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机械设计习题集118.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88781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89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矿业大学机械设计习题集11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国矿业大学机械设计习题集11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国矿业大学机械设计习题集11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国矿业大学机械设计习题集11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国矿业大学机械设计习题集11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矿业大学机械设计习题集118.docx

《中国矿业大学机械设计习题集1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矿业大学机械设计习题集118.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矿业大学机械设计习题集118.docx

中国矿业大学机械设计习题集118

2联接件设计

2.1在螺栓联接中,加上弹性垫片或者弹簧可以提高螺栓的疲劳强度。

(×)

2.2当承受冲击或振动载荷时,用弹簧垫圈作螺纹联接的防松,效果较差。

(√)

2.3用螺纹联接传递较大载荷时,例如联轴器与轴的联接,常用紧定螺钉联接。

(×)

2.4在选择联接用螺纹的头数时,很少选用单头。

(×)

2.5只受预紧力作用的普通螺栓联接,螺栓危险截面上的应力状态为④。

简单拉伸;②纯剪切;

拉弯组合;④拉扭组合;⑤弯扭组合)

2.6为了提高受轴向变载荷螺栓的疲劳强度,应①。

(①增加联接件刚度;②降低联接件刚度;③增加螺栓刚度)

2.7当计算受轴向载荷

的紧螺栓联接的受力时,螺栓所受总拉力

,其中

为 ②。

(①最大工作载荷;②残余予紧力;

预紧力)

2.8对顶螺母和弹簧垫圈是②。

(①用机械方法的防松装置;②靠轴向压紧摩擦的防松装置;

靠径向压紧摩擦的防松装置)

2.9常用的联接螺纹牙型都是三角形,主要是由于三角形螺纹的

(①强度好,寿命长;②效率高;

当量摩擦系数大,自锁性能好)

2.10与公称直径、牙型角、螺纹头数相同的粗牙螺纹相比较,细牙螺纹能比粗牙螺纹。

(①自锁性好,强度高;②自锁性差,强度低;

自锁性好,强度低;④自锁性差,强度高)

2.11紧联接螺栓的强度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1.3是考虑④。

(①提高安全可靠性;②螺纹所受拉力的影响;

保证联接的紧密性;④螺纹所受扭矩的影响)

2.12在受变载荷的螺栓联接中,若保持预紧力不变,则减小螺栓的刚度,会使螺栓的总拉力变动范围②。

(①增大;②减小;

不变)

2.13当进行螺栓组的结构设计时,一般各个联接螺栓材料、直径和长度应①。

(①相同;②不同;③视具体情况决定)

2.14受倾覆力矩作用的螺栓组联接,每个螺栓所受的工作载荷②。

(①相等;②与到倾覆轴的距离成正比;③与到倾覆轴的距离成反比;④无规律)

2.15在受轴向载荷的紧螺栓强度计算公式

中,

为⑤。

(①工作载荷;②预紧力;③残余预紧力;④预紧力+工作载荷;⑤工作载荷+残余预紧力)

2.16当进行螺栓联接的结构设计时,被联接件与螺母和螺栓头接触表面处需要加工,这是为了③。

(①不致损伤螺栓头和螺母;②增大接触面积,不易松脱;③防止产生附加载荷)

2.17受旋转力矩的配合螺栓组,每个螺栓所受的载荷是②。

(①相等的;②与螺栓到几何中心距离成正比;③与螺栓到几何中心距离成反比;④以上答案都不对)

2.18与切制螺纹相比,轧制螺纹的疲劳强度①。

(①高;②低;③与切制的相同)

2.19在扳紧螺母时,螺母与被联接件接触面之间的摩擦阻力矩为③。

(①

;②

;③

;④

2.20悬置螺母的主要作用是③。

(①作为联接的防松装置;②减小螺栓系统的刚度;③使螺母中各圈螺纹受力较均匀;④防止螺栓受弯曲载荷)

2.21螺纹联接防松的根本问题在于④。

(①增加螺纹联接的刚度;②增加螺纹联接的轴向力;③增加螺纹联接的横向力;④防止螺纹副的相对转动)

2.22某单个螺栓联接,要求被联接件接合面不分离,假定螺栓的刚度cb,与被联接件的刚度cm相等,联接的预紧力为

现开始对联接施加轴向载荷,当外载荷F达到与预紧力

的大小相等时④。

(①被联接件发生分离,联接失效;②被联接件即将发生分离,联接不可靠;③联接可靠,但不能再继续加载;④联接可靠,只要螺栓强度足够,外载荷F还可以继续增加到接近预紧力

的两倍)

2.23某气缸盖螺栓联接,若气缸内气体压力在0~2MPa之间变化,则缸盖联接螺栓的应力类型为①。

(①非对称循环变应力;②脉动循环变应力;③对称循环变应力;④非稳定循环变应力)

2.24当一个承受变载荷的螺栓联接,其螺栓的静强度足够而疲劳强度不足时,应首先考虑采用提高其疲劳强度。

(①增加螺栓直径;②提高螺栓材料的屈服极限;③改用双螺母;④柔性螺栓)

2.25最适宜做滑动螺旋传动的螺母和螺杆的材料是⑤。

(①螺母:

45钢,螺杆:

ZG40;②螺母:

45钢,螺杆,45钢;③螺母:

40Cr,螺杆,Q275;④螺母:

Q235,螺杆:

HT200,⑤螺母:

ZCuSn10Pb1,螺杆:

45钢)

2.26说明图示两种螺母,哪种合理?

为什么?

-右:

合理

2.27螺栓中心打孔的作用为-提高疲劳强度 。

2.28三角形螺纹的牙型角α为600,摩擦系数f=1.0时,该螺纹副的当量摩擦系数fV=f/cos(0.5α),ρV=arctan[f/cos(0.5α)]。

2.29三种常用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是:

螺栓、螺钉、和双头螺柱。

2.30螺纹的螺旋升角愈小或当量摩擦角愈大,螺纹的自锁性能愈好、效率愈低。

2.31螺纹联接拧紧力矩,是克服螺纹副之间的阻力矩和螺母与端面之间阻力矩。

2.32当被联接件之一很厚、且该联接需经常拆卸时,应采用双头螺柱联接;当用螺纹联接件联接轴和轴上零件时,常采用螺钉联接。

2.33当螺栓的预紧力为20KN,刚度与被联接件刚度的关系为Cb=Cm/3,联接所受工作载荷在40KN至10KN之间交替变化时,试计算相应作用在螺栓上的拉力变化幅值。

解:

由FΣ=F0+FCb/(Cb+Cm),已知F0=20KN,Cb=Cm/3,F=10~40KN,代入公式得:

ΔF=FCb/(Cb+Cm)=10×(1/3)/(1/3+1)=2.5KN

ΔF=FCb/(Cb+Cm)=40×(1/3)/(1/3+1)=10KN

2.34已知某螺栓联接的预紧力F0=15000N,测得螺栓伸长δb=0.1mm,被联接件缩短δm=0.05mm。

求在变动工作载荷F=0~900N作用下,螺栓及被联接件所受载荷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解:

螺栓的刚度Cb=F0/δb被联接件的刚度Cm=F0/δm,由FΣ=F0+FCb/(Cb+Cm),代入各值得:

FΣmin=F0+FCb/(Cb+Cm)=15000+0Cb/(Cb+Cm)=15000N

FΣmax=F0+FCb/(Cb+Cm)=15000+900×(1/0.1)/(1/0.1+1/0.05)=15000+900×1/3=15300N

2.35一普通螺栓联接,设螺栓刚度为Cb,被联接件刚度为Cm,如果Cb=Cm/2,预紧力F0=1000N,轴向外载荷F=1200N。

试求螺栓中的总拉力和被联接件中的残余予紧力。

解:

总拉力FΣ=F0+FCb/(Cb+Cm)=1000+1200×0.5/(0.5+1)=1400N

残余予紧力F'0=FΣ—F=1400-1200=200N。

2.36受横向力或旋转力矩的螺栓组,当采用普通螺栓时,联接的失效形式可能有:

①螺栓的剪断,②螺栓或孔壁的压溃:

③螺栓的疲劳断裂:

④联接面间滑移。

(试删去不正确的)

2.37为什么螺旋千斤顶举起重物,重物不会自行落下?

答:

千斤顶的螺纹副在螺母上施加轴向驱动力时,具有自锁性。

2.38某螺旋传动采用双线纹,其螺距为10mm,为使螺母轴向位移达到100mm,问螺母要对螺杆转几圈?

(由于螺旋的导程为20,所以100/20=5圈)

2.39螺纹升角的大小对自锁和效率有何影响?

答:

螺母被拧紧时,其拧紧力矩为M1=Ftd2/2=Gd2tan(ψ+ρν)/2,无摩擦时,M10=Ftd2/2=Gd2tan(ψ)/2,机械效率为η1=M10/M1=tanψ/tan(ψ+ρν)。

螺母被放松时,其阻碍放松的力矩为M2=Fd2/2=Gd2tan(ψ-ρν)/2,无摩擦时,M20=Fd2/2=Gd2tan(ψ)/2,机械效率为η2=M2/M20=tan(ψ-ρν)/tanψ。

由η1==tanψ/tan(ψ+ρν)得知,当ψ越小,机械效率越低。

由η2=tan(ψ-ρν)/tanψ得知,当ψ-ρν≤0时,螺纹具有自锁性。

2.40与矩形螺纹相比,三角螺纹的自锁性能好,效率低,适用于联接。

2.41传动用螺纹牙剖面形状有矩形、梯形和锯齿形。

其中最常用的为梯形。

2.42平键是靠键的上下两面与键槽间的摩擦力来传递载荷的。

(×)

2.43楔键是靠键的侧面来工作的。

(×)

2.44切向键主要优点是对中性好,因此在重型机械和大型设备中广为应用。

(×)

2.45与楔键联接比较,平键联接主要优点是:

装拆方便、对中性好,所以应用较为广泛。

(√)

2.46平键联接在机器制造中应用广泛,主要是因为结构简单且可以承受一定的轴向力。

(×)

2.47半圆键是靠键侧面与键槽间的挤压和键的剪切来传递载荷的。

(√)

2.48花键侧面定心时,定心精度高,但是各花键齿受载不均匀。

(×)

2.49平键的名义尺寸键高、键宽和长度已标准化了;其中二者根据联接轴的直径在标准中选定。

2.50一个键强度不够时,可采用两个键联接。

这时,二键间隔角度:

若是平键则为180度;若是切向键则为120度。

若采用两个平键强度还不够时,应采用花键。

2.51轴中部且需移动的变速齿轮与轴的联接可采用:

普通平键、花键,滑键、楔键、

切向键、导向键等。

(试删去不正确的)

2.52与平键相比,花键联接的主要优点是:

承载能力强,对中性好,导向性好,联接质量高,制造容易,成本较低。

(试删去不正确的)

2.53键的截面尺寸(b、h)通常是根据①按标准选择。

(①轴的直径;②轴传递扭矩的大小;③传递功率的大小;④轮毂装配到轴上较方便)

2.54右图的键槽比左图合理,这是因为右图①。

(①轴的对中性较好;②键槽加工较方便;③键的受剪面较大;④轮毂的长度)

2.55矩形花键有几种定心方式?

各有何特点?

各用于何处?

答:

四种定心方式分别为:

小径定心、大径定心、齿宽定心和齿形定心。

小径定心定心精度高;大径定心定心精度较高;齿宽定心定心精度不高,有利于各齿间均匀承载;齿形定心定心精度高,有利于各齿间均匀承载,寿命大。

根据题意判断下列结构设计的优劣

2.562.57

 

2.582.59

 

2.60

 

2.612.62

 

2.63

 

2.642.65

 

b)

b)

2.662.67

 

2.68

 

2.69

2.70

c)

 

d)

2.712.72

 

2.73

 

2.74

 

2.752.76

 

2.77

 

2.78

 

2.79

 

2.80

 

3挠性机械传动

a)

3.1V带有Z、Y、A、B,C、D、E七种型号,其中剖面尺寸Z型最大,E型最小。

(×)

3.2当带传动在正常载荷下工作不打滑时,其主动轮的圆周速度一定等于从动轮的圆周速度。

(×)

3.3带传动中由于存在滑动,因此实际传动比小于理论传动比。

(×)

3.4带传动张紧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带的寿命。

(×)

3.5带传动中,对于水平或接近水平的传动,常把松边放在下边。

(×)

3.6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致使胶带发生磨损,承载能力下降.这是带传动主要失效形式。

(×)

3.7带传动所能传递的最大有效圆周力随着初拉力增加而增加,因此初拉力越大越好。

(×)

3.8在V带传动中,适当地提高初拉力,加大包角,可以避免发生弹性滑动。

(×)

3.9带传动中,从动轮上发生弹性滑动时,则②。

(①带的速度小于带轮的圆周速度;②带的速度大于带轮的圆周速度;③带的速度等于带轮的圆周速度)

3.10在带、链,齿轮组成的多级减速传动中,带传动应放在①。

(①高速级;②低速级;③高速级或低速级均可)。

3.11带传动中,若空转且不计摩擦损耗时,小带轮包角应全部是①。

(①静止角;②滑动角)

3.12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有:

带的磨损、带的胶合、带的断裂、带的点蚀、带在带轮上打滑.(试删去不正确的)

3.13在带传动中,若发生打滑现象,则在②。

(①大带轮上先发生;②小带轮上先发生;③大小带轮上同时发生)

3.14带传动中,主动轮上的滑动弧是发生在带与带轮的②。

(①绕进段;②退离段;③全部包围弧段)

3.15带传动正常工作时,小带轮上的滑动角②小带轮的包角.(①大于;②小于;③小于或等于;④大于或等于)

3.16带传动的设计准则是③。

(①保证带具有一定寿命:

②保证带不被拉断;③保证传动不打滑条件下,带具有足够的疲劳强度和寿命;④保证不打滑;⑤保证带轮不发生磨损和点蚀)

3.17带传动设计中,应验算小带轮包角不要过小,这是为了④。

(①提高传动寿命;②减小对轴的压力;③减小结构尺寸;④提高摩擦力保证有一定承载能力)

3.18带传动中带轮最常用的材料是③。

(①Q235;②45钢;③HTl50;④ZGS0;⑤塑料)

3.19图示V带与轮槽相对位置中正确的结构是(a)。

3.20V带传动中,带截面楔角为400,带轮的轮槽角应②。

(①大于;②小于;③等于)

3.21目前在工业中,V带传动较平型带应用广泛主要因为V带传动⑤。

(①结构简单;②带轮容易制造;③可远距离传动;④结构紧凑;⑤可传递较大功率;

传动效率高,寿命长)

3.22带传动中,若空载且不计摩擦损耗时,主动轮的圆周速度③从动轮的圆周速度。

(①小于;②大于;③等于)

3.23带传动正常工作时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是因为④。

(①带的材料不符合虎克定律;②带磨损;③带在带轮上打滑;④带在带轮上的弹性滑动)

3.24V带传动设计中,选取小带轮基准直径的依据是①。

(①带的型号;②带的速度;③主动轮转速;④传动比)

3.25用②提高带传动的传递功率是不合适的。

(①适当增大预紧力F0;②增加带轮表面粗糙度;③增大小带轮基准直径dd1)

3.26实践证明,带传动传递载荷时,带的弹性滑动发生在②。

(①全部接触弧上;②带离开主、从动轮以前的那一部分动弧上;③带进入主、从动轮的那一部分静弧上)

3.27一定型号的三角带传动,若小带轮直径dd1保持一定,而增大其传动比i,则带绕在大带轮上的弯曲应力σb2应②。

(①增大;②减小;③不变)

3.28E型V带绕在直径dd1=500mm的小带轮上,若带的抗弯弹性模量E=200N/mm2,带的最外层到中性线的距离ha=8.3mm,则带内最大的弯曲(拉)应力是①N/mm2。

(①3.3;②4.1;③6.6;④8.7)(=Eha/dd1=200×8.3/500=3.32N/mm2)

3.29某V带传动,当带速增大到原带速的2倍,带内的离心应力即随之增大到④。

(①1倍;②2倍;③3倍;④4倍)

3.30V带传动设计时,带的根数为什么不能取得过多?

过多有什么不好?

答:

带的根数过多,带的载荷分布不均,引起带的横向振动。

3.31带传动设计中,为什么要限制带速度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

答:

带速过小带中拉力较大,带容易早期拉断;带速过大时,离心应力增大,降低了工作拉力,而且减小了带与带轮之间的正压力,使摩擦力下降,降低传动能力。

3.32说明公式

中各参数的意义。

z带的根数;P0单根带的额定功率;ΔP0额定功率增量;Kα包角系数;KL长度系数;KA工况情况系数;P传递的功率。

3.33画出小带轮为主动轮的带传动应力分布情况图,在图中标出带的最大应力发生处,并给出最大应力计算公式。

 

带的最大应力发生在紧边绕上小带轮处。

公式为:

3.34带在工作中存在的应力有拉应力、离心拉应力和弯曲应力,其中变化的应力有拉应力、弯曲应力。

最大应力发生在紧边绕上小带轮位置。

3.35带传动所传递的最大有效圆周力可用公式

计算。

式中:

表示预紧力、

表示主动轮的包角,

表示带与带轮之间的当量摩擦系数。

3.36带的弹性滑动是由于带的弹性变形而引起的,它是不可避免的。

3.37带传动中,紧边拉力

和松边拉力

比值,在空载时为≈1;在正常传动时应在efvαd1。

3.38V带传动刚开始打滑时,紧边拉力

与松边拉力

的关系式为F1/F2=efvα1,其中参数含义是fv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系数,α1带在带轮上的包角。

3.39V带传递功率为10kW,带速V=10m/s.若知紧边拉力与松边拉力满足F1=2F2,求:

(1)紧边拉力及有效圆周力;

(2)安装时的初拉力?

解:

(1)有效圆周力Fe=1000P/V=1000N,Fe=F1-F2=F2,F2=1000N,紧边拉力F1=2000N。

(2)初拉力F0=(F1+F2)/2=1500N。

3.40V带传动,主动轮D1=250mm,转速n1=1200/min、包角

带与带轮间当量摩擦系数为fv=0.333.在即将打滑时测得功率为15.7kW,求此时紧边拉力F1和有效拉力Fe。

解:

V=πD1n1/60×1000=15.7m/s,Fe=1000P/V=1000N,fv×α=(172×π/180)×0.333=0.99965,由F1/F2=efvα1=2.717,根据Fe=F1-F2=1.717F2,得F2=582N,F1=1582N。

3.41V带传递功率为10kW,带速v=10m/s,包角

带与带轮间当量摩擦系数为fv=0.2。

(1)求有效拉力Fe;

(2)若测得松边拉力F2=1800N,问此时是否发生打滑?

解:

(1)由Fe=1000P/V,得Fe=1000N,fv×α=(137.5×π/180)×0.2=0.47996。

(2)由F1/F2=efvα1=1.616,根据Fe=F1-F2=0.616F2,得F2=Fe/0.616==1000/0.616=1623N<1800N,不产生打滑。

3.42链节距愈大,链速愈不均匀.(√)

3.43链传动的平均传动比等于链轮节圆直径的反比。

(√).

3.44套筒滚子链设计时,链轮齿数最好取偶数,链条节数最好取为奇数。

(×)

3.45链传动的传动比可按下式计算,i=Z2/Z1,而链轮齿数Z1和Z2是定值,所以链传动瞬时传动比可维持常数。

(×)

3.46套筒滚子链,节距越大承载能力越高(√),工作也越平稳(×)。

3.47链传动只有在传动比②情况下,才有可能保持瞬时传动比恒定.(①i<1;②i=1且两个链轮的安装相位相同;③i>1)

3.48为实现平稳和噪声小的传动可选用的链条是②。

(①套筒滚于链;②齿形链;③圆环链;④上三种都可以)

3.49计算链轮节圆直径的公式是②。

(①d=z/sin(1800/p);②d=p/sin(1800/z);③d=sin(1800/z)/p;④d=sin(1800/p)/z;此处。

z-齿数,p-节距)

3.50制造链传动链轮的材料常用③。

(①铜合金;②铸铁;③淬火回火的中炭钢;④不做处理的低炭钢)

3.51自行车的从动链轮齿数和直径为18和73mm,主动轮的为48和194mm,其平均传动比为=48/18,①。

(①48/18;②18/48;③73/194;④194/73)

3.52在套筒滚子链设计中,在满足承载能力要求的前提下,节距选得②越好,小链轮齿数选得①越好。

(①越多;②越小)

3.53在设计套筒滚子链时,限制链速不要过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②。

(①提高传动能力;②限制动载荷和噪音;③缩小结构尺寸;④改善润滑)

3.54在设计图纸中注明某链条的标记为“20A—1×60”,其中“20A”代表链号,“60”代表节数。

3.55相比而言,③传动时具有工作平稳、噪声小、允许链速较高、承受冲击载荷能力较好和轮齿受力较均匀的优点。

(①套筒链;②滚子链;③齿形链)

3.56链传动中,链条的平均速度V=③(m/s)。

(①

3.57在链传动设计中,一般链轮最多齿数限制为zrnax=120,是为了③。

(①减小链传动的不均匀性;②限制传动比;③链节磨损后减少跳齿和脱链;④保证链轮轮齿的强度)

3.58在链传动中,限制链轮最少齿数的目的之一是为了①。

(①减少传动的运动不均匀性和动载荷;②防止链节磨损后脱链;③使小链轮轮齿受力均匀;④防止润滑不良时轮齿加速磨损)

3.59Fe为链条的有效拉力,作用在轴的载荷Q可近似地取为②。

(①Fe②1.2Fe③1.5Fe④2Fe)

3.60链条在小链轮上的包角过小的缺点是③。

(①链条易从链轮上滑落;②链条易被拉断,承载能力低;③同时啮合的齿数少,链条和轮齿的磨损快;④传动的运动不均匀,冲击作用大)

3.61链条的基本参数是④。

(①销轴直径;②销轴长度;③链板厚度;④节距)

3.62为了限制链传动的动载荷,在节距p和小链轮的齿数z1一定时,应该限制①。

(①小链轮的转速n1;②传递的功率P;③传递的圆周力Fe)

3.63以下各项链传动参数或尺寸:

a.链节距;b.中心距;c.链轮齿数;d.链节数;e.作用在轴上的压力;f.链速。

在设计套筒滚子链的过程中,确定上述参数的顺序是c、d、f、b、a、e。

3.64链轮齿形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是链进入链轮的冲击作用力小,进出平顺。

3.65对于链速V<0.6m/s的低速链传动,因其主要失效形式是链条的过载拉断,故应按静力强度条件进行计算。

3.66简述当链速一定时,链轮齿数z的多少和链节距p的大小对链传动的动载荷有何影响?

答:

p越大,动载荷越大;z越大,动载荷越小。

反之亦然。

3.67图示传动链链轮的齿数为z,链节为p,链轮分度圆直径为D。

链节磨损后,链节增至p+Δp,节圆直径增至D+ΔD,试导出链节磨损后链轮节圆直径增量ΔD的计算公式:

链轮分度圆直径的计算公式为

,当p产生增量Δp时,由前述公式的微分得

,由此得证。

3.68已知一链传动,链号为16A(节距p=25.4mm),小链轮齿数z1=19,转速n1=960r/min。

试计算链条的平均速度V、瞬时最大速度Vmax和最小速度Vmin。

3.69在图示链传动中;①若小链轮为主动,请在小链轮上标出合适的转向;②若大链轮为主动,请另绘示意图,在大轮上标出合适的转向。

(让链条上边为紧边)

3.70链的标记为24A-1×98GB1243.1-88;其含义为 表示A系列链号,24A表示节距为38.10mm,单排,98节的滚子链 。

 

3.71当主动件的转速一定,为了降低链传动的动载荷,节距p应该  取较小    和小链轮的齿数z1  取较多   。

4轴

4.1为了提高轴的刚度,应采用合金钢制造轴.(×)

4.2复杂形状的轴可以用球墨铸铁制造.(√)

4.3制造轴的材料除了可用Q235、40Cr、45钢外还可用HT200.(×)

4.4图示为一转轴,在轴上作用有方向不变的径向力Fr、沿轴线作用有轴向力Fa,轴中的正应力的性质为③。

(①脉动循环变应力;②对称循环变应力;③非对称循环变应力)轴中的弯曲应力的性质为   ②   。

4.5减速器中的齿轮轴是②。

(①心轴;②转轴;③传动轴)

4.6实际的轴多做成阶梯形,这主要是为了③。

(①减轻轴的重量;②便于热处理;③便于零件的装配与定位)。

4.7为保证轴上零件能靠紧定位面,轴肩处的圆角半径应①零件上的倒角或圆角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