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六单元 综合练习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58807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六单元 综合练习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考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六单元 综合练习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考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六单元 综合练习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考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六单元 综合练习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考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六单元 综合练习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六单元 综合练习十.docx

《届高考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六单元 综合练习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六单元 综合练习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六单元 综合练习十.docx

届高考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六单元综合练习十

【单元练习】:

练习2(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1、近代光学、热力学、电磁学、天体物理学等新学科形成的基础是(C)

A、解析几何学B、微积分学C、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D、达尔文进化论

【解析】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2、为经典物理学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A)

A、牛顿B、笛卡儿C、爱因斯坦D、莱布尼茨

【解析】依据教材知识直接选择。

3、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

他(C)

A、否定了牛顿的力学原理B、借鉴了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的学说

C、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属性D、修正了能量、质量互相转化的理论

【解析】19世纪末,由于电磁学方面的一系列新发现、新实验同经典力学理论发生矛盾,物理学出现了危机,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以解决这一危机,从而揭示了空间、时间、物质、运动之间的本质上的统一性。

相对论把牛顿力学理论作为一种特殊情况(当运动速度远比光速低的时候)概括在内。

学习时,要着重理解其基本要点。

4、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A)

A、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B、相对性原理和热辐射原理

C、热辐射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D、相对性原理和光的量子原理

【解析】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5、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是(C)

A、相对论、光的量子理论B、相对论、原子量子理论

C、相对论、量子理论D、光的量子理论、原子量子理论

【解析】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突破了经典物理学的绝对时空观念,将人类的视野从日常所见的物理现象扩大到宏观的宇宙世界和微观的粒子世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发展的基础,成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C)

A、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B、经典物理学所适用的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C、相对论的提出证明经典物理学是完全错误的D、量子理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解析】相对论弥补了经典物理学在宏观的宇宙世界面前的空缺、是对经典物理学的重大发展,为人类在经典物理学的基础上打开了更为广阔的世界。

7、经典物理学体系包括(D)

①光学②热力学③电磁学④天体物理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8、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的意义是(A)

①提醒人们不要被常识和日常经验所蒙蔽②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

③极大地扩展了物理学应用的领域④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⑧①D、①②④

【解析】相对论是针对宏观宁宙世界的研究而提出了的。

针对微观粒子世界的是量子理论。

9、应该怎样评价牛顿和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贡献?

牛顿确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定律之后,光学、电磁学等与力学进一步统一,大大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牛顿力学研究的足宏观世界。

爱因斯坦打破了牛顿以来传统的绝对时空观,于1905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光速不变原理,1916年爱因斯坦完成了广义相对论的最终形式。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解析】适应时代的需要,推动科学的发展。

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10、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爱因斯坦说,在牛顿时代,牛顿的道路是一位具有最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所能发现的唯一道路;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然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

(1)“牛顿时代”是什么样的时代?

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20年代;处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资产阶级文化在逐渐发展。

(2)牛顿有什么贡献?

提出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

(3)有人认为相对论的建立使牛顿在历史上的光辉被抹掉了。

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为什么?

不正确。

因为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牛顿在科学史上有杰出贡献;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

【解析】第

(1)问要紧密结合17世纪历史发展的特征;第

(2)问要结合物理学科中的知识来回答;第(3)问的关键是理解清楚牛顿的学说与相对论之间的关系是包容关系,相对论将牛顿的力学作为特殊情况下的运动状态包容其中。

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在(A)

A、美国B、苏联C、德国D、日本

【解析】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下列关于计算机的描述,正确的是(B)

①最初是为了满足军事和战争的需要②具有人脑的部分功能

③第二代计算机使用的是电子管④从第三代开始使用集成电路

A、①③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第一代计算机使用的是电子管,第二代使用的是晶体管,第三、四代使用的分别是小、大规模集成电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①计算机诞生后向着存储量更大、运行速度更快和体积更小、更轻便实用两个方向发展

②1969年国际互联网问世

③计算机发明后即将人们带进了信息时代

④网络使得世界各地的距离缩小,使得地球变得更小了

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解析】网络问世后与计算机相结合,才将人们带进了信息时代。

4、下列高新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C)

①国际互联网问世②分子生物学兴起③生物工程技术正式形成

④“登月计划”正式启动⑤第一种转基因食品投放市场⑥加加林飞上太空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②④⑥⑤C、②⑥①③④⑤D、②③①⑥⑤④

【解析】“登月计划”是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而非登上月球计划。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是生物工程学的基础B、遗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技术

C、“登月计划”启动时,中国就宣布加入D、克隆技术首次成功是在1997年

【解析】“登月计划”正式启动是在1990年,中国宣布加入是在1999年。

6、人类实现飞向太空的梦想是在(A)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l世纪初

【解析】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迈出了探索太空的第一步。

7、国际互联网问世的同一年取得成功的重大科技成就是(B)

A、克隆技术取得成功B、人类登上月球C、生物工程技术正式形成D、航天飞机研制成功

【解析】1969年,在国际互联网问世,美国“阿波罗一11”号登月飞船在月球上成功着陆。

8、20世纪60年代人类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有(D)

①国际互联网问世②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③苏联成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④人类成功登上月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中外史上,20世纪60年代都是重大科技成就迭出的重要时期,这与当时两极对峙的格局和中苏关系的恶化有很大关系。

9、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1992年9月,克林顿把“兴建信息高速公路,推动经济增长”作为其竞选总统的口号。

1993年9月,克林顿政府推出“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计划”,以互联网为雏形,兴建“信息高速公路”。

随后,日本、加拿大和欧洲等发达国家也纷纷提出了激励政策,加速建设“信息高速公路”。

1995年,由欧洲委员会负责组织召开了“七国集团信息社会部长级会议”,专门讨论实现全球信息社会宏伟计划的有关问题。

在亚洲,新加坡宣布要建立智能岛,韩国计划要成为通往信息高速公路的第一批国家,我国政府也积极采取对策,以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知识和信息对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1)互联网的诞生使人类社会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

在知识经济中,知识和信息发挥了比传统经济更加重要的作用,它本身已经成为巨大的实际生产力。

(2)随着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迅速发展,人们更加关注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3)互联网的发展,加速了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知识对社会经济的

作用日益加强。

信息工业是知识密集型工业,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加,主要靠知识,“知识价值论”取代了“劳动价值论”。

(4)信息技术也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

(5)知识和信息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紧密相连,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引起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的革命。

国际互联网作为人类最大的资源库、知识库,为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引发了一场学习的革命。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广泛应用。

解析:

互联网的诞生使人类社会发生了一场深刻的革命。

各国政府积极应对,正是为了在这场革命中居于领先地位。

结合所学知识和现实感受总结、概括回答。

10、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生产之间的关系呢?

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生产则成为物化的具体实践过程。

对于科学来说,技术足科学的延伸;对技术而言。

科学是技术的升华;对于生产来说,科学技术是其实践活动的必要前提。

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以至密不可分。

【解析】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1、建国后,科学技术获得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D)

A、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B、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C、工人、农民的大力支持D、美国的慷慨援助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长期对中国实行封锁包围,不会对中国提供任何援助。

2、我国独立自主发展航天技术取得的第一项重大成就是(C)

A、生产出第一架喷气式飞机B、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成功

C、“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D、同步实验通讯卫星发射成功

【解析】题干的限定条件有两个:

一是“航天”,二是“第一项”。

依据这两个条件只有C项符合。

3、建国以后我国科学技术取得显著成就的原因是(D)

①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③发展科技工作的战略规划④一些海外的优秀科学家回国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从整体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概括,大批科学家回国效力在小字中有体现。

4、我国下列科技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C)

①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③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④银河—I计算机研制成功

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②①③④D、③①②④

【解析】准确掌握各项重大成就出现的时间。

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最主要是因为(C)

A、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努力B、国际上的帮助

C、党和政府的全力支持的优越性D、有较好的科研基础

【解析】党和人民政府大力发展科技文化事业,特别是对国防高科技给予重点保障。

6、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技事业的成就是(B)

①“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②原子弹爆炸成功③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④氢弹爆炸成功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

7、我国下列科技成就,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是(C)

A、研制氢弹成功B、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

C、“东方魔稻”D、“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解析】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其他都居于美、苏之后。

8、标志着中国进入太空新时代的是(D)

A、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B、“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升空

C、返回式遥感卫星的发射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解析】进入太空新时代中“新”的含义是:

进入太空的不再是只有仪器,还有操作仪器的人。

9、阅读下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我们必须承认,知识分子的基本队伍已经成了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已经形成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联盟。

——1956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

材料二:

自以为还有反对劳动人民的资本的社会力量,主要是资产阶级的党派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比起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还多一种资本:

他们的大部分直接参加着社会主义建设,无产阶级在经济文化的种种部门需要着他们。

——1957年9月18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三:

经过12年的锻炼,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

我们应该信任他们,关心他们,使他们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

如果还把他们看作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显然是不对的。

——1962年3月周恩来在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四:

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中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因此也可以说,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

他们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

——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正确对待知识分子有何重大意义?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到知识分子基本上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

经过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知识分子被视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1962年周恩来重新指出,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

1978年邓小平更加明确地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们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

这一论断,成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知识分子政策的依据,对于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起了重要作用。

正确对待知识分子,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大问题。

知识分子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主要力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将极大地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解析】四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四个时期对知识分子的不同政策,综合起来反映了党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和社会作用的一个认识过程。

此题共分两问,第一问要求准确概括各材料的基本观点,概括的同时需对材料加以比较,以找出其变化。

第二问在理解的基础上从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作用这一角度去思考。

10、结合历史背景,比较20世纪80年代以前和以后中国发展高科技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1)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积极发展国防高新科技。

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2)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进行了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行科技成果商品化,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原因:

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战略,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环境也有了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

【解析】战略决策的制定基于特定的历史环境;针对不同的历史背景,党和政府制定了不同的科技发展决策。

1、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是(D)

A、新中国的成立B、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

C、少数民族聚居区普遍建立中小学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

【解析】《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将基础教育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2、“文化大革命”时期,“四人帮”对教育战线破坏严重的有(B)

①宣扬“读书无用论”②大学停止招生③片面强调“突出政治”④否定新中国成立17年来的教育成就

A、①②B、①②④C、②④D、①④

【解析】片面强调“突出政治”是1958年教育大革命的口号,区别教育大革命和“文化大革命”。

3、粉碎“四人帮”后,发展高等教育的第一个举措是(D)

A、新时期教育方针的确定B、教育大革命C、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方针D、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

【解析】依据基础知识直接选择。

4、1950年,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的主要内容有(B)

①高校实行三类办学体制②工农教育的重点是以识字教育为主

③宗旨是“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④扫盲教育应配合国家各项生产建设的开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高校实行三类办学体制是1958年教育大革命的内容。

5、建国后我国教育工作中重中之重的是(B)

A、义务教育B、扫盲教育C、教育大革命D、民族教育

【解析】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最急需的是提高现有劳动者的素质。

6、下列关于我国高等学校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

A、建国初的改造、调整基本参照苏联模式B、教育大革命以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为核心

C、建国以来高等教育持续稳步发展D、改革开放后逐步扩大大学办学自主权

【解析】“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对教育造成了严重破坏。

7、2001年1月1日,江泽民主席向世界庄严宣布的我国的教育成就是(C)

①基本普及义务教育②恢复高考统一招生制度③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④启动“科教兴国”战略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解析】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是1977年,“科教兴国”战略是在20世纪90年代启动的。

8、改革开放后。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成就有(D)

①中外大学的交流进一步增强②成人高等教育规模越来越大

③少数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建设速度加快④民办高等教育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依据教材内容直接选择。

9、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

——邓小平的《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

材料二:

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

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邓小平的《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

材料三:

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

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上的报告

(1)据材料一、二回答,邓小平是如何看待教育、科技与现代化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的?

发展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2)依据材料三,归纳江泽民报告的主要观点。

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

(3)简要概括上述三则材料的相同观点。

把发展教育看成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解析】三则材料的内容都很清楚,对其含义高度概括即可。

都突出了教育的重要性。

1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其迅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经济的发展为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20世纪中期,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促进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

(4)党和政府对教育高度重视,广大教育工作者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现代化建设。

【解析】从制度、经济、政策保障,人民支持和世界潮流的推动等方面全面概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奉献是直接推动力。

1、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的认识。

不正确的是(C)

A、是经过长期的酝酿由党的最高领导人慎重决策后提出的

B、是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

C、是没有限制条件,随意而发的“百家争鸣”

D、“双百”方针在实践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

【解析】“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代表社会主义的文化方向。

注意理解毛泽东对“双百”方针的引言。

2、20世纪50年代展现冀中农民革命壮丽画卷的长篇小说是(A)

A、《红旗谱》B、《创业史》C、《青春之歌》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解析】准确掌握这一时期的文学者成就。

3、在诗歌上何其芳的成就主要是创作了(C)

A、《雷锋之歌》B、《将军三部曲》C、《我们最伟大的节日》D、《中国的十月》

【解析】《雷锋之歌》的作者是贺敬之,《将军三部曲》的作者是郭小川,《中国的十月》其作者也是贺敬之,只有《我们最伟大的节目》其作者是何其芳,故正确答案为C项。

4、20世纪50年代反映农村创业艰难和社会主义强大生命力的作品及作者分别是(D)

A、梁斌、《青春之歌》B、杨沫、《青春之歌》C、路遥、《人生》D、柳青、《创业史》

【解析】根据教材评析直接作答。

5、1957年,中国共产党出现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主要原因是(B)

A、知识分子向党和政府提出批评意见

B、党中央对当时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

C、党中央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完全转移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上来

D、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发动恶意攻击

【解析】本题考查对1957年党由反右派斗争发展到扩大化错误的原因的认识。

A项属于正常现象,不构成党掀起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原因。

C项是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消极影响,D项是党发动反右派斗争的原因,这在当时是必要的。

6、“文化走革命”期间,“双百”方针被恣意篡改和歪曲的直接原因是(C)

A、毛泽东从根本上已经放弃了这一基本方针B、坚持正义的老一辈革命家被打倒

C、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实行文化专制D、为防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推行“和平演变”

【解析】注意题目设问指向是“直接原因”,恶意篡改和歪曲“双百”方针的正是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他们实行的是法西斯文化专制。

7、下列不属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单纯的八个“样板戏”的是(D)

A、《奇袭白虎团》B、《智取威虎山》C、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D、《李慧娘》

【解析】《李慧娘》是在“文革”中被禁演的,新时期又得以与观众重新见面的传统剧目。

8、1979年5~7月,《人民日报》以《批透极“左”路线,贯彻“双百”方针》为题连续发表了一系列评论员文章。

包括(A)

①《“放”和“争”》②《放开手脚,大胆去写》③《敢于突破,勇于创新》④《让文艺工作者如坐春风》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党重新恢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政策转变过程。

要注意这些评论员文章所掀起的思想上拨乱反正的积极影响,反映了党的方针的转变。

9、新时期理论界能够提出许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见解的主要原因是(B)

A、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了拨乱反正,平反了冤假错案B、摆脱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僵化思想束缚

C、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知识分子的待遇极大提高D、进行对外开放,引进吸收外国先进科学技术

【解析】思想的解放是理论界创新的前提和保证。

10、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

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干涉他们。

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毛泽东

材料二:

马寅初表示:

“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

“文革”中,剧作家吴祖先和他的妻子、著名演员新风霞曾被下放劳动改造。

材料三: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1)结合材料一,分析毛泽东“不让哪几种花开放”?

这从根本上反映了“双百”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决不能让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方向,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思想开放。

说明了“双百”方针就是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这造成了什么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