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88016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

鹤岗一中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人:

贺海峰审题人:

路辉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鼎在中国由来已久。

它最初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食品。

鼎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

最早的鼎是粘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发展为用青铜铸造的铜鼎。

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乏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

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演变为传国的重器了。

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

从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鼎自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寂力的象征后,“鼎”字也被赋予了显赫、尊贵、昌盛等政治引申意义。

譬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三足鼎立等等。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

它既是文明的见证,又是文化的栽体。

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

   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它呈长方形、四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

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铸造的。

清代出土的大孟鼎、大克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

鼎和其它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还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

   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主要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刺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最具审美价值的工艺品。

现代汉字中的“鼎”字,虽然经过_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多次变化,但仍然保留着“鼎”这一事物的风范和形体特点,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体,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

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

这种礼俗在我国已传承至今。

   

   由于自古以来,鼎就是我国一种庄严的重要礼器,象征着祖国昌盛、稳固、团结、统一和权威,亦是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代表。

故在当今一些重大外交场合和国家的一些重大政治活动中,都会由鼎来唱主角。

   上世纪1995年10月2l日,在联合国总部纽约,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我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

,该“世纪宝鼎”是具有我国商周青铜工艺风格的艺术精品,采用整体铸造,一次浇注成功。

鼎身高2.1米,象征2l世纪。

姿呈三足鼎立,双耳高耸,满身纹饰。

有金文:

“铸赠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

”鼎底座高0.5米,2米见方,上铸56条夔龙纹饰,象征中华民族都是龙的传人。

鼎的整个造型,雄伟祥和,气势宏大,古朴典雅,美观庄重。

   

   2006年1月1日,我国以法律形式规定免征在我国已征收了2006年的农业税。

同年9月29日,河北省灵寿县青廉村农民王三妮的一尊“告别田赋鼎”问世了。

这是一住普通农民用中华民族最古老、最庄重的方式来铭记这一千古盛事。

1.下列对“鼎”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鼎最初是古代的烹饪之器,后演变为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B.鼎最早是用粘土烧制,叫陶鼎,大约在4000多年前发展为用青铜铸造的铜鼎。

 C.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既见证了中华古代文明,又传承了中华悠久文化。

 D.鼎作为传国重器,是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代表。

   

2.下列各项中不能表明“鼎是一种重要礼器”的一项是

 A.商灭夏,九鼎迁于商都毫京;周灭商,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

 B.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

   

 C.我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了“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50华诞。

   

 D.河北省灵寿县农民王三妮铸“告别田赋鼎”,铭记我国免征农业税这一盛事。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商代青铜器上的大篆铭文记载了当时的典章制度史实,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

   

 B.“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表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造。

 C.李泽厚认为,鼎以其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成为我国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工艺品。

   

 D.“世纪宝鼎”是体现我国商周青铜工艺风格的艺术精品,其夔龙纹饰、三足鼎立造型均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

   吴祜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

父恢,为南海太守。

祜年十二,随从到官。

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祜谏曰:

“令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成所望。

姑书若成,则载之兼两②。

昔马援以薏苡①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

”恢乃止。

   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

常牧豕于长坦泽中,行吟经书。

遇父故人,

谓曰:

“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

”祜辞谢而已,守志如初。

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祜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多时,与结友而别。

功曹以祜倨,请黜之。

太守曰:

“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

”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

迁胶东侯相。

祜政唯仁简,以身率物。

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

或身到。

阁里,重相和解。

啬夫③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

“有君如是,何忍欺之!

”促归体罪。

性惭惧,诣阁持表自首。

祜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

祜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祜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

及冀诬奏太尉李固,祜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祜亦径去。

冀遂出祜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因蔬,以经书教授。

年九十八卒。

   

      (选自《后汉书·吴祜传》,有删节) 

   注:

①薏苡(yìyǐ):

一种草本植物。

②兼两:

同时使用两辆车。

③啬夫:

农夫。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昔马援以薏苡兴谤                 作《师说》以贻之

 B.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C.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D.冀遂出祐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啬夫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体罪

B. 啬夫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体罪

C. 啬夫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体罪

 D. 啬夫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体罪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祜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在劝谏父亲停止烤简刻书这件事上,他表现出了成人一般的沉稳与远见。

 B.吴祜父亲去世后,安于清贫自立自持,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

后与黄真一起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

 C.吴祜后升迁为胶东侯相,他为政仁慈清简,率先垂范。

遇到打官司的百姓,他闭门自责,然后才审断诉讼,或亲自调解。

 D.吴祜坚守志节,大将军梁冀曾上表推荐他任长史,但当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祜就前去与之争辩。

后被调出任河间相,辞官回乡耕读。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马援以薏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

恢乃止。

(5分)

 译文:

                                                            

  

(2)祜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

祜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

吴松:

即吴淞,江名。

8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5分)

 

9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间关莺语花底滑,。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2)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生乎吾前,,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师之所存也。

三、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1-14题(25分)

我的昂贵的腿

【德】 海因里希·伯尔

这下子我就业在望了。

他们寄了一张明信片给我,叫我到局里去一趟,我便遵命前往。

局里的人既亲切又和气。

他们拿出我的档案卡片,说了一声:

“呣。

”我也回了声:

“呣。

“哪一条腿?

”有一个官员问道。

“右腿。

“整条腿?

“整条。

“呣,”他又哼了一声,开始查阅各种各样的单子。

我总算可以坐下来了。

他终于翻出一张单子,看来正是他所要找的。

他说:

“我看这里有适合您干的事,一件美差。

您可以坐着干。

到共和广场上一个公共厕所里去擦皮鞋。

您看怎么样啊?

“我不会擦皮鞋,我一向因为皮鞋擦不亮,引得大家侧目相看。

“您可以学嘛,”他说。

“什么事情都可以学会的。

天下事难不倒德国人。

您只要同意,可以免费上一期学习班。

“呣,”我哼了一声。

“那么同意了?

“不,”我说,“我不干。

我要求提高我的抚恤金。

“您疯啦,”他回答时语气既亲切又温和。

“我没疯,谁也赔不起我的腿,我连多卖些烟都不行,他们现在制造了种种麻烦。

那个人把身子往后仰,一直靠到椅子背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亲爱的朋友啊,”他感慨地说,“您这条腿可真叫贵得要命。

我知道您今年二十九岁,身体很好,除了这条腿以外没有一点毛病。

您可以活到七十岁。

请您算一算,每月七十马克抚恤金,一年十二个月,那就是四十一乘十二乘七十。

您算一下,不计利息就要多少钱。

您不要以为只有您丢掉了一条腿,看来能够长寿的也不仅仅是您一个。

现在您还要提高抚恤金呐!

对不起,您真是疯了。

“先生,”我说,我也照样往椅子背上一靠,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我看您大大低估了我的腿的代价。

我的腿要昂贵得多,这是一条非常昂贵的腿。

还得说一下,我不仅身体健康,而且很遗憾,头脑也很健全。

请您注意。

“我的时间很紧。

“请您注意!

”我说。

“我丢了这条腿,救了好些人的命,他们至今还在领取优厚的退休金。

“当时情况是这样的:

我单枪匹马埋伏在前沿某个地方,奉命注意敌人何时来到,这样就可以让别人及时溜掉。

后面司令部已经在打点东西,他们既不愿意跑得太早,也不愿意溜得太晚。

原先我们是两个人在前沿,但是那一个被敌人打死了,他不必再花费你们的钱。

他虽然已经结婚成家,但是您别怕,他的妻子身体健康,可以干活。

那个人的性命可真便宜。

他当兵才四个星期,所以只花了你们一张通知阵亡的明信片和一点点口粮的钱。

他在那个时候算得上是个勇敢的士兵,他至少是真正给敌人打死的。

后来就只剩我一个人在那里,并且害怕起来,天很冷,我也想溜之大吉,嘿,我正要溜的时候,突然……。

“我的时间很紧,”那个人说着,开始找他的铅笔。

“不,请您听下去,”我说,“现在刚刚讲到有意思的地方。

正当我要溜的时候,我的腿出了问题。

我只得躺在那里。

我想,既然溜不掉了,就把情况向后面报告吧。

我报告了敌人的动静,他们就全都逃跑了,规规矩矩地一级跟着一级;先是师部,然后是团部,再后是营部,依此类推,始终规规矩矩地一级跟着一级溜走,只有一件混帐事,那就是他们忘了把我带走,您懂吗?

他们跑得太仓皇。

真是件混帐事情,要不是我丢了这条腿,他们全都没命了,将军、上校、少校,一级一级数下去,全都得完蛋,那您就不必给他们退休金了。

好,您算算看,我的腿值多少钱。

那位将军才五十二岁,上校四十八岁,少校五十岁,他们个个没有一点毛病,身体健康,头脑健全。

他们那种军事生活使得他们至少可以象兴登堡一样活到八十岁。

您计算一下:

一百六十马克乘十二乘三十,完全可以估计他们平均还要活三十年,您看对吗?

所以,我的腿成了一条贵得吓人的腿,成了一条我所能想象的最最昂贵的腿,您看是不是?

“您真疯啦。

”那个人说。

“没有,”我回答说,“我没有疯。

对不起,我身体健康,头脑健全,遗憾的是,我在这条腿出毛病前两分钟没被打死。

那样的话,就可以节省好多钱啦。

“您到底接受这项差使不?

”那个人问道。

“不,”我说完就走了。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小说通过“我”描写了以“我”为代表的一批人战后遭遇的种种不如意,鞭笞了社会的不公现象。

B、安置局工作人员详细地为“我”算接受擦皮鞋工作后能够得到的巨额好处,是想以利诱惑我接受这个安排,当然也是真心地替我解决实际困难。

C、小说中“我”给安置局工作人员算了一笔帐,是想得到“一百六十马克乘十二乘三十”的报酬。

D、当时社会上那些生活优越的人们思想丑陋,作风官僚,根本不知道那些战争中牺牲的、伤残的人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E、人物少、语言干练,但小说情节过于简单,仅靠伤残军人与安置局工作人员的对话来展开。

12.小说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

请简要分析。

(6分)

 

13.小说多次提到局里官员“您疯啦”、“您真疯啦”这样的话语,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请概括说明。

(6分)

 

14.小说的题目是“我的昂贵的腿”,但主要内容是围绕是否接受厕所旁擦皮鞋的差事而展开的,如果以“差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

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8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

A.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到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体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B.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的演员们充分利用华清池的空间,以优美的舞姿把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爱情悲剧演绎得动人心弦,幻若梦境。

C.再完美的机制也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

D.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铃声响起,他急忙拿起听筒,电话那端传来一个操普通话的中年男子的声音说:

“你被录了。

B.来自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西北大学和加州大学等机构的天文学家利用先进的伽马射线探测卫星获得的这一发现不仅将改变人类对银河的认识,还将促进人类重新探索宇宙中所有星系产生的奥秘。

C.围绕体育比赛中日益严重的商业化、明星化趋势,对大运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D.写有“严禁携带危险、易燃、易爆物品上车”字样的横幅悬挂在火车站入口处,提醒人们要有安全防范意识。

  17.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马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的发展趋势是体型从小到大,腿和脚由短变长。

 ,侧趾退化,不再使用,只靠中趾支撑身体,行走和奔跑。

   ①所以在演化中四肢逐渐变得长而有力

   ②这个发展趋势也反映了马从适应森林生活到适应草原生活的过程

   ③在草原中生活极易受到肉食动物的袭击

   ④由于马是被捕食的动物

   ⑤而最好的防御方式就是要比捕食它的动物跑得更快

   A.③⑤①②④     B.②③④⑤①    C.②④③⑤①     D.②③④①⑤

18.给下面这则材料拟一个简明的标题(不超过10个字)(3分)

北京前门地区即将面临危旧房改造整治,众多胡同内的老字号将因拆迁而消失。

由于拆迁工作的启动,近日来这些老字号里几乎天天人满,许多人排队等候,就是为了最后体验一下老字号那满口余香的滋味。

 

19.在下面一段文句中填上与加点句子内容连贯、句式一致的句子,构成排比。

(6分)

面对有缺憾的事物,我们必须学会包容,而不是求全责备。

你如果欣赏塞北的美丽雪景,就必须包容它那难耐的严寒;,;,。

 

20.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铁是热的,水是冷的,把铁扔进水里,水就跟铁较量着——水想使铁冷却,铁想让水沸腾。

生活就像这盆冷水,人就好比这块热铁,如果你不想被水冷却,就得让水沸腾。

如果你不想让平庸生活“冷却”你的斗志,你就得用汗水和激情把人生这盆冷水煮沸,你对生活的冷漠,只能毁了你自己。

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作文,话题自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答案

1.D(“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代表”应是鼎作为礼器的一面。

2.A(此项内容只表明鼎是—种传国重器,而非礼器。

3.B(A“大篆铭文”只是西周时期青铜器上的文字。

C据原文,李泽厚认为“我国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工艺品”应是三足鼎。

D“世纪宝鼎”的“三足鼎立造型”并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4.B(“且”均为副词“暂且、姑且”。

A项“以”分射为介词“因为”与,目的连词“用来”。

C项“而”分别为表示转折关系的“却”“但”与表修饰的连词。

D项“因分别为副词“于是、就”与介词“通过、经由”。

5.C

6.B(黄真被举荐为孝廉是在吴祜之后的事情,而且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的是黄真。

四、(24分)

7.

(1)从前马援因为薏苡招致毁谤,这是容易让人产生嫌疑的事情,确实是先贤十分慎重的举止。

吴恢于是就停做了这件事。

   (落实“兴”“诚”“所慎”“乃”等字的翻译且做到语句通畅即可。

   

(2)吴祐斥退左右,询问缘由,孙性如实把父亲的话说了。

吴祐让他回去感谢父亲并把他的衣服送给他父亲。

(落实“故”“具”谢”“遗”等字的翻译且做到语句通畅即可)

8、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3分)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分)

9、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4分)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2分)

10略

11.DA(答D给3分,答A给2分)B项表述错误,原文中那个人并不是想真心帮助“我”,只是支应了事。

小说主人公并不是想要得到那些报酬,而是想说他的腿有多昂贵,C项不对。

E也不对,虽说小说只是以两人的对话展开,但是,却在对话中穿插了战争中的一些情节,所以不能算情节过于简单。

12.“我”是一个在战争中积极为国而战,战后却得不到公正对待的小人物。

(2分)

对比法。

(2分)①主要表现在我“单枪匹马埋伏在前沿”,迫不得已才撤退,而“后面司令部已经在打点东西,他们既不愿意跑得太早,也不愿意溜得太晚”。

②“我”为战争付出了一条腿的代价,希望提高抚恤金却被百般推脱,那些被“我”救了的将军、上校、少校没有付出任何代价却领取着优厚的退休金。

(2分)

13.①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

②加速情节发展,通过安置局工作人员这种带有嘲讽语气的话语推动小说达到高潮。

③和我一再强调的“头脑健全”形成对比,突出了小说的批判主题。

(每点2分)

14.观点一:

以“差事”为题不合适。

①“差事”这个词限制太少,范畴太宽。

如果以“差事”为题,就突显不出小说“战争后”的背景。

②整篇小说都是由战争中我伤了一条腿引发出来的,小说的情节靠“我的昂贵的腿”推动发展。

③“我的昂贵的腿”最终没能得到应有的补偿,很恰当地突出了小说的批判主题。

同时,以反讽味极浓的“我的昂贵的腿”为题,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言之成理即可)

观点二:

以“差事”为题合适。

①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安排差事与拒绝差事展开的,以“差事”为题,与小说内容更吻合。

②更能够突显出“差事”的反讽效果,能够更好地表现德国战后小人物的悲剧。

③能够更贴近小说的情节,更有利于情节的发展。

(言之成理即可)

15.选了B。

项,动人心弦:

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

形容事物激动人心,非常动人。

这个成语侧重于高兴、兴奋,与剧情不合。

C前赴后继:

赴,向前冲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

形容连续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褒义词。

D项“一挥而就”应为“一蹴而就”。

一挥而就:

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

就:

成。

应为一蹴而就:

蹴:

踏;就:

成功。

踏一步就成功。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16、B(A项“传来……的声音”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后面又出现了一个谓语动词“说”,两个句子混杂在一起,形成句式杂糅的语病;C项缺少主语;D项逻辑错误,危险与易燃、易爆不能并列。

17.C(第②句中“这个发展趋势”承接开篇马的发展趋势这一中心话题,第③⑤句是对第④句的解说,第①句“所以”呼应第④句“由于”,表明结论)

18、老北京丢不下老字号(3分)

19.你如果欣赏江南的秀丽景色,就必须包容它那炎热潮湿的天气;你如果要领略泰山那壮丽的日出,就必须包容它那陡峭的山路和难耐的等待。

(6分。

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20.审题的时候应该抓住关键词,审好材料。

话题的关键词应该是“冷水”与“热铁”。

材料中既然将生活比作“冷水”,将人比作“热铁”,那么,所谓“冷”,就是逆境,就是挫折,就是不幸遭遇等;所谓“热”就是抗争,就是拼搏,就是发愤图强等。

参考译文:

    吴祜字季英,陈留长垣人,父吴恢,任南海太守。

吴祜十二岁时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父亲想烤竹简刻经书,吴祜劝道:

“现在父亲越过五岭,远在海边,这里风俗简陋,但旧时有许多珠宝珍奇,上被国家猜疑,下被诸侯寄望,如果把书写成,恐怕要用两辆车来载运。

从前马援因为运回薏苡招致毁谤,处在嫌疑之间的事情,前代的贤人也是十分慎重的。

”吴恢于是就不写书了。

吴祜二十岁时,父亲去世,生活十分贫困,却不接受别人的馈赠,他常在家乡水边牧猪,同时漫步吟诵经书。

遇到父亲生前的老朋友,对他说:

“你是两千石官员的儿子却做这样下贱的事,就算你不觉得羞耻,又怎么对得起你去世的父亲呢?

”吴祜只是表示谢意,坚守志节并不改变。

后来被举为孝廉,将前去应召,郡里给他饯行,吴祜跟小吏雍丘黄真畅谈多时,与他结友而别。

功曹认为他太傲慢了,请求罢免他。

太守说:

“吴季英有知人之明,你先不要多言。

”黄真后来也被举荐为孝廉,拜新蔡县令,世人称赞他清廉有节操。

吴祜后来升为胶东侯相。

他为政力求仁慈清简,以身作则。

百姓有到官府打官司的,他总是先闭门自责,然后再审断诉讼,用道理开导他们,或亲自到百姓居住的地方调解,使双方和解。

啬夫孙性私下征收百姓的钱物,买了一件衣服送给父亲,父亲得到衣服,非常生气,说:

“我们有这样的官员,你怎么忍心欺骗他!

”逼着儿子回去认罪,孙性又惭愧又害怕,拿着衣服到官衙自首,吴祜叫退左右,询问缘由,孙性如实把父亲的话说了,吴祜让他回去感谢父亲,并把他的衣服送给他的父亲。

吴祜升为齐相,大将军梁冀上表推荐他任长史,到了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祜听知后请见梁冀,与他争辩,梁冀不听,愤怒地起身入室,吴祜也径自离去。

梁冀于是把吴祜调出京城任河间相,吴祜便辞官回家,不再做官,亲自灌园种菜,讲授经书,九十八岁去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