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变应万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7637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不变应万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以不变应万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以不变应万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以不变应万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以不变应万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不变应万变.docx

《以不变应万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不变应万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不变应万变.docx

以不变应万变

以不变应万变适应“3+小综合”

锦州教师进修学院高中部王必强龙印虹

今年,我省将实行“3+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的高考考试模式,即所谓的“反向小综合”。

尽管我省在2001年和2002年曾经实行过两年“3+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高考模式,但在近三年中,我市高三物理教师已经普遍适应和熟悉了“3+文理大综合”模式下的物理复习备考。

现在转到新的模式下进行高三物理复习备考,我们必须明确不同考试模式下,物理复习备考的能力要求、考试范围及要求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复习备考效率

第一部分:

三十年高考的回顾

1977年恢复高考,文史类考政治、语文、数学、史地一张卷,满分400分;理工类考政治、语文、数学、理化一张卷,满分400分。

也就是文、理各考五科,由各省自行命题。

1978-1980年,文史类考政治、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6科;理工类考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6科。

注:

1978年颁布《教学大纲》(实行草案),使用(试用本)教材。

1981-1994年全国普遍实行高中会考制度前(1994年前试行会考制度的5个省市除外),文史类仍考上述6科,理工类除上述6科外,又增加生物,共考7科。

注:

1983发布《高中物理教学纲要》提出两种要求,使用(甲、乙种本教材。

1987年颁布,《教学大纲》(过渡性大纲),前提是保持现行教材不变,但适当降低难度,减轻负担。

1994~2000年,在会考的基础上,全国统一采用了“3+2”的考试模式。

注:

1994年国家教委发布《调整意见》物理减少17课时。

1999年国家教委再次发布《调整意见》,降低物理的难度要求。

1997年10月,在恢复高考廿周年前夕,教育部决定,高考科目组试行“3+X”方案,对“3+2”高考模式进行改革,以解决学生文理偏科和能力不足的问题。

(97年3+2试题难度达到顶峰,学生成为解题的工具,纯学科知识的存储器。

)教育部并于年底提出希望广东在1999年率先试验。

“3+X”中的“3”,与“3+2”的“3”相同,即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

“X”可以为0、或1、或2,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任选。

这样“X”就加大了招生院校和考生的选择余地。

1999年广东省实行“3+1”。

在1999年广东省的“3+X”试点中,为了招揽考生,所有高校都选择了1科,“3+X”变成了“3+1”。

2000年广东省实行“3+大综合+1”。

2000年浙江、吉林、山西、天津加入改革行列。

2001年河南、陕西、湖北、辽宁、黑龙江、海南、湖南、上海、江苏、内蒙古等省市也进行了“3+X”科目改革,其中广东、河南进行了“文理综合测试”,上海市还实行了自主命题大综合的试验。

辽宁:

2001、2002年实行小综合

2003—2005年实行大综合

2006年实行小综合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种类如下:

理科综合试卷第一套(浙江、福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10省)

理科综合试卷第二套(黑龙江、吉林、广西等3省)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第三套(四川、云南、陕西等3省)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各一套理科综合卷

江苏春季理科综合卷

辽宁、广东各一套文理综合卷

 

第二部分:

高考试题分析

(一)2005年辽宁省大综合试题中的物理试题分析

2005年辽宁省高考是辽宁省在高考改革实施大综合考试的最后一年,在大综合向我们依依惜别的时候,我们来做试题分析也是有着特别的意义。

是歌功颂德还是横加挑剔,这对今后高考总复习的指导都不会有多大的意义。

这是专家们应做的事,我们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我们只能客观的分析试题。

2005年辽宁省大综合试题中的物理试题共有6道选择题(31题—36题),每小题6分;计算题1道(39题),14分;合计50分(比04年的48分总算公道了一些)。

1、试题考查物理学中的重点知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及其灵活运用能力

2000年以来的大综合考试以现实问题立意命题,许多试题都提供了现实问题的背景材料,由于背景的限制,有些重点、核心知识无法编入试题,而有的非重点知识与背景有一定关联,则被编入了试题中,因此,大综合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核心、主干和重点内容。

2005年的大综合物理试题一反常态,全卷中的7道物理试题突出体现考查物理学中的重点知识。

六道选择题分别来自:

原子核、恒定电流、光的折射、电磁感应、机械能、物体的平衡这些高中物理中的重点内容。

仅仅一道计算题取材于力学和电学的综合题。

这样才能使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物理教师有法可依,才是高中物理教学的归宿。

2.无偏题、怪题,试题难度适中,但得高分不容易

2005年试题中容易题偏少了些,中档题及较难题略显多了些,考生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想得好的考分是不容易的。

3.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

大综合考试一再强调知识的应用性,过去的不少试题是以现实问题立意命题的。

但是,2005年的大综合物理试题中的7道没有一题是联系实际的问题。

我国建国以来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经验是:

1、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把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做为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内容;3、理论联系实际;4、重视学生实验;5、培养学生能力。

今年的大综合物理试题是否是今后“3+小综合”理科综合命题的方向?

我们想不会的。

这不是高考改革的方向,也不是物理教学改革的方向。

说句笑谈,这套物理试题不象是出自专家之手,倒象是从旧书摊中随便捡来的。

4.重视对物理实验的考查

实验是理科发展的最重要动力之一,实验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2005年大综合试题对实验的考查比例明显提高。

从物理学科看,考了一道电学实验题,占物理学科总分的12%,这样高的占分比例,在历年高考中是少见的。

突出中学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有利于引导、加强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5.重点考查学科内知识综合能力

2005年大综合全卷满分300分,物理知识占50分。

涉及物理学科的跨学科综合题一道没有。

力学和电学的综合占14分,占28%的相当高的比例。

因此,大综合考试仍是以学科内综合为主。

(二)2005年三套理科综合试题中物理试题的分析

2005年全国高考继承了2004年高考改革的成功经验。

国家考试中心针对不同地区经济与教育发展的实际,命制了三套理综试卷。

试题坚持了"有利于高校选拔有学习潜能的新生,有利于中学推行素质教育,有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命题原则,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如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理科综合命题指导思想。

试题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关注科学技术

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就物理试题而言,它是一份适合中学物理教学实际、让中学师生满意的成熟的试题。

总的说来,2005年高考"理综"试卷的物理试题符合考纲要求,符合考试要求的定位。

试卷既体现了考试要为素质教育服务的宗旨,也体现了会学比学会更重要的理念。

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于今后的高中物理教学一定会起

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试卷命题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稳而不难、新而不偏、活而不怪,具有"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实、体现课改"的特点,严格杜绝了偏题、怪题、难题现象。

试题产生了许多亮点,细细品味,很受启发。

一,试题的一般统计分析

1、试卷题型分布特点

今年的三套全国理综试卷中,物理均为12道题共120分,占理综卷的40%连续保持了三年的稳定态势,仅第一卷将物理与生化分开作为两种题型排列,稍有变化。

12道物理试题中前8道均为多项选择题,共48分,占物理总分的40%;非选择题共72分,占60%;实验题由2个小题构成,共17分,占14.17%,3道计算题形成梯度分布,依次分值为16分、19分、20分,共55分,占45.83%。

12道物理试题全部为学科内综合题,符合中学教学的实际现状。

这种稳定而有特色的题型分布框架设计特点,已普遍受到大家认可,在今后高考中将会继续保持。

值得注意的是:

今年首次出现了多项选择题,从而增加了物理试题的相对难度,提高了试题的区分度和效度,对学生能力的鉴别更有效。

2、试题内容的分布比例

一份优秀试卷一定是突出学科主干知识、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利于继续深造和发展的一个整体系统。

不仅对学生的素质考查是全面的,而且对学科知识的要求也是全面的,符合教学与学习实际。

今年的理综物理试题内容分布情况如表一所示。

表一2005年理综物理试题内容分布比例

力学

分数/比例

热学

分数/比例

电磁学

分数/比例

光学

分数比例

原子物理

分数/比例

实验

分数/比例

全国卷Ⅰ

54/45%

6/5%

48/40%

6/5%

6/5%

17/14.2%

全国卷Ⅱ

58/48.3%

6/5%

44/36.7%

6/5%

6/5%

17/14.2%

全国卷Ⅲ

57/47.5%

6/5%

45/37.5%

6/5%

6/5%

17/14.2%

显然,三套全国卷中,属于物理学科核心主干内容的力学和电学,总分均为85%。

力学所占比分均明显大于电学,若考虑电学试题中用到的力学知识,则力学实际所占比例大约在60%左右,超过了一半,这也反映了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

而热、光、原子三部分分别只有一道选择题,各占5%,这种比例分配结构可以说是经过多年的理综命题实践总结出来的,并被社会普遍认可的模式,对今后的物理复习具有导向作用。

3、考查知识的分布统计

表二物理试题的知识点分布、能力要求、有无图表及难易度分析统计

题号

分数

卷别

考查的知识点

能力要求

图表

难易

14

6

牛顿第二定律、弹力

理解、推理

牛顿第二定律、受力分析

理解、推理

有图

牛顿第二定律、受力分析

理解、推理

有图

15

6

核反应、粒子

理解、推理

表格

光的折射、折射率、光的色散

理解、推理

有图

能级、电离能

理解、推理

有图

16

6

万有引力定律、匀速圆周运动

理解、推理

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状态参量

理解、推理

电磁感应、楞次定律

理解、推理

有图

17

6

光的折射、全反射

理解、推理、分析

有图

氢原子能级、光电效应

理解、推理、分析

有图

电容器、共点力平衡

理解、推理、分析

18

6

简谐横波、波长、周期、振动

理解、推理、分析

万有引力定律、匀速圆周运动

理解、推理、分析

光的折射、折射率、全反射、临界角

理解、推理、分析

19

6

电磁感应、楞次定律

分析、综合、数学

有图

波的图像、波长、频率、波速

推理、分析、综合

有图

分子动能、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

推理、分析、综合

20

6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罗仑兹力

分析、综合、数学

有图

电磁感应定律、交流电的产生与图像

分析、综合、数学

有图

简谐横波、波的图像

推理、分析、综合

有图

21

6

理想气体状态参量、热运动、内能

推理、分析、综合

有图

点电荷的场强、电场的叠加

推理、分析、综合

有图

万有引力定律、匀速圆周运动

推理、分析、综合

22

17

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分析、综合

有图

游标卡尺、测电流表内阻

实验、分析、综合

有图

螺旋测微器、测电压表内阻

实验、分析、综合

有图

23

16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分析、综合、数学

功、动能定理

分析、综合、数学

有图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

分析、综合、数学

有图

24

19

共点力平衡、机械能守恒定律

分析、综合、数学

有图

偏难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

分析、综合、数学

有图

力的平衡、牛顿第二定律

分析、综合、数学

有图

25

20

电容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分析、综合、数学

有图

 

偏难

动量定理、平抛运动、动量与机械能的综合应用

分析、综合、数学

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平抛运动

分析、综合、数学

有图

从表二反映的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来看,卷Ⅰ中,除"电磁场与电磁波"内容外,知识单元覆盖率达94.12%;卷Ⅱ中,力学中与动量相关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类问题、交变电流、电磁场与电磁波、量子力学初步与原子核物理的内容没有涉及,知识单元覆盖率达76.47%;卷Ⅲ中,除交变电流、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电磁场与电磁波、原子核物理等内容没有涉及,知识单元覆盖率达82.35%。

三卷中比重比较大的知识点是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功和能、动量守恒、简谐波及其图象、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实验题中仍然以电学实验为主导,螺旋测微器与游标卡尺读数等始终是命题的热点,这些年很少出现的力学实验,今年在卷Ⅱ中命了一个"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题。

从以上分析来看,试题的难度、区分度和效度都控制得不错,试题应该是能获得中学物理教师和本届考生充分肯定的是一份好试卷。

二、试题的整体特征分析

综观今年全国理综试卷的物理试题,其特点可以用十六个宇概括:

即"亮点显多、特点显彩、热点显新、重点显稳。

1、突出主干知识,强调双基落实

突出主干知识,强调双基落实,注重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这既是理综命题的重点、热点,也是今年物理试题的一个特征。

虽然"理综"试卷中物理试题数量有限,不可能覆盖高中物理的全部内容,但仍充分注意了考查物理学科主干如识。

试题整体难度降低,大部分足常规题、典型题、基础题,试题的起点和切人点较低,设置的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都是学生熟悉的,具有亲切感。

从表二中不难看出,在2005年的三套全国理综试卷中,物理试题均为12道,其中考查了:

力学中的牛顿运动定律、功与能的关系、动量守恒、万有引力定律和匀速圆周运动、振动和波;电学中的静电场的场强、电势差和电场力做功、带电粒子在电场或磁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等中学物理的主干知识,这些知识占到全卷的80%-85%。

而对于高中物理的其它部分,如分子热运动和内能、光的传播与光的本性、原子和原子核等,虽然不可能全面考查,但也有题目涉及。

这种重点考查学科的重点内容和主干知识,并兼顾其他主干知识的命题思路,对中学物理教学起一着良好的导向作用。

2、突出能力立意,关注科学素质

以能力立意命题,加强对能力的考查,把着眼点放在关注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上,这是近几年来“理综”物理试题的重点、热点和最主要特点,也是今年物理试题的一个特征。

2005年全国"理综"试卷中的物理试题,就特别突出体现了以能力立意和对能力的考查。

2005年的"理综"物理试题加强了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考查,特别注重考查是否理解这些概念、规律;是否会在具体问题中灵活应用。

一般高考中的选择题,涉及的知识点都不会太多,物理过程也不复杂,主要考查的就是对某个概念或规律的理解程度,2005年"理综"试卷中的物理选择题,大多是通过应用来考查理解能力的。

如卷Ⅲ的16题考查对楞次定律的理解,17题考查对平行板电容器内电场强度公式的理解,19题考查对分子平均动能的理解等。

又如卷Ⅰ的20题,命题角度新,题中给出的对四种带电粒子可能经过区域的判断,这既是一个有界场区域的运动问题,又是一个动态变化问题,需要对图形进行必要的分割认识,针对初速度方向不同的特征粒子,从左向右动态变化时,可能经过有界磁场区的判断。

而19题给出的是一个梯形线圈穿出磁场区域的问题,表面上看来似乎属于变量问题,但是只要弄清过程,运用数学知识建立交流电瞬时方程,选择图象就容易了。

实验能力的考查,历年都放在显著的地位。

《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

对实验能力的要求重在理解,重在应用。

要在不脱离当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实际的前提下,以实验试题为载体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从最初的19个学生实验的考核,到现在的17个学生实验和课本上规定的演示实验的考核,以及要求运用学过的实验原理、方法,用过的仪器去解决新的实验课题,无疑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拘泥于课本上规定的实验,全面考核学生实验能力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今年的实验试题共17分,大题之下均含2小题,虽然难度降低,但题型多样、设问灵活、重点突出、常考常新,真正找准了中学教学与学生实际水平切合点,使实验能力的考查具有了效度和区分度,成为理综卷物理试题的又一个亮点。

卷Ⅰ的第22题的第

(1)小题考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操作过程的正误判断:

(2)小题是“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要求设计并画出实验电路图,根据读数要求推导出电动势和内阻的表达式。

本题的条件设置很巧妙,不是要求学生套用课本实验的方法,而是埋下伏笔,侧重考查设计实验的能力。

本题给出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均低于课本实验方法下的已给电压和电流值,必须想到所给定值电阻的用途,将其与电源串联,起到降压限流的作用,这正是命题者的意图所在。

既考查了基本实验技能,又考查了简单的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对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很具体、实在和全面。

卷Ⅱ的22题,第

(1)小题是对50分度游标卡尺的读数,重在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第

(2)小题是依电路图进行实物图连线和依要求测算出待测电流表的内阻值,重在考查学生的基本操作和学生对实验的理解能力。

卷Ⅲ的22题,第

(1)小题是螺旋测微器读数;第

(2)小题是测电压表内阻实验,按要求连接实物电路,写出应该测量的数据,推导出测量表达式,这又是一道开放式试题,由于选择的角度不同,可以有多种测量方式,因而也会有不同的表达结果。

三套试卷的三个电学实验题虽然是近年来反复考过的内容,但常考常新,也更切合中学物理教学实际和中学生的实际水平。

虽连年从不同角度考查电阻的测定,但问题角度的变换,使许多能力不强、理解不深的考生无从下手。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试题年年新,但都源于课本的加工和深化,这是一种能更好体现综合能力的高层次考核。

这些试题有利于指导中学物理实验教学,重视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重视学生对于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的理解,进而达到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实验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总之,物理试题注重考查理解能力,绝大部分试题的考查方向是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

高考中物理学科提出了要考查考生五个方面的能力,可具体归纳为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

特别要指出的是,理解能力是基础,只有理解能力提高了,其它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只有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才能深人、透彻,理解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3、强调过程分析,提高识图能力

如何把握好理解关呢?

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注重如识获得的过程,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注重识图表、析图表、用图表、绘图表的能力培养。

获取知识的能力,是《考试大纲》(理科综合)中明确要求考查的一种能力,广义地讲,它也是理解能力的一部分,但一般指题目中含有没有学过的新信息,要求考生通过阅读试题,理解信息,并提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所谓新信息,可能是新的情景、新的装置、新的概念或新的规律,甚至是一种新的组合。

仅以卷Ⅰ为例,第15题以列表方式给出了π+介子和π-介子及两种夸克和反夸克粒子的带电量信息,命题的意图就是要学生能从所提供的材料中提取信息,对考生自学应变能力、获取如识的能力有明显的要求。

19题给出的是一个梯形线圈穿过磁场区域的问题,表面上看来似乎属于变量问题,但是只要弄清过程,运用数学知识建立交流电瞬时方程,选择图象就容易了。

20题是电荷在磁场中作圆周运动,这是常规题,但本题只给出了四种带电粒子可能经过区域的图象以求判断,这既是一个有界场区域的运动问题,又是一个动态变化问题,这就要求考生能认真分析物理过程,考生必须对图形进行必要的分割认识,针对初速度方向不同的特征粒子,从左向右动态变化时,可能经过的有界磁场区进行正确的判断后,就能正确地解出答案。

对于25题,除了过程复杂外,还要求学生能描绘出电子运动规律的图象。

今年的三卷中,还有不少类似的试题,只有认真分析物理过程,弄清图象的物理意义才能得出正确结果。

而这一点正是体现了新课程强调的注重过程与方法的课改要求,也是今年物理试题的一个特征。

值得提醒的是,图象、图形和图表是常用的基本物理语言,在今年三套全国理综卷的物理试题中,涉及图象、图形、图表的试题共有25道题,足以说明了理解、运用图象、图形、图表的重要性。

4、注重联系实际,巧设问题情景

联系生产、生活、社会和科技实际,联系中学生实际,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置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这也是今年理综物理试题的特征之一。

如卷Ⅰ中的14题,是电梯加速上升问题,16题是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动问题;23题是人与跳蚤的原地起跳问题,这是一道有趣的与体育运动知识相结合的问题;卷Ⅱ中的18题是利用万有引力的估算问题;卷Ⅲ中的21题是科学家用望远镜观看太阳系外某恒星的行星运动问题,25题是杂技演员荡秋千问题等等。

这些题目避免了死记硬背现象,或巧设问题情境,或用活知识规律,使所学知识鲜活了起来。

有些则着眼于科技前沿,立足于高中课本知识的考题,一方面考查了学生联想、迁移、分析的能力和科学素养、思维、学习习惯,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感到:

高新技术虽然“高”、而且”新”,可是同样是依赖于我们熟悉的传统的基础如识,并非空中楼阁,高不可攀。

多数题目是使知识处在一定的情境中的理解和应用。

如卷Ⅰ中的21题是绝热汽缸,卷Ⅲ中的19题是“缓慢的绝热膨胀过程”等。

大部分试题均涉及中学常见的典型模型,如:

斜面、弹簧、平行板电容器、氢原子能级、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简谐运动和简谐波等。

总之,试题选材灵活、立意新颖、要求学生对试题所展示的实际情景进行分析、判断,弄清物理情最,准确建立物理模型,运用相关物理知识解答。

既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检查出学生科学素质的高低。

在新课改、新课标的引领下,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是历年高考题中所涉及的重要内容之一,强调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题目的设计上注重从生产、生活和新科技进展中取材,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从而引导中学生在学习期间能经常关注社会实际问题,形成运用学科视角去观察、洞悉社会的能力。

联系实际(特别是综合运用)的题目会使部分学生感到不适应,而这正是命题的方向所在。

2005年全国理综Ⅰ卷和Ⅱ卷联系实际比较紧密。

与历年命题比较对全国Ⅰ卷普遍反映较好。

5、保持学科综合,用活教学知识

2005年全国理综卷物理试题难度降低,全部采用容易和中等难度的学科内综合试题,并且三套试卷物理试题仍然坚持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考试大纲》只有物理部分提出了“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的要求,并在试卷中得到了体现,这是今年物理试题的又一个特征。

如卷Ⅰ中的24题是胡克定律、二力平衡、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的综合;25题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平行板电容器、匀强电场中的场强与电势差关系、类平抛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知识的综合,还要画出y-t的变化图线,标出最高点最低点的值。

如卷Ⅱ中的24题所考知识较单一,但需要运用到数学分析的方法;25题是力学综合题,涉及到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