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助学贷款对资助大学贫困生的深远意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71537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助学贷款对资助大学贫困生的深远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国家助学贷款对资助大学贫困生的深远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国家助学贷款对资助大学贫困生的深远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国家助学贷款对资助大学贫困生的深远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国家助学贷款对资助大学贫困生的深远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助学贷款对资助大学贫困生的深远意义.docx

《国家助学贷款对资助大学贫困生的深远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助学贷款对资助大学贫困生的深远意义.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助学贷款对资助大学贫困生的深远意义.docx

国家助学贷款对资助大学贫困生的深远意义

国家助学贷款对资助大学贫困生的深远意义

第23卷第l期

2010年2月

湖北函授大学

Jom'nalofHUBEICorrespondenceUniversity

Vo123NO1

Feb2OlO

国家助学贷款对资助大学贫困生的深远意义

苏晓丽

(南华工商学院思政部,广东广州510507)

I摘要J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高校学费的快速增长,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教育费用负担问题以

及由此而来的相关问题越来越突出,急需国家的助学资助.而在国家助学资助体系中,相比其他资助形式,国家助

学贷款对于资助大学贫困生具有更重要和更深远的意义.因此,国家应当大力推动国家助学贷款以充分发挥其助

学功能.

【关键词】国家;助学贷款;贫困生

l中图分类号JG642.4【文献标识码JAI文章编号l1671-5918(2OlO)O1.0023.03

doi:

l0.3969~.issn.1671-5918.20l0.01.011【本刊网址J

当前高校贫困生比例逐年增长,贫困生问题突出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自1989年开始普遍收取学费,至今的

20年间学费增长约25倍以上,生均学费标准从当年的10O一

300元上升到目前的5000---10000元不等."

在高等学校学费连年增长的同时,贫困大学生比例也不断

增加.1994年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为60万

人,1995年约为100万人,1999年约为120万人.'2004年全

国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为240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

2O%;"'2008年约为473.96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2.53%."'

由于在校贫困生比例逐年增加,而国家,社会及学校所能

提供的资助增长相对较慢,远远满足不了当前形势下的资助需

求,导致贫困生问题越来越多.

首先是生活基本需求缺乏保障.贫困生因家庭支付能力

差,基本生活难以保障,平日缺衣少穿,饮食极其简单,极度贫

困者甚至吃不饱,导致身体营养不良,健康受到较严重损害.

其次是学习时间与精力缺乏保障贫困生多数来自农村

或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虽然他们靠着自己的努力和聪明考上

了大学,但由于上大学前的生活环境或学习条件都比较差,使

他们知识面窄,信息量少,学习基础薄弱,导致他们进入大学后

的学习较为吃力:

再者,贫困生为了学费和生计,不得不利用课

余时间甚至上课时间外出打工挣钱,无法保障正常的学习时

间,使贫困生的学习雪上加霜,学习困难重重.

第三是心理上较为封闭,心理问题较多.多数贫困生由于

种种原因而缺少与同龄人的沟通.一是贫困生没有经济条件

参加社团活动.大多数社团活动都需要参与者投入一定的活

动经费,而贫困生由于经济上的匮乏,各方面都要尽可能节俭,

不愿意把钱花在参加社团活动上.二是贫困生没有时间参与

集体活动.许多集体活动往往是在课余时间举行,而课余时间

可能是贫困生勤工助学的时间或追加学习的时间,即使他们有

心参与也没有时间.三是贫困生因自卑而不愿参加集体或社

团活动.贫困生来自农村或城镇低收入家庭,没有条件发展自

己的特长或爱好,也没有条件打扮自己,使他们进入大学这个

有条件展示自我的地方后明显感到自己与许多同龄人的差距,

这也使他们在人群中感到更加自卑而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

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再加上经济上的重负导致贫困生情感较

为压抑,自尊心敏感脆弱而使人际关系容易变得紧张,难与他

人融洽相处,导致心理较为封闭,心理问题较多.

第四是贫困生拖欠学费情况严重.由于家庭无法支付学

费,贫困生基本都是通过申请缓交学杂费入学的,入学后许多

贫困生仍然无法缴纳学费,造成当前全国高校普遍的拖欠学费

现象.这不仅给学校造成很大的困扰,更对贫困生本人造成巨

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其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二,国家助学贷款对解决贫困生问题的意义

为了保证教育公平,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国家

对贫困大学生采取了多种形式的资助.自2000年来,我国建

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

基金,特别困难学生补助和学费减免,简称"奖,贷,助,补,减"

在内的多元化资助体系.在这个资助体系中,奖,助,补,减等

助学方式对于资助贫困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相较之下,国家

助学贷款具有更大的意义.

(一)奖,助,补,减等助学方式对于资助贫困生的局限性

在国家助学体系中,奖学金是有一定条件和标准的,它只

面向少数品学兼优或在某一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其政

策目标不是救助贫困,而是奖励优秀.贫困生大多来自f农村

或经济状况不好的家庭,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因贫困而带来的

精神上和心理上的较大压力干扰和影响了学习,在大学的学习

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奖学金获得者大多为家庭条件较好的学

生.根据一项调查图表显示:

最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获得奖学金

的平均数额为212.39元,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为248.47元,中等

收入家庭的学生为278.23元,高收入家庭的学生平均为

330.29.'从中可见,最低收入及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获得的奖

学金要低于中等收入及高收入家庭的学生,由此可以推断奖学

金对大部分的贫困生而言资助意义较小.

勤工助学是学校创造一定条件,让学生在学期间通过劳动

获取收入,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等.它存在几方面的局限性:

勤工助学岗位有限,获得勤工助学机会的贫困生不多.学

校及社会所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对贫困生的需要而言非常有

限,不能够满足越来越多的贫困生的勤工需求.而且由于大学

生勤工的时间限制性强,贫困大学生难于在社会上找到勤工的

机会.第二,通过勤工助学所获得的资助水平较低,并不能解

收稿日期:

2010.01-1l

基金项目:

本文系的广东省教育厅2009年度广东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研究课题"国家助学贷款政府担保机制研究"(2009zxzCO25)的阶段性

成果.

作者简介:

苏晓丽(1973一),女,海南三亚人,南华工商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湖北函授大学(2叭O)第23卷第1期

决多数贫困生的问题.勤工助酬较低,一般只能补助贫困

生的生活费用,通过勤工助学来赚取学费的可能性不大.第

三,贫困大学生多数时候没有选择勤工岗位的自由,被迫接受

些又脏又累的工作,这对于贫困生的自尊及其身体健康都会

产生不良影响.第四,对于有机会获得勤工助学机会的贫困学

生来说,工作会占用他们的休息时间和学习时间,从而不利于

他们的学习及他们身体的健康.因此,勤工助学的方式对贫困

大学生的资助意义也十分有限.

特殊困难补助,是各级政府和高校对经济困难学生遇到的

些特殊性,突发性困难给予的临时性,一次性的无偿补助.

这种资助数额不大,只有少数有特殊困难的贫困生才能申请,

并且资助水平偏低,不能够有效地提高经济困难学生获得的资

助水平.

减免学费,是国家对部分确因经济条件所限,交纳学费有

困难的学生,特别是孤残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及烈士子女,优抚

家庭子女等实行减收或免收学费的一种无偿资助形式.根据

这个政策,能够享受全免或半免优惠的贫困生只是少数贫困生

中情况更困难的人群,其人数更为有限.

总之,"奖,助,补,减"的资助方式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

解贫困生的问题,但对于贫困生根本问题的解决则存在明显的

局限:

一是这些资助方式所能资助人数较少,资助水平较低,不

足以帮助到人数众多的贫困生,也不能解决贫困生根本的学费

与生活负担问题.随着贫困生的人数越来越多,这些资助方式

所能提供的资助更是杯水车薪,难于满足广大贫困生的助学需

求;二是补,免这种无偿的资助方式容易造成其他人对贫困生

的歧视,觉得贫困生是在吃免费的午餐,从而使贫困生的自尊

心受到伤害,导致一些贫困生为隐藏自己的贫困,宁愿不申请

这种资助.

(二)国家助学贷款能更好解决贫困生的问题

国家助学贷款一般由商业银行提供,通过学校向贫困家庭

学生发放一定期限和一定额度的贷款,由学生毕业或就业后偿

还.国家助学贷款面向所有贫困大学生,它能够更好地解决贫

困生的问题.

1.减轻贫困生家庭的经济负担

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供孩子读大学是一条改善家庭贫困

状况的主要途径,通过供养一个孩子读大学,就有希望使整个

家庭的经济条件在较短的几年时间之后可能得到较大的改善.

因此,低收入家庭为供子女上大学会不惜代价.父母为供孩子

上大学节衣缩食,拼命工作,甚至有不惜卖血者.有些贫困家

庭为供一个孩子上大学而陷入更严重的贫困,导致其它家庭成

员要做出很大牺牲,有些兄弟姐妹可能为此而要放弃读书的机

会而外出打工来分摊家庭的负担.这一切无疑会给贫困生带

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难于以平等心态进行人际交往,不

利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国家助学贷款能够为每一位贫困生

提供资助而避免贫困家庭因资助孩子上大学而负担过重,也可

避免使贫困生因自己上学给家庭带来的重负而产生沉重的负

疚感,影响心灵的健康和正常的学习.

2.保障每一位低收入家庭子女上大学的机会

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子女读大学自然要依靠家庭或亲友

资助,而对于贫困家庭来说,可能由于贫困而无法承担高昂学

费,亲友的资助也只是道义上的责任,并不必然能够获得.而

奖,助,补,免等助学方式只能资助部分贫困生,数额也较小:

着贫困生人数的增加与高校学费的增加,这些助学方式所能提

供的资助更是杯水车薪.只有通过国家提供面向所有贫困生

的助学贷款,贫困家庭子女上大学的机会才能得到较充分的保

障;同时,也能够避免贫困生拖欠学费给学校造成的损失以及

给贫困生本人造成的自尊心受挫和巨大心理压力.

24

3.保障贫困家庭成员的尊严

高昂的大学费用对低收入家庭是一种不可承受之重.贫

困家庭由于无力资助孩子上大学不得不向亲友邻居甚至陌生

人寻求帮助,这是多数人所不愿但又由于别无出路而不得不为

的事.向人借钱,看人脸色,低声下气相求,结果也未必如愿.

就算能求得资助,数额也可能很少,况且,从人情上讲,求得一

次,不好再求第二,第三次了.依靠亲戚朋友的资助对解决贫

困生问题不仅没有保障而且可能有损人的尊严.曾听说一位

老实农民因没有钱供孩子上大学,在开学前决心去找亲友邻居

借钱,可是每到一家,都干坐着说不出口,最后只好叹气空手而

回,内心何等的煎熬!

在网上看到一则图片新闻:

一位美院贫

困学生为得到读书的资助,举着卖身的牌子,向路人问询可否

有人愿意资助他读完大学,这又是何等的难堪!

国家助学贷款

可以使贫困的人们免于违背自己的本心,放弃尊严去求助于他

人,而可以堂堂正正地获得就读大学的机会.

4.维护贫困大学生的人格尊严及增强贫困大学生独立自

主的意识

国家对贫困大学生的无偿资助方式可能会使贫困生尊严

受损,人人皆有自尊,除非迫不得已,一般来说贫困生并不愿接

受无偿资助.迫于无奈接受无偿资助的大学生必然承受尊严

受损的心理压力.同时,这种无偿的资助方式也不利于大学生

独立自主意识的发展.大学生一般已达到成人年龄,在法律上

已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应当独立自主,但由于文化与经济

等原因,我国的大学生在经济上还不能够独立,需要家庭及亲

友资助国家助学贷款不是一种恩赐,而是国家承担的保障贫

困生受教育权的责任.它表现为国家对贫困生的一种有偿的

资助,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享受了贷款的权利,毕业后则要承

担还款责任.也就是说,大学生只是提前消费了将来自己挣的

钱,并不是依赖于国家,家庭或亲友,而是自己依靠自己完成了

学业.这使大学生在使用这笔钱时心安理得,并产生自尊自立

意识及责任意识.

5.使贫困生获得一个较宽松自由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

对个体来说,读大学是发展自我,并在将来获得较高经济

收入的机会:

读大学还可以使人在思想品德,社会声望,文化修

养,审美情趣等诸多精神方面获益.总之,读大学的目的是为

了更好地发展自我,从而成为一个有益于家庭和社会的人.而

大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因为人只有成为

可以自由选择的人,他才可能追求成为更好的人.

贫困生由于经济上的困窘,在生活上不得不刻意节俭,不

得不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或学习时间进行勤工助学,不得不接

受来自家庭成员的血汗资助或来自国家,学校的免费资助等

等,这一切都使他处在一种为不得不为的被迫的生活情境中,

没有选择的自由,造成其生理上,心理上的压抑和焦虑.如果

贫困生因为贫困的原因,而使其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陷入物

质上和精神上的困境,使其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受到损害,那么

这就违背大学教育的目的,即使勉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但与

成材的目标可能相去甚远.国家助学贷款可为贫困生提供较

充足的学费来源和生活来源,从而使贫困生能够获得一个较宽

松自由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为其成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论

综上所述,国家助学贷款对资助贫困生的意义更为重要而

深远,在国家资助体系中,国家助学贷款应当成为资助体系中

的主体.但是,在现实操作过程中,国家助学贷款却因种种原

因未能成为资助体系的主体,导致其助学功能受到削弱.2007

年高校学生助学贷款的受益学生数约占全国各级各类高校在

校生数的10.5%,仅能覆盖一半左右的贫困生.据教育部财

务司巡视员兼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崔邦炎介绍,2008

第23卷第1期

2010年2月

湖北函授大学

JournalofHUBEICo~espondenceUniversity

Vol23.NO.1

Feb.2叭O

年,奖学金和助学金仍然是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主体,占资助

总额50%以上,而国家助学贷款占当年资助总金额的22.46%.

虽然资助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国家助学贷款离"应贷尽贷"还

有很大差距.有些高校,特别是地方所属的高职院校贫困学生

申领国家助学贷款存在很大困难.n正是由于当前国家助学贷

款还未能发挥其作为主体的助学功能,所以导致贫困大学生问

参考文献:

题未能得到根本的解决.

国家应明确其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责任,建立相应有效措

施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充分发挥其助学功能,使每一位贫困生能

得到较充分的资助.如此,才能从根本上使当前高校贫困生的

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从而也有益于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

有益于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1】十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状况及十一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R】.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题研究报告"2007年第1号2007

【2】李从松_我国大学生贫困的现状与趋势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

(2).

【3】张保庆.认真完善,落实资助高校困难学生政策,确保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碾[EB/OL]冲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2004.8.31.

【4】吴晶,董豆豆.去年逾4千万人次高校学生获得近3百亿元资~[EB/OL].新华网,2009.8.6.

【5l钟宇平,陆根书.高等教育成本回收对公平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

(2).

[5】闵维方.论高等教育成本辛}偿政策的理论基础[J】_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

(2).

【6l钟秉林,赵应生.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谜希冲教育公平的重要特征【J】_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07,

(1).

【7】吴晶,董豆豆.去年逾4千万人次高校学生获得近3百亿元资~[EB/OL].新华网.2009.8.6.

(上接第10页)工作任务具体,明确.要改善办公条件,充分利

用现代办公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总之,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树立

成本意识,进行成本核算,加强成本管理,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合

参考文献:

理配置和利用,力争在相同产出的情况下努力降低培养成本,

使高校的资金实现良性循环,为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

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打下良好基础,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双丰收.

【l】李久学,刘振坤,刘慧,王立芳高校成本管理问题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7,(11)

【2】张文昶高校成本控制工作探析【J】.经济师,2006,(10).

【3】王小男.高校成本效益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栈2008.

(1).

【4】程然.高校浪费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l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04,(12)

【5】徐凯.浅析高校无形资产流失及防范【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9,

(2).

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