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岳麓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二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62242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8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岳麓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二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岳麓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二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岳麓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二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岳麓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二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岳麓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二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岳麓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二篇.docx

《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岳麓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二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岳麓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二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岳麓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二篇.docx

历史必修2经济成长历程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岳麓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二篇

2019-2020年历史必修2经济成长历程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岳麓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二篇

第1题【单选题】

中国古代经济曾经在许多方面取得辉煌成就。

下列图片所示成就,按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农民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

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

由此可知,均田制实行的重要前提是()

A、出现大量无主荒地

B、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政府控制部分土地

D、当时人口大量减少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图所示装置最早发明于()

A、战国

B、汉代

C、隋唐

D、宋朝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汉书·食货志》:

“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业单位产量低

B、农民赋税重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土地兼并严重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

一,日食,二日货…….七曰宾,八曰师。

”“货”在八种政务中排在第二,仅次于“食”。

这反映出当时()

A、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B、商业地位较高

C、政府提倡工商皆本

D、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

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

据此可以推断()

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A、地域是官员选拔的决定性因素

B、政治中心转移影响人才培养

C、经济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D、正史列传作者偏袒南方士人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

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下图为汉代疆域图,南方和北方郡的面积差别很大。

这一现象反映了()

A、南方地区经济地位更重要

B、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

C、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

D、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存制度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主要的耕作方式是()

A、铁犁牛耕

B、刀耕火种

C、耒耕

D、自给自足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广东地区在唐朝时“岭南之田,所种惟稻”,到了清朝前期,“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它种(棉花、甘蔗、桑树)以为利。

”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D、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

【答案】:

【解析】:

第13题【单选题】

战国以后,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铁犁牛耕

D、小农经济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管仲在辅助齐桓公建立霸业时就曾极力推行鼓励人口增加的政策,下令“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国语·齐语》)驱使青年男女早婚早育。

墨家的创始人墨翟是最早详细论述人口问题的思想家。

他主张,缺少人口耕种的土地,只是一种得不到收获的“虚地”,要生产出足够的衣食必须用“力”(劳动),而“力”来自劳动人口,所以贤明的统治者应当使国家富、人口多,“人民寡则从事乎众之”(《墨子·节葬下》)

——摘编自《中国古代人口思想》

材料二:

中国的人口经济关系己经发生重大变化。

经济新常态同时伴随着“新矛盾”“新问题”和“潜在风险”,其中一个还没有引起足够关注的问题是来自人口方面的变化,包括劳动力短缺和老化、持续低生育率和快速老龄化。

人力短缺问题已经逐渐上升为主导性的新人口问题。

如果说“生产力压迫人口”的问题已经解决,那么“人口压迫生产力”的问题将日渐突出。

中国目前面临的是“低生育率人口问题”,低生育率趋势不仅将长期化,而且将内卷化,卷入“低生育——老龄化”的恶性循环之中。

提出全面鼓励二孩应该成为紧迫的国家选择。

——穆光宗《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人口政策选择》

材料三:

在过去的两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中,美国一直保持着较快的人口增长速度,出现过3次人口增长的高潮:

第一次人口增长高潮出现在18世纪末至1859年以前。

第二次人口增长高潮出现在南北战争后的1862年至1915年。

第三次人口增长高潮出现在1946年至1965年间。

过去两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始终保持着较快的人口增长速度,从美国建国到其人口增长到1亿用了139年的时间,而从1亿增长到2亿则只用了52年,从2亿增长到3亿更是只用了短短的39年,这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是独一无二的。

……人口的持续增长给美国带来了诸多利益,但与此同时,它也给美国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效果或不确定因素……显而易见,在亨廷顿等美国的政治精英们看来,外来移民尤其是欧洲以外的第三世界国家移民的大量涌入,会严重威胁到美国传统的白人基督教文明,重塑美国的政治和文化,严重侵蚀美国的立国之本——由西方文明所界定的民族认同以及美国信条原则所界定的政治原则,从而“导致小阿瑟·施莱辛格所说的‘美利坚分裂国’。

——摘编自高英东《美国问题研究报告(2011):

美国的实力与地位评估》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管仲和墨翟关于人口问题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认识人口政策的制定。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乡村社仓制度规定,各村二三十家为一会,以户等的高下,分别捐粮收储于仓,而推有德者为社正,进行具体管理。

若遇凶年,则计户给散,先中下户,后及上户,上户需偿还,中下户则免其偿还。

这种社仓模式,强调完全由民间独立经营,不由官府插手,以避免出现官吏侵吞舞弊行为。

然社仓完全由民间经营,其建设状况取决于乡间士绅和富户的良德与努力。

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社仓发展较好,反之则流于形式,没有实效。

材料二:

清朝社仓,分成乡村设立的社仓和市镇设立的义仓两种。

最初管理均由民间公举本乡有名望之人负责。

“春日借贷,秋收偿还,每石取息一斗”。

岁底,州县衙门稽查社仓的收储,具报朝廷。

清代的社仓以“借贷取息”来维系社、义仓的运行,“春借秋还”,则给百姓以巨大压力。

后来朝廷又令地方官府经理社、义仓。

如此,社、义仓的管理经营成为地方官员的职责,社、义仓也渐为州县官府所用,而与百姓的实际之需相去甚远。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社仓的发展趋势,并分析明清政府重视社仓的原因。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社仓的影响,并谈谈你对明清社仓制度的认识。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