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64123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x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缺答案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17-2018学年(下)半期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1—6题,12—16题涂在答题卡对应题上,其他题答在答题卡上。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

卢梭(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

“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

“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

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

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

  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

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

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

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诗人陶渊明则不同。

陶渊明的一声长啸“归去来兮”,实乃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应该说这是一种诗人的哲学,或曰:

回归诗学。

  现代人一心期盼乘着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甚至宇宙飞船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

如此的“飞速发展”,现代人果真距离幸福美满的天堂越来越近了吗?

那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我们急促前进企望切近前方的目标,但当我们走近看到它时,它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一线希望在于:

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即所谓希望正在于绝望之中。

正如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1899~1973)说过的:

“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实际上就必然会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

1.下列关于“牢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牢笼”与陶渊明所说的“樊笼”本质意义相同,都可指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生存处境。

  B.在“新世界”中,现实“牢笼”容易冲破,想冲破思想“牢笼”却难办得多。

  C.现代社会的“牢笼”是指人类自己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的生活状态。

  D.工业时代的“牢笼”变成了“铁笼”,是一种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的非人格化文明。

2.下列不属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一项是(3分)()

  A.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B.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了,科技发展了,但若是以地球生态这一尺度去衡量,却并不是真正的进步。

  C.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

  D.现代人一心期盼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可真正的幸福美满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人对自然的控制力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B.现代人失去了“走出牢笼”的自觉意识,所以用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心甘情愿地陷入其中。

  C.现代人一概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所以他们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D.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

幼有异操,年四五岁,恒以荻为笔,画灰中学书。

至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

谓人曰:

“仰青云,睹白日,不觉为远矣。

”父为妾所害,弘景终身不娶。

及长,身长七尺七寸,神仪明秀。

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

善琴棋,工草隶。

未弱冠,齐高帝作相,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

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

朝仪故事,多所取焉。

家贫,求宰县不遂。

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

诏许之,赐以束帛,敕所在月给伏苓五斤,白蜜二升,以供服饵。

及发,公卿祖.之征虏亭,供帐甚盛,车马填.咽.,咸云宋、齐以来未有斯事。

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

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陶隐居。

人间书札,即以隐居代名。

始从东阳孙游岳受符圆经法,遍历名山,寻访仙药。

身既轻捷,性爱山水,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

谓门人曰:

“吾见朱门广厦,虽识其华乐,而无欲往之心。

望高岩,瞰大泽,知此难立止,自恒欲就之。

且永明中求禄,得辄差舛;若不尔,岂得为今日之事。

岂唯身有仙相,亦缘势使之然。

”沈约为东阳郡守,高其志节,累书要之,不至。

弘景为人员通谦谨,出处冥会,心如明镜,遇物便了。

言无烦舛,有亦随觉。

永元初,更筑三层楼,弘景处其上,弟子居其中,宾客至其下。

与物遂绝,唯一家僮得至其所。

本便马善射,晚皆不为,唯听吹笙而已。

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

有时独游泉石,望见者以为仙人。

武帝既早与之游,及即位后,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冠盖相望。

弘景既得神符秘决,以为神丹可成,而苦无药物。

帝给黄金、朱砂等。

后合飞丹,色如霜雪,服之体轻。

及帝服飞丹有验,益敬重之。

每得其书,烧香虔受。

帝手敕招之,锡.以鹿布巾。

后屡加礼聘,并不出,唯画作两牛,一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牛著金笼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

武帝笑曰:

“此人无所不作,欲斅曳尾之龟,岂有可致之理!

”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谘询。

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二宫及公王贵要参候相继赠遗未尝脱时多不纳受纵留者即作功德。

(节选自《南史·陶弘景传》)

4.文中加线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二宫及公王贵要参候相继赠遗/未尝脱时/多不纳/受纵留者即作功德

B.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二宫及公王贵要参候/相继赠遗/未尝脱时/多不纳受/纵留者即作功德

C.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二宫及公王贵要参候相继/赠遗未尝脱时/多不纳受/纵留者即作功德

D.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二宫及公王贵要/参候相继赠遗/未尝脱时/多不纳/受纵留者即作功德

5.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仪故事故事:

典章制度

B.公卿祖之征虏亭祖:

祖先

C.车马填咽填咽:

(行人车马)拥挤

D.锡以鹿布巾锡:

赏赐

6.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弘景一生虽曾求禄,但不慕名利富贵,志在山水,他与皇室、官场和世俗又保持了一定的关系,还得到了皇室的照顾。

B.陶弘景博学多才,喜爱养生之道,曾自创神丹,并得到皇帝支持,服食后皇帝都觉得有效,因此他更加得到皇帝的敬重。

C.陶弘景不喜与人交往,热衷于自然山水、服食炼丹之事,皇帝敬重他;他也敬重皇帝,每次收到皇帝的书信,他都要焚香礼拜。

D.陶弘景从小就表现出不同常人的品质,长大后他谨慎小心,言语不多,并委婉拒绝皇上劝他出仕做官的请求。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

(3分)

译文: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9~10题。

夏日三首(其一)

【宋】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①燕雀已生成。

蝶衣②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注】①檐牙:

屋檐如牙齿一般。

②蝶衣:

蝴蝶的翅膀。

8.这首诗突出运用了哪种手法来表现环境的“清”?

请简要分析。

(4分)

9.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作简要分析,并简要概括全诗的情感。

(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9分)

1、《论语》中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提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

“▲,▲。

2、《过秦论》中体现秦始皇通过强大的武力对胡人起到震慑作用的句子是“▲,▲。

3、《琵琶行》中用比喻表现琵琶的大弦、小弦不同音质的句子是▲,

▲。

4、《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砯崖转石万壑雷”。

5、在《秋兴八首(其一)》中,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张大厨

祝晓林

民国三十一年,清明节那一天,日本人来到了白楼镇。

张大厨的皇宫饭庄不久就成了日本人的饭堂。

日本人的几个炊事员说起来还算比较尊重张大厨。

其中有个叫西田的,非常虚心地向大厨请教刀功以及怎样下料、掌控火候等,并且用很不流利的中国话对大厨说,打完仗,回家,开一家餐馆。

大厨听了点点头,很勉强地笑了笑。

大厨不卑不亢,很少说话,日本人称他为“哑巴大厨”。

白楼镇出了两桩命案。

先是进进出出总牵着一只狼犬的木下被勒死在镇东的杏花楼。

继而,中队长的一个翻译官何先生在一次赶圩时,大白天,被人用乱棍打死。

整个白楼镇百姓的心一下子全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张大厨的皇宫饭庄也被封闭,不准任何中国人进去吃饭。

门口有日本兵站岗,饭庄里的一眼水井也有人看守。

一天早晨,大厨照例在厨房里忙着。

一位屠户送来一扇猪肉。

“张大厨,还认得我吗?

”大厨注视良久:

“哎呀呀,是你!

”又惊又喜。

夜里,大厨对母亲说,刘一刀回来啦!

大厨的母亲一时没想起来刘一刀是谁。

大厨说,爹在世时,送猪肉的刘屠户,杀猪下刀下得贼准的那个刘一刀。

一连几天,刘一刀都来送猪肉,每次来,都有日本兵跟进跟出,逗留的时间很短。

一晚,大厨告诉母亲,那两个人是刘一刀他们杀的。

母亲说,我估摸着也是他,别人谁有这个豹子胆?

有次送肉,走的时候,刘一刀狠狠地踩了大厨一脚。

大厨弯腰一看,案板底下有个小纸包。

大厨慌忙蹲下,假装系鞋带把小纸包塞进鞋帮里。

大厨回家打开一看,吓得整夜没睡。

“行不?

”第二天,刘一刀问。

“不行,”大厨不敢正眼看刘一刀,“他们盯得紧。

你都瞧见了,炊事兵在开饭前,每样东西,总让我和那狼犬先吃。

“没别的法子?

”第三天,刘一刀问。

大厨摇头。

第四天,刘一刀又问。

大厨还是摇头。

“想出法子了?

”第五天,刘一刀问。

大厨把头轻轻点了点,说,找一只狗,用麻油炸耗子喂养几天。

送走刘一刀,大厨对西田说:

“太君,我不舒服,回家休息了。

”大厨还比比画画做了个躺倒休息的动作。

大厨回到自己屋里翻看一本厚厚的书。

从头到尾,又从尾到头。

天很快暗下来。

张大厨划着一根火柴,颤抖着手将煤油灯点燃,满屋子便弥漫着暗红的亮光。

光亮中,大厨那壮实的身体宛如一座山。

后来大厨又从床底下拖出一个檀木箱子,找了几本焦黄的书,东抄西抄。

深秋的白楼镇,已经很冷了。

大厨坐在床上缩起脖子,时不时地袖一袖手。

虽然一整天没吃东西,可大厨一点儿也不觉得饿。

夜至三更,大厨伸了伸腰,温了壶酒,款款地喝。

渐渐地,大厨那张敦厚的脸上泛起团团红晕,渐渐地,大厨就迷迷糊糊和衣睡着了。

接连几天,大厨悉心地给几个日本炊事兵讲一道名菜“佛跳墙”的做法,还许诺说,到了冬天,一定做给他们尝尝。

西田听得非常仔细,还用猪肉试做了,很香,很酥,很鲜。

西田请大厨用中文写了许多配料的名称,并一个劲儿用生硬的中国话说,有狗肉,就大大的好啦。

那天刮着风,下着雨,白楼镇显得清冷。

屠户刘一刀扛着一只肥肥的大狗走进皇宫饭庄时,最高兴的是西田,“哟唏哟唏”叫个不停。

“佛跳墙”这道菜是在晚餐吃的。

据说,那香味儿香遍半个白楼镇。

照例,大厨和宪兵队的那只狼犬先尝。

很快,风卷残云。

大厨待日本人吃完以后,生吃了一个白萝卜就回屋了。

走的时候,大厨顺手递了个白萝卜给西田吃。

大厨回屋以后对家人做了一番交代。

一夜无事。

第二天,大厨和他的家人不知去向。

而驻扎在白楼镇的宪兵除一个人之外,其他的都睡在床上,再也没能起来,站岗放哨的也进了阎罗殿。

这就是民国三十一年轰动一时的白楼镇事件。

1995年春,那个幸存的日本人西田来到白楼镇,对镇长谈起这件事,不经意提到了大厨吃了个白萝卜,他也吃了个白萝卜。

这白萝卜兴许就解了毒。

(选自《小小说选刊》)

⑴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一和第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以及主人公的身份,同时设置了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中写张大厨一整天没有吃东西,又写他夜半三更独自温了酒喝,都是为了表现张大厨犹豫不决的心理状态,突出了他最后的选择的高尚。

C.“不准任何中国人进去吃饭”的交代,为下文写计策的施行作了必要的铺垫,说明后来毒死的人里面没有中国人。

D.小说两次提到大厨和那只狼犬先吃,前一次是交代施毒计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后一次暗示施毒计的高妙:

不引人怀疑。

E.小说文字简洁,暗示性强,如“杀猪下刀下得贼准”,既写出了人物身份——屠夫,又写出了人物个性——勇敢、凶狠。

⑵主人公张大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⑶西田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

请简要回答。

(6分)

⑷小说的最后三个自然段是补叙,小说加上这个补叙有必要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II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3分)

1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沙渚.(zhǔ)弦弦掩抑(xuán)潦倒人才辈出

B.哽咽.(yè)钿头银篦(diàn)憔瘁义愤填膺

C.迸发(bèng)悄无声息(qiǎo)青冢天梯石栈

D.砧板(zhēn)千载难逢(zǎi)豺狼一愁莫展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很多熟读《红楼梦》并熟悉曹雪芹生平的读者都认为,书中的贾宝玉就是作者以自身为原型而塑造的。

B.他口才非常好,反应也很快,常常不假思索,出口成章,经常在大会上发表自己的一些不经之谈。

C.他纵横官场几十年,曾经才华横溢,风光一时,如今物是人非,捉襟见肘,进退失据,不知如何是好。

D.葬礼事务繁杂,无人担当,宁国府不得不请王熙凤帮忙。

她果然不负众望,事无巨细都处理的妥贴得当。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各级各类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熟悉网络技术、业务精湛的教师,以便扎实有效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工作。

B.“单独两孩”政策实施至今已将近一年多,根据全国多地反馈的数据,公众对生第二个孩子的反应,却未如预期中的“热烈”。

C.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控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

D.“房腐”高发,最直接的原因是房价一路高涨,房子已经超越了居住功能,不仅是财富和身份的象征,而且是重要的不动产

15.下列选项中,对教材诗文含义解释有误的一组是()(3分)

A.“又闻子规啼夜月”:

子规,指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古诗词中多借其表达愁苦哀伤的情感。

B.“江州司马青衫湿”:

青衫,指黑色单衣,在唐代可按服装的颜色来区分宫品、等级,官职高的衣服为青黑色。

C.“无复鸡人报晓筹”:

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人传唱报晓。

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

D.“谨庠序之教”:

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商(殷)代为序,周代叫庠。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意境与意象一样,是我国抒情文学创作中总结出来的审美范畴,也是传统文艺理论和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因而具有共同的审美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在为“情思”寻找和创造合适的载体。

透过载体,所抒发的是情感,是心灵——作品发言人(如游子、思妇等)的心灵和作家的心灵。

①在意象和意境中,当然要描绘大量的景象、物象、事象乃至于人物形象

②当然,在这种主客观的统一关系中,也有侧重,即矛盾的主导方面是主观,是主体的心灵

③或者干脆就是由心灵幻化出来的

④因而都是主客观的统一:

情与景、心与物、意与象、意与境的统一

⑤这就是,它们都是作家根据抒情传意的需要而从生活中选择、提炼出来的

⑥但这些都不是作家着意表现的中心,作家的目的不是为它们本身留影造像

A.⑤③④②①⑥  B.②①⑥⑤③④C.⑤③①⑥④②  D.②①③④⑤⑥

17.下面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部分判词,请依次写出她们各自的人物姓名。

(4分)

①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②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③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④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①     ②      ③      ④       

18.请参照下面的例句仿写一句话。

(4分)

例句:

李白潇洒而飘逸,在蜀道、飞瀑、美酒、明月之间情寄山水,他的诗是倚天长啸的一柄长剑。

五.作文(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从前有一条狗叼着肉过河。

他看见水中自己的倒影,还以为是另一条狗叼着一块更大的肉。

想到这里,他决定要去抢那块更大的肉。

于是,他扑到水中抢那块更大的。

结果,他两块肉都没得到,水中那块本来就不存在,原有那块又被河水冲走了。

(选自《伊索寓言》)

要求: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