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下册研究性学习教案杨文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74187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下册研究性学习教案杨文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年级下下册研究性学习教案杨文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年级下下册研究性学习教案杨文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年级下下册研究性学习教案杨文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年级下下册研究性学习教案杨文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下册研究性学习教案杨文芹.docx

《四年级下下册研究性学习教案杨文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下册研究性学习教案杨文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下下册研究性学习教案杨文芹.docx

四年级下下册研究性学习教案杨文芹

第一课时从恐龙灭绝想到的

教材分析: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空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等环境问题正在威胁人类的生存空间。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地球的生命,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重点:

重点讨论恐龙灭绝之谜,掌握恐龙灭绝之谜是恐龙灭绝的根本原因。

教学难点:

掌握自然界生态环境的恶化是恐龙灭绝的根本原因。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恐龙的知识,如生活年代、种类、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灭绝原因等。

2、了解地球受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性,掌握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

3、通过上网查询、查阅书籍、调查访问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通过做科学小实验、调查访问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运用语言能力。

3)通过学做小医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媒体:

多媒体电教

教学与方法:

情感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课件,了解恐龙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

1、收集内容:

恐龙的生活年代、种类、名称、外形特点(最好附图片)、生活习性、灭绝原因等。

2、通过分析恐龙灭绝之谜,激发学生探究欲,在研究实践中培养主体参与意识和群体合作精神;培养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

三、合作学习:

1、目的;安排一次收集资料活动,了解恐龙的有关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2、收集恐龙的生活年代、种类、名称、外形特点(最好附图片)、生活习性、灭绝原因等。

3、收集方法:

上网、查阅书籍等。

4、组织形式:

以5—6人为一组自愿组合(每组推选一名组长、一名记录员)。

5整理收集的资料,重点讨论恐龙灭绝之谜,掌握自然界生态环境的恶化是恐龙灭绝的根本原因。

四、成果展示:

、播放课件,恐龙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一种史前动物,这种动物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之后却突然间灭绝了。

恐龙灭绝的原因一直是可科学家争论的热点问题。

恐龙灭绝与自然界环境的变化究竟有哪些必然联系呢?

本案例以“恐龙灭绝之谜”为突破口,目的是为了强调保护环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通过讨论恐龙灭绝的原因,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提高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争做一名环保小卫士。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从恐龙灭绝想到的

恐龙灭绝之谜--------------自然界生态环境的恶化

第二课小小设计师

一、教材分析:

“设计师”这个称号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讲并不陌生,但是他们一般是不会把它和自己相联系的。

应该讲大部分的人都这么认为,设计房子、衣服、室内装饰等都是设计师的事,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我们自己和家庭环境的设计者。

本案例设计了两个主题:

分别是设计生活用品和设计我的小天地。

主要是通过对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设计,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一)活动重点:

通过创作设计物品或环境,培养学生一种主动参与的思想,并且其作品的不同的个性。

(二)活动难点:

探讨如何根据不同的环境创造适合的物品,并具有美感,使其有开拓创新的思想。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环境是需要我们自己精心设计的,并认识到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2、通过对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设计,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观察、动手、动脑、创造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3、通过活动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家庭劳动及学校活动的思想,使他们主动创造生活、享受生活、热爱生活。

(四)活动时间:

一课时

(五)活动准备:

     1、各种现代家庭内部设计图和一些布艺宣传图片(在实物投影仪上用或者制成课件)。

     2、前一节课设计的各种生活用品及自己在生活中感到实用的小用具。

     3、要求学生准备各种不同种类和质地的窗帘、沙发布。

准备画图用的美术纸及各种画图工具。

(六)教学过程:

1、   激趣导入:

  

(1)展示上节课设计的小物品。

比如自己设计的小靠垫、玩具箱小书架等,请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

(这一环节能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2)学生评比。

这个物品有什么优点或不足;这个物品的创意好在哪里;认为值得学习的是什么;有些不足之处应该如何改进……

(用学生自己的眼光来判断,更能体现自身的品味,发挥各人的想象,使作品更有创意。

2、自主学习:

(1)出示几幅具有现代风格的儿童卧室设计图。

设问:

这样的环境给人怎样的感受?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后讨论。

(2)学生发言:

这样的环境整洁舒畅,色彩淡雅,富有童趣,特别是物品的设计精美。

(3)出示一幅乱七八糟的卧室图。

设问:

你认为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会是怎样的心情?

有何改进的好办法?

(4)讨论:

对这样的环境你有何改进的方案或可以应用哪些我们同学们设计的物品?

(通过两种图不同效果的比较,激起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促使其有改进的欲望,同时也有改进的方向。

3、合作学习:

(1)出示几幅各色布艺宣传图片(许村几家布艺厂的广告明信片)。

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种布,能把这些布做成这样的物品,能把前面这个房间打扮得很美吗?

  (当学生发现自己的布原来可以做成那么美的作品时,参与的欲望和动手的积极性一下就提高了。

特别是有些学生用的是自家的产品,那种自豪感就油然而生。

(2)议一议:

怎样才能做出更实用更漂亮的物品呢?

(3)小组讨论汇报:

参考现有的产品、查资料、请教厂里的设计师……

(4) 出示室内装饰效果图。

学生边观察,边讨论、评议,认为哪些可以为我们所用。

(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同学之间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发挥其创造潜能。

小组合作也能培养学生之间的互相协作的思想。

初步创意:

(1)讨论:

我们手中的布还可以做成什么样的物品?

(2)小组汇报:

除窗帘和沙发外,可做床罩、床单、桌布、各种电器的外套等大物品,还能做杯垫、鞋套、墙上的杂物袋、布贴画……

(3)引导:

我们要把生活的环境装扮得很美,只利用布产品是不够的,还应利用哪些小物品?

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通过前面图片的启发引导,学生对美化生活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

经教师这么一点,思路就打开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4)小组研究结果,发现有许多物品可以用来装饰我们的生活环境。

如花瓶、鲜花、小挂件、水果、各种画等,甚至书也是新式的一种既实用又有价值的装饰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的思路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我们发现他们内心丰富的色彩。

研究创意:

(1)   讨论:

怎样才能把我们生活的环境变成“我的小天地”?

分小组研究或找同伴合作。

(2)   研究结果汇报:

写一则设计方案,画一幅设计图,用各种物品制作一些装饰品来点缀。

(3)   制作的形式:

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好朋友合作或个人。

(多合作讨论可以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注入催化剂。

在小组讨论中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这种不同形式的合作和制作方式,为学生的求同求异思维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

四、课外制作:

(1)   根据自己的家庭状况、个人的喜好、制作水平等来完成设计,可听取朋友或家人意见,以达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程度。

(这个活动扩展到课外,是为了更发挥个人之长,体现不同的情趣和个性,以便取得与课内不同的效果。

(2)   画一画:

用我们学过的图例来表示房间中的物品,设计自己学习生活空间。

(3)   写一写:

写一份自己小天地的设计方案,其中包括摆放哪些物品、物品放的位置、自己还要制作些什么物品等。

(4)   做一做:

根据个人需要,用布或其他材料制作一些小物品。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开展活动的又一个目的。

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能力,采用不同的制作方式更能体现不同的个性需要。

五成果展示:

(1)   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设计图或实物,请学生讲一讲自己的设计的意图及设计效果。

(2)   议一议:

这个设计你认为最好或不足之处在哪里?

(3)   评一评:

从设计形状、材料、颜色、布局等来总体看评出“智慧奖、环保奖、奇思妙想奖、创新奖、精美奖、能说会道奖……”

(对劳动成果的肯定是对劳动者的最好奖赏。

虽然我们学生的作品是幼稚的,简单的,有的甚至是可笑的,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曾经激动过,思考过,做过,他们学到的远远超过作品本身。

六、活动扩展:

(1)试一试,根据教室的情况布置好我们的教室,大家评价一下是否合理并有创意。

(2)   做一做,帮助低年级布置他们的教室及黑板报。

分组进行并且评比。

(3)   自己的房间或家中的一个房间布置好,并让家长给予适当的评价。

(4)   评一评,给经常自己整理房间或有创新的学生给予奖励,评出“小小设计师”和“生活小帮手”的称号。

教学反思

3课力与生活

教材分析:

力学是物理学中发展最早的一个分支,它和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联系。

我们日常所观察的现象中,最普通、最常见的就是运动,可以说力学是个运动的科学,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部分。

为了让小学生了解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掌握获得科学概念的能力,本案例根据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规律设计了三个专题,即“摩擦力与生活”、“省力”、和“反冲玩具”。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实验等直接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为培养21世纪探求科学奥秘的人才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摩擦力及摩擦力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通过动手试验,让学生体验摩擦力的大小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试验,让学生体验摩擦力的大小及其特征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摩擦力及摩擦力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

2、通过动手试验,让学生体验摩擦力的大小及其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3、通过想象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橡皮圈、纸盒、小棍或铅笔。

活动时间: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背景资料设计的两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师:

为什么在冰上能飞速滑行,而在地面上推重物就那么费力呢?

(进而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提出活动主题。

二、自主学习:

让学生用手在玻璃和粗糙的木板上摩擦,体验不同的感觉。

让学生知道这种在两物体接触面见摩擦是所感觉到的不同大小的阻力便是摩擦力。

三、合作学习:

1、出示背景资料中的两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力?

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和困难?

四、课堂展示:

1、根据试验步骤做好纸盒。

在全班展示。

五、课堂拓展:

1、出示资料中的六幅图,说一说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利用摩擦力的?

又是如何根据需要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

2、生活中还有类似的实例吗?

六、课堂小结:

我从试验中明白了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有关系。

我想出一个办法,使我的()。

教学反思:

4课省力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通过对怎样能够省力的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通过尝试动手设计或制作一件省力的工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

在动脑动手的活动过程中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怎样能够省力的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通过尝试动手设计或制作一件省力的工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在动脑动手的活动过程中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线轴、金属丝。

活动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人们在生活或生产中为了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常常想出许多省力的办法,今天我们就来寻找省力的办法。

二、自主学习:

1、出示背景资料中的四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这些问题怎么解决?

2、你有办法让图中的人省点力气吗?

快帮帮他们。

三、合作学习:

1、你想出了哪些办法?

小组讨论交流。

2、小组代表把讨论结果说一说,以便引发更深层次的探究。

四、课堂展示:

1、根据试验步骤做一个简单的滑轮,试试能否省力。

2、你还设计了哪些实验,找到它们省力的原因了吗?

你还知道哪些工具可以省力?

是怎样省力的?

3、填写实验记录。

五、课堂小结:

我知道了利用()()()可以省力。

我想出了()省力的新办法。

六、活动延伸。

1、议一议:

有一箱苹果,要把这箱苹果从一楼搬到三楼,用什么方法能省力?

2、试一试:

为你的家庭或学校设计一种省力的工具。

教学反思:

5课神奇的纸

教材分析:

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纸的发明为人类提高了一种轻便、价廉、又能大量生产的书写材料,为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及文化传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纸的变化越来越大,纸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纸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又有哪些作用?

本案例通过“不同形状的纸”和“精美的纸制品”两个专题对其进行了分析和展示。

学生通过对这两个专题的学习,将会进一步了解纸、认识纸,提高充分利用纸的能力,进而培养自己开发、研究纸的兴趣。

教学重点:

对不同形状的纸具有不同的“本领”的研究,激发学生研究身边的纸的兴趣。

教学难点:

对各种形状哲的应用研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对不同形状的纸具有不同的“本领”的研究,激发学生研究身边的纸的兴趣。

2、对各种形状哲的应用研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3、搜集、制作、检测等研究性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意识。

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纸、剪刀、铅笔等。

活动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纸是人一生始终离不开的“亲密伙伴”。

你们都见过哪些形状的纸呢?

这些纸都分别用来干什么,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今天我们将对纸进行一次“再认识”。

二、自主学习;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用纸制成的?

2、这些纸都是什么形状的?

3、人们为什么要把它做成这些形状?

三、合作学习:

出示背景资料的图画,思考图中哪种形状的物体承受力比较大?

1、小组做实验,改变一下纸的形状,看看哪种形状的纸支撑书的数量最多

2、填写实验表格。

四、课堂展示

1、用硬纸搭一座纸桥,看看谁搭的桥承受力最强。

2、想办法把自己做的纸桥能够承受的中量检测出来。

3、填写实验记录。

五、课堂小结:

我对自己所做的纸桥感到()形状的纸承受的重量()。

六、活动延伸。

1、想一想:

把纸做成不同的形状还能做成什么?

这些形状给我们什么启示?

2、试一试:

你能让普通纸或旧报纸站起来吗?

用能站起来的纸做一间小房子,有可能吗?

教学反思:

6课精美的纸制品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通过用纸制作各种精美制品的活动,激发学生观察、研究身边各种纸张,并把它们制成精美制品的兴趣

教学难点:

通过纸制品的研制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用纸制作各种精美制品的活动,激发学生观察、研究身边各种纸张,并把它们制成精美制品的兴趣。

2、通过纸制品的研制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实践能力。

3、在活动中渗透废物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

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纸。

活动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纸不仅给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而且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乐趣。

不信,你瞧!

(教师出示背景资料的挂图)

二、自主学习:

1、出示背景资料的图片,问:

你玩过或做过这些纸制品吗?

它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乐趣?

2、你还知道哪些纸制品?

把它们的名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这些纸制品都有什么用呢?

三、合作学习:

1、想自己动手做一件纸制品吗?

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精美的纸卡吧。

2、根据实验步骤做纸卡。

四、课堂展示:

1比一比,看哪个同学的纸卡最精致、最漂亮。

2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

请你用纸制作几种各具特色的贺卡或礼品,并把你认为最好的一份展示出来,请同学们欣赏。

五、课堂小结

我对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是。

今天的活动使我了解了纸的神奇还表现在。

六、活动延伸。

1、做一做:

收集或制作各种纸制品,举办一次纸制品展览会。

2、说一说:

根据同学们收集和制作的纸制品,编几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学反思

7课玩石头

教材分析:

石头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人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它。

一些特殊的石头还是地球历史变迁的见证。

让学生去认识各种石头、了解石头对研究自然界地质变化、生物进化等方面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动手动脚操作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主动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本案例设计了两个专题,让学生从两个侧面对石头有所了解。

第一个专题是“收集石头做标本”。

内容以了解石头的各种类型,制作石头标本为主。

第二个专题是“石头告诉我们”。

主要是通过了解、认识化石得出石头对研究地壳运动、生物进化和环境变化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各种类型的石头,激发学生对研究石头的兴趣,

教学难点:

通过让学生收集石头,查找有关石头类型的资料,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收集资料、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各种类型的石头,激发学生对研究石头的兴趣。

2、通过让学生收集石头,查找有关石头类型的资料,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收集资料、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石头标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媒体:

收集一些石头做标本。

精美大石头图片,少数石头实物。

活动时间:

1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许多精美石头图片及一些实物,让学生在惊叹石头标本之精美的同时产生想细致了解石头,并想自己动手采集、制作的愿望。

2、教师:

喜欢这些石头吗?

它们可不是人类的杰作,而是大自然中天然形成的石头。

二、自主学习

1、出示图片5幅图,引导观察、辨别。

2、小组讨论这些石头所属的类型。

3、教师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

如雨花石形成的原因;砾石有什么特点以及象牙化石的作用、形成的过程。

三、合作学习:

你还知道哪些种类的石头呢?

把它们的名字写下来,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知道得多!

1、怎样才能拥有精美的石头标本呢?

(平时留心搜集)

2、制作标本:

(分组合作)

(1)、制作标本盒

(2)、把纸条粘在盒中,隔离出一个小盒,然后把棉花垫在下面。

(3)、把岩石摆放进标本盒,要把岩石最漂亮的一面朝上。

四、课堂展示

展示制作好的标本盒。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的收获真不少。

我知道了许多种类的石头,有(  )、(  )、(  )、(  )……还知道了制作石头标本的方法。

教学反思:

8课石头告诉我们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化石的外形来给它们起名字的活动,激发学生广泛认真地研究石头的兴趣,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研究化石来了解生物的起源进化和地球上生态环境变迁的历史,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激发他们科学研究的欲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化石的外形来给它们起名字的活动,激发学生广泛认真地研究石头的兴趣,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2、通过研究化石来了解生物的起源进化和地球上生态环境变迁的历史,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激发他们科学研究的欲望。

教学媒体:

鹅卵石若干个,教学挂图。

活动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借用课文第41页《琥珀》一文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

出示“想一想”中的化石图片,引导仔细观察。

1、想一想图上都是些什么化石,有什么特征,与现实生活中的哪些事物相似。

从化石上可以推测出什么。

2、在课文中填空。

这个石头像(),它的名字叫()。

3、引导思考:

科学家们发掘化石,研究化石有什么用呢?

这些不会说话的石头有能让人们知道什么呢?

三、合作学习:

1、第一幅图是一枚卷螺化石。

观察图片,认真阅读每幅图片的化石自述。

体会地球上生态环境的变迁。

2、第二枚是螃蟹化石。

了解生物进化的结果。

3、第三幅是恐龙骨骼化石。

了解当时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状况。

4、在课文中填空:

现在关于我们的传说和科学研究不计其数。

因为,研究我们孔龙家族可以()。

1、出示图片,观察:

知道下面的图片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

2、把你对图的破译结果告诉大家。

四、课堂展示:

1、出示卵石实物,引导观察,结合课前所查资料,说一说:

2、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又认识了许多石头,它们告诉我们()。

六、活动延伸

想一想:

石头在我们的生活有哪些用途?

教学反思:

9课多彩的夏天

教材分析:

夏季是四季中的第二个季节,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学生对于它并不陌生。

但是,人、动植物、天气等在夏天都有哪些特殊的表现,怎样才能健康、愉快地度过炎热的夏天,暑假生活如何安排才更有意义等一系列与夏天有关的问题,恐怕学生很少去想。

夏天,阳光强烈,气温较高,人易中暑、易晒伤、易疲惫,应该采取哪些科学的保护措施,这些都需要学生逐步认识和掌握,从而增强安全意识,实现自我保护。

正确引导学生过一个健康愉快的暑假是非常重要的。

要让学生明白,在有限的暑假生活中,他们可以去感受更多积极、正面、美好的东西,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更好地接触社会,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等等。

为此,本案例设计了两个专题活动:

“寻找夏天”和“怎样过夏天”。

教学重点:

通过交流对夏天特有的感受,培养学生互相倾听、相互尊重、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感受的态度。

教学难点:

通过室外观察、查阅资料、记录填表等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增强学生勇于参与、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对夏天特有的感受,培养学生互相倾听、相互尊重、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感受的态度。

2、通过室外观察、查阅资料、记录填表等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增强学生勇于参与、积极合作的意识。

3、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了解夏天在各地的不同表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相关资料、录像。

活动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引导观察,图上景物有什么特点?

这是哪一个季节?

这个季节有什么特点?

2、揭题:

今天我们要对夏天进行研究。

板书课题:

寻找夏天。

二、自主学习:

1、出示课本上的八幅图片,辨认一下哪些事物表现出了事物的特点。

2、举例说说周围哪些事物或活动能够说明或证明夏天的到来。

三、合作学习:

到校园里寻找夏天。

1、学生分组合作,选择工具、选择观察对象,寻求科学简便的科学方法,常识整理记录结果。

(参照课本中“寻找夏天观测记录表”)

2、鼓励学生在集体内部进行交流展示。

四、课堂展示

你喜欢夏天吗?

把你看到的多彩的夏天用笔画出来展示

五、课堂小结:

我找到了夏天,它表现在()。

六、活动延伸:

1、议一议:

你们找到夏天了吗?

你们都发现了夏天的哪些秘密呢?

2、查一查:

查找资料,了解全国各地的夏天在气温、降水、人类活动方面是否一样。

教学反思:

10课怎样过夏天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通过研究活动,了解人类的过夏方式,知道怎样才能健康愉快地度过炎热的夏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