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效应.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72354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政策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效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货币政策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效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货币政策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效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货币政策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效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货币政策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效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货币政策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效应.docx

《货币政策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效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政策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效应.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货币政策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效应.docx

货币政策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效应

货币政策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效应:

一个文献研究

所属:

报告言论    日期:

2014-04-21    浏览次数:

119次

     摘要:

各国解决收入不平等的通用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

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运用财政政策来解决收入分配不平等具有局限性,学者们开始关注货币政策对于解决收入不平等的作用和效应。

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关于货币政策对收入分配不平等影响效应的文献,发现货币政策对收入不平等的效应主要有四种:

财富变动效应、金融市场效应、资本形成效应、就业效应。

这些效应相互作用,并通过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总产出来间接影响收入分配。

关键词:

货币政策,收入不平等,作用效应

一、运用货币政策缓解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是国内外学者持续关注的热点课题,但研究的角度却完全不同。

一部分从生产要素的报酬率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入手,认为收入分配不平等是因为资源稀缺及市场垄断等经济原因造成的,所以收入分配不平等第一种解释可归结为经济原因。

但新古典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表明,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竞争形成的某一个具体帕累托最优结果却未必是最合意的,合意的福利分配还需要人际间的禀赋转移来完成。

[1]但是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前提在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未必成立。

在这些国家,生产效率与收入分配平等往往难以两全,收入分配不能通过完全竞争市场来保证公平,所以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第二种解释为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公平。

在发展中经济体内部,收入分配与制度中的非公平因素有关:

一方面,产权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会导致贫困人口的增加;另一方面,就业机会、教育及地域条件的差异会造成地区收入差异的扩大及不同阶层的分配不公平,市场机制不完善也会导致劳动价格被低估,劳动报酬低下导致纯粹的工资收入者成为贫困阶层。

收入不平等对一个经济体的长远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政府运用各种经济政策对收入不平等进行干预和调节已经成为常态。

但政府的不同经济政策影响收入分配的作用和效应一直被广泛探讨。

运用财政政策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主要政策工具,但是,政府财政支出虽对减缓收入不平等产生一定效用,许多学者认为,运用财政政策解决收入分配不平等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如无法有效的与市场机制衔接,容易大面积产生败德、腐败行为等。

近年来,关于货币政策影响收入分配的研究逐渐兴起。

我们通过系统地阅读国内外学者关于货币政策对收入分配不平等影响效应的研究文献,发现不同的货币政策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多数研究者倾向于认为,在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条件下,会使家庭劳动收入、消费以及支出不平等状况加剧,对此结论似乎并无太多分歧。

但扩张的货币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则存在着较大的争论:

部分学者认为扩张性货币政策造成通货膨胀,而通胀使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加剧。

[2]但也有研究认为,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中,扩张的货币政策会影响真实变量和产生温和的通货膨胀,从而会刺激一国的经济增长,有助于创造就业与缓解收入分配不公平。

[3]

虽然上述文献的研究方法、研究样本和研究结论都不一样,但是我们发现,这些研究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货币政策对收入分配的作用效应。

二、货币政策的财富变动效应

货币政策影响收入分配的财富变动效应,主要指的是货币政策引致资产价值改变从而使社会收入分配格局改变的作用机理。

无论是实施紧缩的还是扩张的货币政策,都将会通过其政策效应影响一国的金融资产配置格局,改变金融资产的价格,从而影响人们所拥有的财富价值,最终影响社会财富在不同群体之间的分配。

这种效应在扩张性货币政策条件下表现更为显著。

在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条件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会刺激一国经济的发展,并引致资产价值的迅速膨胀,不同人群的名义收入水平都将得到增加。

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状况会加剧。

对于以金融资本投资为主的高收入群体,他们有足够的财富形成不同的资产组合,获取大量的金融资本收入,分享社会财富膨胀的利益;而低收入人群,即纯粹的劳动收入者,则很难分享社会财富膨胀的盛宴,因为贫困家庭除了维持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现金(或活期储蓄)以外,再无其他资产组合,这意味着金融财富的扩张将与他们无缘。

[4]

此外,扩张的货币政策通常会带来通货膨胀。

金融资本收入者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资产组合来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而普通的劳动收入者,无论在可预期和无法预期的通胀下,都只能使他们变得更穷。

HeerandSusmuth的研究还证明,在以名义收入为基础的税收制度下,实际利息收入税将因通胀而提高,这使得低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进一步减少,并且由实际收入减少导致储蓄率下降。

通胀还会使低收入者受到贷款成本增加的影响,进一步加剧财富分配的不平等。

[5]Olivier也表明较高的通胀率往往伴随着更大的收入不平等。

稳定导向的货币政策,其目的是平滑周期减少振幅,从而减轻对低收入家庭的负面冲击影响。

[6]

扩张的货币政策引起的通货膨胀导致资本名义回报率提高,使资本与劳动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厂商往往倾向于用资本替代劳动,导致劳动者的工资收入降低,从而造成劳动的供给弹性、产出与消费的变化。

[6]有学者的实证研究成果发现,在扩张的货币政策引致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厂商内部部门间的相对收入亦会发生变化,原本低收入部门的相对收入下降幅度更大,从而使得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

这是因为每个部门的要素需求不同,有些部门更多的依靠劳动,有些部门更多的依靠资本,在通胀的条件下,会造成这些部门的报酬率变化不同,引起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7]

在上述文献中,许多研究者都认为货币政策需要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配合,才能实现经济增长及减贫目标。

在许多特定的减贫领域,政府的财政支出和再分配政策依然会更好地发生作用,例如,在多数发展中国家,贫困人群大多处于农业部门,而推动农业部门的经济增长,提高就业与工资收入消除贫困,收入再分配政策会发挥更直接的支持作用。

[8][9]货币政策在采取保证收入稳定、价格稳定的温和通胀目标同时,还需要利用税收政策的辅助来改善财富的分配。

而货币政策与公共投资的共同作用是扩张的财政政策产生乘数效应的基础。

[10]

三、货币政策的金融市场效应

货币政策影响收入分配的金融市场效应,是指货币政策通过对金融市场金融资源配置功能的影响,即对不同金融结构下的金融工具、金融业务的影响,从而对地区、行业等收入水平及其分配产生的效应。

货币政策对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作用效应,与金融市场的结构、市场的成熟程度密切相关。

在金融市场结构、市场发展程度不同的条件下,货币政策影响收入分配的作用机理和效率是不同的。

研究表明,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体金融结构的发育程度和金融市场的成熟度有关,二者都会影响金融市场的效率,即货币政策工具在金融市场上传导的效果。

也就是说,货币政策运用的效果,将取决于金融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反应。

例如,当实施扩张的货币政策时,社会财富往往会从实体经济部门向参加金融活动的部门转移,从而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

[11]

有研究表明,扩张的货币政策会影响信贷市场的效率,从而影响劳动收入者的收入,以及生产资本收入者的资本积累及福利。

[12]如果金融市场效率的下降导致实物投资与人力资本投资下降,不仅会使消除不平等的重要效应被破坏,还会对各个生产部门产生不对称的影响,工人在各行业的不同位置,则会受到收入分配变动的不确定影响。

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既取决于政府对贫困的关注程度,也取决于一系列变量对货币政策的反应,如通胀的产出(就业)弹性、工资弹性等。

[13]有学者研究发现,高收入国家信贷资金供应充足,消费与生产的信贷需求更容易被满足,消费与产出增长始终很大;低收入国家收入差距大且信贷不充足,中低收入者都面临信贷约束,消费与GDP增长较低。

[14]

综合上述研究可知,在发展中国家信息不对称、市场不完善的背景下,金融市场效应主要通过这样一条路径发挥作用,即:

金融市场不完善—市场无法配置资金—非均衡利率—信贷配给—产业发展失衡—影响收入分配。

当金融发展水平较低时,货币政策对收入不平等改善的作用不大,相反,还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金融部门发展及信贷产生的作用效应能刺激经济增长并创造就业岗位,货币政策会对信贷市场效率、金融结构及金融活动参与率等产生影响从而可以对产业结构、需求结构进行调节,进而影响收入分配。

但影响收入分配的效果仍取决于金融市场效率、该国的经济格局和通胀的产出(就业)弹性、工资弹性等。

若货币政策过度扩张使金融部门出现泡沫,不仅投资会从生产部门转向金融部门,使生产部门利润下降进一步造成贫富差距拉大,而且由于贫富者各自持有财富的组成结构不同,现金(活期存款)与金融资产也会受通货膨胀影响程度差异从而使贫富悬殊进一步加大。

四、货币政策的资本形成效应

货币政策的资本形成效应,是指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等金融工具影响储蓄率及储蓄倾向,从而影响一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并对收入分配格局产生影响。

边际储蓄倾向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

学者们通过对一些国家的具体案例研究证明,货币政策通过利率等金融工具,可以影响居民储蓄率和边际储蓄倾向,从而影响一国的资本形成,并通过对就业等经济变量的影响改变收入的分配状况。

Gerson通过对菲律宾货币政策的实证研究指出,在上世纪90年代,由于利率过高,引起菲律宾的投资率水平降低,导致GDP增长率的低下,其中对农业部门的影响最大,由于农业部门的产出持续低下,造成该国大多数人群的收入水平降低。

[15]

对于劳动收入者来说,资本形成效应还会通过我们后面将要研究的就业效应对收入分配产生间接影响,通过对不同种族就业的不同影响使收入分配发生不同的变化。

[16]JamesHeintz和StephanieSeguino通过检验分析发现,当黑人与白人的相对失业率均上升时,一国的平均失业率及通胀压力会下降,这意味着,为了维持一国的低通胀水平和低平均失业率的目标,货币政策总是倾向于不断提高利率水平,其结果是,由黑人群体更多地承受了高失业来吸收经济冲击,用劳动市场的不平等换取经济总牺牲水平的下降。

研究者们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尤其应考虑用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配合使用,以对种族收入的“局部”不平等进行调节和弥补。

[17]

一些学者的研究证实,在OECD国家和亚洲国家,储蓄率和收入分配不平等是显著正相关的;[18]Isiaka,S.B对自然资源丰富并且人口众多的落后经济体尼日利亚进行了分析,发现尼日利亚受低收入导致低储蓄率的困扰而陷入贫困,普遍的贫困又导致资本缺乏,使生产率低下,经济增长因为资本形成缓慢而缺乏动力,使居民尤其是劳动收入者的低收入状况加剧,如此周期往复,无法摆脱收入不平等和贫困的恶性循环。

[19]

我们发现,大多数学者的研究都揭示了货币政策的资本形成效应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即是通过储蓄率和边际储蓄倾向来影响投资形成,通过投资形成效应对经济增长与就业来发挥作用的。

在一般意义上,货币政策的资本形成效应对劳动收入者和金融资本收入者的收入皆有影响。

但是,在不同的经济结构中,货币政策的资本形成效应其作用是不相同的,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决定着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能否在各个市场间迅速传导,并有效而灵活地引导资金流动和相关变量的反应。

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高的国家与市场发育程度较低国家之间,货币政策—资本形成—收入分配之间的具体运行机制是有很大差异的。

五、货币政策的就业效应

充分就业通常被作为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

这里所指的货币政策就业效应,更强调在货币政策作用下引导经济体创造更多有助于减贫的就业机会,从而减少贫困阶层的失业率,达到调节贫富收入差距的结果。

研究表明,货币政策的就业效应对劳动收入者、生产资本收入者会比对金融资本收入者产生更大的影响,因而普遍认为货币政策的就业效应对于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和减贫有更直接的意义。

扩张的货币政策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会产生就业效应,通过就业增加改善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改善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状况。

国外学者的相关文献中,很多国别研究和实证研究案例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SushantaK.Mallick的研究指出,消除贫困应建立减贫增长模式(pro-poorgrowthpattem),对此宏观经济政策应重点着眼于经济增长与就业增加。

[20]若使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财政支出政策及地区发展政策相配合,共同作用于意在增加就业的经济增长目标,可以更佳地发挥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对于减轻贫困与改善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努力。

中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宏观经济政策,针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带动了非农企业的发展,使农村的就业人口和收入水平同时上升,但是后期的发展战略向增加出口和沿海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倾斜后,中国的贫困率下降趋势减缓,减贫性增长的效果降低,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显著回升。

GeraldEpstein&JamesHeintz对加纳的经济发展政策进行了实证分析。

他们认为,加纳政府在解决就业与减贫问题上提高了金融部门的作用,利用信贷扩张等货币政策工具创造就业,带来温和的就业密集型增长路径来消除贫困和平衡收入差距,对政策的有效性给予积极评价。

[21]SemoaC.B.&TesfaG指出,经济政策应支持针对创造就业的投资,尤其是就业技能,将依靠救济的人群转化为劳动力,带来生产率的提高和单位资本收入的增加,从而缓解劳动收入者与生产资本收入者的收入分配不平等。

[22]

一些实证研究文献强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有助于增加就业和消除贫困。

根据对欧元体系进行的最新调查显示,融资渠道对于持续依靠银行外部融资的中小企业来说仍是最紧迫的问题,维持中小企业的信贷流尤其重要,因为这些企业雇佣了72%的欧元区劳动力,对于就业率的贡献远高于大型企业。

[23]SushantaK.Mallick的研究结论也间接支持这一判断。

但也有学者认为,就业增加与收入分配平等没有必然联系。

在积极的货币政策作用下,低收入阶层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可随着就业与产业的发展而增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收入分配平等的增加。

ValerienO.Pede认为,在不同行业,收入分配不平等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变动不同,收入分配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甚至二者之间不存在联系。

[24]Gupta的研究也指出,市场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政策未必能消除贫困,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应该着重于提升贫困人群的就业技能,使其真正有能力平等地参与市场活动;只有社会性的经济增长才能改变贫困。

[25]UNDP在苏丹的货币政策建议中提到,经济政策应导向“公平的增长”,减少失业和非充分就业,保证经济稳定,促进资源流动并减少贫困。

[26]

六、小结

基于国外学者关于货币政策与解决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研究文献,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减贫和解决收入不平等事关一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货币政策工具的恰当运用对于解决调节收入分配和减少贫困具有有效作用已经取得学界共识;通过货币政策的各种效应促进经济增长,通过经济增长减轻收入分配不平等与贫困的路径得到了较多文献支持。

但是,对于不同的货币政策在影响收入分配格局上的具体效应和作用机理,相关的理论探讨仍存有重大分歧。

由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产生原因有明显的国别差异,它与一国的产业结构、财富组成结构、金融市场发育程度有关。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货币政策带有明显的行政干预特色,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较,货币政策的作用效应有很大的差异性。

第二,文献证明,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是复杂的、非线性的,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并不必然能解决收入不平等问题。

学者们对不同国家的实证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下,解决贫困和收入不平等的货币政策和其他宏观经济政策需要更具针对性。

近年来,也有学者分别提出了“减贫增长模式”、“社会型增长模式”、“公平的增长”等,都强调宏观经济政策效应的国别差异,认为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需要结合国别情况重构合理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才可实现收入分配的合理平衡。

如何处理新的社会变量与货币政策新的效应,值得进一步探索。

第三,货币政策是通过长期目标来影响收入分配与贫困对此逐渐成为共识。

货币政策的长期作用与短期效果是不同的,调节收入分配也不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和直接目标,故在解决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上,既不能忽视货币政策的上述各种调节效应,又不能过分夸大这些效应。

多数文献证实,货币政策只有与产业政策、税收政策、汇率政策等多种宏观经济政策相配合,才能带来长期的收入分配格局的改善。

第四,需要进一步研究货币政策对收入分配作用影响的检验方法。

研究者们意识到,研究所选择的计量方法与检验方法对研究结果有重要的影响。

从文献对货币政策效果的研究方法上来看,比较广泛地运用了VAR、TSLS及变形等方法;随着动态一般均衡理论的诞生,也出现了RBC模型对货币政策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解释,将政策配合作用中的周期效应纳入研究。

有学者试图在运用新的检验方法上进行探索,同时尝试检验总供需变化对货币政策在收入分配及贫困的作用上的影响。

分析传统方法和新的建模技术间有不同结论的原因,也是新的研究方向之一。

作者简介:

李建勇(1957—),男,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教授。

研究方向:

资本市场

汪旭(1986—),女,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博士生。

研究方向:

宏观调控与货币政策。

王枫淇(1988—),女,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

研究方向:

公司金融与资本市场

参考文献:

[1]H.范里安(2008),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M].上海:

格致出版社.

[2]MariaRuedaMaurer(2005), “MonetaryPolicyandIncomeInequality”,SwissNationalBankWorkingPaper

[3]TatianaPapiashvili,FarukGürsoy(2008), “MonetaryPolicyinTransitionalEconomies:

Particularities”,IBSUScientificJournal2

(1):

23-32.

[4]Erosa,A.,andG.Ventura(2002),Oninlationasaregressiveconsumptiontax,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

761-95.

[5]BurkhardHeerandBerndS?

ussmuthc(2007), “EffectsofInflationonWealthDistribution:

Dostockmarketparticipationfeesandcapitalincometaxationmatter?

”,Manuscript.

[6]OlivierCoibion,YuriyGorodnichenko,LorenzKueng,andJohnSilvia(2012), “InnocentBystanders?

MonetaryPolicyandInequalityintheU.S”,IMFWorkingPaper.

[7]ChristinaD.Romer,DavidH.Romer(1998), “MonetaryPolicyandtheWell-BeingofthePoor”,NBERWorkingPaperNo.6793.

[8]Agenor,P.R.(2004), “MacroeconomicAdjustmentandthePoor:

AnalyticalIssuesandCrossCountryEvidence”,JournalofEconomicSurveys:

351-408.

[9]Yujiantuo(2011), “Poverty,IncomeInequality,andEconomicGrowthinChina”,ChinaDevelopmentResearchFoundation.

[10]TerryMcKinley(2004), “EconomicPoliciesforGrowthandPovertyReduction:

  PRSPs,NeoliberalConditionalitiesand ‘Post-Consensus'Altematives”,InternationalDevelopmentEconomicsAssociates(IDEAs)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THEECONOMICSOFTHENEWIMPERIALISM.

[11]Williamson,StephenD(2009), “MonetaryPolicyandDistribution”,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55(6):

1038-1053.

[12]JoydeepBhattacharya(2003), “Monetarypolicyandthedistributionofincome”,DepartmentofEconomicsWorkingPapersSeries.

[13]AnisChowdhury(2007), “MonetaryPolicyand ‘StabilisationTrap'inSelectedAsianCountries-ImplicationsforPovertyReduction,MacroeconomicsofPovertyReduction.

[14]MuratF.IyigunandAnnL.Owen(2004), “IncomeInequality,FinancialDevelopment,andMacroeconomicFluctuations,TheEcoomicJournal,Vol.114,No.495:

352-376.

[15]PhilipGerson(1998), “Poverty,incomedistribution,andecoomicpolicyinthePhilippines”,IMFworkingpaperNO.9820.

[16]Carpenter,SethB.andWilliamM.Rodgers Ⅲ (2004), “TheDisparateLaborMarketImpactsofMonetaryPolicy”,JournalofPolicyAnalysisandManagement23(4):

813-830.

[17]JamesHeintzandStephanieSeguino(2011), “FederalReservepolicyandinflationdynamicsintheU.S.:

Racialinequalitiesinumemploymentoutcomes”,UniversityofVemont.

[18]HongyiLiandHeng-fuZou(2004), “SavingsandIncomeDistribution”,ANNALSOFECONOMICSANDFlNANCE5:

245-270.

[19]Isiaka,S.B(2011), “AbdulraheemA.Impactoffiscalandmonetarypoliciesonthelevelofeconomicactivitiesin Nigeria”,Lapaijournalo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