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热点非连续性文本综合提能练共3套卷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共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58296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5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热点非连续性文本综合提能练共3套卷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共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热点非连续性文本综合提能练共3套卷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共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热点非连续性文本综合提能练共3套卷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共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热点非连续性文本综合提能练共3套卷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共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热点非连续性文本综合提能练共3套卷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共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热点非连续性文本综合提能练共3套卷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共用.docx

《高考语文热点非连续性文本综合提能练共3套卷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共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热点非连续性文本综合提能练共3套卷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共用.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热点非连续性文本综合提能练共3套卷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共用.docx

高考语文热点非连续性文本综合提能练共3套卷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共用

“非连续性文本”综合提能练(共3套卷)

(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共用)

“非连续性文本”综合提能练

(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

材料一:

近日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中小学校主要通过有关课程和活动开展书法教育。

书法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乃至世俗生活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减弱,书法教育的状况堪忧。

首先,中小学生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美观,字迹潦草;其次,“双姿”不规范者在全国中小学生中占比很大,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再次,学生普遍缺乏写好字的心态和习惯,多数不在意字写得不好;最后,“提笔忘字”现象日益严重。

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凤民表示,1988年成立的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在过去的20多年里,积累了丰富的书法教育的经验,他们正准备借着“书法进课堂”的东风,扩大书法特色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11年10月25日12版,有删改)

材料二: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

“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

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

”目前,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如何呢?

现有的教师是否能够胜任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需要?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面向广东省中小学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的问卷调查。

接受问卷调查的教师所在的学校中,配备有专职书法教师的占18.77%,由语文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27.18%,由美术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25.6%,没有配备书法教师的占28.45%。

缺乏能胜任书法课教学的教师这一现实也在另一项统计结果中反映出来,高达48.35%的教师认为目前学校开展书法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

附表:

学校书法教师配备情况

要解决书法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还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年宫和文化站的书法教师),经过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摘编自冯善亮、周凤甫《广东省中小学书法

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5年1月,有删改)

材料三:

当前教育部稳步推进书法教育进课堂工作成绩显著。

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对“识文断字”基本功提出新的要求,总体目标是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两种意识”。

但在继续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落实中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江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对全省35所中小学抽样调查显示,86%的学校因没有书法师资、教材等问题,开设的书法课走过场,形同虚设。

如何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卢中南接受了我们的专访。

他建议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开设书法课的情况全面调查,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高书法学科的学科地位,将加强书法教育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建立书法学科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体系中;重视并定期检查书法教学实施情况。

成立专业的书法教育监管小组,每学期、学年到校巡管,检查开课的真实情况,重在监督落实。

对书法学科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试科目。

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使书法教师专职化。

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必须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

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目标,尤其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考核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

卢中南认为,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才能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摘编自《中国艺术报》2017年3月6日7版,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则材料都发表于教育部发布重要文件之后,三者都密切关注我国教育方针和政策,并及时献言献策。

B.材料二显示,专职教师在书法教师中所占比例偏低,是目前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

C.关于“如何加强书法教育”,材料一重视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作用,材料三既强调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管理监督,也指出了学校、家庭方面的作用。

D.三则材料都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书法教育面临的问题,并且暗示读者,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

解析:

选D D项,“并且暗示读者,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无中生有。

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书法教育进课堂的问题,而且都认为开展书法教育迫在眉睫,亟须获得社会高度重视。

B.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了抽样调查数据,材料一虽能分析书法教育现状,但客观性略为欠缺。

C.材料一对书法教育现状进行描述,内容具体;材料二是调查报告,数据分析详尽客观;材料三专访专家,突出受访者个人观点。

D.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脑、手机的普及导致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减弱,为此,中国成立了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推进书法教育。

E.材料的语言风格因读者群体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材料二主要面向教育界,简洁严谨;材料一和材料三主要面向普通读者,通俗易懂。

解析:

选CE A项,“迫在眉睫”于文无据;B项,没有运用抽样调查数据,不一定就“客观性略为欠缺”;D项,逻辑错误,由材料一原文“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状况堪忧”“1988年成立的……委员会”可知,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早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脑、手机的普及。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解决书法教育师资不足问题的主要可行举措。

(4分)

答:

   

 

解析:

解题时,首先确定范围,材料二和材料三提到了书法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

师资力量不足,可以考虑提高现有教师水平,鼓励更多人从事此职业,吸纳更多书法教师。

结合材料二最后一段,可以考虑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聘请并培训有专长的校外人员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结合材料三第三段,可以考虑提高书法学科的学科地位,建立书法学科评价机制,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使书法教师专职化,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加强师范生书写技能训练,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等。

最后综合这些有效信息形成答案。

参考答案:

①加强师资培训。

加强师范生书写技能训练,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

②提高书法教师地位。

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

③提高学科地位。

建立书法学科评价机制,加大对学科成果的奖励力度。

④寻求社会支持。

与社会团体合作,聘请并培训有专长的校外人员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2分)

材料一:

[人民网] “公考热”曾经席卷全国,而与此同时,智联招聘发布的《2015春季人才流动分析报告》却显示,2015年春节公务员跳槽数量比去年增加超过三成。

这一出人意料的结果令人惊诧,公务员“跳槽热”是否真的来临?

这是喜是忧?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反腐,大力整顿“四风”,并出台各项规定与禁令,我国公务员便逐渐地褪去了“光环”,逐步走下了“神坛”。

随着养老金“双轨制”的废除,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务员越来越市场化,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公务员“跳槽热”的到来有其“必然性”,这对社会发展与进步是相当有利的。

公务员愿意跳槽、敢于跳槽,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公务员这个群体,也激活了社会人才市场,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当然,公务员“跳槽热”也必然会引发担忧。

公务员作为管理者与服务者,需要稳定的建设与发展,而公务员跳槽过于频繁,则有可能对公务员队伍建设造成负面影响,也有可能降低公务员群体的服务水平。

无论是喜还是忧,公务员开始跳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社会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既然发展的是市场经济,就应该让市场更多地去决定,更多地遵循市场自身的发展规律,少一些过度的解读,相信最终势必会达到“多赢”的状态。

(有删改)

材料二:

[新华网] 近日,智联招聘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向来被认为抱着“铁饭碗”的公务员,竟成为当前跨界跳槽最活跃的人群。

其实,公务员只是普通职业中的一种,公务员行业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样光鲜。

首先,公务员并非是个高收入行业,同样大学同年毕业的大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和当公务员,5年以后,收入就会拉开明显差距。

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这种差距就越明显。

其次,“上升空间狭窄”“人事关系复杂”“自我价值体现困难”等问题,也时常困扰着他们。

这样的情况下,公务员频繁跳槽,其实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所以,社会应当以平常的心态来看待他们的选择,对公务员跳槽多些理解与包容。

从某种角度来讲,公务员辞职人数剧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一方面,不少抱着升官发财的想法才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离开,有利于干部队伍吐故纳新;另一方面,优秀人才不再只向公务员这种单一职业蜂拥,这是市场主体和管理人才的回归,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完善与构建。

跳槽既是市场条件下自由选择的结果,也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纠偏”。

对于单位来说,老员工的离开有利于更新换代,但大规模员工离职尤其是骨干员工离职,则容易导致人才短缺,应当引起警惕并适当采取措施。

所以针对公务员频频辞职“下海”现象,政府应当建立合格人才进得来、不适合的人出得去、优秀人才留得住的公务员选拔任用机制。

对于用人单位,也要用待遇留住人才,解决他们基本的生存发展问题。

只要实现一个行业内人才的自由流动与良性竞争,并且赋予这一行业从业者合理的福利待遇和职业尊严,那么它就会自动实现人才的匹配,而不会出现短缺的问题。

(有删改)

材料三:

[中国文明网] 曾经让许多年轻人慕名并为之倾心竭力的热门行业出现了倒寒逆流之潮——公务员跳槽,这让很多人深感震惊和意外,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年轻人放弃“前功”、尽弃“公务员”而另谋生路呢?

国家行政部门的规范和严格管理,让许多年轻人越来越感受不到国家公务员带来的种种实惠,这是公务员跳槽的客观原因。

中国公务员制度有一个成长、发展的历程,它引纳外国的公务员制度并采用了古代的“科举制”的积极因子。

但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用权等慢慢地被纳入法制化轨道,行政工作人员的行为有了规范和约束,自然感到受限制。

相比其他行业的收入,原先的愿望、打算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使公务员萌生了跳槽另谋生路的打算,我想这是跨行业公务员跳槽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原因。

中国在职公务员的跳槽和近几年“国考热”的降温,是人们对各种职业认识的理性回归。

以前很多人认为在国家行政部门任职既有政治上的功名,又有经济上的实惠,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

国家公务员只是为人民办实事的工作人员,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更谈不上什么特权。

随着认识上的变换,一些公务员选择跳槽,流动到其他的行业,也属正常。

针对以上的问题,政府要大力推进,行动起来。

合理的职业流动机制是中国公务员的“跳槽”助推器。

国内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一直都在不停地流转、变动,公务员的“跳槽”也是行业流动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如何让公务员的“跳槽”融入正常的流动中来,政府需要思考。

(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对“公务员跳槽热是喜是忧?

”这一问题持谨慎观望的态度,既指出了公务员跳槽在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上的好处,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突出强调遵循市场规律的重要性。

B.材料二认为,社会对待“公务员跳槽热”这一现象应给予理解和包容。

材料在分析了公务员跳槽的原因和社会意义的基础上,也向用人单位和政府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C.材料三对公务员跳槽现象原因的分析侧重于为政府提供相应的应对思路,认为政府若能建立合理的职业流动机制,就能让公务员融入社会各行业的正常流动中去。

D.三则材料都围绕“公务员跳槽”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真实客观的报道,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或意义,读者综合参考可以比较全面地把握新闻事件的价值。

解析:

选C “若能建立合理的职业流动机制,就能让公务员融入社会各行业的正常流动中去”说法绝对,原文只表示合理的职业流动机制是中国公务员的“跳槽”助推器。

5.下列各项中,对材料三“公务员跳槽热”原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大批的年轻公务员希望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以达到与自身能力和需求相匹配的收入水准。

B.国家行政部门的规范和严格管理,一方面强化了对公务员行为的规范和限制,另一方面也取消了公务员的各种实惠。

C.依法行政、依法用权等慢慢地被纳入法制化轨道,公务员受到了更多的限制、约束,表现自我能力和价值的空间变得狭窄。

D.人们对公务员职业的认识回归理性,认识到公务员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更谈不上什么特权。

E.社会各行业人员一直都在不停地流转、变动,作为行业流动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公务员的正常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

解析:

选DE A项,“大批的年轻公务员”夸大事实,文中信息显示是越来越多的公务员。

B项,“取消了公务员的各种实惠”错误,原文只是“让许多年轻人越来越感受不到国家公务员带来的种种实惠”。

C项,“表现自我能力和价值的空间变得狭窄”于文无据。

6.对“公务员跳槽热”现象,材料一和材料二认为会带来哪些问题?

它们的分析角度有何不同?

请结合原文信息简要概括。

(4分)

答:

   

 

解析:

回答本题时,要注重把握材料表述的角度和内容。

比如材料一,主要从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讨论了“公务员跳槽热”对公务员队伍建设和公务员群体服务水平产生的负面影响。

材料二,主要从公务员职业本身的角度进行分析,讨论了公务员人才流失的后果,即会造成人才短缺的问题等。

参考答案:

问题:

材料一认为“公务员跳槽热”会对公务员队伍建设和公务员群体服务水平产生负面影响,材料二则认为“公务员跳槽热”会造成人才流失,进而出现人才短缺问题。

角度:

材料一是从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的,材料二是从公务员职业本身的角度进行分析的。

“非连续性文本”综合提能练

(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

材料一:

中国社会车辆的平均载人数量为1.5人,车辆座位资源利用率低下。

而拼车是提升车辆座位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

在不增加城市基础运力负荷的前提下,拼车能通过提高车辆的使用率极大地增加汽车运力供给,提高出行效率。

来自滴滴平台的数据还显示,滴滴快车拼车可帮助司机平均提升24%的车辆利用率。

在车辆利用率大幅提升、司机收入增加的同时,城市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近年来,我国汽车共享出行快速发展,尤其是其中网约车这一创新业态有效缓解了中国目前迫切的出行供需矛盾,显露出巨大的经济及社会价值。

汽车共享出行催生的移动互联技术革新,亦可以为中国带来关联行业升级更新、整体移动出行市场腾飞等多重附加值。

(摘编自2016年10月全景网)

材料二:

材料三:

早晨打开手机查看天气,出门开车打开手机地图进行导航,中午用手机订外卖享用美食,晚上回到家通过健身软件跟着健身教练进行锻炼。

滴滴出行和摩拜单车等通过手机应用软件颠覆了用户的出行方式和理念;丁香园、春雨医生等医疗应用软件提供了在线医疗方式……这些都是“互联网+”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也是新型的“指尖”文化。

“互联网+”给生活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就是电子商务,此外,交通、金融支付,甚至在受教育、娱乐、思维方式等方面也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便利性、互动性、分享性是“互联网+”最明显的特点。

对于这样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和潮流,张鸿认为,“实体和网络不可互相替代,它们只是人们对于生活方式的选择或者是生活方式在某些方面的变化。

我们应该两者兼顾,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摘编自2017年1月光明网《“互联网+”

渗入生活细分领域 国人乐享“指尖”生活》)

材料四:

人类有了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之后——情况就变得完全不一样。

我们想一想,互联网对生产力有直接的提升作用吗?

间接的作用可以有,比如可以把制造出来的商品卖到世界不同角落,这对产量和价格都有所推动。

互联网更重要的还是对人本身的改变。

尤其是我们熟悉的QQ和微信。

在不同的地点,我们总可以保持联系。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互联网并不一定直接提升生产力,但是对于人的生活内容和体验来说,互联网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从这个意义上看,互联网对中国经济带来的转型是根本性的,让我们从原来只关注生产,到不仅可以关注物质生产,更可以关注那些非物质的体验和享受。

这其中也包括了知识的分享和传播:

原来可能只有耶鲁、北大、清华的学生才可以学到的知识,有了互联网之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互联网使得金融不再是贵族俱乐部,而是为千千万的普通人、老百姓,特别是千千万的小微企业,通过互联网金融提供直接的支持。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看到原来金融体系主要是为国企,为大的已经成功的民企服务的,但是互联网金融与其说是对大企业——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还不如说是为广大的老百姓、千千万的小微企业提供直接的金融服务。

不管是屌丝出身,还是富有的家庭出身,我们都能够享受到现在的技术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好处和机会。

(摘编自金融界资讯《互联网到底改变了什么?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滴滴快车可以有效提升车辆利用率,增加司机的收入,缓解城市出行难的问题。

B.材料二中,无论是农村网民数量,还是农村网民数所占比例,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C.随着移动互联网进一步深入用户生活,传统生活方式诸多方面呈现出“互联网+”的趋势。

D.借助互联网,我们都有机会分享原来可能只有名牌大学的学生才可以学到的知识。

解析:

选B B项,2006、2009、2010、2011年,农村网民数所占比例比上一年有所下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网约车彻底解决了中国目前亟待解决的出行供需矛盾,汽车共享出行又催生了移动互联网技术革新。

B.由材料二可知,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规模到2016年产生了飞跃,而增长率在2015年出现了暴涨。

C.通过互联网可以把制造出来的商品卖到世界不同的角落,这是互联网对生产力的直接提升作用。

D.互联网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和潮流,网络经济以其独特的优势必将取代实体经济。

E.互联网使得金融不再是贵族俱乐部,而是为广大百姓、众多小微企业提供直接的金融服务。

解析:

选BE A项,“彻底解决了”说法错误,应该是“有效缓解了”。

C项,应该是“间接提升作用”。

D项,“必将取代实体经济”无中生有,过于绝对。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互联网在出行和交流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4分)

答:

  

 

参考答案:

①带来了出行的便利,提升了车辆的使用率,颠覆了用户的出行方式和理念。

如滴滴快车拼车(滴滴出行)、摩拜单车和手机导航。

②方便了人们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分享和传播。

前者如利用QQ和微信等,在不同地点总可以保持联系;后者如利用互联网,原来可能只有名牌大学的学生才能学到的知识,我们也可以学习、传播和分享。

(每点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2分)

材料一:

2017年9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就国歌的地位、奏唱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国歌标准曲谱和官方录音版本、国歌的宣传教育、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

国歌法并非中国独有。

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都有单独的国歌法,对播放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时的相关礼节都有明确的规定。

在新加坡,如果有意不按官方安排奏唱国歌,或奏唱国歌时无合理原因不起立致敬的,将被起诉,并最高处以1000美元罚金。

美国有关法律规定:

在演唱国歌时,如果有国旗展现,穿制服的军人行军礼,其他所有人都应该向国旗立正,右手放在心口,行“效忠礼”。

(摘编自杜茂林《“为歌立法”:

国歌背后的理智与情感》)

材料二:

(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来了,你用“正确姿势”爱国歌了吗?

》)

材料三:

国歌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

“在校园、奥运赛场、边防哨所……每次奏响国歌都是对祖国和民族精神的一次礼赞。

”国歌展示馆馆长杨春霞说,“国歌是代表国家的歌曲,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局局长金雪萍表示,国歌立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也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结晶的崇高敬意。

法律中对于如何正确使用国歌的具体规定,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等多重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主任武增说:

“那种把维护国歌尊严与所谓公民的言论自由、表达自由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国家要对公民合法的权益予以保障,同时公民不得滥用自由和权益。

对辱没国家的尊严、损害民族感情、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必须予以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摘编自朱宁宁《维护国歌尊严权威 奏唱国歌有法可依》)

材料四:

国歌法通过并颁布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依照法定程序,分别征询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他们均认为,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符合两部基本法的规定,是适当的。

香港、澳门社会普遍认同这部全国性法律属于两部基本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法律。

2017年10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了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和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的说明。

两个决定草案的说明指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

说明还指出,近些年香港发生了一些不尊重国歌的事件,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引起包括广大香港居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为有效防止并处理这类行为,按照香港基本法规定将国歌法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就更加具有迫切性和现实重要性。

(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拟列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B.

C.

D.

解析:

选B “正当行使言论自由权”不妥,应是“滥用自由和权益”;“损害民族感情”表述也不全面。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从材料二的相关调查结果看,国歌法中对“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的规定比对“奏唱国歌的场合”的规定更重要。

B.调查显示,一些公民缺乏对奏唱国歌时的一般礼仪的了解,这无疑是人们在奏唱国歌时嬉笑打闹、态度不够严肃的主要原因。

C.我国制定国歌法,与一些国家的做法一致,并且在我国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D.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港澳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制定的民意基础。

E.《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这是可以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的一个法理依据。

解析:

选CE A项,“比……更重要”错。

国歌法所作的各项规定都有其现实的针对性和存在的必要性,其意义和价值不具有可比性。

B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人们奏唱国歌时态度不够严肃,不仅仅是因为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