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理论流派复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88272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理论流派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心理学理论流派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心理学理论流派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心理学理论流派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心理学理论流派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理论流派复习题.docx

《心理学理论流派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理论流派复习题.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理论流派复习题.docx

心理学理论流派复习题

2021年心理学理论流派复习题

名词解释

1.理想自我

理想自我是一个人所希望的自我的形象,即客体的自我。

2.心身平行论

心理和生理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尽管二者具有一致协调性,但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本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二元论。

在某种意义上避免了将生理过程与心理过程相混淆,促进了用实验和观察法对心理现象自身规律的研究,为心理学的独立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3.自我本能

即自卫本能,指有助于个体自我保存的原始性冲动,如饥渴、呼吸、排泄、渴等

4.生的本能

包括自我本能和性本能,表现为生存的、发展的和爱欲的一种本能力量,代表着人类潜伏在生命自身中的一种进取心、建设性和创造性的活力。

5.本我

本我(id)指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

蕴藏着人性中最接近兽性的一些本能性冲动,它像一口本能和欲望沸腾的大锅,具有强大的非理性的心理能量,它按照快乐原则,急切寻求出路,一味追求满足。

6.超我

超我(super-ego)人格中最道德的部分,代表良心、自我理想,处于人格的最高层,遵循至善原则。

指导自我,限制本我,以便达到自我典范或理想自我的实现,使人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7.俄狄浦斯情结

幼儿的性对象由“自恋”转为“他恋”,其性对象便指向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的父母,由于有了性别意识,从而导致“俄狄浦斯情结”、“伊莱克特拉情结”

8.缺失性需要

基本需要:

缺失性需要。

因缺乏而产生,生理、安全、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等等,属于低层次需要,低层次需要未得到满足难以产生高一层次的需要,这类需要满足后便停止其需要。

9.死的本能

表现为生命发展的另一种对抗力量,代表着人类潜伏在生命中的一种破坏性、攻击性、自毁性的驱力。

10.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11.良好完形原则

指在同时面临多种刺激的情况下,总是力图排除干扰,把知觉对象的主体看成一个完好图形。

12.图形-背景原则

指图形与背景的区别越大,图形越突出,越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图形与背景还存在转换现象,当把背景作为图形来知觉时,原有的图形便会转换为背景

13.无意义音节

任意用两个子音夹一个母音所形成的并不含有任何意义的音节。

14.遗忘曲线

遗忘曲线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

人体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循序渐进的直观描述,人们可以从遗忘曲线中掌握遗忘规律并加以利用,从而提升自我记忆能力。

该曲线对人类记忆认知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进行的很快,以后渐次趋缓。

15.物质自我

物质自我的核心部分是身体,因为人一生中总是通过身体与周围的事物发生关系,并依据身体提出各种需求。

16.投射

把自我不能接受的或不好的欲望、冲动和意念归咎于别人或把自己的欲望、态度加诸于他人。

“你并不真心爱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17.意动心理学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活动、意识活动(即意动)心理活动不同于心理内容

意识内容是指意识所指的对象,如形状、大小、颜色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的属性,应是物理学研究的对象。

看必有所见,听必有所闻,思维必有所思及的对象。

所见、所闻和所思之物是内容,见、闻、思维等就是意动,但没有内容,活动就没有任何意义

18.合理化

用一种自我能够接受、超我能宽恕的理由来代替自己行为的真实动机或理由。

给自己的行为找一个“自圆其说”的理由,作出“合情合理”的解释,以自我安慰。

19.升华

将压抑的本能冲动转化为献身社会事业的动力。

可以使本能欲望通过社会赞赏的、高尚的方式得到间接的满足。

是自我防御机制中唯一积极的防御方式。

20.刺激错误

内省者在内省时必须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意识状态的描述要客观公正,不能把被观察的对象和心理过程相互混淆,否则就会犯“刺激错误”它专指在内省观察中,观察者报告了关于刺激的情况或知识而不报告关于刺激的主观体验。

21.成长性需要

成长性需要,因个体成长所必需。

包括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属于高级需要,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不是由一般欲望所左右,而是由实现自我潜能、超越自我所驱动,这类需要越满足,越产生更强的需要,而且其间并不存在严格的高低级关系。

22.尊重的需要

指个人对自己尊严和价值的追求,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如得到关心、重视、赏识、赞许、支持和拥护等。

23.刺激泛化

一旦CR(条件反应)被一个特定的CS(条件刺激)条件化了以后,与CS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CR。

这种反应自动扩展到从未与最初的UCS(无条件刺激)匹配过的刺激上的现象,叫做刺激泛化。

24.刺激辨别

指的是生物体学会在某些维度上(例如色调或音高)对与CS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过程。

25.显梦

人们真实体验到的梦,是当事人醒来所能记得并陈述出来的梦境,梦的表面现象

26.遗觉像

在刺激消失后遗留下来的清晰视觉影像。

操作性条件反射

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没有明确的刺激,有机体行为是自发操作的,有机体自发地作用于环境,这种自发的操作受到结果的控制。

28.二重心理学

融意识内容和意识动作与一体,旨在调和内容心理学与意动心理学使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学,屈尔佩是其创始人。

29.安全需要

指对稳定、安全、秩序、保障、免受恐吓、焦虑和混乱的折磨等的需要,既包括个人安全也包括社会安全的内容。

表现在人们对秩序、稳定、工作与生活保障的需要。

30.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指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对于自己的能力、效率和信心的认识。

31.中介变量

在可观察的自变量和相应的行为变量之间,托尔曼假设了一组不可观察的因素,即中介变量。

中介变量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素。

是联结刺激情境和可观察反应的内部过程。

32.痕迹条件反射

CS(条件刺激)在UCS呈现之前即结束或被取消。

痕迹指的是有机体对UCS(无条件刺激)出现时已经不再呈现的CS的记忆。

33.认知地图

在过去经验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类似于现场地图的模型。

34.效能期望

人们认为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带来某种结果。

相信某件事会发生和相信自己能让某件事情发生之间是有差异的。

35.反向形成

用相反的行为方式来替代受压抑的欲望,从而回避一个无法接受的冲动,在行动上走向反向的极端,这样就不再需要应对本来会出现的焦虑。

36.前意识

人们能从无意识中回忆起来的内容。

它处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

37.潜意识

指根本不能进入或很难进入意识中的经验,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

是无意识的主体部分。

38.梦的解析

梦不是偶然的和无意义的,而是反映潜意识欲望的一种特殊形式,但梦的真实内涵并不是一目了然的,它是经过伪装和变形了的,所以需要进行一番破译工作。

39.隐梦

梦的真正意义,梦背后隐藏的潜意识动机。

做梦好比制作谜语,显梦是谜面,隐梦是谜底

40.自由联想

即让患者在全身心都处于放松状态下,进行自由联想,并随时说出所想到的内容,无论想到什么都如实报告,不要有任何隐瞒,而治疗者则把患者所报告的材料加以分析,从中寻找发病的原因。

41.实验内省法

借助实验进行内省的心理学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直接经验,直接经验存在于经验者的主观之中,内省是心理学的特有方法。

内省法只有与实验法相结合才是科学的、可靠的。

42.操作性定义

即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进行描述,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

43.延迟条件反射

CS先出现,并且至少要持续到UCS的呈现。

条件作用通常在CS和UCS之间间隔很短的延迟条件模式下最有效。

44.潜伏学习

托尔曼认为强化虽然有助于学习,但并不是学习的必要条件,学习也可以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进行,只不过其结果不明显,而处在一种“潜伏”状态。

一旦受到强化,具备了操作的动机,学习的结果才通过行为的操作表现出来。

他称这种现象为潜伏学习。

45.符号学习理论

动物在迷津中的行为是受到一定目的指导的,并非简单的尝试错误,而是根据对迷津中的颜色、气味、声音以及通道的长度、宽度和转角位置等特点的“认知”,把这些特点作为达到目的的“符号”,并表现出有所期待的状态,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符号-完形-期待”。

学习者所学习的并非简单、机械的运动反应,而是学习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

46.效果律

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因为获得满意的效果而被强化,以后出现同样情境的时候就容易引起该反应,相反就不会做出该反应。

47.精神自我

个体内心的存在或主观存在。

道德和宗教观念,思想流或意识流等。

48.社会自我

每个人都有许多不同的社会自我,比如诚实、善良、顺从等。

环境与角色决定表现哪一种自我。

“上恭下倨”。

49.位置学习

位置学习是根据对情境的认知,在动物的头脑中形成一种类似于现场的认知地图,知道目标的所在,从而改变行为,适应环境的要求。

50.本能漂流

布里兰发现猪、小鸡、大鼠和其它一些动物都表现出一种“本能飘流”的趋势。

这意味着,动物倾向于以本能行为取代受到强化的行为,即使当本能行为受到食物的干扰,这种情况也会出现。

固有的行为比习得的行为更具有优势。

51.意识流

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意识状态,乃是一种川流不息的状态,意识不是一些割裂的片断,而是一种整体的体验,一种川流不息的状态,所以叫做意识流、思想流或主观生活流。

52.实现的倾向

实现的倾向是一种基本的动机性驱动力,它的实现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不但在人身上,而且在一切有机体都表现出先天的、发展自己各种能力的倾向性。

在这一过程中,有机体不但要维持自己,而且要不断地增长和繁衍自己。

53.直接经验

心理学研究的感觉、情感等心理过程是人直接经验到的。

54.积极关注的需要

在孩子寻求的积极经验中,有一种是受到他人的关怀而产生的体验,还有一种受到他人尊重而产生的体验。

换句话说,孩子有了关怀和尊重的需要。

个人在生活中得到有关的人的温暖、同情、关心、尊敬和认可等情感的需求。

这种需求如此强烈以至于儿童为了使它获得满足而牺牲其它事情,父母的爱、关心和赞扬使儿童的积极关注得到满足,从而发展出积极的自我关注,即对自己的好感。

似动现象

韦特海默认为两条线本来是静止不动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却可以看到运动现象,说明运动知觉在机能上与静止的光亮知觉不同,静止刺激的程序排列并不能给予我们以运动的经验,似动现象是一种新现象,是一个整体,不是以孤立的二线所可解释的,即它是一个格式塔。

56.心理关系的原则

指心理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了各个元素的意义,即每一个心理内容都通过与其它的心理内容所处的关系而获得意义。

57.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是人在进入自我实现和超越自我状态时所感受到的一种非常豁达与极乐的瞬时体验。

创造性综合原则

心理产物的原则”:

“创造性综合原则”

心理复合体具有新特性,不是原来元素特性简单总和。

59.价值条件

个人体验到关注的条件

大多数父母总是根据孩子的表现,即孩子的行为是否符合父母的价值标准、行为标准,来决定是否给予孩子关怀和尊重。

父母的关怀和尊重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体现着父母和社会的价值观。

罗杰斯称这种条件为价值条件。

无条件积极关注

罗杰斯认为,每一个人都应当被爱、被认为是有价值的,当父母以言语或行为表示他们的爱取决于儿童的行为要符合父母的愿望时,儿童就不可能得到全部的自我实现,儿童所需要的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即无论儿童做什么都给予全部的、真正的爱。

但罗杰斯认为并不是儿童的任何要求都要给予满足,也并不认为不应该有标准和训练,而是指对个人的价值和尊重在任何时候都应当放在首位

简答题

61.冯特是如何理解心理学研究对象的?

一切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经验,而不是“灵魂”。

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间接经验”,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直接经验”。

心理学研究的感觉、情感等心理过程是人直接经验到的,这种经验更加真切与实在,物理学研究的分子、原子等物质现象则属于人的间接经验,需要通过人的间接推论才能认识。

否定了哲学心理学历来把灵魂作为研究对象的观点,使得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具有自己特殊的研究对象。

62.詹姆斯是如何描述心理学研究对象的?

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心理是生物进化赋予人对环境适应的一种机能,与外部世界同步发展和相互作用。

心理学是关于意识状态的描述和解释。

“意识状态是指感觉、愿望、情绪、认识、推理、决心、意志,以及诸如此类的事件。

包括对他们的原因、条件和直接后果的研究”。

大致确定了以后几十年心理学研究的范围

63.冯特和铁欣纳对心理学研究任务的理解上有何不同?

冯特:

心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心理复合体的元素及其构造的方式与规律。

感觉和感情是冯特所分析出来的两种心理元素

每当感官受到刺激时,就会产生感觉,而且也有相应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

感觉可以通过强度、持续性和感官的特征来加以分类。

感觉和感情是直接经验同时存在的不同方面,感情是感觉的主观方面的补充,但不是由某个感官直接产生的。

铁欣纳:

把意识过程还原为最简单的元素成分;

确定这些意识元素结合的定律;

把这些元素同他们的生理条件联系起来。

64.试述冯特的感情三度说。

感情三度说:

每一种具体情感体验都可按这三个维度而确定它所处的位置。

某种情感既可能表现出所有的维度,也可能仅表现出其中一个或两个维度。

冯特的感情三度说将感情视为既是心理上的主观体验,又是伴随着某种身体的反应,这体现了冯特的身心平行论的思想,基于这种思想,冯特想通过实验从生理方面(如脉搏、呼吸等)找到相应的曲线、指标,尽管没有成功,但是对于情绪的生理基础的研究起了推动作用。

65.简述冯特提出的心理复合体形成的三个基本规律。

“心理产物的原则”:

“创造性综合原则”

心理复合体具有新特性,不是原来元素特性简单总和。

“心理关系的原则”

指心理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了各个元素的意义,即每一个心理内容都通过与其它心理内容的关系而获得意义。

是对心理产物原则的补充,心理产物原则适用于意识的综合过程,而心理关系原则则适用于意识的分析过程。

“心理对比的原则”

对心理关系原则的补充,说的也是与心理内容的相互关系。

“在适当的条件下,方向相反的心理过程可以相互加强”。

对立情感有相互加强的趋势

(16年答案:

人类的意识经验可以被分解为心理元素;

心理元素可以结合成各种心理复合体。

心理元素通过联想和统觉形成各种意识经验

联想是一种被动过程,不受意志影响;

统觉是在注意状态下所引起的主动体验。

66.简述桑代克的学习规律。

准备率(LawofReadiness)准备律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当某一刺激与某一反应准备联结时,给予联结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就会引起烦恼(16年答案没这一条)

练习律(LawofExercise):

熟能生巧。

注意:

并非普遍有效,动物在实验中仅一次成功的动作就会保留下来,而多次出现的无效动作却逐渐被淘汰,仅有练习律还不足以解释学习过程

效果律(lawofeffect)

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因为获得满意的效果而被强化,以后出现同样情境的时候就容易引起该反应,相反就不会做出该反应。

67.举例说明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即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进行描述,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

如幼儿正在玩一个他十分喜爱的玩具的过程中,突然告诉他不能玩,或禁止继续玩,此时,幼儿的反应就是挫折感的反应。

68.高低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具有哪些特点?

高自我效能感个体的特点:

他们可以对付生活中的各种事件,认为自己能克服障碍。

这些人寻求挑战,并能坚持到底,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认为自己可以成功,能控制自己的命运。

低自我效能感个体的特点

感觉无助、无望,认为自己几乎没有什么机会能影响所面临的情境。

当他们面临问题时,如果最初解决问题的努力失败,那么就可能放弃。

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几乎没有什么机会控制自己的命运。

69.简述华生的情绪理论。

刺激造成了内部生理变化和适当的外显习得反应,情绪是遗传的模式反应,是对特定刺激的生理反应。

比詹姆斯更彻底,抛弃对情境的知觉和感受状态的意识过程。

三种基本的非习得性情绪:

恐惧:

巨响和支持的突然失去;

愤怒:

对身体运动的限制;

爱:

对皮肤的抚摸或摇晃和轻拍。

其他情绪都是基本情绪通过条件反射而形成的;

简述行为主义三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早期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强调环境决定论,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摒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他被称之为“黑箱作业”。

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斯金纳明确指出,任何机体当前的行为结果改变了未来的行为。

他认为:

有机体有两种行为,一种是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的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反应;一种是操作性行为,它不与特定的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地做出的随意反应。

班杜拉是新的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他所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在与传统行为主义的继承与批判的历史关系中逐步形成的,他认为来源于直接经验的一切学习现象实际上都可以依赖观察学习而发生,其中替代性强化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71.简述詹姆斯的自我理论。

詹姆士的自我理论,实质上是一种人格理论。

因为他是在相同意义上使用人格和自我这两个概念的。

根据自我在心理生活中的地位与表现,詹姆士划分为经验的自我与纯粹的自我两个方面,并对这两个方面的自我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他认为,所谓经验的自我,就它的最广泛的含义上来说,指的是一切一个人要呼之为“我”(Me)的或“我的”(Mine)的东西的总和。

它是一种被知的东西,也可以叫做被知的我或被动我。

其成分有三种:

物质的自我,社群的自我,精神的自我.

所谓纯粹自我,也可以称之为能动我或主动我,指的是一个知晓一切(其中也包括自我)的那个东西。

72.简述詹姆斯的习惯论。

73.托尔曼认为整体行为具有哪些特征?

托尔曼所谓的行为与早期行为主义者有所不同,他反对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行为,认为心理学应研究整体行为,整体行为是具有目的性和认知性的。

整体行为所具有的特征为:

第一,整体行为总是指向或离开一定的目标对象。

因为如果要识别某一行为,总要确定这一行为所指向或所躲避的某一目标对象。

第二,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对象,整体行为总是选择一定的途径和方式。

这就是说,整体行为具有选择性的特征,它总是选择一定的途径和方式而放弃另外的途径和方式。

第三,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对象,整体行为所选择的途径和方式总是遵循最小努力原则。

如果有机体对整个情境缺乏一定认知,并且对情境中所充满的途径、方式和障碍没有整体认知,它就不可能选择出最方便的路径。

这就说明,整体行为不仅具有目的性,而且具有认知性。

托尔曼认为,在人类身上,这一特征表现得最为明显。

第四,整体行为具有可教性的特征,即经过教育,整体行为是可以发生变化的。

例如,白鼠走迷津所花费的时间一次比一次少,说明它的每一尝试都从环境刺激中接受了教训,并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进步。

74.华生在其情绪研究中如何用实验证明条件反射泛化?

由条件反射形成的情绪反应具有扩散或迁移的作用,

小Albert实验

华生提出,假设一种刺激自动地导致你产生某种特定的情绪反应(如恐惧),倘若这种体验每次重复时都伴随着其他事物,如一只白鼠。

那么,白鼠在你的大脑中与恐惧建立起联系。

换句话说,你最终会条件反射的害怕白鼠。

他认为我们天生并不害怕白鼠,这种害怕是通过条件反射习得的。

研究者向艾尔伯特同时呈现白鼠和令人恐惧的声音。

一开始,艾尔伯特对白鼠很感兴趣并试图触摸它。

在他正要伸手时,突然敲响铁棒,突如其来的响声使艾尔伯特十分惊恐,这一过程重复了3次。

一周以后,重复同样的过程。

艾尔伯特对白鼠产生了极度恐惧。

75.行为主义在当时为什么会非常流行?

虽然行为主义的产生受到当时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哲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是心理学自身的发展则是行为主义产生的内部因素。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计算机和有关信息加工技术的发展,原先应用在教学机器中的程序设计,已以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中被广泛地应用了

客观主义潮流。

18世纪以来科学的极大发展破除了以前很多想当然的或迷信的东西。

神秘主义受到挑战。

实证主义空前具有市场。

强调实证的、具有社会性的可用作客观观察的知识。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在心理学发展中的贡献和局限促进了心理学的客观研究,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对行为的突出强调,不仅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而且使人们看到新的希望。

76.新行为主义理论的共同之处有哪些?

共同之处

心理学的核心是学习的研究;

大部分行为无论多么复杂,都可以用条件反射定律进行解释;

心理学必须采纳操作主义原理。

77.简述詹姆斯的本能论。

本能是一种趋向一定目的、自动的,不学自会的动作能力或冲动行为。

模仿、竞争、恐惧、同情心、社交性和害羞、爱情、父母之爱等等

人类比较低级的动物有着更多的本能,反对当时的流行观点,即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本能要比动物少的多。

本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本能常常会在一些因素的作用下被掩蔽起来,从而使得人们对它的存在发生怀疑,并进而得出人的本能比动物少一些的结论。

78.观察学习具有哪些特点?

观察学习,亦称替代学习,是指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而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使他已经具有的某种行为反应得到矫正。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并没有对示范反应做出实际的外显操作。

1、不一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

2、不依赖直接强化

替代性强化,或没有强化,

3、具有认知性

观察学习基本上是认识过程。

4、不等同于模仿

模仿仅仅指的是学习者对他人行为的简单复制,而观察学习指的是从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中获得信息,观察学习既可能包含模仿,也可能不包含模仿。

在观察学习中,哪些因素会影响个体对榜样的知觉?

1、示范活动本身的特征

包括行为活动的显著性和复杂性、情境的诱因性、示范活动的普遍性及功能价值;

2、观察者本身的特征

观察者的感知能力、唤醒水平、知觉定势和强化的经验不仅影响注意的选择和定向,而且影响从观察中抽取哪些特征和怎样解释这些特征。

3、榜样的特征

如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和声望等,

榜样与观察者的相似程度越大,就越容易受到注意。

4、人际关系的结构和特征

通过观察学习什么行为,会由于他归属的社会团体不同而有所不同

80.观察学习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1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具有明确的后果;

2学习者对榜样持有正面态度;

3榜样与学习者之间存在某种相似之处;

4学习者对榜样的观察模仿能够获得强化;

5榜样的行为能够明确认定;

6榜样的行为是学习者能力所及的。

81.韦特海默是如何解释似动现象的?

韦特海默认为两条线本来是静止不动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却可以看到运动现象,说明运动知觉在机能上与静止的光亮知觉不同,静止刺激的程序排列并不能给予我们以运动的经验,似动现象是一种新现象,是一个整体,不是以孤立的二线所可解释的,即它是一个格式塔。

似动现象的关键即在于两个刺激在时间上发生了一种动的交互作用。

82.缪勒和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有哪些不同?

艾宾浩斯:

音节系列的学习速度是它们的长度的函数。

保持是重复次数的函数。

重复次数与保持程度之间成正相关

重复次数越多,保持的效果越好,下一次再需要学习的时间越少。

过度学习并非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在保持记忆方面具有必要性;但并非毫无止境。

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遗忘在学习之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