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啤酒产业概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77726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啤酒产业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啤酒产业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啤酒产业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啤酒产业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啤酒产业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啤酒产业概述.docx

《最新啤酒产业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啤酒产业概述.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啤酒产业概述.docx

最新啤酒产业概述

 

啤酒产业概述

啤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酒精饮料,是水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饮料。

啤酒于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属外来酒种。

啤酒是根据英语Beer译成中文"啤",称其为"啤酒",沿用至今。

啤酒以大麦芽﹑酒花﹑水为主要原料﹐经酵母发酵作用酿制而成的饱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

现在国际上的啤酒大部分均添加辅助原料。

有的国家规定辅助原料的用量总计不超过麦芽用量的50%。

在德国,除出口啤酒外,德国国内销售啤酒一概不使用辅助原料。

在2009年,亚洲的啤酒产量约5867万升,首次超越欧洲,成为全球最大的啤酒生产地。

2009年,我国啤酒工业实现利税242.59亿元,比上年增长16.53%。

千升啤酒利税比上年增长11.91%。

2009年我国啤酒行业经济指标呈现出较好的回升势头。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中高档尤其是中档啤酒市场迅速发展起来,但中国大部分啤酒企业90%以上的产品还是低档产品,而且啤酒企业除青岛、燕京等少数几个全国性的啤酒品牌定位已经比较清晰外,其它大多数品牌还处于发展阶段,定位还不是非常清晰。

因此啤酒企业需走好品牌发展之路。

随着品牌影响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会更加重视本企业品牌发展,对品牌发展的认识程度和运作水平不断提高,将品牌发展作为企业的一项战略系统工程,深入实施。

根据及中国啤酒行业发展的现状,综合国家统计局、商务部、工信部、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信息和统计数据,糅合各类年鉴信息数据、各类财经媒体信息数据、各类商用数据库信息数据,依靠强大的研究和调查团队,对啤酒行业发展状况和发展前景,在独立、公正、公开的原则指引下,撰写了《2010-2012年中国啤酒行业市场格局及投资潜力分析报告》,较为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啤酒产业的市场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够为企事业单位深入细致地认知啤酒产业的市场情况提供具有价值和指导意义的成果。

《2007年中国啤酒行业调研报告正文目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1-6月,中国啤酒累计产量为1871.1万千升,比2006年同期增长16.16%。

从数据显示来看,中国东部啤酒工业继续强劲发展,是中国啤酒工业的发展中心。

2007年1-5月份,华东地区产量526.73万千升,比2006年同期增长76.33万千升,居全国首位。

另外,中南地区的啤酒累计增长率最高,当地啤酒工业正在崛起中。

依照2006年啤酒14%增幅,那么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全国啤酒产销量突破4000万千升将是必然。

需求支撑产量的增长,2006年全球酿造啤酒17亿立升,比前一年增加6%。

增长部分的二分之一,也就是4500万立升是在中国消费的。

啤酒的消费量持续增长和消费高端化是啤酒业发展的长期趋势,短期看,08年奥运会对啤酒的消费量会有明显刺激,另外,随着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啤酒的消费增长仍有较大的潜力。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啤酒市场将进一步扩容,产销量仍会保持较快的增长,但啤酒企业也应看到行业竞争的残酷。

目前,西方啤酒商正加紧竞逐新兴市场,作为全球增长最快、最大的啤酒市场之一,中国市场自然吸引了无数啤酒巨头的关注。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外战略投资者将目光瞄准了我国的啤酒产业,在目前啤酒产业中,外资比例已经上升到18%以上。

2007年外资啤酒巨头发动了在华第三轮冲击波,AB公司、安海斯-布希公司等纷纷在华增资建新厂,欧美和日本都加大了对中国的投入。

预计2007年及未来几年中,啤酒产业的上游和下游外资比例还将持续增加。

未来啤酒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在外资进入的同时,2007年啤酒行业的并购也是风生水起。

2007年1月3日,华创旗下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以25亿元人民币收购了四川蓝剑集团在四川和贵州两省的全部啤酒业务。

曾经雄冠西南的蓝剑集团从此全面退出西南啤酒市场。

不仅是华润集团,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等国内知名啤酒厂商近几年来纷纷展开了大规模的并购步伐,行业整合进一步加快。

同时,外资啤酒业自上世纪末撤出中国后,又卷土重来。

自我国入世以后,外资掀起了对我国本土啤酒企业进行新一轮大规模收购的热潮。

中外啤酒厂商间的并购、竞争已呈白热化态势。

而在中外啤酒厂商新一轮并购方兴未艾的同时,2007年各啤酒厂商又开始大打规模战。

种种迹象表明,一场“规模战”正在各大啤酒生产商之间展开。

2007年啤酒巨头纷纷在各地建厂,2007年4月到7月就有华润雪花、金威、青岛、等在四川建厂,另外华润雪花还打算在江宁、上海、沈阳等地建厂,除雪花啤酒外,其他几大啤酒厂商均有建立新厂的计划。

百威啤酒宣布,将在广东佛山三水建立一个年产能达26万吨的新厂。

燕京啤酒也宣称,其在沈阳的啤酒年产能可望扩大到10万吨规模。

可以看出,从现在开始,自建新厂可能会成为啤酒业的新潮流。

随着外资啤酒品牌的加紧进入、行业并购的加剧、以及自建新厂所引发的规模战,无不显示出啤酒行业竞争的残酷,而且毋庸质疑2007年及未来几年竞争仍将惨烈,甚至有升级的可能。

那么在前景可预期的啤酒市场中,啤酒企业该如何打响这一场已经到来的和即将到来的一场场战役呢?

本报告分为正文和附录两册,公司承诺对报告进行实时更新,提供给客户最新的信息资讯。

正文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及啤酒分会、国内外相关报刊杂志的基础信息,立足于世界啤酒和中国酒业的整体发展环境,对中国啤酒行业的发展情况、相关行业、整体市场和区域市场、竞争格局等进行了分析及预测,并对未来啤酒行业发展的整体环境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研判,最后在前面大量分析、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啤酒企业应采取的战略措施,为啤酒经营企业以及计划投资啤酒行业的机构全面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准确了解市场运行情况、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附录部分为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公布的近两年度部分最新原始数据。

公司可根据客户要求对数据进行增减,比如对某个省份希望有更多的了解,公司可以提供这个省份的详细数据,包括各产品产量、主要经济指标、进出口数据,并可针对这个省份另做详细的调研,充分满足客户需求。

对进出口数据公司也可提供详细数据,包括分省份、分国别的详细数据

 

2009年中国啤酒行业发展趋势预测正文目录

近期,青岛啤酒股份的转换引起了整个啤酒行业内的严重关注和大讨论,可以说各方观点争论不一,众说纷纭。

反对者认为,此次股份的转换不仅会使民族品牌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的挤压和打击,更可能使得整个中国啤酒行业的竞争格局发生巨大改变;但支持者认为,伴随市场份额的进一步集中,市场洗牌的速度会越来越快,惨烈的竞争更有利于整个啤酒行业的良性发展,行业的前景也会愈来愈明朗化。

那么,中国的啤酒行业究竟是该往左走,还是往右走?

未来的发展趋势会是什么样子呢?

我想,这个问题谁也没有圆满的答案,谁也不能预测未来,我们只能从啤酒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管窥一二。

  相比于中国的白酒行业而言,啤酒行业是一个厚积薄发、大器晚成的产业,从1900年诞生以来,到新中国改革开放前期的七十多年间几乎是一片市场空白。

然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啤酒市场的需求量呈现出几何级数的迅猛膨胀,中国啤酒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最多时竟达800多家啤酒企业,特别是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青岛、燕京、珠江、哈尔滨、金星等几家大的啤酒集团迅速地发展起来,并成为支撑中国民族啤酒工业的脊梁和中坚力量。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有60多家外国资本陆续进入到中国的啤酒市场,当时外资啤酒企业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30%以上,这对中国啤酒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由于众企业对中国啤酒市场发展速度的盲目乐观,行业产能过度膨胀导致了整个市场供需的严重失衡,中国啤酒市场在10多年的时间内就迅速从成长期进入到成熟期,市场竞争也是日益残酷和激烈,市场竞争秩序长期混乱不堪,使得中国啤酒产业的战略格局始终处于动荡之中。

迅速发展起来的民族啤酒工业虽然击退了洋啤酒的第一轮进攻,但随着中国加入WTO之后以洋啤酒实施品牌和资本双管齐下,走强强联合之路的战略对中国啤酒市场开展了新一轮的进攻,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啤酒产业的竞争层次和竞争程度,使得中国啤酒产业的未来发展充满变数,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同时也使企业在竞争过程中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同时,我国啤酒产量已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是世界上啤酒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目前,我国啤酒行业还处在整合阶段的中后期,2009年虽然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但啤酒市场依然是硝烟弥漫,啤酒厂商在品牌、市场以及渠道等方面都展开了极为激烈的竞争,我国啤酒市场的格局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革。

然而,所谓“强者恒强”,凭借着奥运营销、市场布局与整合等一系列创新性活动,行业地位依然坚如磐石,国际化之路也是越走越远,整个啤酒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愈发明显:

  一、企业并购潮进一步高涨,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从国外产业市场结构发展的历程看,企业兼并是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形成的直接途径。

正如施蒂格勒在《通往垄断和寡占之路——兼并》一书中所说:

“一个企业通过兼并其竞争对手的途径发展成巨型企业,是现代经济史上一个突出的现象”,“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

”中国啤酒产业正向垄断竞争和寡头竞争阶段发展,所以今后产业内的并购仍将继续,而且并购的规模会越来越大。

并购潮的进一步高涨加速了中国啤酒产业规模化、集团化的快速发展,企业数量会继续下降,青岛、燕京、华润的下属企业会继续增加,生产能力和年产量会持续增长。

珠啤、金星、哈啤等二级集团也会迅速扩张,规模会快速增大。

产业集中化程度不断加强。

2007年中国啤酒行业的总产销量销突破了4000万吨,比2006年的总产销量增长了16.3%,而青岛、华润、燕京三巨头的总产销量接近1500万吨,几乎占据了国内市场份额的40%。

  二、行业寡头逐渐形成

  从全国啤酒市场格局看,经过一番并购和发展后,青岛、华润、燕京三大啤酒集团的第一梯队的地位已经奠定,珠啤、重啤、哈啤、金星第二梯队鼎立之势已渐形成。

国内啤酒市场目前基本上呈地域性分布,各自独霸一方:

东北有华润、哈啤,北方有燕京,东部有青啤,西部有蓝剑、重啤,南部有珠江,中部有金星,且青啤、燕京、华润在东北、北京、西南等市场上已经形成短兵相接之势。

尽管由于全行业有近40%的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状况经常引发恶性的价格战和不公平的竞争,但是规模和品牌已经注定,这些啤酒巨头在最近一段时期内的位置将不会发生改变。

今后国内主要大型啤酒企业将利用资本和规模的实力继续进行着合纵连横,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直接化、表面化。

随着啤酒行业整合的力度不断加大,各主要啤酒生产企业之间不但在产品价格、市场区域上展开直接竞争,而且这种竞争正在向全方位、高层次发展。

可以预期,在未来的10年之内进过进一步的规模整合后,将形成青啤、燕京、华润、珠啤、哈啤、金星等十家左右的大型企业集团垄断国内啤酒市场的局面。

  三、竞争日趋国际化

  自从中国加入了WTO之后,国内的政治和经济体制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政府职能也进一步得转化,市场经济体系更是进一步的得到了完善,这些都为国际资本进入国内啤酒市场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

国外资本运用其在管理和市场方面丰富的经验进一步加大了在中国啤酒产业方面的投资。

如朝日除了与青啤合作之外,还将进一步投资使朝日(中国)国际啤酒有限公司的生产能力快速提升;华润及外资合作伙伴SAB公司将联手增资20亿元用于今后5年内在中国啤酒收购预算;英特布鲁入股珠啤后,又放言中国的二线啤酒企业都将可能是其下一步收购对象;麒麟、札幌啤酒也在加紧实施在中国的增产计划。

随着青啤、燕啤等民族啤酒企业的快速发展,在不断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也会进一步加快国际化战略实施步伐。

一方面青啤、燕啤等著名品牌的出口量会不断增长;另一方面青啤、燕啤海外生产基地的建设速度会进一步加快,尤其是青啤在东南亚、非洲、美国海外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将会在进一步增加海外投资。

  四、一业为主,多元发展化

  大多数啤酒企业集团开始积极实施多元化战略,在把啤酒业做强的同时依靠自己优势进入其它行业进行多元化发展。

如青啤已经进入茶饮料业和葡萄酒业,燕啤进入生物制药业,蓝剑下属20多家其它产业等。

  五、管理信息化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信息的利用效率和程度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啤酒企业对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重视,一方面加快内部信息化建设,如青啤、珠啤、燕啤、哈啤投资数千万元上ERP系统,许多企业建立内部局域网等;另一方面加快外部信息沟通和利用。

更多的企业成立信息中心,加强对外部商业情报的收集分析和利用。

  六、工艺技术现化化

  科技永远是第一生产力,加快科技进步是啤酒企业未来竞争的焦点之一。

在纯生技术进步提高的同时,啤酒企业会在啤酒保鲜度延长保鲜期等方面进行科技创新。

  七、产品多样化,结构合理化

  传统的普通啤酒虽然依然会是主流,但随着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越来越多的个性化产品会不断出现。

功能性保健啤酒、果汁啤酒、无醇啤酒等特色啤酒的消费量会越来越大。

虽然在产业成长阶段,由于市场需求力旺盛,众多的啤酒企业都非常热衷于产品档次系列化和产品品种多样化,大量新产品不断上市,同时由于许多企业在新产品的开发上没有认真地研究市场的有效需求,部分产品上市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消费需求量,还有的企业是新瓶装旧酒,只在是做包装翻新的游戏,产品内在本质没有变化,并没有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品种过杂、过滥使许多企业产品特色和品牌形象不突出,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提高。

但在产业成熟期环境下,这种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产品结构开始趋于合理。

因为,这一时期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企业更加注重以消费者的需求为新产品开发的根本出发点,企业开始不断地从产品系列中删除那些没有利润和市场需求低下的产品,努力使产品结构合理化。

  诚然,在以后的市场竞争中,或许存在着更多不确定的客观因素,中国啤酒行业的未来前景会让我们时常担忧。

但是,作为行业中人来讲,我们更有理由相信自己,更应用积极的心态坦然、微笑面对一切,并珍重的道一声:

中国啤酒企业,一路走好!

 

一年数百万只啤酒瓶商家不收回收站不要

发布时间:

2011-02-1800:

00来源:

鞍山日报  

  商家不回收,废品收购站白给都不要,扔了又可惜,连日来,家住铁东区的王先生望着自家阳台上5箱啤酒瓶发了愁,而和王先生同样经历的人有很多。

据有关人士称,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良好的回收机制,使本来具有回收价值的啤酒瓶成了“一次性”商品。

  精装啤酒瓶没人要

  “这两箱是精装的青岛啤酒,剩下的三箱是精装的百威啤酒,这么好的啤酒瓶子愣没人要。

”15日下午,王先生指着这些啤酒箱子无奈地告诉记者。

据王先生称,这些啤酒都是儿女们在家附近超市买的,喝完后他和家人去附近超市退瓶,不料营业员告诉他:

超市没有退瓶服务。

王先生觉得纳闷,以前到家附近的杂货店买啤酒总能退空瓶,为何大超市竟不能退瓶?

  王先生说:

“过去买啤酒叫‘换’啤酒,买一瓶啤酒必须有一个空啤酒瓶子换才能买到,否则商家不卖,那会儿啤酒瓶子可是个宝贝,可现在瓶子越来越精美了,却没人要了。

  不回收各方有说法

  为何超市、大商场不愿回收空瓶呢?

记者采访了部分超市、大商场。

工作人员都说了一个共同难处:

场地有限,无法辟出专门空间放置容易损坏的啤酒瓶,也不可能安排人手专门从事啤酒瓶回收工作。

另一个理由是包装。

以前瓶装啤酒多用塑料格子箱放置,搬搬碰碰不容易损坏。

如今,啤酒厂家普遍使用纸箱包装,虽然比以往轻便、卫生,但纸箱容易破损,再装进酒瓶不太安全。

  记者拨通了青岛啤酒客服电话,客服人员表示他们确实不从散户手中回收,而是一次性从回收站回收。

那卖给收废品的不就可以了吗?

记者找到了拒收啤酒瓶的收购站,该收购站的负责人刘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空瓶占地方,一个手推车最多能推30箱啤酒。

一箱回收价是0.5元,出售给大的收购站为1元钱,每箱能赚0.5元,一车能赚15元。

但运输过程中瓶子的损耗都得由自己承担。

而纸壳现在回收价是0.4元一斤,卖到大回收站最多能赚0.2元的利润,一个手推车一般能装2000斤纸壳,那就是400元,是啤酒瓶子利润的几十倍。

  一年丢弃酒瓶数百万只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市每年啤酒消费量约20多万吨,其中瓶装啤酒消费量占90%以上。

除去自然损耗,啤酒行业专业人士估算,仅超市不回收空瓶这一项,全市每年损失的酒瓶数约200万只,价值在100多万元左右。

  鞍山某啤酒厂一位负责人介绍,现在大品牌的啤酒,全部采用生产厂家专用的瓶子,他们在全国各地都有指定的生产厂家,每个瓶子的成本大约0.5到0.7元,而回收一个啤酒瓶在0.2元到0.3元之间,新瓶和再利用瓶子在进入生产厂家后,都同样经过打压、清洗、消毒等很多环节的处理。

这样算起来,如果一个瓶子再利用两次甚至更多次,啤酒厂家可省下一笔可观的成本费用,所以他们在对经销商考核销售业绩时,返瓶率高低是其中一项。

但对于有些啤酒就不使用回收来的啤酒瓶,比如精装啤酒。

由于流通过程慢等因素,为了减少在生产和出售过程中产生爆炸伤人的危险,很多大的生产啤酒的厂家都不使用回收来的啤酒瓶。

  回收啤酒瓶利国利民

  “其实啤酒瓶子是一种可回收再利用的物品,不回收的主要原因就是个别厂家图省事,然后把新瓶子的价钱强加给消费者。

”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如此说,他希望生产厂家能做好废弃物的回收和再生利用,除了可以节约能源和资源,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外,还会产生良好的环境效益,造福社会。

循环利用资源、节能减排涉及每个地区、每个企业、每个人,只有大家都真正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才能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记者王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