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全能生福建省届高三地理上学期联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83021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9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级全能生福建省届高三地理上学期联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超级全能生福建省届高三地理上学期联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超级全能生福建省届高三地理上学期联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超级全能生福建省届高三地理上学期联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超级全能生福建省届高三地理上学期联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超级全能生福建省届高三地理上学期联考试题.docx

《超级全能生福建省届高三地理上学期联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级全能生福建省届高三地理上学期联考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超级全能生福建省届高三地理上学期联考试题.docx

超级全能生福建省届高三地理上学期联考试题

“超级全能生”福建省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11月联考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50分)

读北美1月某日8时海平面等压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此时图示区域气候差异()

A.东部和西部均暖湿

B.东部和西部冷干

C.西部暖湿,东部冷干

D.东部暖湿,西部冷干

2.图示洋流对其流经地区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北部有大渔场形成

B.有降温减湿作用

C.使附近海区多雾

D.北美至欧洲航运速度变慢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地貌的演变过程,T1时期早于T2时期。

随着河曲的发育,河道会越来越弯曲,直到发生如洪水、决堤等事件,河水冲破河道,河流发生自然截弯取直,而原来的“河湾”由于没有补给,变成湖泊,而其形状从高空俯瞰像牛角,所以也叫牛轭湖。

被废弃曲流环绕的基岩被孤立在一侧,成为离堆山,也是河流“截弯取直”袭夺的结果。

根据材料回答3,4题。

3.自由河曲到嵌入式河曲阶段该区域地壳经过()

A.快速抬升B.快速下降

C.缓慢下降D.缓慢抬升

4.牛轭湖和离堆山形成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A.流水侵蚀、流水堆积B.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C.流水侵蚀、流水侵蚀D.流水堆积、流水堆积

世界最寒冷的城市是雅库茨克,一月平均气温为-38.6℃,极端最低温为-64.4℃,七月平均气温为19.5℃,极端最高气温38.4℃,气温年较差大。

雅库茨克南部100千米处勒拿河沿岸有一段长40千米的岩柱群,岩柱群中巨大的石灰岩石柱高达100~200米,构成了勒拿河沿岸最壮丽的自然景观。

下图为雅库茨克的位置、岩柱群的位置图及勒拿河岩柱群景观图。

据此完成5~7题。

5.勒拿河岩柱群景观的形成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A.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外力侵蚀 

B.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C.沉积作用→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D.外力侵蚀→地壳抬升→沉积作用

6.影响雅库茨克气温年较差大的主要因素有()

①植被②地形③海陆位置④纬度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7.造成勒拿河岩柱群岩柱之间的冲沟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变暖B.风力侵蚀

C.岩层断裂D.冻融作用

潜水位是指非承压含水层或弱承压含水层的上表面,读某区域水流域图,完成8,9题。

8.关于该区域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B.有机质丰富,黑土广布

C.通气透水,质地较好

D.酸性土壤,磷钾丰富

9.下列有关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东部地区的降水转变为地下水更充分

B.图示时期,河流处于丰水期

C.该区域的气候是地中海气候

D.图示时期,地下水补给河水

图为世界某地区气候资料统计图(平均每月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1/2;月降水距平=该月多年平均降水量

—平均每月降水量;本月平均气温累计=本月平均气温+上月平均气温累计)。

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地区可能位于()

A.中国东南部B.澳大利亚西南部

C.巴西东北部D.地中海北部

11.该地区降水距平季节变化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大气环流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D.洋流

图1和图2分别是滦河流域(117°12′E,40°36′N)附近1990年和2016年不同时期农田灌溉引水工程示意图,据图回答12,13题。

12.初冬时节该区域经常大雾弥漫,柳树林挂满树挂(类似雾凇),水汽来源主要是()

A.甲B.乙C.丙D.丁

13.1990年到2016年引水区域植被变化说明了()

A.流域内降水量大幅度减少

B.上游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

C.引水渠水量增大

D.气候变暖,水循环加快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沙漠库木库里沙漠位于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沙漠中可见清澈的泉水,从沙山脚下喷涌而出,形成“沙子泉”,其中最有名的大沙子泉呈巨形漏斗状。

右图为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事物分布及局部景观图。

据此完成14,15题。

14.沙子泉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①地下水②大气降水③冰雪融水④湖泊水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15.大沙子泉呈巨形漏斗状的原因可能是该处()

A.地壳下陷B.过度抽取地下水

C.岩层断裂D.涌泉带出底沙

自1976年黄河入海口由西河口人工改道到清水沟以来,巨量的泥沙输入,在近岸浅水区淤积出新的三角洲舌状体,废弃的三角洲海岸出现退缩,由于河道的迁移和水沙输入量的变化,水下三角洲的淤、蚀经常会发生。

下图为某时段黄河水下三角洲泥沙沉积量变化图和入海口清水沟泥沙方位图,据此完成16,17题。

16.下列关于黄河水下三角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A.10米水深处泥沙沉积最多

B.20米水深处达到冲淤平衡

C.泥沙沉积随着水深一直增大

D.入海口处先侵蚀后沉积

17.关于黄河三角洲的淤、蚀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东南方以侵蚀为主

B.北及西北方侵蚀为主

C.东北方淤积量约占10%

D.三角洲各方向都以沉积为主

常说“热在三伏”,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总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明代有《夏九九歌》:

“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据此回答18,19题。

18.三伏是一年中最热时节的原因主要是()

①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 

②地面辐射量达到最高 

③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流下沉增温

④全年日照时间最长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19.下列最能切实感受“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的地区是()

A.云贵高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

C.松嫩平原D.青藏地区

NDVI又称归一化植被指数,在遥感影像中主要用于检测植被生长状态和植被覆盖度等,其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度越好。

下图为渭河流域NDVI及各气象要素年际变化趋势图。

回答20,21题。

20.渭河流域NDVI指数变化说明()

A.流域内降水量逐年增多

B.流域内气温波动上升

C.干流洪峰期逐年提前

D.地表径流速度有所减缓

21.根据NDVI指数变化趋势,预测渭河未来几年内()

A.含沙量呈减少趋势

B.汛期水量逐渐增多

C.季节变化越来越明显

D.地表下渗量减少

呈南北走向的横断山区(24°N~30°N),由于山体对当地盛行季风的影响,发育了不同的山地垂直带谱类型,表现出明显的基于水分驱动的坡向效应,同一山体的东、西坡往往具有不同的基带和带谱结构,相同类型的带谱出现的海拔和分布范围也不相同。

据图回答22,23题。

横断山区基带类型及其在东西坡的分布范围:

基带类型

东坡

西坡

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带

2200~3000m

1100~2200m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600~2800m

1200~2700m

亚热带常绿硬叶阔叶林带

——

2400~4200m

亚热带稀疏灌丛带

800~3200m

1000~3400m

寒温带针叶林带

——

2900~4300m

 

 

22.横断山区分布亚热带稀疏灌丛带的原因是()

A.海拔高气温较低,属高山草甸

B.纬度低蒸发旺盛,水分缺乏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

D.地处背风坡,形成干热河谷

23.在横断山区南部,西坡带谱数量相对东坡较多的原因是()

A.地处东南季风背风坡,热量充足

B.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湿润多雨

C.西坡纬度相对较低,气温高

D.西坡海拔高,相对高度大

右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

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

丙处岩石类型与周围明显不同。

读图,回答24,25题。

24.仅考虑太阳辐射影响,图示甲处地貌未来最先可能演变成()

A.背斜山B.向斜山

C.背斜谷D.向斜谷

25.该岩层在乙处出现缺失的原因及丙处岩石类型最可能是()

A.受张力岩层破碎被侵蚀花岗岩

B.受挤压岩层破碎被侵蚀石灰岩

C.因流水堆积岩层被覆盖砂岩

D.因断裂陷落岩层被覆盖黏土

二、解答题(共50分)

26.鄱阳湖是长江上的重要湖泊,根据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等句描写的就是鄱阳湖上渔歌互答,湖面浩渺的意象。

鄱阳湖75.4%的水源来自上游的修水、赣江、抚河、信江和饶河五条入湖河流,鄱阳湖湖口在正北面,经由40公里长水道与长江干流相连。

鄱阳湖水量占长江流域的15%,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河、淮河、海河水量的总和。

长江、五河、郑阳湖之间,形成了一种联动的江、河、湖关系,这让鄱阳湖成为了一个过水型、吞吐型、季节性的湖泊。

材料二:

下图为鄱阳湖周边局部图。

材料三: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白鹤等珍稀候鸟及其越冬地。

鄱阳湖丰水期和枯水期之间面积变化很大,呈现出“高水是湖,低水似河”、“夏秋一水连天,冬春荒滩无边”的独特自然景观。

每年秋后,主要来自我国青海湖、北大荒和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的候鸟到这里越冬,从而成为世界候鸟的最大越冬栖息地。

(1)根据材料简述赣江的水文特征。

(3分)

(2)鄱阳湖是长江流域的第一大湖,请分析鄱阳湖的重要意义。

(3分)

(3)分析鄱阳湖成为世界候鸟的最大的越冬栖息地的原因。

(3分)

(4)最近鄱阳湖东岸修新修建了几个风力发电厂,请分析鄱阳湖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4分)

2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秘鲁是传统农矿业国,矿业资源丰富,是世界12大矿产国之一。

铋、钒储量居世界首位,铜储量居世界第三位,银、锌储量居世界第四位。

该国的首都是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城市利马。

秘鲁的东西部景观差异明显。

材料二:

图1为南美洲年降水量示意图,图2为秘鲁矿产分布图。

(1)说明秘鲁东西向的景观差异,并阐述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

(5分)

(2)推断秘鲁矿业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及原因。

(3分)

(3)分析秘鲁境内亚马孙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对该国境内河段水文特征的影响。

(5分)

28.读某月某日我国周边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

百帕)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乙地和丙地的风力和风向。

(3分)

(2)图中虚线处能否形成锋面?

请说明理由。

(4分)

(3)此日,甲地与上海的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哪一地。

请说明理由。

(5分)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吐鲁番盆地位于新疆天山南侧,为我国最高气温的诞生地。

其夏季最高气温曾达到49.6℃,当地素有“沙窝里烤熟鸡蛋”、“石头上烤熟面饼”的说法。

材料二:

天山呈东西走向,绵延中国境内1700千米,占地57万多平方千米,占新疆全区面积约1/3。

天山还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山脉,更是南北疆气候的分水岭,被称为干旱区的“湿岛”

材料三:

下面两幅示意图中左图为吐鲁番盆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右图为沿A、B为切线的部分山地植被分布简图。

(1)请分析甲处形成冲积平原的原因。

(3分)

(2)请根据材料二、三推断图中A、B两坡哪侧雪线海拔较高,并说明理由。

(5分)

(3)请分析吐鲁番盆地“炎热”的原因。

(4分)

 

“超级全能生”2019年福建高三年级11月联考

地理答案详解

一、选择题

1.D【解题思路】由图可知,在图示区域,五大湖区受低压中心影响,西部受高压(高压脊)控制,大陆东部海洋上气压高,所以东部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西部受大陆上高压控制,加上北美西海岸有高大山脉阻挡,不受到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

故D项正确。

2.A【解题思路】由图可知,该洋流为墨西哥湾暖流,与北部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纽芬兰渔场;暖流对沿岸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流经会使附近海区多大雾天气;其洋流走向会使北美至欧洲航运速度变快。

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3.A【解题思路】通过对比T1时期和T2时期河曲地貌的差异以及河流地貌的发展可推断出,河流由于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道弯曲程度加大,地壳抬升,故B,C错误;缓慢抬升会使蛇曲向侧方侵蚀,变得更弯曲,而上游河水可能截弯取直,形成牛轭湖,故D项错误;快速抬升,使向侧方侵蚀变慢,河流下切从而形成嵌入式河曲,故A项正确。

4.C【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可知牛轭湖的形成原因,从而推断出离堆山的形成原因,即都是通过流水侵蚀作用形成,故C项正确。

5.B【解题思路】由图可知,该岩柱群岩体为石灰岩,石灰岩是在地势较低的地区经沉积作用而成,岩柱群裸露地表,且多在河流的一侧,说明受地壳抬升、岩层断裂等地质作用,使石灰岩被抬升露出地表,后经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形成现在的岩柱。

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6.B【解题思路】由图可知,雅库茨克位于西伯利亚地区,人口稀少,植被覆盖率较高,故植被不是影响该地气温年较差的原因,①错误;该地多山谷或盆地地形,地势南高北低,冬季利于冷空气集聚,气温较低,夏季不利于热空气扩散,气温较高,因此增大了气温年较差,②正确;该地位于内陆,大陆性强,故与海陆位置有关,③正确;该地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年际变化较大,气温年较差较大,④正确。

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7.D【解题思路】岩柱之间深邃陡峭的冲沟,是岩石连接部分受到冻融作用粉碎而形成的。

由材料可知,该地气温年较差较大,说明低温时间较长,冻融作用明显,致使冲沟不断扩大。

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8.C【解题思路】由所学知识可知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为黄土高原土壤特质;有机质丰富,黑土广袤为东北平原土壤特质;酸性土壤,磷钾丰富为南方低山丘陵土壤特质。

该区域有河流流经,多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砂质土壤,通气透水性较好,故C项正确,A,B,D错误。

9.B【解题思路】地势越平坦,降水在地表滞留的时间越长,转变为地下水就越充分,图中等高线东部密集、西部稀疏,则东部坡度较陡,地表径流流速较快,下渗减少,故东部地区降水转变为地下水较少,故A项错误;流水方向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垂直于等潜水位线,故此时河流水补给地下水,为河流的丰水期,故D项错误,B项正确;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故C项错误。

10.B【解题思路】读图,根据各月平均气温累计曲线可知,该地1月份气温较高,平均气温大于20℃,1月气温累计增长快,7月气温累计增长慢,说明1月份是夏季,7月气温累积增长慢,A,D所示地区位于北半球,故A,D项错误;根据月降水距平可知,该地1月降水少,7月降水多,可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巴西东北部是热带雨林气候,澳大利亚西南部是地中海气候,故B项正确,C项错误。

11.A【解题思路】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是地中海气候,6、7、8月降水距平较大,降水多,是受盛行西风影响;12、1、2月降水距平较小,降水少,原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故A项正确。

12.B【解题思路】丙是引水渠,则甲、乙、丁是干流,据纬度判断可知,冬季此地有结冰期,而乙处是漫水坝,流速较快不易结冰,反而会产生大量水汽,成为水汽来源。

故B项正确。

13.B【解题思路】从图中看出1990年的柳树林和漫水坝都变成了玉米地,这一变化并不是突然形成的,是长时间干流水量偏少导致的,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年际变化较大,但是流域内不会长时间降水偏少,故A项错误;从图中看出引水渠没有明显变化,故C项错误;水循环加快会增多洪水概率,故D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多,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量增长较快,致使滦河干流水量急剧减少,故B项正确。

14.D【解题思路】由材料可知,沙子泉位于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库木库里沙漠,因地处内陆地区,故大气降水很少;夏季冰雪融水丰富,冰雪融水渗,顺岩层倾斜方向流,遇侵入岩体阻挡,承压地下水沿基岩裂隙出露地表,形成泉水;沙子泉泉水最后流入了阿雅克库木湖。

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故D项正确。

15.D【解题思路】大沙子泉呈巨形漏斗状的原因是水流不断带走下面的沙子,同时上面的沙子又不断掉落,从而形成漏斗状;沙子泉位于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库木库里沙漠,说明这里地壳应该是以上升运动为主;库木库里沙漠地区人烟稀少,人类经济活动少,对地下水的使用量小;岩层断裂后下降的岩块形成谷地或低地,不会形成巨形漏斗状。

故选D。

16.A【解题思路】据图可知,10米水深处泥沙沉积量最大,故A项正确;19米水深处达到冲淤平衡,故B错误;泥沙沉积量随着水深先减少,后增大,再减少,故C项错误;入海口处的外力作用以沉积为主,故D项错误。

17.B【解题思路】读图可知,东南方单位面积泥沙沉积量为正值,故A错误;图中只给出了三角洲各方位单位面积沉积量,并未给出对应的面积,所以无法得知各方位具体的淤积量所占比重,故C项错误;三角洲北及西北方以侵蚀为主,故B项正确,D项错误。

18.C【解题思路】在我国,三伏天大致出现在每年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而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日时达到最大,日照时间也最长,但地面辐射量在7月才达到最高,①④错误,②正确;加上我国大部分地区此时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增温强烈,气温达到最高,③正确。

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19.B【解题思路】云贵高原和青藏地区由于海拔相对较高,因此气温较低,在三伏天较凉爽,故A,D项错误;长江中下游平原7,8月正好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且地面辐射强,会出现高温伏旱天气,故B项正确;松嫩平原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而副热带高压脊线7,8月维持在30°N~35°N位置,松嫩平原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故C项错误。

20.D【解题思路】由图中信息可知,NDVI指数从2000年到2016年大体呈上升趋势,表明植被覆盖率在不断增加,植被覆盖率增加会减缓地表径流速度,延迟干流洪峰期,故C项错误,D项正确;流域内降水和气温均呈波动变化,无明显变化增多或上升特征,A,B错误。

21.A【解题思路】NDVI指数呈上升趋势,说明流域植被覆盖率在增加,会减缓地表径流速度,增加地表下渗量,会减少流水对地表的侵蚀,使河流含沙量减少,汛期水量减少;流量季节变化趋于不明显。

故A项正确,B,C,D错。

22.D【解题思路】由材料可知,横断山区呈南北走向,受盛行季风的影响,河谷地带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焚风效应明显,形成干热河谷,从而发育了耐旱的稀疏灌丛带,故D项正确。

23.B【解题思路】西坡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因此带谱数量相对东坡较多,故B项正确。

24.B【解题思路】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较深,说明甲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其槽部物质结构紧密,不易遭受侵蚀。

如果仅考虑太阳辐射的影响,未来最可能演变为山地。

本题正确答案为B。

25.A【解题思路】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处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为0,说明乙处的岩层出露地表。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乙处为背斜构造,顶部受张力作用,物质疏松,岩层破碎,受到外力侵蚀而成为谷地;从地形剖面图可以看出,丙处海拔比其附近两侧地区高,为突出的小山地,说明该处受到的侵蚀力度小,因此可推测其岩层最可能是花岗岩。

故A项正确。

二、综合题

26.

(1)赣江自西南流向东北,且位于我国南方季风气候区,流域降水量大,雨季长,流量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汛期主要在夏季,河流没有结冰期,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解析:

河流的水文特征:

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①流量:

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②含沙量:

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③结冰期:

有无、长短;④水位:

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⑤水能:

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2)鄱阳湖是长江的重要补给水源,对长江径流起调节作用;鄱阳湖起着调节局部地区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解析:

鄱阳湖主要起到湿地的作用,从材料一、材料三中可看出鄱阳湖具有调节径流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3)纬度低,冬季气温高,且水位低,露出大量浅滩,候鸟栖息地面积大,食物充足,易于捕食。

解析:

鄱阳湖成为世界候鸟的最大的越冬栖息地的原因,从纬度、栖息地的面积、、环境、食物来源等方面分析。

(4)鄱阳湖水量大,湖面宽广,湖区昼夜温差相对较小,夏季鄱阳湖地区受副高控制,晴天多,陆地昼夜温差相对较大,水域和陆地热力差异显著增强,造成湖区和周围陆地白天和晚上不同时间段气压差异较大。

解析:

风力的大小要从大气环流的形成条件来考虑,鄱阳湖的湖陆风循环与海陆风循环类似,由此来判断鄱阳湖风力大的原因。

27.

(1)景观差异:

东部为热带雨林,西部为热带荒漠。

原因:

西部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且西坡为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有秘鲁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使该国西部形成了狭长的热带沙漠气候。

东部为安第斯山脉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解析:

结合图文材料可知,该地降水东多西少,景观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加上受寒流及山脉影响,形成不同的气候,导致了景观的差异。

(2)集中分布在安第斯山区。

安第斯山地处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处,地壳隆起抬升,蕴藏在地壳中的矿物质露出地表,形成矿产。

解析:

结合图示可知,矿产主要分布在分水岭即山地地区,山地地区地壳运动活跃,易于成矿。

(3)流域为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气温的昼夜温差和年温差小,降水丰富且季节变化小)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较大;流量的季节变化小;水能蕴藏量大。

解析:

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方面分析,影响水文特征的因素可从径流量、汛期、含沙量、主要的补给类型等方面分析。

28.

(1)乙地吹偏西风,风力小;丙地吹偏东风,风力大。

解析:

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响低压,北半球右偏。

乙地吹偏西风,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丙地吹偏东风,等压线密集,风力大。

(2)不能形成锋面。

因为虚线为高压脊,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可以知道该出气流向两侧辐散,冷暖气团无法下虚线处交汇,因而无法形成锋面。

解析:

图中虚线处位于高压脊,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该出气流向两侧辐散,冷暖气流无法在虚线处交汇,因而无法形成锋面。

锋面只能和气旋结合,图示为反气旋,虚线处不能形成锋面。

(3)上海的当日气温日较差大。

上海为高压中心,多晴朗天气;甲地当日处于冷锋过境后,由于冷锋锋后降雨,因此甲地为阴雨天气,白昼时削弱太阳辐射,晚上能增强大气逆辐射,使气温温差变小。

解析:

气温日较差和天气状况相关,不同天气系统控制地区天气状况不同,气温日较差大小不同。

甲地为冷锋刚刚过境,因为冷锋锋后降水,所以甲地为阴雨天气,太阳辐射弱,大气保温效应强,当日气温日较差小;上海位于反气旋的高压中心,因而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夜晚天空晴朗,温度散失快,故上海当日气温日较差大。

29.

(1)河流携带泥沙流入山口,坡度变缓,流速减慢,河水搬运能力下降,泥沙不断堆积,形成冲积扇。

解析:

由等高线图可知,河流顺着山谷流向较为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