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体系.docx
《标准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体系.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标准体系
三聚盛煤业有限公司
地测防治水科
标准体系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目录
一、机构人员、装备标准2
一、机构人员、装备标准2
二、地测防治水业务会议标准及培训学习标准4
三、规章制度标准5
四、地质、水文地质标准6
五、地质、水文地质图纸与台账资料标准10
六、测量标准15
七、测量图纸与台账资料标准20
八、地测仪器保管与使用标准22
九、防治水标准25
十、水害应急与预警标准43
十一、山西煤销三聚盛煤业有限公司探放水工作流程标准45
十二、临时水仓设计标准64
十三、礼仪标准68
十四、劳动纪律标准70
一、机构人员、装备标准
1、机构设置
(1)成立防治水领导组,矿长为组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各分管矿长、副总工为成员;成立组织机构,地测副总任组长,地测防治水科科长任副组长,水害防治中心工作人员、探放水队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防治水中心办公室设在地测防治水科,地测副总兼办公室主任。
(2)地测防治水科负责防治水工作的日常业务。
(3)配备专职地测防治水副总工程师,协助总工程师进行防治水技术管理工作。
(4)配备相应的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测量人员,组建防治水机构。
2、责任划分
(1)、矿长是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决策、指挥和资金、人才落实的责任。
(2)、总工程师具体负责技术管理工作,负责所属矿井防治水规划、计划、措施的制定、审批等工作。
(3)、地测副总工程师协助总工程师做好防治水工作,全面负责地测、防治水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队伍的建设。
组织开展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编制防治水计划、规划、防治水专项设计、安全技术措施等工作。
定期组织召开矿井水害隐患排查专题会,加强水害分析预测预报,制定针对性措施,并监督执行。
(4)、其他分管矿领导按照职责分工承担相应的防治水责任。
(5)、地测防治水科是矿井防治水工作技术管理部门,归地测副总直线管理,负责日常防治水技术管理工作。
开展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水情水害分析预测、防治水方案设计、探放水设计、防治水计划、规划等工作,负责防治水技术资料档案的管理,负责各项防治水工程的日常监管。
科长为第一责任人。
3、人员配置
(1)配备1-3名地质类工程技术人员。
(2)配备3名以上地质类工程技术人员。
4、探放水队伍建设
(1)建立专业探放水队。
(2)配备满足生产需要的探放水工,至少12人。
探放水工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5、探放水应配置以下设备
(1)配备200米钻机一台,其他不同钻距探水钻共3台。
(2)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物探设备,至少配备一台瞬变电磁物探仪。
(3)应建立注浆专业队伍配备必要的注浆设备。
6、地质测量工作应满足下列要求
(1)测量工作采用GPS、全站仪、陀螺仪定向或电子手薄等。
(2)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至少采用2种物探手段,并能得到有效的使用。
(3)水文地质类型复杂及以上的矿井应建立矿井水情、水害监测、监控预报系统。
(4)配备微机及数字化成图系统。
(5)地测信息系统与上级管理机构联网正常使用。
7、具有通风良好、采光适宜、环境清净的微机室、资料室和符合要求的专用仪器室。
8、地测防治水资料的管理应达到以下标准。
(1)分门别类保管,有索引、目录,电子版、纸质版对应齐全,查找方便。
(2)装订成册,装入卷柜,相对集中,符合防火、防潮、保密要求。
(3)账、卡相符,文字部分与基础数据一致。
(4)上级下达及本部门回复、上报的各种函件、审批文件、报表等,有专门卷柜和管理手段,信息传递和反馈要及时有效。
9、煤矿防治水资金要列入当年矿井生产安全资金计划。
二、地测防治水业务会议标准及培训学习标准
1、业务会议标准
(1)每个月组织召开一次业务工作会议。
要求由矿总工程师、地测副总、地测防治水科、探放水队、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及地测防治水专业人员参加,提出本矿上半月地测防治水工作的问题与建议,落实当前工作中的任务,安排下半月防治水工作的重点。
写好会议纪要,并上报煤业公司地测防治水中心。
2、防治水培训学习标准
(1)制定详细的防治水培训计划,技术人员每3年至少接受2次技术培训。
(2)各矿要制定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方式,开展“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活动及参观学习煤矿防治水工作样板矿井等,培训要有记录、参加人员的签到。
(3)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及全部入井人员都必须掌握必要的煤矿防治水知识和辨识水患征兆的能力,详细了解本矿的水文地质概况,提高职工对矿井水害的防范意识及自我安保能力。
三、规章制度标准
建立、完善并执行如下制度:
(1)各部门、各岗位责任制
(2)生产安全联系制度
(3)矿井地测防治水隐患排查及预报、跟踪管理、检查等技术管理制度,高、突矿井还应制定瓦斯地质预测预报制度
(4)地测防治水资料、技术报告等的审批制度
(5)地测防治水工作质量、事故分析及考核制度
(6)地测防治水资料定期整理、分析、保管、提供制度
(7)具备地测防治水技术规程的实施细则和技术补充规定
(8)地测防治水设备、仪器、工具的使用、管理及报废制度
(9)探放水管理制度包括:
①防治水安全确认移交制度
②防治水日常巡查考核制度
③探放水作业质量验收制度(含单孔和循环验收)
④防治水作业优先制度
⑤探放水作业现场图、牌板管理制度
(10)重大水害(包括暴雨洪水)井下撤人制度
(11)防治水管理运行制度(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
(12)防治水工作绩效考核制度
(13)以市局“一矿一表”中规定的十五项制度为基础,补充完善上述各制度,制度内容不重复,不矛盾。
四、地质、水文地质标准
一、必备基础资料
1、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应当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的要求委托有资质的、已在市局备案的单位编制,并经专家审核,在县、市煤管局审批备案。
2、矿井“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并经专家审核,在县、市煤管局审批备案。
“年度防治水计划”由矿总工程师审核后上报煤业公司批复。
3、“水害分析评估报告”、“水害会诊报告”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并经专家审核,煤业公司防治水中心存档。
4、基建矿井必须具备地质勘探、建井地质报告和补充勘探地质报告。
二、地质工作标准
1、必须按照集团公司《物探》要求进行矿井地面物探工作,要求使用两种物探方法查明矿井地质构造和水害情况。
2、煤矿在不同的生产阶段,必须具备地质勘探报告、建井地质报告、生产矿井地质报告、补充勘探地质报告。
3、地质说明书
(1)各采掘过程设计施工前,地测部门需按规定的时间分别提交采区地质说明书、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和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简称“三书”对地质说明书要进行认真编制,并报煤业公司地测防治水中心审批。
(2)必须有按《煤矿地质测量工作暂行规定》要求,由生产设计部门提交并经总工程师签字批准的“委托书”,“三书”必须做到文字内容、原始资料、图纸相符,并能指导生产。
基本要求是:
在充分利用地质勘探或补充地质勘探资料(包括地震勘探资料)基础上,结合已有的开拓巷道和邻近采区所揭露的生产地质资料,认真分析,按照《矿井地质规程》中的采区地质说明书编制规定进行编制,并绘制相应的附图。
4、每个单项工程掘进结束后,要及时对揭露的地质构造情况与预报情况进行前、后对比,及时写出总结。
绘制井筒、巷道地质柱状图或剖面图。
5、地质预报
(1)年有年报,月有月报,必要时应做临时性预报,在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根据进度情况,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地质资料(物探成果),适时编制地质预报,有文字和附图,附图应清晰直观。
并以年为单位装订成册,归档保存。
(2)预报的内容应包括地点、范围,对生产的影响,应采取的针对性措施等。
(3)预报结果基本准确,可指导安全生产。
基本要求是:
(1)根据矿井年度生产计划,在年初1月份做出年度地质、水文地质预报,着重于较大构造、煤厚与顶底板变化的总趋势及其他对安全生产有较大影响的地质因素,如小窑采空破坏区、各种积水、近距离巷道矿压明显地段等。
(2)根据月度施工计划,每月5日前施工单位根据矿地测防治水科提供的物探地质资料,做好每个掘进工作面地质、水文地质预报,每次物探有效距离100米,如无准确地质资料,地质、水文地质预报范围不得大于100米,施工快超出预报范围时,施工单位上报地测防治水科再次物探,并完成地质、水文地质预报,凡是对安全施工有影响的所有地质因素都要进行预报,并立即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3)积极利用各种有效的地质探测技术和手段,对井下地质构造、含水体进行超前探测,并结合构造发育规律、煤岩层沉积规律、本区与邻区已有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和总结,提高地质预测预报的精度。
三、水文地质工作标准
1、水情水害预报
(1)根据年度防治水计划、及时向施工单位提供地面物探成果、地质、水文地质钻孔资料。
施工单位应根据建设单位所提供资料,编制承包工程范围内的地质预测报告,说明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地质灾害因素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水情水害预报,预报必须有文字及图纸,预报要评价突水危险性,提出水害处理意见;应做到年有年报,月有月报,及时下达,并按年装订成册。
受水害威胁的区域,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安全技术措施。
(2)预报的内容包括时间、地点、范围、水情及针对性措施和处理意见。
每月要及时进行预报总结。
(3)预报结果应保证煤矿正常生产,不会出现因预报错误而造成透水事故现象。
(4)若当月生产计划变更并存在水害隐患,水害通知单要提前5天发送到相关单位。
(5)在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在矿井受水害威胁的区域进行采、掘作业前,必须提出专门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报告的编制、审批、提交程序符合《煤矿防治水规定》的要求。
(6)对于水文地质类型中等及以上的矿井,在每年年初提出年水害分析预测表及水害预测图。
2、系统完善
(1)水文地质条件中等以上的矿井都必须建立水文观测系统,并按规定时间坚持观测和分析水情变化。
(2)矿井防、排水系统健全,设施完善,基建期间临时排水设施,应参照山西煤销太原公司临时水仓设计标准进行设计。
(3)每年雨季前进行一次联合排水试运转,并有联合试运转报告。
五、地质、水文地质图纸与台账资料标准
1.必备的成果资料台账
(1)井田大、中型地质构造台账和陷落柱台账。
(2)井筒石门见煤点台账。
(3)井上、下地质钻孔成果台账(包括钻孔设计及验收评级报告)。
2.必备的成果卡片
(1)地质构造和陷落柱素描卡片或照片。
(2)见煤点煤层全厚素描卡片。
(3)矿井日排水量、井巷探放水、涌水量和井上长期水文动态观测台账。
(4)探煤厚台账。
(5)煤质、水质、瓦斯及有益矿产化试验成果台账。
(6)煤层自然发火观测记录台账。
(7)预注浆、探放瓦斯、煤(岩)层突出观测记录台账。
卡片要保持整洁,文字清晰美观,不得随意涂改,应当认真收集、整理。
3.必备的日常用图
(1)采区地质剖面图,1:
500~1:
2000。
(2)采区分煤层底板等高线图1:
1000或1:
2000。
4.必备的实测地质剖面图
(1)石门、斜井、上下山剖面图。
(2)岩石大巷剖面图。
(3)主要煤巷剖面图。
(4)立井剖面图。
5.有正规的专用原始记录本
(1)记录齐全,不少页。
每本每页都按顺序编号。
(2)分档按照时间顺序保存,有目录、索引,便于查找。
6.记录内容齐全,字迹、草图清楚,数字无涂改。
7、必须具备的图纸
(1)矿井地形地质图,比例尺1:
2000~1:
10000。
(2)矿井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比例1:
2000或1:
5000。
(3)矿井地质剖面图1:
1000或1:
2000。
(4)矿井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1:
200~1:
500。
(5)矿井煤岩层对比图1:
200~1:
500。
(6)矿井地质构造纲要图和陷落柱分布图1:
5000~1:
25000。
(7)矿井瓦斯地质图,比例尺1:
2000~1:
10000。
8、基建矿井必须具备以下图纸
(1)井田地形地质图,1:
2000~1:
5000。
(2)通过首采区的勘探线剖面图,1:
500~1:
1000
(3)主要井巷地质素描剖面图,1:
200~1:
500。
(4)设计开拓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1:
2000~1:
5000。
(5)建井期施工钻孔柱状图。
(6)矿井实际充水图,1:
2000~1:
5000
(7)回风及运输水平地质切面图,1:
200~1:
500
9、图纸内容符合《矿井地质规程》的要求
(1)图件要有电子版,且图种齐全,打印出的图面清洁,内容齐全,符合、标注要符合《煤矿地质测量图例》规定的要求;
(2)井田范围较大时,1:
5000图(区域地形地质图、井上下对照图、综合水文地质图等)图幅过大,比例尺可用1:
10000。
10、
(1)有正规的井上、井下水文地质观测原始记录本。
(2)分档按时间保存、有目录、索引便于查找。
(3)记录本齐全,不少页,每本每页都按顺序编号。
(4)水文地质观测原始记录本上反映的外业工作情况,要符合《煤矿防治水规定》的要求。
11、必备的水文地质图纸
(1)矿井充水性图。
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
①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②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③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④井下输水路线。
⑤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⑥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2)综合水文地质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
主要内容有:
①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②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③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④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⑤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⑥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⑦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⑧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3)水文地质剖面图。
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主要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褶曲、断裂构造等和煤层之间的空间关系。
主要内容有:
①含水层岩性、厚度、埋藏深度、岩溶裂隙发育深度。
②水文地质孔、观测孔及其试验参数和观测资料。
③地表水体及其水位。
④主要井巷位置。
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一般以走向、倾向有代表性的地质剖面为基础。
(4)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
一般采用相应比例尺随同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一道编制。
主要内容有:
①含水层年代地层名称、厚度、岩性、岩溶发育情况。
②各含水层水文地质试验参数。
③含水层的水质类型。
(5)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图。
等水位(压)线图主要反映地下水的流场特征。
水文地质复杂型和极复杂型的矿井,对主要含水层(组)应当坚持定期绘制等水位(压)线图,以对照分析矿井疏干动态。
比例尺为1/2000-1/10000。
主要内容有:
①含水层、煤层露头线,主要断层线。
②水文地质孔、观测孔、井、泉的地面标高,孔(井、泉)口标高和地下水位(压)标高。
③河、渠、山塘、水库、塌陷积水区等地表水体观测站的位置、地面标高和同期水面标高。
④矿井井口位置、开拓范围和公路、铁路交通干线。
⑤地下水等水位(压)线和地下水流向。
⑥可采煤层底板下隔水层等厚线(当受开采影响的主含水层在可采煤层底板下时)。
⑦井下涌水、突水点位置及涌水量。
(6)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
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
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
①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②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③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④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7)矿井排水系统图比例尺1:
2000~1:
10000。
六、测量标准
一、控制系统:
(建设单位)
1、由建设单位建立健全测量控制系统,精度符合《煤矿测量规程》规定要求。
2、近井点和井口高程基点的测量
(1)近井点和高程点应埋设在便于保存、保护和不受环境影响的地点。
(2)每一个井口的近井点个数不少于三个,近井点至井口的连测导线边数不应超过3个。
(3)近井点与高程基点可以共用。
(4)由外委的单位完成的地面控制系统,成果提交后要有验收报告,矿地测防治水科进行复验。
3、联系测量
(1)井上与井下必须采用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2)井上、井下联系测量应独立进行两次,在互差不超限时采用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3)联系测量由建设方和施工方共同完成。
二、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施工单位)
以下测量工作由施工单位完成,建设单位地测防治水科进行复核、检查、建立相应的台账。
1、按《煤矿测量规程》规定:
井下导线点分永久点和临时点。
永久点应设在矿井主要巷道中的碹顶上或巷道顶底板的稳定岩石中,一般每隔300-500m设置一组,每组至少应有三个相邻点;临时点可设在顶板岩石或牢固的棚梁上,所有测点应统一编号,并将编号明显地记在点的附近。
基本控制导线一般应每隔300-500m延长一次。
采区控制导线应随巷道掘进30-100m延长一次。
在延长导线之前,必须对上次所测量的最后一个水平角按相应的测角精度进行检查,两次观测水平角的不符值不得超过下列规定:
7″导线
20″
15″导线
40″
30″导线
80″
基本控制导线的边长小于15m时,两次观测水平角的不符值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上列限差的1.5倍。
如不符合上述要求,应继续向后检查,直至符合后,方可由此向前延长导线,为避免用错测点,边长也应检查。
2、坚持对透、贯通、开口、放线变更、停掘线等测量工作,执行通知单制度。
3、中腰线标定及时、准确,无标定错误。
(1)由生产设计部门下发的巷道开工通知单,应提前3天发送到地测部门,地测部门应对设计图纸上的几何要素进行闭合验算,对曲线巷道应计算标定要素和进行实地标定,并交施工单位掌握。
地测部门未接到施工开工通知单、施工图,测量部门不得标定中腰线。
(2)重要巷道开口应建立巷道开口标定计算台账并绘制设计图,在台账中内容全面,工程情况明确,并有计算者及审核者的签字和计算日期。
(3)巷道开口通知单以及停头、复工、停采等施工通知单,应提前3天向采区及施工队组发放并由负责人签字。
(4)巷道开口时,必须对作为起算数据的上一级导线(点)进行检测,两次观测水平角的差值依导线的等级5″级导线≤15″,7″级导线≤20″,15″级导线≤40″,30″级导线≤60″。
(5)新开口的巷道中线可用经纬仪标定,掘进到4-8m时应检查或重新标定中腰线,对于开拓巷道或综采面巷道中线的延设每一组不得偏离2′,准备巷道不能偏离4′。
(6)水平大巷标定必须使用激光指向仪,严禁使用工程线标定腰线点。
4、贯通工程。
(1)两井贯通和一井内3000m以上贯通测量工程必须编制贯通测量设计方案和误差预计,由矿地测防治水科牵头组织实施。
报煤业公司审批,贯通结束后要有总结,并进行精度分析。
(2)测绘贯通测量导线设计图,比例尺应不小于1:
2000。
(3)贯通工程两工作面间的距离在岩巷中20~30m,煤巷中30~40m,机掘中50~100m,突出煤层煤巷掘进60m,一般贯通前两天,地测部门应以贯通报警的形式书面报告发送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要签字。
发送贯通报警的同时,测量人员应用红油漆在已有巷道中标明贯通位置,以便施工队加固贯通点处的巷道及放置贯通警戒。
(4)巷道贯通后,应在贯通点处测量贯通实际偏差值,并将两端导线连接起来,计算各项闭合差。
(5)井巷贯通的允许偏差
贯通种类
贯通巷道名称及特点
在贯通面上允许偏差/m
两中线之间
两腰线之间
第1类
一井内贯通巷道
0.3
0.2
第2类
两井之间贯通巷道
0.5
0.2
第3类
立井贯通
先用小断面开凿,贯通之后再刷大至设计全断面
0.5
—
用全断面开凿并同时砌筑永久井壁
0.1
—
全断面掘砌,并在被保护岩柱之前预先安装罐梁罐道
0.02-0.03
—
三、内业计算
1、观测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检查外业观测手簿,检查手簿中所有计算是否正确,观测成果是否满足各项限差要求等,确认测量成果符合《煤矿测量规程》规定后,方可进行计算。
计算要求两人对算、在计算簿上分别签字、填写计算日期。
2、在井下导线测量原始记录时,字迹要工整,每一页划改不得超过三处,及时填写有关内容,比如观测地点、日期、观测者、记录者、前后视人员以及使用仪器型号和编号,并在记录簿上绘制草图,标注点号和导线点位置。
四、原始记录有正规的专业外业记录本。
1、分档按时间顺序保存,有目录、索引,便于查找。
2、记录本齐全,不少页,每本、每页都按顺序编号。
3、外业记录本应包括:
①经纬仪导线测量记录手薄
②水准测量记录手薄
③联系测量记录本
④井巷施工标定计算台账
⑤陀螺定向记录本
⑥其它专项记录本
4、记录本内容齐全,书写工整,草图清楚,数字无涂改。
5、测量记录本中反映的外业情况,要符合《煤矿测量规程》及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规范的要求。
五、沉陷、变形观测
1、地表移动
①各类保护煤柱按设计文件执行。
②各种“三下”工程,如建(构)筑物保护、维修、复垦、迁村购地等未出现差错。
③矿井要建立观测站,长期、定期进行工业广场重要建(构)筑物沉降、变形观测;
2、资料台账
①及时填绘1:
5000采煤沉陷综合治理图。
②村庄搬迁、地表塌陷、裂缝、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调查资料台账。
七、测量图纸与台账资料标准
1、应备的计算成果资料:
①地面等级网、近井点、井筒和绞车十字中线坐标计算成果及台账
②井上、下导线测量技术成果及台账
③井上、下水准测量计算成果及台账
④联系测量成果资料及台账
⑤陀螺仪定向计算成果台账
⑥贯通测量导线计算成果台账
⑦中、腰线标定及其它工程标定计算台账
2、应备的测量日常用图:
①生产施工进度图,比例尺1:
500~1:
2000
②地面控制网和近井点平面图
③井下控制导线
④主要巷道施工放样图(或工程标定设计图)比例尺1:
100~1:
500
3、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矿图
①井田区域地形图,比例尺1:
2000或1:
5000
②工业广场平面图,比例尺1:
500或1:
1000
③采掘工程平面图,比例尺1:
1000、1:
2000或1:
5000
④井上下对照图,比例尺1:
2000或1:
5000
⑤主要保安煤柱图,比例尺1:
1000或1:
2000
⑥井筒断面图,比例尺1:
200或1:
500
⑦井底车场平面图,比例尺1:
200或1:
500
主要巷道平面图,比例尺1:
1000或1:
2000
4、矿图要求
(1)基本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