  

3.估量

把绳子放下

把手张开比划1米的长度

看谁估的准

4.

  教师指出:

通常情况下

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尺子

当我们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时

我们可以用身体的尺子去估一估

  

  

 

通过实际操作

学生感受到用刻度

尺量较长的物体时

非常不方便

自然

过渡到需要更长的

尺子量

从而引出

米尺

认识长度单

位:

  

 

 

 

程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

它有多长?

为什么?

用手比划一下

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用它作单位?

  

  

  

  小结:

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米"

把我们的两只手张开

大约是1米

生活中有很多长度是1米的物品

下课后带着发现的眼睛去找找它们吧!

计  1.量一量

填一填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

  2.估一估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3.操作性练习

  (l)认识卷尺和皮尺

我们可以用卷尺和皮尺来量身高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

同桌合作量一量

用卷尺量黑板的长和身高

分小组合作测量

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

合作量教室里较长物体的长度

测量后进行汇报并交流

(如:

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

)板

计认识米

量比较长的物体

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课

第(3)课时认识线段例6~7

学习

目标知识与技能:

通过操作、观察

初步认识线段

知道线段的特征

会用直尺画给定长度的线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找线段、量线段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

重难点掌握线段的特征

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弯曲的两根毛线(不同长度)

学生:

学生尺

前置作业1、你能画出几条小明家道学校的路线?

商店

学校小明家

游乐场

 

 

 

 

活动内容活动方式设计意图一.情境引入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6(认识线段)

 

2.教学例7(画线段)

(课件播放消防员接到任务的情境

)同学们

消防员叔叔他们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争分夺秒

每次接到任务时

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

(比较快

)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引导学生观察说出:

铁管是直的

而楼梯是弯弯曲曲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l)出示两根毛线

这两根线是直的吗?

(不是

你知道哪根长

哪根短?

(一下子看不出长短

)谁能想个办法比比它们的长度?

指名两个学生比较线的长短

(学生拉直毛线

追问:

为什么要拉直以后一头对齐再比呢?

教师演示:

把其中一根毛线拉直贴到黑板上

另一根对齐左端点

现在

你知道哪根长

哪根短了吗?

(2)教师指出:

贴在黑板上的这段直的线就是线段

(板书课题

(3)认识线段是直的

老师手上的这根毛线

我把它放松

它是线段吗?

(不是

弯弯的不是线段

)拉直

现在呢?

(是线段

教师把线段斜拉

竖拉

不同方向拉

问:

是线段吗?

怎么判断?

小结:

把线拉直

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线段是直的

有两个端点

(3)找线段

请你找一找

我们身边有没有线段?

摸一摸书本的边

说一说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

(可进行爱护书本的教育:

如果把书搞坏了

边变成弯弯曲曲的或是角翘起来了

就不是线段了

因此同学们一定要爱护书本

还有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黑板边、直尺边、书本边、铅笔边、桌子边等都可以看成线段

(强调物体的边是线段

(4)量线段

线段是直的

可以量出长度

打开教材第5页

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

(把尺的刻度0对准线段的一个端点

另一个端点对准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1)学画线段

同学们已经学会量线段了

那么你会画线段吗?

你能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吗?

(学生在作业纸上画

谁来说说看

你是怎么画的呢?

(学生演示

教师演示:

从刻度O开始

画到刻度3的地方

设疑:

如果尺子坏了

最小的刻度是2

你还能画出长3厘米的线段

 

通过自学学生对线段有了认识

因此

开课就直接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

综合小组的意见

进一步认识线段

 

通过实际操作

巩固量线段的方法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通过与曲线的对比

直观感受线段的特点

 

通过操作巩固线段的各个基本特征

 

 

 

 

三、巩固应用

 

四.课堂小结

吗?

怎么画?

引导学生操作:

从刻度2开始

画到刻度5的地方

也可以从刻度5开始

画到刻度8的地方

(2)做一做

教材第6页也有一条线段

现在请你画一条和它同样长的线段

说说怎样才能和它同样长?

(先量一量这条线段的长度

再画一条二样长的线段

学生练习画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点评学生所画的线段

强调:

①画线段时

要用一只手按住尺子

使它不要移动

②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

③要在线段的两端标上端点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

小结:

认识了线段

知道线段是直的

还一起找线段、画线段、量线段

测量长度还有很多的工具

下课后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6页"你知道吗?

"

了解测量长度的工具作

计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1题

2.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2题

3.巩固应用

(l)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2题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6题

出示图形

先估计

再用尺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7题

看看哪条线段长

再量一量

计认识线段

 

线段是直的

可以量出长度

第(4)课时确定长度单位例8

学习

目标知识与技能:

通过类比、观察

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

利用身边的物体

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

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教学

重难点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常规学具

前置作业1、预习第7页例8

要解决什么问题

你是怎么想的?

说给家长听听

2、能自己编写一道类似的题目考考你的小伙伴吗?

 

 

 

 

活动内容活动方式设计意图一.复习引入

 

二.探究新课

1.教学例8

 

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长度和1米的长度吗?

教师口头出题

学生比划:

2厘米

5厘米

10厘米

20厘米、50厘米

小结:

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

那么

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

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板书课题

教师谈话:

(多媒体课件出示旗杆

)同学们看

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

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

(让学生猜测

降低难度:

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

老师给同学们提个问题:

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l3米?

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想法

指名回答

说想法

引导:

方法一:

排除法

l厘米只有这么长

(用手比划)那么13厘米就只有这么长

旗杆不可能这么短

所以是13米

方法二:

推算法

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

我们大约是1米多高

在旧知的基础上

回顾单位的大小和区别

 

参照生活的实例直观感受单位的大小

  

 

 

 

程2.巩固新知

 

3.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

所以旗杆应该是13米高

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

方法三:

类比法

和身边的13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

旗杆是不是和这个物品一样高

比如

我们手上的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

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小结:

原来要确定答案有这么多种方法

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

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来到百鸟馆

看见了这样一只小鸟

这只小鸟的脚印的长度是1厘米还是1米呢?

指名汇报

说说理由

让学生自己说说思考的方法

我们的身高大约是1米

小鸟的脚印不可能和我们的身高一样大

所以

小鸟的脚印应该是1厘米

(l)出示教材第7页"做一做"题目

(2)选择合适的单位

我们的教室长6()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课桌高90()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这一单元结束了

你学会了什么?

小结:

这一单元我们

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并初步认识了线段

学会确定长度单位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

多感受单位长度的大小

形成一定的只管感受和单位大小的意识作

计1.辨析题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8题)

2.估一估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9题)

圈出合适的答案

先圈估计的

再圈实际测量的

3.谁说得对?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0题)

4.量一量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1题

板书

设计确定长度单位

旗杆的高度是13米

第二单元第1课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加法

(1)课时不进位加法例1~2学习

目标1、在具体情境下

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

能熟练的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

重难点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

能熟练计算

3、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前置作业观察P11主题图

1、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吗?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

 

 

 

程活动内容活动方式设计意图

 

一、结合前置作业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二、探究新知1、合作交流

探讨前置作业

  小组内交流

在小组内相互提问

互相解答

请部分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问题

学生集体订正

 

2、收集典型问题并板书

  从学生展示的问题中抽出典型的数学问题

并板书教学:

"二

(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

"

  

(1)、学生自主尝试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2)、小组内合作交流

交流各自的方法

比比谁的更好;

  (3)、汇报展示

请同学汇报展示

复习小棒算法

口算的计算方法

  

3、新方法竖式讲解

  

(1)、数位的对齐

个位对个位

十位对十位

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相同数位相加

  (3)、检查计算过程

书写答案

  

让学生先自学

先自主去发现问题

去提出问题

并尝试简答

培养孩子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竖式计算的方法必须要做到步步到位

严格要求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升4、练习巩固

学生自主完成P12做一做规范孩子数学过程

严格要求格式

 

5、出示例2

学生自主模仿例1

学习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类比区别

严格要求每一步

 

小组交流讨论竖式计算方法

比较相互之间的区别

互相纠正错误

 

展示学习成果

全班订正

规范格式

6

、提升巩固

完成P13做一做

交流汇报学习成果学习需要举一反三

让学生在已有学习的基础上学会类比、模仿学习

尝试自己比较学习新知识

掌握新方法

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通过巩固和练习

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升华自己的知识作

完成练习二

第1、2题板

计不进位加法

  十个十个

  

  3535

+2+3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67课

(2)课时进位加法例3

学习

目标 1.初步理解掌握笔算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

重难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过程中的顺序和进位问题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前置作业1.预习课本P14

2.试一试用竖式计算出下面两道题

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

24+61=35+37=

 

 

 

 

活动内容活动方式设计意图

一、结合前置作业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合作交流

探讨前置作业

 小组内相互交流

请部分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成果

学生集体订正

 

 

2.发现问题并板书

 板书"二

(1)班学生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

 小组重点讨论并交流

班级汇报并小结:

 

(1)学生自主尝试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2)小组内合作交流

试着用小棒摆一摆计算过程和用竖式计算

交流各自的方法

比比谁的更好;

 (3)汇报展示

请同学汇报展示

在列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3.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时需注意什么?

在小组内讨论并尝试归纳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让学生先自学

通过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

并提出问题

找出不同

培养孩子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竖式计算的方法必须要做到步步到位

严格要求

尤其是对"进位"的掌握

  

 

 

 

程活动内容活动方式设计意图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升

 

4.练习巩固

学生自主完成P14做一做规范孩子数学过程

严格要求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