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育种作业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4831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9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育种作业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育种作业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育种作业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育种作业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育种作业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育种作业含答案.docx

《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育种作业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育种作业含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育种作业含答案.docx

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育种作业含答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育种作业

1.(2019·银川一中高三模拟)离子束诱变育种是将低能重离子注入到生物体、组织或细胞内,使其产生变异。

该技术应用于药用植物的研究,不仅克服了辐射诱变的盲目性,而且能降低辐射诱变的负效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束诱变不能产生染色体变异,而辐射诱变可以

B.离子束诱变育种的结果都是有利的变异

C.通过离子束诱变育种产生的具有优良效用的药用植物是新物种

D.离子束诱变育种较辐射诱变育种处理的育种材料相对较少

2.(2018·林州第一中学高三调研)将物种①(2n=20)与物种②(2n=18)杂交可产生子代③,对③将作如图所示处理。

(注:

①的染色体和②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不会相互配对)。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过程皆可发生

B.⑥是一个新物种

C.由③到④过程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由③到⑥的过程不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3.(2018·绵阳一中月考)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高秆和矮秆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

现有不抗病矮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①:

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6株、抗病矮秆1株(乙)和不抗病高秆1株(丙)。

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秆、抗病矮秆、不抗病高秆和不抗病矮秆。

选取F1中抗病高秆植株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高秆植株(丁)。

实验②:

以甲和丁为亲本进行杂交,F1都表现为抗病高秆。

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②可以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之间的显、隐性关系

B.实验①F1中抗病高秆植株能产生四种类型的雌、雄配子

C.该育种实验运用了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杂交育种技术

D.实验①中的白化苗不能合成叶绿素,不久会死亡,这类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4.如图表示利用某种农作物品种①和②培育出⑥的几种方法,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Ⅵ是用秋水仙素处理正在萌发的种子

B.培育品种⑥的最简捷的途径是Ⅰ→Ⅴ

C.通过Ⅲ→Ⅵ过程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D.通过Ⅱ→Ⅳ过程育种最不容易达到目的

5.(2019·邯郸模拟)下列有关人工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能定向地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B.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C.只有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基因工程能够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6.(2019·福州高三质检)已知普通西瓜为二倍体,西瓜果皮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果皮深绿色条纹(A)对浅绿色(a)为显性,下图表示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大致流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素处理后,幼苗体细胞均含四个染色体组

B.若四倍体(父本)和二倍体(母本)杂交,商品果实的果皮为浅绿色

C.商品果实中具有深绿色条纹果皮的是三倍体西瓜

D.商品果实若出现浅绿色果皮,是三倍体自花传粉的结果

7.如图为白色棉N的培育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太空育种的优点是突变率高、目的性强

B.图中改变基因数量的过程是“处理”这一步

C.粉红棉M自交产生的后代中不可能出现深红棉

D.题图涉及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8.(2018·合肥质检)将基因型为AAbbcc、aaBBcc植株杂交得到幼苗,将幼苗分别作如图所示处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获得具有新的理想性状的①植株需要经过多次选育

B.②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

C.③植株能够提供9种类型的雄配子

D.④到⑤过程中,基因A、a所在的染色体会移向细胞同一极

9.(2019·定州校级月考)某农科所通过如图育种过程培育成了高品质的糯小麦,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有基因重组、染色体数目变异

B.a过程能提高突变率,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C.a、c过程都需要对其萌发的种子使用药物诱导

D.要获得yyRR,b育种过程的育种年限最短

10.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二倍体),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

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高蔓、感病是显性性状。

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过程①的自交代数越多,纯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越高

B.过程②可以取F1中任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

C.经③处理获得的是由染色体加倍而成的多倍体植株

D.经③处理后获得的植株中符合生产要求的约占

11.(2018·深圳调研)如图为利用二倍体植物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BbTt)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植株A的体细胞内最多有_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植株C的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过程③中能够在显微镜下看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水仙素用于培育多倍体的原理是其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________(填编号)过程。

(4)利用幼苗2培育出植株B的育种过程的最大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株B纯合的概率为________。

(5)植株C属于单倍体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培育成功说明花药细胞具有__________。

12.(2019·武汉模拟)下图表示由甲、乙两种植物逐步培育出戊种植物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Ⅰ过程培育出丙种植物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方法一:

将甲、乙两种植物杂交得到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植株,并在________期用__________(化学物质)处理,从而获得基因型为bbDD的丙种植物。

方法二:

先取甲、乙两种植物的________,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获得具有活力的________;然后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诱导融合、筛选出基因型为________的杂种细胞;接下来将该杂种细胞通过____________技术培育出基因型为bbDD的丙种植物,此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克服了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2)由丙种植物经Ⅱ过程培育成丁种植物,发生的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丁种植物经Ⅲ培育成戊种植物的过程,在育种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

(3)若B基因控制着植株的高产,D基因决定着植株的抗病性。

如何利用戊种植物(该植物为两性花),采用简便的方法培育出高产抗病的新品种(不考虑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请画图作答并作简要说明。

 

(4)通过图中所示育种过程,________(填“能”或“不能”)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答案精析

1.D

2.B [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图形分析可知,物种①和物种②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产生可育后代,所以图中③不能自交产生后代,即图中⑤到⑨的过程是不存在的,A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③不是一个物种,⑥是③加倍形成的,是可育的,属于一个新物种,B正确;由③到④过程表示的是诱变育种,进行的是有丝分裂,而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一般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由③到⑥的过程表示的是多倍体育种,可以发生基因突变,D错误。

]

3.D

4.A [⑤(ab)为单倍体,没有种子,过程Ⅵ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A项错误;Ⅰ→Ⅴ为杂交育种,培育品种⑥的最简捷的途径是杂交育种,B项正确;Ⅲ→Ⅵ过程为单倍体育种,其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项正确;Ⅱ→Ⅳ过程为诱变育种,最不容易达到育种目的,D项正确。

]

5.C [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需经过选择过程,均能定向地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A正确;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B正确;诱变育种能提高突变率,在短期内获得各种优良变异类型,也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错误;基因工程能够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D正确。

]

6.C

7.B [太空育种的优点是突变率高,但其原理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因此,目的性不强,A项错误;图中“处理”这一步涉及的变异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导致基因数量减少,B项正确;粉红棉M自交产生的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1/4深红棉S、1/2粉红棉M、1/4白色棉N,C项错误;题图中的4种棉仍属于同一物种,因此,题图只涉及基因多样性,没有涉及物种多样性,D项错误。

]

8.D [获得①植株的过程属于诱变育种,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获得具有新的理想性状的①植株需要经过多次选育,A项正确;幼苗的基因型为AaBbcc,自交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即纯合子)占总数的1/4,B项正确;③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BBbbcccc,AAaa能产生AA、Aa、aa三种配子,BBbb能产生BB、Bb、bb三种配子,cccc能产生cc一种配子,故③植株能产生3×3×1=9种配子,C项正确;④植株通过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⑤植株全部为纯合子,故不会出现A、a所在染色体移向细胞同一极的这种情况,D项错误。

]

9.A

10.C [在杂交育种中,通过反复自交可提高纯合子的比例;由于F1中植株的基因型是相同的,故过程②可以取F1中任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由于该番茄植株是二倍体,故其单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加倍而培养成的是纯合的二倍体植株。

育种要求是获得高蔓抗病番茄植株,F1产生4种类型的花药,故经③处理后获得的植株中符合生产要求的约占

]

11.

(1)4 n=10 前期和中期 

(2)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3)② (4)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100% (5)体细胞中含有玉米配子的染色体数目(或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成) 全能性(玉米的全套遗传信息)

解析 

(1)植株A是亲本的体细胞离体培养形成的,因此植株A的体细胞中也含有2个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此时,染色体组数最多,含有4个;植株C为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单倍体,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因此其染色体组成为n=10;染色单体是间期复制后出现到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消失,因此能观察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前期和中期。

(2)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3)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即图中②过程。

(4)幼苗2是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单倍体植株,利用其可进行单倍体育种,而单倍体育种最大的优点是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植株均为纯合子,因此植株B纯合的概率是100%。

(5)植株C是由配子发育而成的单倍体;植株C的培育成功说明花药细胞具有全能性。

12.

(1)bD 幼苗 秋水仙素 体细胞 原生质体 bbDD 植物组织培养 

(2)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易位) 诱变育种

(3)如图所示

从子代中选出高产抗病的植株,不断自交选育,直到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即可培育出基因型为

的高产抗病的新品种 (4)能

解析 

(1)方法一为多倍体育种,其过程为:

甲(bb)、乙(DD)两种植物杂交得到基因型为bD的植株;因基因型为bD的植株不育,因此需要在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获得基因型为bbDD的丙种植物。

方法二是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新品种,其过程是:

先取甲、乙两种植物的体细胞,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去除细胞壁,获得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再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筛选出基因型为bbDD的杂种细胞,将该杂种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出基因型为bbDD的丙种植物,此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克服了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2)由丙种植物经Ⅱ过程培育成丁种植物的过程中,b和D基因所在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发生了易位,所以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易位)。

将丁种植物经Ⅲ培育成戊种植物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该育种方法为诱变育种。

(3)利用戊种植物(该植物为两性花)培育出高产抗病的新品种,所采用的简便育种方案就是让戊种植物自交,从子代中选出高产抗病的植株,不断自交选育,直到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即可培育出基因型为

的高产抗病的新品种。

(4)通过图中所示育种过程培育出的丙种植物,与亲本甲种植物和乙种植物都存在生殖隔离,是一个新物种,所以能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