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80519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专题一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专题一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专题一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专题一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一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1.docx

《专题一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一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1.docx

专题一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1

09高考时事热点专题解读

专题一: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热点分析

时事点击1:

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2008年9月19日,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19日上午在中央党校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胡锦涛强调,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阐述了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需要把握的原则,阐述了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具体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动力,加强社会建设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分析导航】

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持续一年半。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强大动力是坚持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是促进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是保持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总的要求是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就是做到"五个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科学发展观是2009级政治高考复习的重点,面对科学发展观丰富的内涵,我们必须结合2009年政治高考的范围和热点来复习。

具体说:

1.以发展为主线: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2.以人为本:

发展社会事业、解决“民生”难题(如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安全生产等问题),聚焦“三鹿奶粉事件”、聚焦“山西襄汾溃坝事件”、关注食品和人身安全,促进社会和谐。

3.着力改善民生,“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促进社会和谐。

4.统筹城乡发展:

关注“三农”、推进农村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化新格局5.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搞好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

时事点击2:

扩大内需,平稳较快发展

(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宏观经济政策作出重大调整。

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努力稳定出口的同时,出台更加有力的十项措施扩大国内需求,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其中,扩大内需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把稳健的财政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把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

 这“一揽子”提振经济的举措,着力点在于“扩大内需”,目标在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这既是应对国际经济环境不利影响、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需要,也是解决国内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求。

这是中国政府近10年来首次提出要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货币政策上的一次重大转向。

与此同时,财政政策也由“稳健”转为“积极”。

货币和财政政策基调的双双调整标志着宏观调控开始全面转向扩张,保增长已明确成为下一阶段国内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2)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

最重要的是要把我国自己的事情办好。

要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动科学发展,坚定信心、冷静观察,多管齐下、有效应对,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要较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保障重点领域和重点建设支出,支持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实行结构性减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对“三农”、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节能减排、自主创新、先进装备制造业、服务业、中小企业、重大改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救助力度。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注意准确把握政策导向,按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优胜劣汰的要求,着重缓解和消除发展的瓶颈制约,切实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要提高公共投资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带动效应,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渠道,增强拉动经济增长的社会合力。

要发挥货币政策反周期调节和保障流动性供给的重要作用,促进货币信贷供应总量合理增长,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引导和改善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要支持能够扩大最终消费需求、带动中间需求的项目,支持在国际分工中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先进生产能力建设,支持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有效引导结构调整。

要保持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治理水平,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增强投资者信心。

要把满足居民合理改善居住条件愿望和发挥房地产业支柱产业作用结合起来,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减轻居民合理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负担,发挥房地产在扩大内需中的积极作用。

(4)2008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

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发表了题为《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已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值此关键时刻,我们在这里共同探讨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造成这场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不当的原因,也有金融监管缺失的原因。

对此如果没有正确认识,就难以吸取教训、避免今后发生同样的危机。

为了有效应对这场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应该增强信心、加强协调、密切合作。

【分析导航】

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为何在面对经济危机时,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有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是什么?

(见教材)

3、

宏观经济状况财政政策及措施货币政策及措施

供>求(通缩)经济衰退需求不足,失业率高,经济增长乏力扩张性财政政策。

措施;增加支出,减少税收,扩大国债发行量,扩大总需求扩张货币政策。

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存贷款利率、降低贴现率,购进政府债券

社会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应的主要是结构问题稳健财政政策。

措施:

注重解决结构优化问题,减弱政府直接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控制赤字,推进改革、增收节支。

稳健货币政策。

适度扩大货币供应量,择时降低存贷款利率、扩大存贷款利差,调整贷款结构,解决贷款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大力发展货币市场,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金融管理,防止信贷资金流入股市

供<求(通膨)经济过热,需求过度膨胀紧缩性财政政策。

减少支出,增加税收,增加国债发行量,控制总需求紧缩性货币政策。

措施:

控制货币供应量,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贴现率,抛售政府债券

4.

(1)我国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正确性:

①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世界经济和我国的经济紧密联系。

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趋利避害,防范风险,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我国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能够克服市场调节的不足,发挥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更有成效。

③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首要目标。

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十项具体措施,中心目标在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④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当前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利于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⑤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减少重复征税因素,可以降低企业投资成本,促进企业技术改造,有效地鼓励投资,增强经济活力,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2)如何运用财政政策:

①恰当地运用财政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②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公平。

通过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③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国家通过财政支持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在积极应对金融风暴中,党和政府是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的?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了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十项政策,着重民生。

改革开放是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扩大内需的十项政策中,包括推进税制改革,实行减税政策,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这次1000亿元的投资,主要投向民生领域,主要投向一些基础设施,主要投向一些生态环境的建设。

2.政府实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保增长”,扩大内需的十项政策体现了国家的那些职能?

(1)政府要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努力降低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2)政府要有效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各级政府要具体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3)政府要有效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如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如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

(5)政府要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3.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应对目前的国际金融海啸如何才能使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得到切实贯彻。

(1)各级政府必须切实履行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2)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各地政府必须在服从中央调控政策的前提下,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3)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发展要关注人民的切身利益。

(4)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

各级政府要依法行政,发展经济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坚决惩治发展经济中的不法行为。

从哲学生活角度分析:

1.由“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向“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变体现那些哲学原理?

(1)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应坚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宏观调控的基调也在不断调整”以及实施的具体的政策都体现了这一要求。

(2)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矛盾,矛盾的两个方面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地位是不同的,必须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不同的矛盾,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从“一防”到“双防”再到“一保一控”进而演变为“保增长”,每一阶段的政策都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3)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2008年10月的政策“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放在首要位置,同时兼顾抑制通货膨胀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体现了这一要求。

(4)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在对待经济增长问题上的由“防”到“保”的转变过程体现了这一哲理。

2.央行连续降息是在在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的大背景下,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现状作出的决策,它必将对我国的国民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运用唯物辩证法中的联系观点进行分析。

(1)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它既包括事物外部的这种关系,又包括事物内部的这种关系。

(2)联系具有普遍性。

主要表现在:

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孤立存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当前的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的经济已与整个国际经济紧紧地联在一起,我国的经济发展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3)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

中国经济离不开国际社会的大环境,国际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4)联系的条件性。

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并不是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着的。

联系的性质、内容、形式随着联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我国当前采取的经济政策是针对当前的经济现状作出的,随着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的改变,我们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也必将会有所改变。

时事点击3:

转变方式调整结构持续发展

十七大: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这三个转变是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概括)党的十七大报告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括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也包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和谐等各方面,因而需要采用关于产业结构合理化、消费结构升级、人口文化素质提高、环境美化、贫富差别缩小等各类指标来度量。

其实质在于全面地追求和实现国民经济更好的发展•把“物质化的发展转变到“人本化”的发展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首次提出了四方面的“调结构”的任务。

不同于以往的提法,此次会议把“调结构”任务细化为四个方面:

一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二是优化产业结构。

三是改善城乡结构。

以推进城镇化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为重点,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四是调整地区结构。

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优化生产力布局为重点,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梯度转移。

这四个方面的结构调整同样重要,缺一不可,而四个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这不仅是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分析导航】

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什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经济发展的目的、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环境的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经济发展建立在结构不断优化、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基础上的经济增长。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

其鲜明特征在于:

顾及可持续性,顾及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顾及就业、消费、分配等一系列社会需要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理念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题中应有之义。

这就决定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科学发展为出发点。

2、.比较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既相联系又有区别。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要素结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增加和质量改善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

通常把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追求产品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把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长方式,称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加丰富,既涵盖要素结构的变化,又包括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变化,也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

4、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针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而提出的。

目前,内外需结构不平衡,国内需求结构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以及体制机制不健全,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

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更加突出,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仅影响短期的健康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将严重制约长期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2)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这种需要,不仅是不断提高收入水平,获得更多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也包括获得清洁的水、清闲的空气、绿色的空气、惬意的环境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由于一些地区不顾自然规律竭泽而渔式的开发,导致生态系统整体功能退化,越来越多的区域成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空间。

由于一些地区超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过度开发,导致水资源短缺,绿色空间锐减,环境污染加剧。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快速增长和收入增加带来的生活水平提高。

(3)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发展的质量。

(4)这是尊重价值规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

(5)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5、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以下“三个转变”:

①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②在产业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③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我们要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线,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促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第三产业协同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是促进节能减排。

(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保障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有助于实现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5)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压缩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限制和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力保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素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正确处理积累(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扩大消费内需。

(6)企业要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内涵式增长。

6、为什么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1)产业结构的现状不合理。

(2)调整产业结构是尊重价值规律的必然要求。

(3)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4)调整经济结构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5)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改善就业结构,增加就业,缓解社会矛盾,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创造条件。

(6)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完成工业化这一历史使命,能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7)应对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7、如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所谓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包含两个层面:

一是产业间优化升级,即由过去的“二三一”结构,尽快转为“三二一”结构;二是产业内优化升级,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实质、目的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是实现供求平衡,二是以少的劳动消耗提供又多又好的商品和服务,实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按价值规律办事。

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归结到一点就是通过市场调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调整经济结构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自觉遵循价值规律,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要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把市场调节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产业结构,都需要国家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支持,需要国家政策方面的支持,也需要国家法律的监督和保证,需要政府的协调和指导。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

要健全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