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八校联盟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43961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八校联盟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贵州省八校联盟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贵州省八校联盟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贵州省八校联盟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贵州省八校联盟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八校联盟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

《贵州省八校联盟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八校联盟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八校联盟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

贵州省八校联盟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贵州省八校联盟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文综历史试题

24.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诸子分財)者,倍其赋”对此规定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有利于小农经济形成

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25.“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

”(钱穆《国史大纲》)此田亩最有可能是

A.天子赐予的井田   B.因军功受赏的土地

C.租种的诸侯土地D.国家授予的无主荒地

26.《春秋决狱比》中有一典型案例:

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拿棍子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

官府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

但董仲舒根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

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孝治天下、儒家独尊B.原心定罪、以礼入法

C.德主刑辅、以人为本D.纲常为主、刑法为辅

27.明朝时期,在文学作品“三言二拍”中,商人出现频率很高、多以主角的身份出现。

且重视商业描写、商人多以拼搏形象示人。

这主要反映出

A.社会商品经济的活跃B.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C.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D.商人阶层地位变动频繁

28.在近代化的探索中,中国人先后经历了“英国、日本式道路——美国式道路——俄国式道路——中国式道路”。

以下解读中,错误的是

A.英国、日本式道路由晚清政府主导B.美国式道路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巨变

C.俄国式道路出现在大革命失败以后  D.中国式道路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9.从晚清到民国初年,“诗界革命”、“文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婚姻革命”、“教育革命”、“社会革命”、“佛教革命”、“祖宗革命”、“产业革命”、“科学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这些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之中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日益高涨

C.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

30.下图为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曲线图,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①在近代中国逐渐解体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B.③对近代中国起到了“破坏”和“建设”双重作用

C.④对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提供了根本动力

D.①②③⑤都束缚阻碍了④的发展

31.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对婚姻的定义是“男女之间的结合,是终身的结合,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这就改变了罗马法中原有的“允许离婚,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的现状。

这一变化说明

A.私有财产受到罗马法保护B.基督教丰富了罗马法内容

C.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权益D.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世俗化

32.波兰历史学家伊萨克﹒多伊彻谈及苏联(俄)历史上的某次饥荒时,这样说到:

“他们(农民)屠宰的牝牛有1500多万头,绵羊和山羊约4000万只,猪700万只、马400万匹。

全国牲畜减少了一多半。

”造成饥荒的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D.农业集体化运动

33.《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

“促进工业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

一面设立劳资调节机关。

遇有劳资纠纷,经以公平调处。

并须赋予机关以最后强制执行之权,借以保障企业之安全与劳动之工作。

”材料和罗斯福新政的不同之处在于

A.注意调节劳资双方关系B.政府限制垄断资本主义

C.由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D.政府加强对工业的指导

34.有学者在总结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外交时,概括为:

“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

”结合下表,对概括解读错误的是

三句话内容

解读及其表现

形势大变化

A.指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看法有了变化

政策大调整

B.指维护我国的独立自主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外交大发展

C.一是指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组织的活动

D.二是指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政治的外交活动和加入世贸组织

35.戈尔巴乔夫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封面主题词是“Starting  Over”(重新开始)。

此图透露的信息是

A.借用媒体宣传图谋思想渗透

B.旨在消除意识形态的矛盾

C.肯定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D.试图说明美苏争霸结束

40.(25分)18世纪中叶,曹雪芹的《红楼梦》问世,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灿烂的艺术丰碑。

此后,对《红楼梦》的研究不断展开,逐渐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红楼梦》的批评与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754年至1901年。

第二阶段是从1902年至1949年,这是现代红学的开端。

1917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出版《石头记索隐》,继承了清中期以来对《红楼梦》研究的思路。

1921年时任北大教授的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观点正好与蔡元培相反,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胡适使用“科学”“实验”等方法考证《红楼梦》,吸引了一大批的追随者,真正形成了一个学术流派,开启了现代红学的研究。

第三阶段自1949年至1978年。

1954年,毛泽东写下了《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亲自领导和发动了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胡适思想的批判运动,开了新中国成立后将不同学术观点之争同政治斗争联系起来的先河。

此后,用阶级斗争分析法研究《红楼梦》成为红学的主流。

第四阶段自1978年至现在,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红楼梦》研究与海外红学合流而相呼应,从而进入了一个更加彻底的多元化时代。

——陈维昭《红学通史》等

(1)明清时期,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小说发展迅速。

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

(10分)

(2)蔡元培与胡适关于红学的争论体现了当时北大的什么办学方针?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胡适“开启现代红学研究”的主要背景。

(10分)

(3)根据材料指出红学研究第三到第四阶段的变化。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5分)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后,中国面临巨大的压力,为寻求出路提出了“四三方案”。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20世纪70年代初向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荷兰、瑞士、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大规模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的计划。

中国利用“四三方案”引进的设备,结合国产设备配套,兴建了26个大型工业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人民币,至1982年全部投产,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1972年至1978年成套设备引进建设规模表(部分)

项目

投资

(亿元)

设计能力

引进国家

宜昌湖北化肥厂

2.45

合成氨30万吨,尿素48万吨

美国、荷兰

北京石油化工总厂

23.70

乙烯30万吨、高压聚乙烯18万吨、聚丙烯8万吨

日本、联邦

德国、美国

上海石油化工总厂

20.79

化纤原料10.8万吨、化学纤维5.2万吨

日本、

联邦德国

天津大港电厂

4.50

发电机组32千瓦

意大利

武钢1.7米轧机工程

38.9

热轧钢板300万吨、冷轧钢板100万吨,硅钢片7吨

日本、

联邦德国

请回答: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主题,并至少从三个角度对提炼的主题进行说明。

(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北周武帝曰)“佛经广叹崇建图塔,壮丽修造致福极多。

此实无情何能恩惠,愚人相信倾竭珍财徒为引费”;“父母恩重沙门不敬,悖逆之甚国法不容”;“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

自废(佛)已来民役稍希(稀),租调年增兵师日盛。

东平齐国,西定妖戎,国安民乐,岂非有益?

——摘编自道宣《广弘明集》

材料二唐代后期,由于佛教寺院土地不输课税,僧侣免除赋役,佛教寺院经济过分扩张,损害了国库收入,与普通地主也存在着矛盾。

唐武宗于会昌五年(845)四月,下令清查天下寺院及僧侣人数。

八月令天下诸寺限期拆毁,没收寺产良田数千万顷,奴婢十五万人,僧尼迫令还俗者共二十六万零五百人。

政府从废佛运动中得到大量财物、土地和纳税户。

这是一次寺院地主和世俗地主矛盾的总爆发,佛教遭到的打击是严重的,佛教徒称之为“会昌法难”。

——摘编自XX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武帝唐武宗灭佛的背景。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武帝唐武宗灭佛的影响。

(7分)

4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美国)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次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

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中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材料二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

以下几个因素可解释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几十年中所产生的这一悲惨结果。

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

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传统的文官候选人一直从那里产生。

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注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艺术。

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

材料三(中国)这种共和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

然而失败的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的种类的新国家”中“新”的具体表现。

(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造成“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的理由。

结合三则材料回答,共和政体在中美不同的境遇说明了什么?

(9分)

4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1939年8月2日,著名核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向罗斯福总统建议,应抢在德国之前研制出原子弹。

1941年12月6日,美国花费巨资,集中全世界最优秀的科学家,启动代号为“曼哈顿工程”的核武器研制计划,并在1945年7月15日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瞬间夺去了21万人的生命。

核轰炸的消息传来,爱因斯坦痛心疾首地说:

“当初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

材料二对于二战后期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国际上一直存在着两种看法:

一种从战争本身角度出发,认同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另外一种则是从道义角度出发,否定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

(1)爱因斯坦向罗斯福提议研制原子弹的本意是什么?

他又为什么感到这是他一生“最大的错误和遗憾”?

(8分)

(2)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

(7分)

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林则徐和徐继畲,这两位当时中国思想界的前沿人物在福州有一次罕见的较量,史称“乌山之争”。

1850年夏天,英国的一名传教士租赁了(福州郊外)乌山神光寺的几间房屋,租期为六个月。

此事引起了林则徐及城内部分士绅的不满。

林则徐上书福建巡抚徐继畲,要求武力驱逐英人。

徐继畲主张采取外交手段处理,避免酿起事端。

林则徐则认为,这样做太过懦弱,他情绪激昂地表示,如果战事不可避免,年老又多病的他也在所不辞地挺身而出。

此事在朝廷引起轩然大波并最终导致徐继畲被革职。

——摘编自赵柏田《帝国的迷津》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乌山之争”发生的历史背景。

在对待“英人租赁乌山神光寺的几间房屋”的问题上,林则徐和徐继畲两人的态度有何不同?

(6分)

(2)林则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此进行评价。

(9分)

贵州省八校联盟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D

D

A

C

C

A

D

B

D

B

B

A

24.D

解析:

“分异”分家造就了小家小户的形成,故有利于小农经济形成,自然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因此A、B正确;不仅要分家而且还要分割家产,这与传统宗法制下由嫡长子继承家庭中的政治地位(贵族家庭)和主要财产相悖,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

故C项正确;君主专制是秦统一后,确立了皇帝制后出现的故D项错误。

所以,选D

25.D

解析:

抓住“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

”说明可以起到限制土地兼并、保护小农经济的作用,井田制是土地国有制,不存在土地兼并,故A错;同理C也错;B与材料无关;D选项为均田制可以起到限制土地兼并、保护小农经济的作用。

所以,选D

26.A

解析:

董仲舒根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

这体现了他以动机作为判案的依据、这叫原心定罪;以父子关系否定法律,体现伦理纲常为主、以刑法为辅的断案思想,当然也将仁爱、以人为本思想体现在断案中。

故B、C、D正确;孝治天下虽是西汉治国理念,但儒家独尊无法体现。

所以选A

27.C

解析:

题干并未涉及“社会生活”的变化,故A项错误。

明清仍以重义轻利的宋明理学为官方哲学,仍固守重农抑商政策,商人阶层仍处“士农工商”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变动频繁无法体现。

故B、D项错误。

材料中“频率”、“主角”、“拼搏”等展示商人正面形象的表述,反映了人们对商人形象的转变,折射出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故C符合题意。

28.C

解析:

英国、日本式道路指的是君主立宪,戊戌变法遭慈禧为首的顽固派扼杀、清末新政、预备立宪都由清政府主持,沦为骗局。

故A正确;美国式道路为民主共和,代表事件为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国,促进中国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科学理性化、社会习俗文明化等巨变。

故B正确;俄国式道路为无产阶级“城市中心”,在中共成立之初就已出现,故C错误;中国式为马克思原理与中国国情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D正确

29.A

解析:

革命体现在方方面面,说明中国正处于转型之中。

B、C、D从经济、政治、思想来概括,显然不全面。

故选A

30.D

解析:

图中序号分别代表的是自然经济、洋务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洋务经济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故选D项

31.B

解析:

A项中的“私有财产”与材料内容没有关联,故排除;根据材料信息婚姻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可知基督教赋予婚姻神圣的意义,认为婚姻具有不可拆散性,而在此之前,罗马法是允许离婚的,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由此可见基督教丰富了罗马法内容,故B项为正确答案;这一规定对于长期处于夫权统治下的古罗马妇女而言,离婚变得困难了,这并不有利于保护妇女权益,故C项错误;D项中婚姻制度应该逐渐走向神圣化,故D错

32.D

解析:

内战时期,苏俄要集中人、财、物力确保战争胜利,不可能大肆宰杀牲畜。

不可能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余粮收集制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题意相反。

故B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题中没有反映重工业的信息。

故C项错误;为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苏联政府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民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所以出现了题中消极应对现象,D项正确。

33.B

解析:

材料中“促进工业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

一面设立劳资调节机关”反映了政府加强对工业的指导,调整劳资关系,与罗斯福新政一样都发挥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作用。

不能看出限制垄断资本主义。

故选B

34.B

解析:

独立自主维护国家主权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外交基本政策,并不是1979年以来的政策大调整。

故B错误。

A、C、D正确

35.A

解析:

在苏联解体之前,意识形态的矛盾一直存在,美国一直进行思想渗透、和平演变。

故B错误;“重新开始”体现了对改革质疑,并不等于肯定改革,故C错误;美苏争霸结束于苏联解体,故D错误;材料体现利用媒体表达政治观点,符合冷战时期思想,故A正确

40题:

解析:

(1)问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阶级等角度分析,注意抓住限制词“时代背景”。

(2)问“办学方针”结合所学回答即可;“文化背景”可以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中西文化交流等角度思考。

第(3)问联系1949年至1978年的主要政治事件,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第三阶段研究方法单一,用阶级斗争分析法研究《红楼梦》成为红学的主流;1978年以后,我国拨乱反正,实行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思想,故第四阶段红学研究进入到一个更加彻底的多元化时代。

参考答案:

(1)原因:

①封建专制腐朽没落;

②理学僵化、文化专制使部分文人将精力发挥在小说创作上;

③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

④市民阶层壮大;

⑤小说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故事性使其具有广泛的流传性;

⑥印刷术的不断进步。

(10分,每个要点2分,任答5点即可)

(2)方针: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2分)

背景:

①北大宽松的学术氛围;

②新文化运动宣传科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提倡民主和科学);

③对传统文化和研究方法的批判、反思(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⑤胡适海归运用西方先进的学术研究方法;

⑥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形成。

(8分,每个要点2分,任答4点即可)

(3)变化:

从单一的阶级斗争分析法到研究的多元化。

(2分)

原因:

①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拨乱反正);

②兴起思想解放运动;

③实行改革开放;

④恢复“双百”方针;

⑤重视海外研究成果,国际交流频繁。

(3分,任答2点即可)

41题:

解析:

第一步分析材料,确定思路。

就此题而言,由材料中“20世纪70年代初”“大规模引进”“兴建”“重要基础”进行影响分析较为容易,故分析方向为此次项目引进对后来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细化分析角度,如对我国对外开放决策的影响,对我国外交的影响,对我国国内经济建设的影响等。

第二步鲜明地亮出主题,分角度有条理地叙述,同时适当的联系相关史实予以说明。

参考答案:

示例:

主题:

中美关系的改善为以后改革开放提供了条件。

(3分)

说明:

①毛泽东决定同美国改善关系,批准引进技术设备,为以后改革开放提供了政策和思想权威。

②中美关系的改善推动了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外交关系的改善,为以后改革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③大型成套设备的引进投产,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以后改革开放提供了事实依据。

④中美关系的改善也有利于祖国的和平统一。

(任答三点得9分、言之成理亦可)

选修题参考答案:

45题:

(1)佛教盛行,广建寺塔,骗取百姓钱财;僧人不孝敬父母,国法难容;与寺院争夺兵员和土地控制权的需要;大量人口投入佛门,影响政府财政收入。

(8分)

(2)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土地,减轻了民众的赋役负担;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增强了的军事实力;佛教文化艺术遭到一定破坏。

(7分)

46题:

(1)“新的种类的新国家”是指美国成为总统制共和制国家;

具体表现:

联邦制、三权分立制、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6分)

(2)理由:

中国幅员辽阔,广大内地未受到西方影响;中国官员和知识分子专注儒家著作,强调道德伦理,对西方事务不注重;中国缺少学习外国的传统。

(6分)

说明:

从国情出发,不照搬别国政治体制。

(3分)

47题:

(1)本意:

抢在德国之前研制出原子弹,威慑希特勒,使其不敢发动世界大战。

(4分)

原因:

原子弹不但没有制止战争,反而用于战争,造成巨大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4分)

(2)评价:

原子弹不是战胜日本的决定性因素,但加速了日本投降和二战的结束。

日本人民是原子弹的受害者,但造成这一悲剧的元凶是日本法西斯集团,美国政府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7分)

48题:

(1)历史背景:

鸦片战争清朝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

(2分)

态度:

林则徐主张武力驱逐并不惜战争手段解决;徐继畲主张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

(4分)

(2)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前主张打破天朝上国的迷梦,向西方学习;(4分)

但在“乌山之争”中表现出一个传统封建士大夫的保守和狭隘,反映出林则徐对西方认识的局限性。

(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