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湘教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64028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8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湘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湘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湘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湘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湘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湘教版.docx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湘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湘教版.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湘教版.docx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湘教版

课时教案

课题:

新学期的话第1课时总序第1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2.本学期的相关要求。

3.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上期期末测试试卷。

2.课件:

神秘的月球。

教学过程

1.新学期的问候

2.对转入的新生的关注

3.对学生进行分组,全班60人,分为15组,每组4人,一般情况以此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特殊情况另行调整,在每次学习活动中会要对小组进行评价,老师都会做好记录,期末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

4.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教师讲解上期期末测试试卷。

(试卷内容略)

5.学生自由翻阅新书。

6.简单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

本册教材以“生存和环境”为主题,以训练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为重点,编排了“生物与环境”、“营养与健康”、“地表变化的奥秘”、“能量”、“月球”5个主题单元和1个综合单元,一共有22课、61个活动。

其中,“生命世界”有2个单元、7课书;“物质世界”有1个单元、5课书;“地球与宇宙”有2个单元、8课书。

7.播放课件:

神秘的月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批注

课时教案

课题1.一棵“顽强”的小树第1课时总序第2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所提供的事实)进行猜想。

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

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

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

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培养皿、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盆栽植物苗等。

将引入部分提供的图片制成课件。

一.教学导入:

1.出示课件,提问:

请你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讲述:

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变成现在的样子?

3.猜想假设:

倾倒的小树发生这些变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学生猜想:

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

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

4.过渡:

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研究大树倒了后这些奇怪的变化吧!

批注

 二.活动:

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1.摆出研究的问题:

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2.组内讨论:

老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设计研究方案吗?

3.汇报、交流设计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页,了解实验设计范例,完善实验设计。

4.学生动手组装装置。

5.布置任务:

经常在杯内的纸上浇写些水,坚持观察做好记录。

下星期交流。

三.活动:

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

1.摆出问题。

2.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交流、完善。

4.组装实验装置。

5.布置任务:

按要求完成操作,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便于交流。

四.活动:

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1.学生设计方案。

2.汇报、交流、完善方案。

3.保护盆栽植物,坚持研究。

(注:

三个活动可以让每小组选定其中的1个进行研究即可)

 

 

批注

课时教案

课题:

一棵“顽强”的小树第2课时总序第3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作出相应的推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

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

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及所观察的实验装置。

课件:

有关自然界植物的向性运动。

一.教学导入:

上星期我们组装了一些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观察,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二.交流各组装置所观察到的情况

1.各小组出示实验记录。

2.小组成员汇报观察情况,要求:

语言简洁、过程清楚。

3.各小组出示各自的装置。

4.各小组归纳各自的结论,要求:

思维严密、条理性强。

三.活动自然界中的植物

1.出示课件:

有关自然界植物的向性运动。

2.提问:

从课件中你看到了一些什么现象?

3.学生汇报。

4.思考: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5.交流后明确:

自然界的植物都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四.拓展

走进大自然,观察各种各样的植物,把它们有关向性运动的现象画下来、记下来或者拍下来。

 

   

 

批注

 

课时教案

课题一棵“顽强”的小树第3课时总序第4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作出相应的推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

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

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及所观察的实验装置。

课件:

有关自然界植物的向性运动。

  教学过程

 

批注

课时教案

课题2.从“南橘北枳”说起第1课时总序第5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通过调查了解水果出产的地域性,并能初步类推理解各种植物都生存在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里。

2.能根据身边一些植物的特点,分析它们是怎样与环境相适应的。

3.能通过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了解植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大自然,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意识到环境对植物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科学知识

1.知道植物必须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这个环境,植物的生存将会受到影响。

2.知道植物的结构特点是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的。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关注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

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对应的生物图片。

课前布置学生去水果摊贩那里调查水果的产地。

一.教学导入

1.教师讲解:

“南橘北枳”的故事。

2.学生观看橘和枳的照片。

3.提出问题:

为什么淮南的这种橘树在当地能结出又香又甜的果实,而移植到淮北就只能结出又酸又苦的枳呢?

4.学生猜想。

5.联系到身边可以找到的水果——它们都是本地生产的吗?

是不是也会存在这种现象呢?

6.让我们通过调查各种水果的产地来开始研究吧。

 

批注

 

课时教案

课题:

2.从“南橘北枳”说起第2课时总序第6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通过调查了解水果出产的地域性,并能初步类推理解各种植物都生存在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里。

2.能根据身边一些植物的特点,分析它们是怎样与环境相适应的。

3.能通过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了解植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大自然,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意识到环境对植物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科学知识

1.知道植物必须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这个环境,植物的生存将会受到影响。

2.知道植物的结构特点是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的。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关注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

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对应的生物图片。

一、活动调查各种水果的产地

1.出示课前学生去水果摊贩那里调查水果的产地的调查表。

2.引导学生按照产地给这些水果按地域进行简单分类。

3.提问:

有没有来自南方的苹果和北方的香蕉?

4.引导学生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5.得出结论:

植物的生存是有地域性的,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南方,而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北方。

6.指导学生阅读指南车信箱,进一步探讨植物具有地域性的原因。

明白:

①阳光、水分、温度、土壤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②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不一样,这决定了它们只能在一定的环境中得以生存;③植物对这些要素需要的特殊性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④各地的环境决定了当地植物种类的分布。

简单的说,也可以总结成一句话:

环境造就了具有特殊习性的植物,环境也决定了植物种类的区域性分布。

7.结合教材第8页图片上的植物,帮助学生理解指南车信箱中所介绍的“择地而居”的知识。

二、活动它们来自哪里

1.提出问题:

现在,人们根据需要进行了大量的移植植物。

观察我们周围的植物,请根据它们的特点,推测它们来自怎样的地区,并说一说做出推测的理由。

2.学生讨论。

3.交流各自的推测。

三、布置作业:

有些植物的原产地,学生难以进行判断,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或者通过其他途径去查证。

 

   

 

批注

课时教案

课题2.从“南橘北枳”说起第3课时总序第7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通过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了解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大自然,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科学知识

1.知道生物必须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这个环境,生物的生存将会受到影响。

2.知道生物的结构特点是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的。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关注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

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对应的生物图片。

有关鸟类适应环境的资料。

一.教学导入

1.提问:

你能举出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吗?

2.学生举例。

3.过渡:

动物是否也具有这样的特性呢?

二.阅读动物怎样适应环境

1.学生阅读第9页教材。

2.明白:

动物和植物一样,它们的生存也受到环境的影响。

3.说一说:

你还知道其他动物适应环境的事例吗?

请说一说。

三.活动了解鸟类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1.出示各种鸟类的图片。

2.提问:

这些图片中的鸟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

他们分别适应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3.学生讨论。

4.教师提供有关鸟类适应环境的资料,协助学生完成底10页的记录表。

四.布置作业

鼓励学生以更广阔的视野去关注更多的生物群体,课后留心观察各种动、植物,看一看它们是怎样适应当地环境的。

   

 

批注

 

课时教案

课题3.走进池塘第1课时总序第8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发现生物之间互为食物的关系,并能以食物链的方式予以表现。

2.能模拟池塘制作生态瓶研究池塘生物之间的关系,并坚持长期观察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正确看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科学知识

1.知道食物链是生物之间的重要关系。

2.知道食物链的基本特点。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初步体会到生物是环境的一部分,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

教学准备

池塘生态挂图、池塘有关生物的图片、制作生态瓶的材料。

一.教学导入

1.教师出示池塘群落的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2.提出问题:

小池塘里生活着各种生物,它们是怎样生活在一起的呢?

二.活动池塘里的生物吃什么

1.出示鱼、水虿、孑孓的图片,提问:

说一说它们都吃什么?

2.学生汇报。

3.教师:

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把它们的食物关系排列出来吗?

4.学生进行食物关系的排列:

浮游生物→孑孓→水虿→鱼。

强调“箭头指向谁就是被谁吃”。

5.提问:

你有什么发现?

6.总结:

这种食物关系就像链子一样把各种生物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事物链。

7.学生练习写出池塘里、草原上、森林里的一些食物链。

8.分析多条食物链,提问:

你发现这些食物链的共同特点吗?

9.明确:

食物链总是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批注

课时教案

课题:

3.走进池塘第2课时总序第9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发现生物之间互为食物的关系,并能以食物链的方式予以表现。

2.能模拟池塘制作生态瓶研究池塘生物之间的关系,并坚持长期观察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正确看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科学知识

1.知道食物链是生物之间的重要关系。

2.知道食物链的基本特点。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初步体会到生物是环境的一部分,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

教学准备

池塘生态挂图、池塘有关生物的图片、制作生态瓶的材料。

一.教学导入

1.教师出示池塘群落的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2.提出问题:

小池塘里生活着各种生物,它们是怎样生活在一起的呢?

二、指南车信箱池塘里的微生物

1.学生阅读。

2.教师向学生补充介绍池塘里的微生物:

池塘里的植物、动物大多能通过肉眼直接看到,微生物却是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的,但微生物又是池塘里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员之一,它们在池塘群落的能量传递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活动把池塘搬回家

1.过渡:

为了便于我们观察池塘,我们可以在家里制作一个模拟的“小池塘”。

2.要想把池塘搬回家,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怎样做?

3.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完善自己的设想。

4.组装实验装置。

5.写出模拟池塘中各生物的生存状况和影响它们生存的因素。

6.做好观察记录,并及时整理,分析池塘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批注

 

课时教案

课题:

4.假如大树都倒下第1课时总序第10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合理的推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各种体验活动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

2.珍爱生命,初步建立生态平衡的观念。

科学知识

1.知道每一种生物在食物链中都有着重要作用。

只要其中一种生物灭绝,就会引起“链条”的断裂,影响到许多相关生物的生存。

2.初步理解生态平衡的意义。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关注环境的变迁,意识到环境正在遭到人类的破坏,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建设美好家园,争做环保卫士”的观念。

教学准备

各种生物的头饰等。

一.教学导入

导入直接:

植物作为食物链的起点,到底对其他生物具有怎样影响?

假如植物都消失,世界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二.活动假如大树全部倒下

1.提问:

假如大树全部倒下,树林里生物的实物会发生什么变化?

2.过渡:

让我们通过游戏来感受一下吧!

3.阅读教材,了解游戏方法。

4.学生戴上相应的头饰进行游戏。

5.游戏结束后思考:

没有了大树等植物,有多少生物先后失去了食物,哪些是直接的,哪些是间接的?

6.明白:

没有了植物,地球将几乎失去一切生命。

7.继续游戏:

如果其他某一种生物灭绝撤出,食物链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8.学生分析得知:

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

9.指南车信箱

(1.)学生阅读。

(2.)教师讲解,加深他们对生态平衡以及生态灾难的理解。

10.推测:

假如大树都倒下,除了使生物们失去食物,还会对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有些什么影响?

 

 

 

批注

课时教案

课题:

4.假如大树都倒下第2课时总序第11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合理的推想。

2.能通过实验、测量等途径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各种体验活动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

2.珍爱生命,初步建立生态平衡的观念。

科学知识

1.大树全部倒下,会对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2.初步理解生态平衡的意义。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关注环境的变迁,意识到环境正在遭到人类的破坏,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建设美好家园,争做环保卫士”的观念。

教学准备

森林被砍伐、沙尘暴等挂图、绳子、温度计、表面没有任何覆盖物的木板、表面只有砂土覆盖的木板、表面有植被覆盖的木板、水盆、洒水壶等。

一.教学导入

1.紧接上一课的问题“假如大树全部倒下,还会对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进行猜测:

动物可能会……土壤可能会……气温会不会……?

2.过渡:

让我们针对其中的问题来进行研究吧!

二.活动树林与温度

1.摆出问题:

测量树林内和树林外的温度,都一样吗?

2.学生推测。

3.过渡:

让我们设计一些实验来研究吧!

4.设计对比实验:

测量地点的选择,应当选择差异比较明显的地方;测量工具(温度计)的准备,要尽量减小误差;测量的时间要同时进行。

5.学生实地测量,填写测量记录表。

6.分析:

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

树林对人的生活会有影响吗?

三.活动树林与土壤

1.摆出问题:

土壤表面没有植物真的会被雨水冲走吗?

2.学生推测。

3.过渡:

让我们设计实验来研究吧!

4.教师出示部分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进行设计。

5.汇报、完善。

明确:

不同:

点木板上放的东西不同,其余都一样。

7.学生实验。

8.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9.分析:

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四.阅读破坏森林的危害

1.出示:

森林被砍伐、沙尘暴等挂图。

2.教师结合图片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森林破坏后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后果。

3.鼓励学生课后通过上网、查阅书刊的方法做更详细地了解。

   

 

批注

课时教案

课题:

4.假如大树都倒下第3课时总序第12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各种体验活动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

2.珍爱生命,初步建立生态平衡的观念。

科学知识

1.知道每一种生物在食物链中都有着重要作用。

只要其中一种生物灭绝,就会引起“链条”的断裂,影响到许多相关生物的生存。

2.初步理解生态平衡的意义。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关注环境的变迁,意识到环境正在遭到人类的破坏,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建设美好家园,争做环保卫士”的观念。

教学准备

一.教学导入

1.提问:

我们学习了生物与环境,谁来描述一下我们周围的环境?

2.针对学生描述的环境现象,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3.说出判断的理由。

4.针对不好的现象,你打算怎样去做呢?

5.由周围的环境扩大到地球妈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二.活动让家园更美好

1.学生对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更美好的地球家园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设想,

2.将自己的建议和设想用合适的形式体现出来:

书面上的可用建议书、科学图画、手抄报等。

行动上可成立环保队、做环保小卫士等。

 

批注

课时教案

课题:

第2单元营养与健康1.食物中的营养第1课时总序第13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用圆形统计图统计午餐中各类食品所占比例,并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知识

1.知道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

蛋白质、淀粉、脂肪。

2.了解检测食品中蛋白质、淀粉、脂肪的简单方法。

3.了解食物金字塔,懂得平衡饮食的重要性和方法。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牲畜不科学的饲养方法以及庄稼不科学的种植方法,会污染食物,这样加工后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

一.教学导入

1.提问:

我们经常食用的食品有哪些?

饥饿时身体的感受如何?

2.学生回答。

3.质疑:

我们从食物中可以获得哪些维持生命所需要的营养呢?

4.过渡:

让我们从我们的午餐开始调查吧!

二.活动午餐吃了什么

1.学生明确并统一本课中的食物分类方法:

主食类、肉食类、蔬菜类、水果类……

2.学生汇报各自午餐中所吃的食物。

3.将各自午餐中所吃实物分类记录在记录表中。

4.指导学生分析各类食品总量所占比例并制成圆形统计图。

5.对学生所制图的合理性、美观性进行评价。

三.活动检验食物中的营养

1.过渡:

通过前面的活动我们知道了我们所吃的各类食物在总量当中的比例,其实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

蛋白质、淀粉和脂肪。

2.提问:

怎样检验我们的食物中是否存在这些营养成分呢?

3.学生发表看法,教师作结:

让我们设计实验来检验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

4.教师补充介绍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的辨别方法并强调查阅资料的重要性。

5.布置各小组根据自己的选题制定相应的计划。

   

 

批注

 

课时教案

课题:

1.食物中的营养第2课时总序第14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设计实验检验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知识

1.知道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

蛋白质、淀粉、脂肪。

2.了解检测食品中蛋白质、淀粉、脂肪的简单方法。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牲畜不科学的饲养方法以及庄稼不科学的种植方法,会污染食物,这样加工后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酒精灯、镊子、碘酒、纸

被检测食品:

馒头、米饭、肉、煮熟的鸡蛋清、生(熟)土豆块、生(熟)胡萝卜、花生米、瓜子等。

注意:

根据学生实验实际消耗提供食品,避免浪费。

也可以选择过期不能食用的食品进行实验,但实验前要向学生说明食品来源,避免误食。

一.教学导入

1.讲述:

上一节课我们让各小组根据自己的选题制定相应的计划,现在请大家来说一说吧。

2.学生汇报。

3.完善计划。

二.学生实验

1.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

注意安全、随时作好实验记录。

2.停止实验。

3.汇报实验现象。

填好教材第22页的表格。

4.教师组织学生评介:

哪一组实验开展得最好。

5.讲述:

食物中主要包括6大营养成分,除课上学生们研究的蛋白质、脂肪、淀粉外,还包括:

盐类、维生素、水。

对于盐类、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检测很难进行,让我们课后查阅资料进行了解吧。

 

   

 

批注

课时教案

课题:

1.食物中的营养第3课时总序第15个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根据食物金字塔合理设计食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知识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