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课后答案18.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61478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说史课后答案1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经济学说史课后答案1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经济学说史课后答案1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经济学说史课后答案1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经济学说史课后答案1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说史课后答案18.docx

《经济学说史课后答案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说史课后答案18.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学说史课后答案18.docx

经济学说史课后答案18

经济学说史课后答案1-8

LT

从16世纪下半期到17世纪中叶为晚期重商主义阶段。

晚期重商主义,又称为贸易平衡论,强调“多卖少买”中的“多卖”。

认为要使一国财富迅速增加,不仅应多卖,而且要大量地买,只有买得多,才可能卖得更多。

为此,他们反对早期重商主义禁止货币输出的政策,主张允许货币输出,以便扩大对外国商品的购买,并在大量购买基础上实现更大量的卖,从而积累更多的财富。

他们主张在对外贸易上应用贸易平衡方法,力争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少于外销的本国商品的货币总额,从而实现出超和顺差。

为了保证对外贸易的出超,晚期重商主义者主张奖励输出和限制输入,即使用各种奖励措施,增加国内产品的输出,同时以关税及其他方式尽量减少或禁止本国能够生产的消费品的输入,特别是奢侈品的输入。

2、简述英国重商主义的发展。

英国早期重商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政策,出现于14世纪30年代。

英国早期重商主义作为一种学说,其代表作为1581年出版的《近来我国各界同胞常有的一些抱怨的简单考察》。

早期重商主义者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反对商品输入,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

一些国家还要求外国人来本国进行交易时,必须将其销售货物的全部款项用于购买本国货物或在本国花费掉。

作者还主张振兴农业,而办法是力图减少放牧的收益和提高农业的利益。

托马斯·孟(1571—1641),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1621年发表了《论英国与东印度的贸易,答对这项贸易常见的各种反对意见》一书,该书成为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作。

托马斯·孟在该书中较全面地反驳英国国内对东印度公司的反对意见,并阐述了晚期重商主义的思想。

他认为对外贸易必须做到商品的输出总值大于输入总值(即卖给外国人外国人的商品总值应大于购买他们商品的总值),以增加货币流入量。

3、为什么说托马斯•孟的书是一步划时代的著作?

托马斯·曼是英国重商主义的集大成者,其重商主义理论及税收思想集中表现在《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之中。

该书不仅成为英国,而且成为一切实行重商主义政策的国家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基本准则。

托马斯·曼重商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国际贸易差额论。

认为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而对外贸易是财富的唯一源泉。

外贸要“少买多卖”,使货币流入多于支出。

斯·曼认为:

为了实现国家外贸出超,增加本国货币积累的目的,国家要干预经济生活,以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

他建议国家采取有效政策和措施。

托马斯·曼在所著《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中,详尽阐述了重商主义关于保护关税政策的基本原则、主张和意义。

强调保护关税的作用,主张对出口商品和从外国输入并再出口的商品,在关税上给予照顾,对要在本国消费的进口商品,课以重税。

4、意大利、奥地利和德国重商主义各有哪些特点?

(1)塞拉的国家积累金银学说

安东尼奥·塞拉是17世纪意大利重商主义的重要代表,代表作为《略论可以使无矿之国金银充裕的成因》。

整部著作论述的是商品丰裕所依赖的要素—自然资源、人口素质、工业和贸易的发展以及政府的效率—其含义是,如果整个经济过程运行良好,则贸易差额会自行调整,不需要任何具体措施。

在这种图式里,货币现象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是征兆性的,本身并不重要。

(2)霍尼克的国家富强论

菲利普·威廉·冯·霍尼克(1638—1712)是17世纪末奥地利政治家和经济学家,重商主义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有《奥地利富强论》(1684)和《奥地利享有特权的历史渊源》(1708)。

像其他重商主义者一样,霍尼克是从国家立场上,通过分析整个国民经济状况,提出自己的分析意见,论述自己的经济对策的。

他说:

“就总的国民经济来说,这时它应当考虑的是,怎样使这种物资充裕,使这种鼓励和享受可以持续存在,而无须仰赖别国,如果这样做不能处处行得通的话,也应尽可能地少依赖外国,竭力节省国家自己的资金。

”为此,他提出使奥地利富强的9条原则。

(3)尤斯蒂的国家与财政学说

约翰·海因里希·尤斯蒂(1720—1771)是18世纪德国“官房学派”成员,著名的重商主义经济学家。

主要著作有《国民经济———经济学与财政学系统研究》(1755)和《财政学》(1766)。

尤斯蒂经济思想的特点在于他对国家和财政的论述。

在他看来,国家和财政是联系在一起的。

他提出了国家征税的6条基本原则:

(1)必须让人民有能力缴纳捐税。

人民纳税不影响到必需品的享用,不损及资本时,才被认为是有纳税能力的。

(2)赋税应完全按公平合理的比例向人民征收。

(3)赋税的征收方式不应损害国家和人民的福利,不得侵害公民的自由权。

(4)应该按照国家的性质和政府的体制来组织税务制度,以保证税收的公正无私。

(5)一切赋税必须建立在明确的和光明正大的基础上,即数额必须确定。

(6)征税的费用应减至最低。

尤斯蒂的学说表明了重商主义要求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出发点。

在重商主义看来,国家富强民族才得兴旺,国内公民个人才能够获得利益。

所以,国家的福利就是国民的福利,追求公共幸福和国家利益,也就能使国民个人得到幸福和利益。

也因此,良好的国家管理和计划被看做是国家的致富之路。

尤斯蒂对国家起源和财政的分析是较为全面系统的,他所提出的赋税原则同后来斯密的“四大原则”(公平、确实、便利、经济)已十分接近了。

第三章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5)

1、“古典经济学”术语有哪些不同的界定?

古典政治经济学(也称古典经济学)这一术语是由马克思最早提出来的,并被后来的经济学家所沿用。

根据马克思的规定,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从配第开始,到李嘉图结束,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也即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20年代。

2、为什么说配第在近代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配第在政治经济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历史功绩在于,在近代,他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从而奠定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配第的价值论主要发表在《赋税论》中。

他区分了“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配第的“自然价格”相当于价值。

假如一个人生产一蒲式耳小麦所用劳动时间和从秘鲁银矿中生产一盎斯白银并运来伦敦所需劳动时间相等,后者便是前者的“自然价格”。

指出商品的价值量同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事实。

他提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观点,认为劳动和土地共同创造价值。

3、怎样理解“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

劳动和土地共同创造价值。

人的劳动,乃至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界.自然界是财富之母是完全正确的。

在自然力的帮助劳动把物质财富(使用价值)创造出来的。

劳动与土地(生产资料)结合创造价值。

也就是说二者缺一不可.

4、简述从配第到斯密100年间出现的主要经济学家及其思想。

从配第到斯密之间大约相隔100年的时间,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经历了一个从最初萌芽到发展为完整体系的过程,其中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经济学家。

这些经济学家包括:

约翰·洛克、达德利·诺思、贝尔纳德·孟德维尔、杰科布·范德林特、约瑟夫·马西、大卫·休谟(和詹姆斯·斯图亚特等。

约翰·洛克(1632—1704)是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

洛克的享乐主义哲学为斯密的人性论提供了心理基础。

洛克认为,劳动几乎提供一切东西的全部价值。

他又以“自然法”来论证所有权的界限,认为由于土地和货币的分配不均所产生的地租和利息都导致了对“自然法”的破坏。

实际上就是把二者都归结为对劳动的剥削。

达德利·诺思(1641—1691)是英国商人、政治家和经济学家。

主要著作是《贸易论》(1691)。

诺思的《贸易论》代表了英国17世纪下半期自由贸易越来越强烈的倾向。

诺思就财富问题对重商主义进行了批判。

他指出,一个国家的商业,在任何时代只需要一定的货币量,货币自有其运动的规律,任何国家不用担心货币的保有额。

他明确提出,不论国内还是国际贸易,都应自由进行,国家不应干预。

这种思想被后来的经济学家,尤其是斯密,发展为“国际分工”论。

诺思也分析了利息。

他把利息看做资本的租金,并且指出,不是低利息促进了贸易,而是贸易发展增进了国民资本,从而使利息下降。

他反对人为地、强制地降低利息。

在利息率上,诺思认为决定利息率的不是货币,而是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他明确指出,贷款利息应由市场自由决定,不应受法律约束。

被马克思认为是第一个正确理解利息的人。

约瑟夫·马西是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

主要著作有:

《论决定自然利息率的原因》(1750)、《赋税计算》和《国家关心的商业知识》。

马西《论决定自然利息率的原因》一书就是利息和利润理论的一个重要发展。

他在这本书中论述了自然利息率,这个自然利息率并不是指现实的利息率,而是指应当存在的一种公正的利息率。

马西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提出利润是一个独立的经济范畴,而利息只不过是利润的一个部分。

他说:

“既然借债人为所借货币支付的利息,是所借货币能够带来的利润的一部分,那末,这个利息总是要由这个利润决定。

”因此,他认为利息的降低是由资本积累及由此引起的利润下降造成的。

D.休谟(1711-1776),休谟提出贸易差额平衡的学说,认为这种平衡是按着各国不同的经济情况而自然决定的,从而贸易不能始终有损或有利于某一国,为自由贸易论反驳重商主义的贸易控制论提供了理论依据。

休谟是货币数量论者,他认为商品价格的提高是金银增加的必然结果,但价格变动并不紧随着金银的增加而是需要一些时间,这是所谓价格滞后现象,而这种货币贬值只在最后才提高劳动价格即提高工资,这是所谓工资滞后。

正是在这滞后时期,货币贬值对于工商业起了鼓舞作用。

詹姆斯·斯图亚特(1712—1780)被马克思称为是“建立了资产阶级经济学整个体系的第一个不列颠人”。

其代表著作是176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这是第一本以“政治经济学”为名的英文著作。

斯图亚特在价值理论上有特殊的贡献:

(1)提出了“实际价值”的概念,指出价值决定于完成的劳动量,而且是决定于平均所需的劳动时间。

(2)提出了内在价值和使用价值,将价格范畴同它的物质内容区分开。

(3)区分了“特殊社会劳动”和“实在劳动”,意识到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这一点上甚至超过斯密和李嘉图。

关于利润他提出了“绝对利润”和“让渡利润”的概念。

他把由于劳动、勤劳或技能的熟练而产生的利润叫做“绝对”,是勤劳利润,是社会财富的扩大和增加;“让渡利润”则是“相对的利润”,它只不过意味着“财富的天平在有关当事者之间摆动,对总资产并没有任何增加”,一方的所得即他方之所失。

第四章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评述布阿吉尔贝尔的财富观和“自然秩序”思想。

布阿吉尔贝尔反对重商主义关于财富的看法,认为货币并不是财富的惟一形式。

构成真正财富的,“包括人们全部的享受,不仅是生活必需品,也包括非必需品以及能够满足人们身体官能的快乐的一切物品。

”在他看来,凡是能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是财富。

也就是说他把财富定义为满足人们需要的各种使用价值。

他从货币是为了便利商品交换而产生,其自然职能是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观点出发,指出市场上需要的货币数量取决于商品价格的总额。

他还指出,金银并不是惟一充当货币的材料,历史上有各种物品充当过货币材料,在一定条件下,货币也可以用纸币来代替。

他认为,货币是充当流通手段的,不应加以贮藏,应不断地投入流通发挥其作用,而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是不同的。

布阿吉尔贝尔认为,财富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具体来说,社会经济中有二百种以上的行业,它们形成“一条财富的链条”,各行业之间形成的经济关系构成一种平衡,这种平衡就是社会经济的“自然秩序”。

而就各种行业来说,农业是最基本的,农产品价格是关键,如果农产品价格能补偿生产费用及经营者报酬,各行各业都会正常发展。

如果农产品价格下降,以致不能补偿生产费用,必然造成混乱和不协调。

布阿吉尔贝尔是自由竞争的早期的热烈拥护者。

他认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破坏了客观的自然规律,其结果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损害。

布阿吉尔贝尔是劳动价值论的最初奠基人之一。

他用个人劳动时间在各个特殊产业部门间分配时所依据的正确比例来决定‘真正价值’,并且把自由竞争说成是造成这种正确比例的社会过程”。

2、布阿吉尔贝尔为何主张自由贸易思想?

布阿吉尔贝尔与重商主义相反,主张自由贸易。

他的自由贸易思想又是建立在对农产品价格的分析基础之上的。

布阿吉尔贝尔指出,谷物具有两面性,同时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效能:

一方面,它给人提供食物,养活没有这份口粮就要饿死的人们;另一方面,它供给地主将多余谷物出卖以提供豪华生活的一切物品。

因此,谷物贸易具有自己的特点:

农民不出售他的小麦不行,而吃粮的人又不能不买粮食。

这就使谷物价格常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常从极高转为极低,或从极低转为极高。

根据对农产品价格及其变化的分析,布阿吉尔贝尔主张实行农产品自由贸易政策,即撤销谷物输出的禁令,允许谷物自由输出和输入。

他认为,实行农产品自由贸易可以提高和稳定谷物价格,从而使法国农业走向复兴,也会使法国其他各行业在农业发展基础上实现繁荣。

布阿吉尔贝尔实际上已认识到商品的需求或供给弹性不同的问题。

布阿吉尔贝尔更强调农产品自由输出,反映着法国农业大国的特点,并与同样主张农产品自由贸易的英国经济学家形成鲜明对照(斯密、李嘉图,尤其是李嘉图更强调农产品的自由输入)。

他的自由贸易思想以其重农特点直接影响了后来的重农学派。

3、坎蒂隆的思想对后来重农学派有哪些影响?

坎蒂隆著作中已反映出浓厚的重农思想,后来重农学派的魁奈和米拉波都曾宣称他们的某些思想直接得益于坎蒂隆。

坎蒂隆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把土地耕种看做是一国所有阶级和居民生存与致富的源泉。

他还指出,推动着整个经济使之向最有利的方向发展的是土地所有者阶级,其他阶级需靠土地所有者维持生活和致富。

坎蒂隆第一次系统地考察了农业年产品经过流通在全社会各阶级间分配的过程,初步阐述了土地所有者支出与国民生活的关系。

坎蒂隆还认识到农业同人口数量的一定联系。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居民人数正是取决于分配给他们的用来维持生活的资料,一国人口的数量必然要以土地所有者提供的年产品数量为限度。

在坎蒂隆的思想中已可以看到后来魁奈的纯产品学说、《经济表》等的最初形式。

并且,他在马尔萨斯之前已认识到人口增长必然受生活资料的限制。

第五章重农学派

1、如何看待重农学派学说的历史地位及其特点?

重农学派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理解,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

其功绩主要表现在两个要点上:

第一,他们分析了资本在劳动过程中借以存在并分解成的各个物质组成部分(工具、原料等);第二,他们研究了资本在流通中所采取的形式(年预付、原预付),并且一般地确立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再生产过程之间的联系,从而把对剩余价值起源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直接生产领域,为分析资本主义奠定了基础。

重农学派的学说的两个重要特点:

“自然秩序”观念的重要地位以及封建主义外貌和资本主义实质的矛盾。

2、魁奈是如何分析财富的?

魁奈在对财富的分析中,初步探讨了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及价格等。

魁奈把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使用价值看做是“真正的财富”、“真实的财富”,但是,他还特别指出,只对人们有用而没有出卖的东西,或只具有使用价值而没有出卖价值的东西,还不能称为财富。

魁奈还明确指出商品的价格同它的使用价值经常是无关的。

他说:

“使用价值经常是一成不变的,经常或多或少地取决于人的因素,取决于人们的需求,以及人们对拥有该物品的愿望。

价格却相反,是不断改变的,它取决于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各种不固定的因素。

它不受人们的需求的调节,但也不是任意决定的价格,也不是由商人之间的协商决定的。

魁奈明确把货币看做财富的一部分或一种形态,认为作为商品的农产品(如小麦)才算是真正的财富。

3、什么是“纯产品”学说?

“纯产品”学说是魁奈经济理论体系和经济纲领的核心和基石,他的社会阶级结构理论、资本及社会再生产与流通理论、赋税理论及其国家政策建议等都是以“纯产品”学说为基础的。

魁奈“纯产品”学说及其整个理论体系的出发点是交换的等价性原则。

认为财富是物质产品,财富的来源不是流通而是生产。

所以财富的生产意味着物质的创造和量的增加。

农业中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的差额构成了“纯产品”(即剩余价值)。

魁奈区别了财富的扩大和财富的增加,他认为,工业并没有使财富增加,只是把各种生产资料耗费和劳动耗费相加,使之成为一种新的使用价值,使财富扩大,并没有创造出新的财富。

工业不创造物质而只变更或组合已存在的物质财富的形态,商业也不创造任何物质财富而只变更其市场的时、地,二者都是不生产的。

只有农业才创造出新的财富。

4、评述魁奈的《经济表》?

《经济表》是魁奈最重要的经济著作,它集中扼要地表述了魁奈几乎全部的重要经济思想。

魁奈的《经济表》写于1758年,最初是以“曲折连接线式”的形式出现的。

有人认为,在最初的这种形式下,经济表说明的内容可以看做是一个地主支出所引起的循环流程的例解,属于微观分析。

1766年,魁奈发表了《经济表算学范式分析》,提出“算学范式”的经济表。

这种模式成为后来魁奈《经济表》的基本模式,成为古典经济学早期宏观经济分析的典型。

根据《经济表》,生产阶级进行农业生产创造产品,当生产过程完成后开始进入流通过程:

①土地所有者以其所得的货币地租一方面向生产阶级换取农产品,另一方面向不生产阶级换取工业品;

②生产阶级除保留一部分粮食作为本阶级这一年的生活资料和种子外,将其余部分向其他两个阶级换取货币以备支付本年的货币地租,并向不生产阶级换取生产资料;

③不生产阶级则以其全部产品直接和间接地(通过先以部分产品换取土地所有者的货币)向生产阶级换取生活资料和生产原料。

交换的总结果:

土地所有者得到了“纯产品”;生产阶级保留了供本阶级生活的粮食、必需的生产资料和足够支付地租的货币;不生产阶级则获得了足够的粮食和生产原料,于是在本年度经济运动的过程中,再生产就可以进行。

5、杜尔哥对重农主义有哪些发展?

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阶级结构理论:

他把魁奈所称的生产阶级和不生产阶级的内部又再划分为资本家和工人。

杜尔哥认为,资本家是通过垫支资本,使用别人的劳动而取得利润。

他还认识到雇佣工人是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时候产生的。

工人因失去生产资料,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谋生,工资只限于维持工人的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

(二)工资理论和“纯产品”学说:

杜尔哥进一步发展了工资理论。

他认为,工人出卖劳动的代价是工资,但工资的高低又取决于买卖劳动双方自由竞争的结果。

在出卖劳动的工人较多的情况下,工资自然只限于维持工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同时他对“纯产品”学说做出进一步说明。

强调“纯产品”是土地对于农业劳动者的赐予,认为只有农业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才超过他的劳动工资,并为土地所有者所占有。

(三)关于收入的学说:

杜尔哥相当完备地划分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收入,说明了工资、利润、地租、利息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主观价值理论:

他提出主观价值论的概念,即商品出卖者对自己商品的估价,把主观价值与客观价值相区别。

第六章亚当·斯密经济理论

1、什么是斯密理论的二重性?

在斯密的著作中,存在着许多相互矛盾的概念和理论,在价值、利润、地租和工资等分析上常出现双重的或多重的观点和论述,被称为斯密理论的二重性。

斯密理论的这种二重性是斯密著作中反映出来的他的方法的二重性的结果。

斯密的二重方法是同他的二重研究任务相联系的。

一方面,他试图深入研究资产阶级社会的内部生理学,另一方面,他试图既要部分地第一次描写这个社会外部表现出来的生活形式,描述它外部表现出来的联系,又要部分地为这些现象寻找术语和相应的理性概念,也就是说,部分地第一次在语言和思维过程中把它们再现出来。

因为这两个任务是各自独立进行的,所以在他的书中出现了相互矛盾的两种表述方法。

2、评析斯密的价值理论。

斯密对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作了区分。

认为价值一词有二个不同的意义,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

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

指出一个商品可能使用价值很大,而交换价值很小,或者使用价值很小甚至没有使用价值,而有很大交换价值。

他回答了关于商品交换价值的三个问题:

第一,什么是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换言之,构成一切商品真实价格的究竟是什么?

他主要阐述了劳动决定价值的观点;第二,构成真实价格的各部分,究竟是什么?

他阐述了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第三,什么情况使上述价格的某些部分或全部,有时高于其自然价格或普通价格,有时又低于其自然价格或普通价格?

”他阐述了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他指出:

自然价格指与工资、利润、地租的自然率相符合的价格;市场价格指受供求影响的价格;自然价格是中心价格,由于供求比例的变动,市场价格有时高于有时低于自然价格。

3、斯密是怎样论证自然价格及其与市场价格的关系的?

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及了商品拥有使用价值及交换价值。

他认为不同的要素收入拥有一个受社会情况关系的自然率,这个自然率构成了自然价格,也被称为商品真实的价格。

亚当·斯密认为自然价格代表所生产的就是制成品的交换价值,因应市场的供求情况有所增减成为市场价格。

商品的交换价值需要一个明确的尺度以量度要素收入的几个。

他提出谷物或者工人的劳动量都适合作为这尺度。

4、如何理解斯密关于“地租是一种垄断价格”的说法?

在西方经济思想史上,斯密是第一个系统的研究地租理论的经济学家。

斯密把地租看成是土地私有发生以后出现的范畴,而且认为地租是资本主义社会土地所有者的收入,所以,斯密考察的地租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地租。

斯密把地租和利润加以区别,认为地租是为使用土地而支付的价格,也是来源于工人的剩余价值,并且地租是一种“垄断价格”,是由于市场的供不应求而导致农产品的市场价格高于价值而形成“垄断价格”,超过的部分便形成地租。

而地主所以获得地租,是因为土地私有的垄断。

斯密还认为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是自然力参与农业生产的结果。

斯密把地租看成是“自然的恩赐”,是因为斯密不了解自然力的参与只会影响使用价值的生产,而与价值无关。

地租量变动的趋势是随着资本的积累、社会财富的增长和社会改良而增长。

另外,斯密还认识到级差地租的问题,认为级差地租是由耕地的风度和距离城市的远近两个条件引起的。

斯密还对地租作了分类,他认为社会上存在三种类型土地所产生的地租,分别是经营畜牧业的土地上的地租、经营一般生产物土地上的地租和经营特殊生产物土地上的地租。

并考察了各类地租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前两类土地的地租支配第三类土地的地租,第一类土地的地租受第二类土地地租的支配等。

5、什么是“斯密教条”?

斯密曾断言:

“每一件商品的价格或交换价值,都由三个收入的全数或其中之一构成;合起来说,构成一国全部劳动年产物的一切商品价格,必然由三种收入构成,而且作为劳动工资、土地地租或资本利润,在国内不同居民间分配。

”这种断言整个社会的商品价值只分为三种收入,由三种收入构成的观点,一直被后来许多经济学家所遵循,因此被称为“斯密教条”。

6、如何看待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

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是以“经济人”的假设为前提的,认为人们的经济活动是出自人的利己本性或人类交换倾向的,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自然地会给全社会带来普遍的利益。

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以其财富自然发展的分析为基础。

斯密认为财富有其自然发展的顺序或途径,他说:

“按照事物的自然趋势,进步社会的资本,首先是大部分投在农业上,其次投在工业上,最后投在国外贸易上。

斯密认为应听任资本和劳动寻找自然的用途,只有这样,社会资本才会迅速地增加。

因为,不论什么管制措施,其实都是在某种程度上指导私人运用其资本,而管制的目的不过是使资本和劳动投入到某个特定部门。

但其结果是使资本和劳动由较有利的用途改到较不利的用途,从而使社会产品或其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