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唐新剖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86931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赏析唐新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诗歌赏析唐新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诗歌赏析唐新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诗歌赏析唐新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诗歌赏析唐新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赏析唐新剖析.docx

《诗歌赏析唐新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赏析唐新剖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歌赏析唐新剖析.docx

诗歌赏析唐新剖析

《古诗赏析》复习课(第一课时)

把握内容,体会情感

【教学目标】

1.归纳整体感知诗词内容和情感的方法

2.用规范的答题模式概括诗词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诗歌的显性或隐性信息,品出诗人蕴含其中的情感。

【激情导入】

古典诗词是文学艺术中的一块奇葩,那里有“长河落日圆”的壮美,也有“禅房花木深”幽美;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更有杜工部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

每一首诗都给我们不同的美的享受。

古典诗词的鉴赏已经成为近年来中考语文试题中的常驻风景,今天我们就开始古诗鉴赏的专题复习。

【考点描述】

首先我们来看四份中考试卷中古诗赏析的试题: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⑴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⑵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06年海门市)

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①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②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2008年南通市)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①“山青花欲燃”这句诗中,“燃”字有何妙处?

试结合本句诗作出分析。

②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①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夜雪的?

②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

通过观察,归纳命题者出题的基本规律:

1.题材大多是唐诗中的绝句(选择课外浅显的古代诗歌作为鉴赏材料);

2.基本上都是2道赏析题。

考点设置:

1.把握诗词的主要内容(含描述画面)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关键诗词句含义

4.体会诗词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诗歌鉴赏的基本出发点是对诗歌的理解,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诗歌的内容的话,那么,诗歌的赏析和鉴赏就无从谈起。

因此,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我们解开诗歌神秘面纱的第一步,也是举足轻重的一步。

而作者的情感又是和内容紧密相连的。

因此我们这堂课复习的重点就是:

把握内容,体会情感。

【回顾旧知】

拿到一首诗歌,你们是怎么来把握内容,体会情感的?

说说自己的方法。

【知识梳理】

抓住明显的提示信息

1.读注释

在考试中,命题者对于不标明注释就会造成理解失误或者答题无据的地方,才会给出必要的注释。

注释能帮助读者读懂文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2.读标题:

圈出题眼(某一词语)

诗歌的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是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3.看作者(知人论世)

例1雪梅卢梅坡①

梅雪争春未肯降②,骚人阁③笔费评章④。

梅须   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①卢梅坡:

宋诗人。

②降(xiáng):

服输。

③阁:

同“搁”,放下。

④评章:

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请一生对照注释把诗歌解说一下)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例2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06年海门市)

(请生先找出题眼,然后说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规范】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具体。

同学答“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之情”,答出了为什么而“赞美”,但还不完整。

还要说出诗歌中是怎样传达出赞美之情的。

通过(描写、渲染),表达了情感。

或(借助手法,表达了情感。

修改:

这首诗着重描写了江南春天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例3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①杜牧:

晚唐诗人②南朝四百八十寺:

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庙。

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南朝四百八十寺”为何不写成“江南四百八十寺”,你从中能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南春》通过写南朝四百八十寺如今已成为历史的遗物,成为江南美景的组成部分,表达了诗人对风景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

同样的一首诗歌,同样的一道题目,因为命题者提示的信息的侧重点不同,我们就能读出多重的味道。

注意诗句中的隐含信息

1.找诗眼(关键词)。

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诗眼是诗歌中最能提携全篇,表现诗人情感的“字眼”。

因而把握“诗眼”常常成为解读诗歌的钥匙。

例4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以他乡景物之美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2.划句子。

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

3.抓意象特征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因此仔细品读诗句,抓住景物的特征,往往能读出寄寓在其中的情感或哲理。

附录:

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夕阳、落日——凄凉失落、忧郁之情

西风———惆怅哀伤、游子思归

梅、兰、竹、菊、松——高洁坚贞之志

鸦、猿、杜鹃——凄苦哀伤之情

鸿鹄、雄鹰——远大的理想追求

例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随水长流,滚滚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课堂检测】

《中考总复习范式》P64《赋得暮雨送李曹》、《杨柳枝词》、《秋夜曲》

杨柳枝词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注:

阿谁,即“谁”。

诗中柳树有什么特点?

简述三四句抒发了什么情感?

这婀娜多姿的垂柳,却生长在荒凉冷落背阳阴寒之地,无人光顾,落得终日寂寞

本诗借助借物喻人的手法,抒发了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

【课堂小结】

显性信息:

读注释、读标题、读诗人(知人论世)

隐性信息:

找诗眼、抓意象、品主旨句(一般是最后两句抒情、议论句)

答题模式

通过(描写、渲染),表达了情感。

或(借助手法,表达了情感。

【作业布置】

《中考总复习范式》P63《夏意》、P65《鹧鸪天》、P66《溪居即事》P69《从军行》

附录:

思想感情方面的术语

1.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感时伤世、昔盛今衰、建功报国、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2.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担忧国家民族前途命运、同情下层人民疾苦、厌恶官场黑暗。

3.壮志难酬、悲叹年华消逝、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悲伤。

4.思乡怀人、久居边关的乡愁、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5.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山河、抒发闲适情调。

6.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

《古诗赏析》复习课(第二课时)

理解词句,学会描述(概述)

【教学目标】

1.理解重要句子、词语的含义。

2.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句所表现的画面。

3.概述诗歌所描述的画面。

【教学重点】

1.理解词句的含义,要放在全诗中进行,尤其要揣摩是否有深层的含义。

2.描述画面,注意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抓住主要景物,通过适当地联想想象,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用概括性语言归纳画面,阐述画面特点。

【激情导入】

诗歌是语言文字的精品,它往往用精练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和情感。

那么,凝练的文字究竟包含怎样的意蕴?

如何用生动的语言将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再现出来呢?

让我们走进《古诗赏析》复习的第二课时。

【考题呈现】

例1《中考总复习范式》P65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示的“千古奇观”。

答案:

1.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

2.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

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例2《中考总复习范式》P66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你怎样理解“最喜小儿无赖”一句中的“无赖”?

2.词人在词中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

1.这里是顽皮的意思,褒义。

形象地刻画出小孩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流露出作者由衷的欢喜之情。

2.这首词勾勒了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一二句勾勒环境气氛,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三四句勾勒老人生活安详、精神愉快的神态。

下片勾勒农户的三个儿子,形象地刻画出小孩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例3《中考总复习范式》P63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答案:

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学生活动】

1.用5分钟左右时间思考、讨论上述问题,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交流后教师明确参考答案。

2.自主思考回答:

比较自己的回答与参考答案的差异,思考应该如何正确规范地做好此类试题。

然后教师总结明确。

【知识梳理】

1.理解词语类:

对词语的理解,要放入全诗中结合上下句进行,要在把握诗歌内涵的基础上,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及运用的修辞手法。

例2中“无赖”一词,一般理解为“放刁撒泼,蛮不讲理”,贬义,这里显然不对。

结合下片三句来看,大儿、中儿都在忙绿正事,而小儿却“溪头卧剥莲蓬”,而且词人用“最喜”表露自己的情感,可见应该理解为“顽皮”,褒义,刻画出小孩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例3中要理解“浮云”一词的寓意,就不能简单地看字面意思,“寓意”就是寓含的深意。

理解的时候,就要看看诗句中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并在反复吟读中咀嚼出诗歌的内涵。

很显然,《登飞来峰》是王安石要借登山表达宏伟的理想,用“浮云”来比喻改革道路上遇到的“困难、障碍、挫折”。

图示方法及步骤:

(见课堂小结)

2.理解句子类:

对句子的理解,一般也不能只看字面意思,要在整体把握诗意和作者情意的基础上作深刻的思考,也要考虑运用的修辞及对关键词的深层意义。

例1中对颔联的理解,就是要从表里两个层面去思考,字面上写的是两种景物,但一结合诗人自己的情意思考,就会发现诗句的深意,从而做出准确的回答。

图示方法及步骤:

(见课堂小结)

3.描述画面类:

注意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抓住主要景物,通过适当地联想想象,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要注意描述与翻译的区别,描述更自由,发挥空间大,但要求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文采。

例1中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示的“千古奇观”的描述就是这样:

先将诗句意思通俗地表达出来,明确主要景物是“沙漠”“烟雾”“黄河”“落日”,再分别抓住它们各自的特征“大”“孤”“直”“长”“圆”进行联想、想象,然后对语言润色加工。

图示方法及步骤:

(见课堂小结)

4.概述画面类:

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用概括性语言归纳画面特点,再结合诗(词)句内容阐述画面特点。

例2“词人在词中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就是先“用概括性语言归纳画面”——这首词勾勒了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然后“结合诗(词)句内容阐述画面特点”——上片一二句勾勒环境气氛,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三四句勾勒老人生活安详、精神愉快的神态。

下片勾勒农户的三个儿子,形象地刻画出小孩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如果只笼统地回答第一层内容,答案就只有结果而缺少分析过程了,显得不完整。

图示方法及步骤:

(见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中考总复习范式》P63《竹枝词》(刘禹锡)、P64《菊花》、P65《送友人》;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啊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案: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课堂小结】

1.理解词语类:

整体感知诗歌内涵——→将词还原到诗句里——→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及运用的修辞手法——→联系前后句思考——→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

2.理解句子类:

整体感知诗歌内涵——→联系前后句思考——→辨析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关键词语的感情色彩——→明确表里两层意思——→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

3.描述画面类:

准确理解诗句意思——→明确主要景物及其特征——→围绕景物特征适当联想想象——→用生动的语言表达

4.概述画面类:

整体感知诗歌内涵——→用概括性语言归纳画面特点(果)——→结合诗(词)句内容阐述画面特点(因)

【作业布置】

《中考总复习范式》

P68《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春夜洛城闻笛》、P76《早发白帝城》《游山西村》

 

《古诗赏析》复习课(第三课时)

鉴赏写法,体会炼字

【教学目标】

1.体会用词的准确性,理解炼字的妙处。

2.学会赏析名句。

3.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感悟写法的精当。

4.体会诗歌语言表达的特点。

(可不讲)

【教学重点】

1.品味炼字:

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联系所在诗句描述画面景象,体会该字所体现的作者情感或烘托的意境的特点。

2.学会赏析名句,明确赏析的内容、方法、步骤。

3.了解诗歌中通常运用的艺术手法,结合对诗歌内涵的理解,体会其对于表情达意的作用。

【激情导入】

学了古诗赏析的前两个课时,我们绝大多数同学已经可以熟练地做好诗歌赏析的基础题目了,基本上能够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

今天我们来学习鉴赏诗歌和体会炼字,使对诗歌的学习更上一个台阶,做到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考题呈现】

例1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说说“潮平两岸阔”中的“阔”的妙处。

2.“潮平两岸阔”一句有的版本写作“潮平两岸失”,请你说说“阔”和“失”哪个更好?

答案:

1.“阔”是空阔、开阔的意思。

生动地写出了春潮涌涨,江面变得浩渺,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概。

2.“阔”字更好。

“阔”是空阔、开阔的意思。

生动地写出了春潮涌涨,江面变得浩渺,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概。

而“失”字没有这么开阔、有气势,读上去缺少音律美。

例2中考总复习范式》P73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原因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这两句诗写景角度巧妙自然,极富生活情趣。

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也流露出作者对这幅美景的赞美喜爱之情。

现在人们往往引用或者单用第一分句,来比喻某领域内新近出现的佼佼者和优秀者。

例3《中考总复习范式》P71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提问:

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夜雪的?

答案:

触觉、视觉、听觉。

例4《中考总复习范式》P70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简析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这首诗运用了乐景写哀的手法,如画之景勾起了作者的漂泊伤感,流露出想要归乡却无法归乡的伤痛、无奈之情。

例5春怨盖嘉运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案: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忧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学生活动】

1.用5分钟左右时间思考、讨论上述问题,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交流后教师明确参考答案。

2.学生思考如何解答炼字题、赏析名句题以及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

【知识梳理】

1.炼字类:

答题步骤:

⑴说说用字的妙处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诗中字的妙处的一般答题格式:

是的意思。

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⑵说说运用哪个字更好

第一步:

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阔”字更好。

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同体会字的妙处。

第五步:

简要说明“不好”在哪里。

【而“失”字没有这么开阔、有气势,读上去缺少音律美。

诗中换字比较的一般答题格式:

字更好。

是的意思。

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而字没有。

鉴赏字词资料链接

1.动词: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

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

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⑴叠词: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其一》刘禹锡)

⑵表颜色的词: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⑶虚词:

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2.赏句类:

答题步骤:

第一步: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明确赏析的角度,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并结合诗句或关键词语分析。

第二步:

说说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三步:

谈谈诗句含有的深刻寓意。

3.写法类

答题步骤:

第一步: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第二步:

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

第三步:

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写法类资料链接: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双关、引用、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设问、反问、反复等

4.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衬托(映衬、反衬)、以乐写哀、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4.语言类

答题步骤:

第一步: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步: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

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语言特点资料链接

勾勒、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惟妙惟肖、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富有哲理 、淋漓尽致、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 、浅显、明快、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 、淡雅、词藻华丽、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课堂检测】

《中考总复习范式》P70《秋词》、P7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题春晚》P75《兰溪棹歌》

【作业布置】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吴门道中二首(其一)宋代孙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说说诗中“湿”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湿”,是淋湿、打湿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中黄昏清幽润泽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乡间静谧、悠闲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2.《中考总复习范式》P72《华子岗》、P72《江畔独步寻花》、P74《咏柳》、《山中留客》、P75《兰溪棹歌》

《古诗赏析》讲评课

理解诗歌关键词语的含义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如何理解诗歌关键词语的含义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规范答题的习惯,提高分析和解题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让学生学会规范答题;  

   2.难点:

迁移训练;  

三、教学过程  

(一)基本情况分析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通过前面几堂课的复习,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感受到那一份份神奇、独特的美。

昨天,我们做了两道理解诗歌关键词语含义的练习题,从同学们的作业情况来看,能基本上掌握了理解诗歌关键词语的方法,但在正确把握景物特征和答题规范性方面还有欠缺,本节课主要解决这两个问题。

  

(二)重点讲评:

A.2008陕西卷

吴门道中二首(其一)宋孙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说说诗中“湿”字的妙处。

1.学生答案与参考答案比照:

【学生答案】

A.将春天细雨蒙蒙的景象生动化了。

B.写出了黄昏时雨润万物的景象。

C.写出了雨意朦胧的景象,又赋予了雨人的情感,使其拟人化了。

D.烟雨蒙蒙的氛围更加勾勒出作者内心的焦急。

【参考答案】“湿”,是淋湿、打湿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中黄昏清幽润泽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乡间静谧、悠闲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师相机点拨:

结合语境。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教师展示规范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诗中字的妙处的一般答题格式:

是的意思。

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B.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