窒息伤亡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77616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窒息伤亡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窒息伤亡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窒息伤亡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窒息伤亡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窒息伤亡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窒息伤亡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

《窒息伤亡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窒息伤亡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窒息伤亡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

窒息伤亡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窒息伤亡事故现场

处置方案

 

编制单位:

XX

 

1事故特征

1.1危险性分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在容器、槽箱、锅炉烟道及、排污井、地下沟道及化学药品储存间等密闭空间内作业时,由于通风不良,起作业环境中严重缺氧以及有毒气体急剧增加导致作业人员昏倒、急性中毒、窒息伤害等。

 

密闭空间窒息事故类型:

缺氧窒息和中毒窒息。

 

1.2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

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见下表:

序号

部位

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或装置

1

精制区

各塔内、罐内、排污井等密闭空间。

2

分离区

各塔内、罐内、排污井等密闭空间。

3

反应区

各塔内、罐内、排污井、炉子内、烟道等密闭空间。

4

醚化区

各塔内、罐内、排污井等密闭空间。

1.3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危害程度

1.3.1可能发生的季节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都有可能发生。

1.3.2造成的危害程度

当作业人员所处工作环境缺氧和存在有毒气体,且工作人员没有采取有效、可靠的防范、试验措施进行作业时,会造成作业人员昏倒、休克,甚至死亡。

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4.1工作人员工作期间,感觉精神状态不好,如眼睛灼热、流涕、呛咳、胸闷或头晕、头痛、恶心、耳鸣、视力模糊、气短、呼吸急促、四肢软弱乏力、意识模糊、嘴唇变紫、指甲青紫等。

1.4.2 工作监护人离开工作现场,且没有指定能胜任的人员接替监护任务。

 

1.4.3 工作成员工作随意,不听工作负责人和监护人的劝阻。

2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事故应急现场处置指挥小组,组织人员如下:

组长:

车间主任

副组长:

车间副主任、车间安全员

成员:

车间干部、当班人员

(事故发生时,如组长不在,由副组长任组长)

2.2应急组织职责

1)负责组织制定、修订事故应急现场处置方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2)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事故应急现场处置工作。

3)批准本方案的启动和终止。

4)负责与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的联系工作,并接受指挥部的指令和调动。

5)负责组织对事故受伤、被困或遇难人员进行抢救。

6)深入事故现场,及时对事故进行了解、掌握、分析和评估,

7)制定事故现场救援方案,并组织实施。

3应急处置

3.1事故初步判定的要点与报警时的必要信息

击目者发现事故发生要第一时间进行高声呼救,同时拨打或要求其他目击者拨打应急电话,向应急指挥小组报告事故的相关信息。

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前期的应急处置工作。

3.2应急处置相关程序

3.2.1事故报警程序

窒息伤亡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当班班长,班长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生产部当班调度、本单位负责人,由当班调度、单位负责人将事故信息上报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和相关部门,应同时拨打120报警求救。

3.2.2应急措施启动程序

事故发生后,应迅速将事故信息报告现场处置指挥小组,现场处置指挥小组接到报警后;各成员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到事故现场,对警情做出判断,确定是否启动现场处置方案。

启动现场处置方案后,应急响应程序要及时启动。

3.2.3应急救护人员引导程序

应急救援队伍赶到事故现场后,立即对事故现场进行侦查、分析、评估,制定救援方案,各应急人员按照方案有序开展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

3.2.4扩大应急程序

事故超出现场处置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经现场应急指挥小组组长同意,立即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请示启动公司应急救援预案。

事故报告流程见图一:

图一:

事故报告流程

3.3应急处置措施

3.3.1将窒息人员脱离危险地点。

 

3.3.2 对于有毒化学药品中毒地点发生人员窒息的事故,救援人员应携带隔离式呼吸器到达事故现场,正确戴好呼吸器后,进入现场进行施救。

 

3.3.3 对于密闭空间内由于缺氧导致人员窒息的事故,施救人员应先强制向空间内部通风换气后方可进入进行施救。

 

3.3.4 对于电缆沟、排污井、排水井等地下沟道内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地点,救援人员在施救前应先进行有毒气体检测(方法通过有毒气体检测仪、小动物试验、矿灯等),确认安全或者现场有防毒面具则应正确戴好防毒面具后进入进行施救。

 

3.3.5 施救人员做好自身防护措施后,将窒息人员救离受害地点至地面以上或通风良好的地点,然后等待医务人员或在医务人员没有到场的情况进行紧急救助。

 

3.3.6 呼吸、心跳情况的判定:

  

密闭空间中毒窒息伤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s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

(1)看—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

  

(2)听—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

  

(3)试—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

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左或右)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

若看、听、试结果,既无呼吸又无颈动脉搏动,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

  

3.3.7 密闭空间中毒窒息伤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进行就地抢救。

  

(1)通畅气道。

  

(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3)胸外接压(人工循环)。

3.3.8 抢救过程中的再判定:

  

(1)按压吹气1min后(相当于单人抢救时做了4个15∶2压吹循环),应用看、听、试方法在5~7s时间内完成对伤员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复的再判定。

  

(2)若判定颈动脉已有搏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而再进行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接着每5s吹气一次(即每分钟12次)。

如脉搏和呼吸均未恢复,则继续 坚持心肺复苏法抢救。

(3)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再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时间均不得超过5~7s。

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

 

现场应急救护窒息受伤人员流程见图二:

图二:

窒息伤员现场救护流程

3.4报警方式及报告相关内容要求

3.4.1报警内容

事故报告人员在向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报告事故时,应报告如下情况:

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位置、时间、人员受伤情况、波及范围、前期处理情况、事故的初步原因判断、事故发展趋势和联系电话等有关内容。

3.4.2报警电话

生产部调度室:

车间主任:

车间安全员:

急救电话:

相关应急联系人员电话见附件。

4注意事项

4.1对于电缆沟道、有毒化学品储藏室等的救援工作,救援人员在施救前,应戴好防毒面具,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再进行施救工作。

 

4.2 电缆沟、排污井、化粪池等进行抢救时,施救人员应系好安全带,做好防止人身坠落的安全措施。

 

4.3 伤员、施救人员离开现场后,工作人员应对现场进行隔离,设置警示标识,并设专人把守现场,严禁任何无关人员擅自进入隔离区内。

 

4.4 采取通风换气措施时,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以防止氧气中毒。

 

4.5 对于密闭空间内部禁止使用明火的地点,如管道内部涂环氧树脂等的地点,严禁使用蜡烛等方法进行试验。

 

4.6 对于防爆、防氧化及受作业环境限制,不能采取通风换气的作业场所,作业人员应正确使用隔离式呼吸保护器,严禁使用净气式面具。

附件1:

相关应急人员联系电话

姓名

职务

电话

姓名

职务

电话

XX

XX

XX

XX

XX

XX

XX

 

 

高温中暑伤亡现场

处置方案

 

编制单位:

XX

 

1事故特征

1.1危险性分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高温中暑事故危险:

夏季高温时,在通风差室内作业、室外设备的安装和维修、日光暴晒下露天施工作业等,易造成的人员中暑而引起的人身伤亡事件。

事件类型:

(1)先兆中暑:

患者在高温环境中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 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2)轻度中暑:

除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 38.5℃以上。

 

(3)重度中暑:

高热、意识障碍、无汗、肌肉痉挛、虚脱或短暂晕厥。

1.2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

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见下表:

序号

部位

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或装置

1

精制区

高温下、日光曝晒下露天施工作业或通风不畅场所作业。

2

分离区

高温下、日光曝晒下露天施工作业或通风不畅场所作业。

3

反应区

高温下、日光曝晒下露天施工作业或通风不畅场所作业。

4

醚化区

高温下、日光曝晒下露天施工作业或通风不畅场所作业。

1.3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危害程度

1.3.1可能发生的季节

夏季。

1.3.2造成的危害程度

夏季高温及工作场所通风条件差等原因,易造成工作人员高温中暑,情况严重时可引发人身伤亡事件。

 

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4.1高温及工作场所通风条件差等。

 

1.4.2烈日直射头部,环境温度过高,饮水过少或出汗过多等可以引起中暑现象,其症状一般为恶心、 呕吐、胸闷、眩晕、嗜睡、虚脱,严重时抽搐、惊厥甚至昏迷。

1.4.3高温场所内作业。

 

1.4.4日光暴晒环境中作业。

1.4.5工作强度过大。

 

1.4.6作业人员连续工作时间过长。

1.4.7作业人员睡眠不足或过度疲劳。

2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事故应急现场处置指挥小组,组织人员如下:

组长:

车间主任

副组长:

车间副主任、车间安全员

成员:

车间干部、当班人员

(事故发生时,如组长不在,由副组长任组长)

2.2应急组织职责

1)负责组织制定、修订事故应急现场处置方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2)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事故应急现场处置工作。

3)批准本方案的启动和终止。

4)负责与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的联系工作,并接受指挥部的指令和调动。

5)负责组织对事故受伤、被困或遇难人员进行抢救。

6)深入事故现场,及时对事故进行了解、掌握、分析和评估,

7)制定事故现场救援方案,并组织实施。

3应急处置

3.1事故初步判定的要点与报警时的必要信息

击目者发现事故发生要第一时间进行高声呼救,同时拨打或要求其他目击者拨打应急电话,向应急指挥小组报告事故的相关信息。

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前期的应急处置工作。

3.2应急处置相关程序

3.2.1事故报警程序

高温中暑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当班班长,班长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生产部当班调度、本单位负责人,由当班调度、单位负责人将事故信息上报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和相关部门,应同时拨打120报警求救。

3.2.2应急措施启动程序

事故发生后,应迅速将事故信息报告现场处置指挥小组,现场处置指挥小组接到报警后;各成员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到事故现场,对警情做出判断,确定是否启动现场处置方案。

启动现场处置方案后,应急响应程序要及时启动。

3.2.3应急救护人员引导程序

应急救援队伍赶到事故现场后,立即对事故现场进行侦查、分析、评估,制定救援方案,各应急人员按照方案有序开展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

3.2.4扩大应急程序

事故超出现场处置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经现场应急指挥小组组长同意,立即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请示启动公司应急救援预案。

事故报告流程见图一:

图一:

事故报告流程

3.3应急处置措施

3.3.1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处理 

(1)迅速将中暑者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2)湿毛巾敷头部或用冰袋置于中暑者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

若病人能饮水时,可给病人大量饮水,水内加少量食盐。

 

    (3)病人呼吸困难时,应进行人工口对口呼吸。

 

    (4)暂时停止现场作业,对工作场所的通风降温设施等进行检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作环境温度。

 

3.3.2重度中暑处理 

   

(1)将所有中暑人员立即抬离工作现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并联系厂医护人员立即到达现场进行施救工作。

 

   

(2)暂时停止现场作业,对工作场所的通风降温设施等进行检查,找出中暑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作环境温度。

 

   (3)病情严重者立即联系车辆,并由医护人员边抢救边护送至医院。

必要时可并拨打120急救。

 

   (4)根据现场事态发展,决定是否组织对该工作场所的人员进行疏散。

现场应急救护高温中暑人员流程见图二:

 

图二:

高温中暑现场救护流程

3.4报警方式及报告相关内容要求

3.4.1报警内容

事故报告人员在向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报告事故时,应报告如下情况:

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位置、时间、人员受伤情况、波及范围、处理情况、事故的初步原因判断、事故发展趋势和联系电话等有关内容。

3.4.2报警电话

生产部调度室:

车间主任:

车间安全员:

急救电话:

相关应急联系人员电话见附件。

4注意事项

4.1除非病人有周围循环衰竭或大量呕吐、腹泻的情况,不需要输入太多的液体,以免引起心力衰竭或肺水肿。

 

4.2呼吸循环衰竭者,酌用呼吸、心脏兴奋剂,呼吸困难者吸氧,必要时人工呼吸。

抽搐者可给予镇静剂。

 

4.3对病情危重或经适当处理无好转者,应在继续抢救的同时立即送往有条件的医院。

4.4在进行现场应急的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附件1:

相关应急人员联系电话

姓名

职务

电话

姓名

职务

电话

XX

XX

XX

XX

XX

XX

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