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十二五规划建议.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71794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十二五规划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宁夏十二五规划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宁夏十二五规划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宁夏十二五规划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宁夏十二五规划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夏十二五规划建议.docx

《宁夏十二五规划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十二五规划建议.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夏十二五规划建议.docx

宁夏十二五规划建议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议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编制我区“十二五”规划,对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开创我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1)“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抢抓机遇,奋力拼搏,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有效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全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我区在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我区仍将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也面对新的挑战。

在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扩大内需战略、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务院支持宁夏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政策的全面落实,为我区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提供了有力支持;国内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东部地区产业的加快转移,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为我区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新跨越提供了有力支持;科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十一五”时期奠定的物质基础,为我区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新跨越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年来的团结奋斗、创新发展,培育锻炼了一支作风强的干部队伍,营造了一个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形成了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为实现新跨越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要清醒看到,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我区欠发达的基本区情没有改变,主要表现为:

我区与全国特别是东部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较大,市场化程度不高,发展方式比较粗放,项目和投资保持高位运行的压力加大,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跨越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不强,山川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比较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生态环境依然脆弱,节能减排约束增强,推进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继续深化区情认识,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赶超意识,凝聚全区各族人民的力量,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努力实现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3)制定全区“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制定全区“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全区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着力推进以项目为载体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主要任务的农业现代化,着力推进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化,着力推进以生态治理和节能减排为抓手的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推进以沿黄城市带为支撑的特色城市化,着力推进以生态移民攻坚为重点的扶贫开发进程,深化改革开放,保障改善民生,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奋力推动我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建设和谐富裕的新宁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解决我区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必由之路,必须始终把这一主线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坚持实现新跨越与坚持科学发展的主题相统一,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相统一。

基本要求是:

  ——必须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跨越的主攻方向。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加快农业“三大示范区”建设,打造特色农业、精品农业、优势农业、高端农业品牌,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坚持把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来推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提升服务业的比重和层次;促进三次产业协同发展,走协调发展之路。

 ——必须把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跨越的有力支撑。

深入实施科教兴宁和人才强区战略,积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推进管理创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创新发展之路。

  ——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跨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全民创业,积极扩大就业,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生态移民攻坚计划,有效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走共同富裕之路。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跨越的重要着力点。

认真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扎实推进生态建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切实搞好节能减排,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跨越的强大动力。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努力营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良好环境。

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加快构筑内陆开放型经济新格局,走改革开放之路。

  ——必须把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跨越的重要保证。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两个共同"的主题,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走和谐发展之路。

  (4)“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根据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党的十七届五中会全的总体要求,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经济增长速度预期目标年均保持在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较高水平,到“十二五”末,经济总量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翻一番以上。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新型工业化、特色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3个“千亿投资计划”发展目标基本实现。

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

服务业层次大幅提升,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科技支撑能力增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明显下降,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与全国差距、城乡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

城乡低收入者、残疾人的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扶贫攻坚取得突破。

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效,35万生态移民的任务基本完成,贫困人口明显减少,贫困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国民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民族团结进一步加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财税、投资、分配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取得新进展,政府效能建设深入推进,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构筑内陆开放型经济格局取得新进展。

  经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奋斗,要使我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实力、区域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坚实。

  三、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着力增强发展保障能力

  坚持把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作为推动经济社会较快发展、提升发展保障能力的重要抓手,坚持功能配套、适度超前、保障有力的原则,切实加强交通、水利、信息、油气管道和电网建设等,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5)继续强化项目投资的支撑带动作用。

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坚持以大项目带动大投资,以大投资推动大发展,瞄准国家政策和投资方向,紧盯东部产业转移的方向,瞄准战略投资者的合作方向。

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沿黄城市带为重点,加快实施、规划、引进、扶持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形成项目梯次跟进的格局,确保“十二五”期间投资高位增长。

切实发挥政府投资导向作用,加大农业“三大示范区”和扶贫开发投入,引导各类资金向民生、社会事业、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倾斜。

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充分发挥民营资本在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就业中的重要作用。

  (6)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

加快区域性交通运输枢纽建设,构建便捷、安全、通畅、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

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规划新建一批基础性、功能性、公共性的重大交通项目。

加快推进铁路复线改造,开工建设银(川)西(安)等高速铁路,加紧建设连接国家运输通道的铁路专线,积极推进多式联运,提高铁路综合运输效率。

全面优化区内“三纵九横”公路网,加快国(省)道和高速公路建设,消除省际、县际、城际“断头路”,实现区域间公路交通全面贯通。

进一步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目标。

提升银川机场地面通达能力,积极拓宽“空中通道”,努力开辟银川至阿拉伯国家和周边国家、地区的国际航线。

  (7)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以解决安全饮水为重点的民生水利建设,加快建设一批饮水安全工程,确保让人民群众喝上安全洁净的水。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实施引黄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以及大型泵站更新改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做好防风抗沙工作,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黄河综合治理和保护、贺兰山东麓重点城市防洪、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抓好旱作节水农业补灌工程、抗旱水源建设等。

做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争取实施六盘山“三河源”水源涵养林保护项目。

有效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扎实开展水权转换和水权交易试点工作,抓好工业及城镇供水水源等工程建设,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积极做好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努力争取国家尽早批准立项。

  (8)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推进光纤宽带网络、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和业务的研发应用。

大力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提升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服务能力,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应用。

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加快全区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

推进企业信息化改造,提升企业生产、管理、营销智能化水平。

加快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配套完善各类信息服务设施,全面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

加快推进地理信息社会化应用。

  (9)加强油气管道和电网建设。

借助“西气东输”等工程,加快铺设通达我区所有县城的天然气管道。

加快建设对外输电通道,进一步扩大电力外送规模。

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升供电能力和电能质量。

  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促进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繁荣。

(10)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实施粮食创高产技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高度重视农民增收,坚持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活市场,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加快建设农业“三大示范区”。

坚持突出特色、高端引领、标准支撑、品牌带动,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点抓好13个特色优势产业带、4个百万亩工程、10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120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加快农业机械化,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加快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产业化程度高、规模效益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扶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清洁环保生产方式,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建立清真食品行业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体系,积极发展农村现代物流。

  (11)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积极创造条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农业补贴等支持保护制度,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非农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支持农民创业就业,引导农民转移就业。

  (12)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加快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加快实施水、电、路、气、房和优美环境“六到农家”工程,完善农村电网,普及农村沼气,加快塞上农民新居、危窑危房改造、国有农场职工危房改造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13)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推进农村征地制度改革,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

鼓励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

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

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向农村延伸。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培育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各类新型金融组织,消除农村金融“空白点”。

做好村级债务化解工作。

积极发展农业保险。

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继续深化供销社改革。

推进农垦改革发展。

  五、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加快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基本形成地方特色鲜明、竞争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

  (14)高水平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

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为重点,大力发展煤电化战略主导产业,高起点、高水平建设国家重要的大型煤炭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推进煤电集约高效开发,加强输配电网和外送通道建设,大力发展煤制油、煤基烯烃、煤炭清洁利用等新兴煤化工产业及煤化工下游产业,着力提升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综合配套能力和水平。

优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建成循环经济示范区。

加强宁(东)鄂(尔多斯)榆(林)能源化工“金三角”联合协作,积极推进宁东-上海庙基地一体化发展和周边能源资源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15)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全力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三个千亿投资计划”,积极推进名牌发展战略,加快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

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加强产业配套协作能力,着力形成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集群,大幅提升产业支撑能力。

积极引导化工、冶金、建材、医药、轻纺等传统产业走技术先进、规模适度、循环利用的发展路子,着力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大力发展煤炭、电力、煤化工、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等特色产业。

加快固原地区煤炭、石油、岩盐等资源勘探、开发和利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16)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扶持培育一批有实力、上规模的非公有制企业。

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服务网络和创业基地建设,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支持中小企业推进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向高端化、品牌化和特色化方向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就业以及促进增收中的重要作用。

  (17)抓好工业园区建设。

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机遇,以园区为载体,以产业为支撑,切实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

按照主业突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原则,集中打造“五大十特”工业园,推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等4大工业园区尽快上升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支持灵武羊绒等十大特色工业园差异化发展,形成同类产业集中布局、上下游产业互动发展、污染集中治理、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格局。

加大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建设和资金、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园区建设管理模式,促使园区成为现代产业集聚区。

  六、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发展新优势

  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和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持续性的重大举措,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着力提高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水平,促进三次产业协同发展。

  (18)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宁夏空港、惠农陆港及银川陆港“三大口岸”和“九大地区性物流中心”“十大专业市场”功能,形成覆盖全区、辐射周边、通江达海、联接国际的现代化物流设施体系,把我区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和新亚欧大陆桥重要的物流中转基地。

着力引进并培育大型物流企业,推进物流配送快速化、功能集成化、服务系列化、运营规范化和手段现代化,提高区域物流发展水平。

围绕重要工业园区,鼓励企业承接服务外包业务,大力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

  (19)大力发展旅游业。

整合旅游资源,发挥优势特色,做靓“塞上江南·神奇宁夏”旅游品牌。

积极发展沙漠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红色旅游,强化品牌景区建设,加大“大六盘”旅游圈开发力度,提高贺兰山旅游带的档次和水平。

重点开发建设一批乡村旅游、汽车露营地等新业态旅游项目。

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规划建设一批星级酒店,提升旅游服务接待能力。

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形象宣传、市场营销力度。

加强旅游软环境建设。

着力打造西部地区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20)大力发展金融业。

积极发展资本市场,培育完善金融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期货业,提高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积极引进一批金融机构,支持地方银行跨省区经营。

扩大保险市场,积极发展资本市场融资和债券融资,推动上市后备企业尽快上市。

推进担保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创建金融生态区,增强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

鼓励金融创新,深化金融改革,加大金融监管力度,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21)加快发展城乡服务业。

加快建立现代流通体系,完善便民网络,促进城乡居民消费。

积极推进城市商业网点改造,加快形成一批城市商业圈。

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农超对接,运用现代流通方式促进商贸流通升级换代。

积极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知名零售商。

加快发展餐饮娱乐、休闲运动业,着力改善消费服务环境。

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加快建设一批农产品综合专业批发市场,加快农产品冷链体系和配送中心建设,健全农村商贸物流网络,提高农村双向流通水平。

  (22)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

探索建立适合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市场管理办法,调整税费和土地、水、电等要素价格政策,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和条件。

加快发展创意产业,加大动漫、游戏、软件等产品开发。

培育壮大社会中介服务业,提高社会化综合服务水平。

大力发展商务会展业,加快发展家政、养老、社区及快递服务业,有序引导汽车、房地产消费,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七、以生态移民为突破口,着力加快扶贫开发步伐

  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加大扶贫投入,实施生态移民攻坚计划,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的大扶贫格局,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23)实施生态移民攻坚计划。

坚持内外结合、分类安置,政策配套、注重实效的原则,用5年时间,把居住在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不宜人居地方的贫困群众基本搬迁出来,进行易地脱贫。

加强移民群众实用技术和创业能力培训,着力发展致富产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切实做好移民迁出区的生态恢复。

稳步推进劳务移民,鼓励农民进城安家置业、就业创业,选择一些产业相对发达、就业容量较大的城镇和产业基地、工业园区,集中建设安置区,为务工人员安居创业提供基本保障。

  (24)加大产业扶贫力度。

继续加大整村推进力度,培育一批有效益、能富民的特色优势产业,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切实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通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各类工业园区,支持和带动贫困地区、移民地区的产业发展。

深入推进教育移民,扩大教育扶贫规模,提高教育扶贫质量,加快职业教育发展。

加大自治区定点帮扶工作力度,深化闽宁互学互助对口协作。

  八、加大城乡统筹力度,着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综合考虑不同地区生产力布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条件和发展潜力,进一步优化功能定位,明确发展方向,高效利用国土空间,坚定不移地推进城市化进程,以城市化带动全区经济整体快速提升。

  (25)构筑城乡发展新格局。

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提高城市辐射带动功能,从区域、人口等现状考虑,在理念上把宁夏整体上作为一个城市来规划建设,从分工布局、基础设施、产业配套、社会事业等方面谋划城乡、山川统筹发展。

深入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合理有序开发山川不同区域,着力形成区域分工合理、城乡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按照以城带乡、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原则,科学规划城市布局,合理定位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形态,强化城市、县城聚合扩散功能,推进城市特色化发展,促进中小城市相互依存、协同发展。

强化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提升银川市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影响力。

加快城乡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形成以银川市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和以地级市为次中心的“半小时通勤圈”。

加强城市园林绿化,优化美化人居环境。

加强城镇化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农民变市民步伐,注重从制度上解决好农民进城问题和外来人口落户条件。

  (26)打造黄河金岸,加快建设宁夏沿黄城市带。

紧紧围绕“六个一体化”要求,加快沿黄城市带同城化发展,奋力打造“黄河金岸”。

配套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强化城市产业功能,吸引中南部地区人口向沿黄城市带转移。

加快实施沿黄经济区发展规划,坚持产业支撑、组团发展、区域联动、互利共赢原则,全面推进宁夏沿黄经济区与呼包银经济区、陕甘宁经济区以及能源化工“金三角”等地区的跨区域联合协作。

着力提升沿黄经济区产业集聚水平,培育壮大能源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引导沿黄各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有序承接发达地区的资本、技术、人才和产业转移,努力把沿黄经济区打造成西部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现代产业集聚区。

  (27)加强宁南区域中心城市和中南部地区县城建设。

加大固原市城市建设力度,增强城市的服务配套功能,提升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将固原市建成全国旅游扶贫发展试验区、全国重要的马铃薯育种和种植加工基地、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旅游休闲目的地和陕甘宁区域性物流中心。

支持中南部地区各县加强县城和中心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城市规模,增强就业吸纳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九、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大力推进创新型宁夏建设,支持原始创新,加快推进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和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28)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把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在现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