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道路建设工程第二标段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43072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7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道路建设工程第二标段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社区道路建设工程第二标段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社区道路建设工程第二标段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社区道路建设工程第二标段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社区道路建设工程第二标段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区道路建设工程第二标段施工组织设计.docx

《社区道路建设工程第二标段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道路建设工程第二标段施工组织设计.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区道路建设工程第二标段施工组织设计.docx

社区道路建设工程第二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中牟县中刁路、刁黄路及大辛庄社区道路建设工程第二标段,工程内容包括:

1.1中牟县X004中刁线(S223至府李庄)(K14+000—K25+712)段改建工程(其中包括西陶桥、小王庄桥、马河桥各一座、涵洞12道),路基宽22.5米,路面宽16米,本标段起点(K14+000)位于西陶村北,终点(K25+712)位于康沟河桥北侧桥头处,全长11.712km。

路面结构为:

上面层:

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粘层沥青、下面层:

7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乳化沥青封层、透层、上基层:

18cm水泥稳定碎石(5:

95)、下基层:

18cm水泥石灰土(4:

96)、底基层:

18cm水泥石灰稳定土(4:

12:

84)。

西陶桥加宽方案为双侧拼宽,双侧各加宽5.35米,加宽后桥梁宽度为22.7米,加宽桥梁空心板板宽1.24米,板高0.8米。

下部结构为1.2m的独柱式桥墩、柱式桥台,直径1.2、1.5m的钻孔灌注桩基础。

小王庄桥为新建桥梁,全长21.04米,宽度为22米,上部结构为1-16米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板高0.8米,板底宽1.24米,边板悬臂0.38米,下部结构为柱式台,钻孔灌注桩基础。

马河桥加宽方案为双侧拼宽,双侧各加宽5.02米,加宽后桥梁宽度为22.54米,加宽桥梁空心板板宽1.24米,板高0.95米。

下部结构为1.2m的独柱式桥墩、柱式桥台,直径1.2、1.5m的钻孔灌注桩基础。

1.2中牟县X023刁黄线(刁家至223)段改建工程,(其中包括小清河桥一座、涵洞8道)。

路基宽22.5米,路面宽16米,项目起点位于县道X023与X004交叉处刁家乡以东,终点接于省道S223线,全长9.998957公里。

路面结构为:

上面层:

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粘层沥青、下面层:

7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乳化沥青封层、透层、上基层:

18cm水泥稳定碎石(5:

95)、下基层:

18cm水泥石灰土(4:

96)、底基层:

18cm水泥石灰稳定土(4:

12:

84)。

小清河桥加宽方案为双侧拼宽,双侧各加宽5.27米,加宽后桥梁宽度为22.54米,加宽桥梁空心板板宽1.24米,板高0.8米。

下部结构为1.3m的独柱式桥墩、柱式桥台,直径1.5m的钻孔灌注桩基础。

1.3大辛庄社区道路新建工程,路基宽13米,路面宽12米,起点位于S102三官庙东南坡刘东S102线处,起点桩号为K0+000,路线沿河沟东侧向北,终点位于丁庄社区处,终点桩号为K1+000,长1.000公里。

路面结构为:

面层:

20cmC30水泥混凝土、基层:

18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18cm水泥石灰稳定土。

2.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2.1施工准备工作

根据建设单位要求的开工日期,为保证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迅速成立项目经理部并集中于现场办公,具体负责各项工作。

2.1.1技术准备

2.1.1.1熟悉与会审图纸:

要求项目部所有人员熟悉图纸设计内容,弄清弄懂图纸所含内容的疑点难点,特别要详细了解细部作法和质量要求。

2.1.1.2编制和审定施工组织设计:

根据业主要求,合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有关人员审定施工组织设计的合理性、适用性及可操作性。

2.1.1.3编制施工图预算:

根据业主所提出的要求,组织有关人员编制详细的施工图预算,明确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作量、材料用量及人工用量。

2.1.1.4技术交底:

包括图纸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交底、设计变更交底和分项工程技术交底,技术交底采用三级制,即公司技术科→项目部技术组,项目部技术组→施工员,施工员→施工操作人员。

2.1.1.5各种加工半成品技术资料的准备和计划: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业主对开工日期的要求,各种半成品的加工必须提前进行,以免影响工程进度。

2.1.2现场准备

2.1.2.1测量放线:

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点和相对标高以及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选择有利于施工放线的测量控制点,以便作为水平标高和沉降观测之依据。

2.1.2.2场地平整:

根据业主提供的“三通一平”条件,以及施工平面图的布置,结合施工现场实际进行场地平整,保证施工时排水畅通。

2.1.2.3临时道路、供水、供电管线敷设:

根据现场勘察,施工场地内已有电源、水源,施工时敷设临时供电、供水线路至施工所需位置。

2.1.2.4临时设施的搭设:

根据业主提供的施工现场条件,施工时需搭设办公室、宿舍、食堂、厕所等临时设施,施工完毕后拆除。

2.1.3其他准备

2.1.3.1组织调配劳动力,进行施工前的技术、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各项教育,并分工种进行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

2.1.3.2设置工程项目标牌、安全标牌和文明施工标牌,完善各项安全设施。

2.2测量施工方案

2.2.1测量方法及措施

2.2.1.1地表平面控制测量选用全站仪施测,建立四等导线控制网。

为保证测量挖制点的相对精度,平面控制网根据设计提供的控制点和实地地形情况布设精密控制网。

首级导线点的复测。

先根据设计文件,按相同的导线形式和同等精度进行施工现场实地测量(如原有导线点被破坏,则相应增设),经精确计算后,提交相关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核,确定首级导线点的三维坐标数据,作为施工测量依据。

2.2.1.2地表控制网经过多级复测,复测无误后方可进行引线进行测量工作。

2.2.1.3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

2.2.1.4高程控制按四等网施测,运用光电三角高程新技术,高程起算点利用定测高程,三角高程与地表平面控制测量同时进行相关的平差计算,天顶角观测四个测回,仪器高和反射镜高量至毫米。

2.2.1.5施工控制测量与地表平面控制测量按同等精度建网,施工中线测量使用光电经纬仪。

2.2.1.6测量作业需按《测规》要求,原始记录齐全,测量资料整洁无误,各种计算工作必须由两人独立进行,对照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2.2.1.7所使用仪器,钢卷尺按规定定期送检。

一般每月进行一次仪器校正检查。

2.2.1.8测量组需保管好各种测量桩,包桩时注明桩号,以防毁坏或用错桩。

2.2.2工程施工测量

2.2.2.1熟悉设计图纸资料,熟悉施工工艺和设计要求。

2.2.2.2熟悉现场情况,了解设计几何几尺寸及已有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分布情况。

2.2.2.3根据施工平面图和已有控制点,并结合实际地形,作好实测数据的计算整理,并绘制测量草图。

2.2.2.4纵断面测量

根据中线附近敷设的水准点,用水准仪测出道路中线上各里程桩和加桩处以及桥梁中线方向的地面高程。

然而根据测得的高程和相应的里程桩号绘制纵断面图。

纵断面图表示出中线上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情况。

纵断面水准测量的闭合允许值为±5mm(L以百米为单位)。

2.2.2.5横断面测量

横断面测量是测出各桩号处垂直于中线两侧一定距离内地面变坡点的距离和高程。

然后绘制成横断面图。

2.2.2.6距离测量及高程控制

①距离测量

a、钢尺丈量,用经纬仪进行定线,如地面平坦,可按整尺逐步丈量直至最后量出两点间的距离,若地面起伏不平,可将尺寸悬空并且估使其水平,以重球或测杆对准地面点或向地面投点。

测出其距离,地面坡度较大时,则可把一整段的距离分成几段丈量,也可沿斜坡丈量斜距,再用水准仪测出尺端的高差,然后按:

Lh=L0—L=

公式将倾斜距离改化成水平距离,量距时的温度与钢尺检定的标准温度(一般为20oC)相差不大时,可不进行温度改正,经检定的钢尺丈量距离,当其尺寸改正数小于尺寸的

,可不考虑尺寸改正。

b、公式法测距:

当地形高差较大时,采用公式L=

可计算出两点距离。

②高程控制及高程传递

a、高程传递:

用水准测量法传递高程,当开挖较深的基槽,可用水准测量传递高程,方法是:

在坎边设一吊杆,从杆顶向下挂钢尺(钢尺0点在下),在钢尺下端吊一重锤,在地面水准点和基坎之间安置水准仪通过钢尺传递高标。

b、用钢尺直接丈量垂直高度传递高程:

如开挖基槽不太深时,设置垂直标板,将高程引测到标板上,然后用钢尺向下丈量垂直高度,将设计标高直接画在标板上,既方便施工,又易于检查。

2.3路基土方开挖工程施工方案

2.3.1路基先恢复中线,放出边线桩。

对不同路段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

路基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化施工方法:

挖装机械配合自卸汽车施工。

2.3.2路基开工前,应考虑排水系统的布设,防止在施工中线路外的水流入线内,并将线路内的水(包括地面积水、雨水、地下渗水)迅速排出路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2.3.3对纵横向排水系统,要随着路基的施工,适时组织施工,保证雨季不积水,并及时安排边沟、边坡的修整和防护,确保边坡稳定。

2.3.4开挖中发现土层性质有变化时,及时报监理工程师修改挖方边坡坡度。

挖方路基施工标高,考虑因压实的下沉量,其值由试验确定。

2.3.5施工时注意对现场管线的保护,若发现图纸未示出的管线应做好现场保护,并及时报监理工程师或业主,暂停作业等待指示。

已开挖的适用于种植草皮或其它用途的表土,储存于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地点。

2.4路基土方填筑工程施工方案

2.4.1施工准备:

在全面熟悉设计文件交底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核对和施工调查,发现问题及时根据有关程序提出修改意见并变更设计。

施工前调查的内容包括:

2.4.1.1工程范围的地形、地质、水文和地面排水情况等。

2.4.1.2工程范围内的交通和地上、地下构筑物及公用管线情况。

2.4.1.3施工现场的供水、供电、电讯设备及场内外运输线路,生产和生活设施的设置地点等情况。

2.4.1.4沿线附近可供取土的地点和有关情况。

2.4.1.5沿线附近可供排水的沟渠和管涵等情况。

2.4.1.6施工现场附近测量标志及需要保护的植物和构造物等情况。

2.4.2开工前,按设计院交桩进行复测,发现问题及时报监理工程师核查。

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设计图表、施工工艺定出路基用地界桩和路堤、坡脚、路堑顶、边沟、护坡道、借土场、弃土场等的具体位置,并标明轮廓,报监理工程师核查。

2.4.3开工前,对本工程沿线及借土场取有代表性的土样,新颁布的公路施工规范中对于压实度的要求提高,因此要重点进行密实度、含水量、液塑限、颗粒分析及击实实验,绘出密实度和含水量关系曲线,确定其最大干容量和最佳含水量以及达到压实度要求的含水量范围,并将测试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2.4.4根据施工进度,分期、分批进行场地清理工作。

各类现有建筑物、障碍物和设施,除保持通车的旧路及监理工程师指定保留的以外,彻底挖掘拆除,清场留下的坑穴,用适当的材料回填,并压实到与周围同样的密实度。

场地修整、铺平压实后报监理工程师检验,并重测地面标高,将填挖断面和土石方调配图提交监理工程师核签。

2.4.5做好排水设施,事先做好排水沟、截水沟等排水及防渗设施,特别是雨季施工更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2.4.6影响路基压实的主要因素有土的力学性质和压实功能、土的含水量、铺层厚度、土的级配以及底层的强度和压实度。

路基碾压时,并不是这些因素独立起作用,而是这些因素共同起作用。

因此进行路基施工时,应用不同的施工方案做试验路段,从中选出路基压实的最佳方案。

2.4.7铺筑试验段需制订试验方案,其目的是在确定压路机的情况下,找出达到压实标准的最经济的铺层厚度和碾压次数。

确切地说,就是寻求铺层厚度与碾压次数之比的极大值。

具体实施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2.4.7.1取代表性土样做重型击实试验,确定土的最佳含水量ω和最大干密度ρdmax,并绘制干密度与含水量的关系曲线。

2.4.7.2根据土的干密度与含水量关系曲线控制土的含水量ω。

2.4.7.3根据压路机械的功能及土质情况确定铺层厚度,按松铺厚度30cm进行试验,以确保压实层的匀质性。

通过试验段的铺筑及有关数据的检测,写出试验报告,最后确定土的适宜铺筑厚度、所需压实遍数及填土的实际含水量,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即为指导施工的最佳方案。

2.4.8填筑施工法

2.4.8.1采用全断面水平分层、碾压、分层检测,按照“三阶段、四作业区、八流程”的工艺施工,即:

①三阶段:

准备阶段、填筑阶段、竣工交验阶段;

②四作业区:

卸土区、平整区、碾压区、检测区;

③八流程:

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整平、洒水或翻晒、机械碾压、面层修理、检验签证。

2.4.8.2填筑方法。

①施工准备:

选择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的试验场地作试验段,进行现场压实试验,确定出准确的压实工艺和测量工艺、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填料最佳含水量,分层厚度、碾压次数等参数后指导全段施工。

②基底处理:

地表清理后,先压实、再进行填筑。

必要时应将松土翻挖、土块打碎,然后找平压实。

经过水坑、水田或低洼地段时,应根据情况采取排水疏干、挖除淤泥、换土等措施,以保证基底稳定。

在挖填结合段要挖制台阶后再进行填筑。

③分层填筑:

在基底处理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签认后,按全横断面全宽分层压实。

如地面不平,由最低处填压起,经压实检验合格后再填上层,填土路基压实前填筑厚度应控制碾压试验参数以内。

路床面以下80厘米内不得采用土石混合料填筑路堤。

压实度达到施工规范规定。

④摊铺整平:

先用推土机进行摊铺,再用平地机整平到规定的一致厚度。

⑤洒水和晒干:

根据填料的含水量取样试验和试验路段测量的最佳含水量参数确定是否对填料进行洒水或晒干。

对含水量不足的填料采取洒水翻拌后再进行整平碾压,对含水量过大的应翻晒,含水量合格后再整平碾压。

总之,填料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5%以内。

⑥碾压:

碾压采用振动型压路机分层进行。

先从路缘向中心,在从中心向两侧顺次推进。

前后两次轮必须重叠15~20厘米,接头处重叠80~100厘米,前一遍与后一遍的接头应错开,不允许漏压和死角存在,保证压实均匀。

两工作段的衔接处应搭接拌和,前一段拌和后留3~5cm不进行碾压。

后一段施工时,将前一段未压部分一起再进行拌和并与后一段一起碾压;施工机械不宜在已压实层上“调头”,否则应采取措施,保护“调头”部位不受破坏。

⑦检测:

为确保路基压实质量,必须经常检查填土含水量及压实度,始终保持最佳含水量状态下碾压,确保达到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的要求。

压实过程中的检测方法和频率,按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

2.5水泥稳定土施工方案

2.5.1水泥稳定土的施工顺序:

准备下承层→铺土→铺灰→拌和→整平→碾压→检验→接头处理→养生

2.5.2材料准备:

选择适宜做水泥土的土场,塑指在12-20,如土料过湿,须晾晒处理,备经试验合格的水泥。

根据路段宽度、厚度及预定的压实度计算干混合料重量:

根据混合料的配合比、材料的含水量以及所用运料车辆的吨位计算各种材料的堆放距离和数量。

2.5.3试验段铺筑:

设100米的试验段,做好水泥土的试验工作,以确定不同土场的水泥、土的含量,以及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并在正式实施前做好试验段工作,以确定施工工艺、松铺系数、机械设备数量、人员组织、压实遍数。

2.5.4准备下承层:

准备下承层,检查下承层的压实度、平整度、横坡度、高程、宽度等,对土基必须用12-15T三轮压路机或等效的压路机进行碾压检查(3~4遍),如果表面松散、弹簧等现象必须进行处理。

2.5.5施工放样:

恢复路中线每10m设一中桩并放出该层边线桩,进行水平测量,并在边桩上准确标出实施层顶标高,有明显标记。

2.5.6备土:

备土前要用土培好路肩,路肩应同结构层等厚。

备土:

按照松铺厚度将土摊铺均匀一致,有利于机械化施工。

铺土后,先用推土机大致推平,然后放样用平地机整平,清余补缺,保证厚度一致,表面平整。

2.5.7备水泥、铺水泥:

备水泥前,用压路机对铺开的松土碾压1-2遍,保证备水泥时不产生大的车辙,严禁重车在作业段内调头。

备水泥前根据水泥剂量、不同含水量情况下的水泥土最大干容重计算每平方米的水泥用量。

备水泥前事先在边缘位置标出两条灰线,以确保边缘顺直。

铺水泥前在水泥土的边沿打出格子标线,然后用人工将水泥均匀地铺撒在标线范围内。

2.5.8拌和:

采用专用的稳定土拌和机进行路拌法施工,铧犁作为附助设备配合翻拌。

考虑拌和、整平过程中的水份损失,含水量适当大些(根据气候及拌和整平时间长短确定);如土的含水量过大,可用铧犁进行翻拌凉晒。

水份合适后,用平地机粗平一遍,然后用稳定土拌和机拌和第一遍。

拌和时要指派专人跟机进行挖验,每间隔5-10米挖验一处,检查拌和是否到底。

对于拌和不到底的工作段,要及时提醒拌和机司机返回重新拌和。

2.5.9整平:

用平地机,结合少量人工整平。

水泥土拌和符合要求后,用平地机粗平一遍,消除拌和产生的土坎、波浪、沟槽等,使表面大致平整。

用振动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稳压1-2遍。

利用控制桩用水准仪或挂线放样,石灰粉作出标记,样点分布密度视平地机司机水平确定。

平地机由外侧起向内侧进行刮平。

灰土接头、边沿等平地机无法正常作业的地方,应由人工完成清理、平整工作。

整平时多余的灰土不准废弃于边坡上。

最后一遍整平时平地机应“带土”作业,切忌薄层找补,备土、备水泥要适当考虑富余量,整平时宁刮勿补。

2.5.10碾压:

碾压采用振动式压路机和18-21T三轮静态压路机联合完成。

整平完成后,先用振动压路机由路边沿起向路中心碾压(超高段自内侧向外层碾压),有超高段落由内侧起向外侧碾压,碾压采下层压实度满足要求后,改用三轮压路机低速1/2错轮碾压2-3遍,清除轮迹,达到表面平整、光洁、边沿顺直。

路肩要同路面一起碾压。

碾压必须连续完成,中途不得停顿,压路机应足量,以减少碾压成型时间,合理配备为震动压路机1-2台,三轮压路机2-3台,碾压过程中应行走顺直,低速行驶。

2.5.11检验

试验员应盯在施工现场,完成碾压遍数后,立即取样检验压实席(要及时拿出试验结果),压实不足要立即补压,直到满足压实要求为止。

成型后的两日内完成平整度、标高、横坡度、宽度、厚度检验,检验不合格要求采取措施预以处理。

2.5.12养生:

成活后立即洒水养生七天,经常保持湿润,并进行自检验收,对不合格处加以处治,符合标准要求后方准交验,计量支付。

2.6水泥石灰稳定土施工方案

2.6.1材料要求

2.6.1.1水泥:

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2.6.1.2石灰:

石灰应选择路两侧宽敞,临近水源且地势较高的场地集中堆放,当堆放时间较长时,应覆盖封存。

生石灰块应在使用前充分消解,消解后的石灰应保持一定的湿度,不得产生扬尘,也不可过湿成团,消石灰宜过孔径10mm筛子,并尽快使用。

2.6.1.3土:

底基层用土的塑性指数为10~20的粘性土,采备集料前,应先将树木、草皮和杂土清除干净,料中的超尺寸颗粒应予筛除或击碎。

2.6.2准备下承层

水泥石灰稳定土底基层施工前,应对路槽进行严格验收,验收内容除包括压实度、弯沉、宽度、标高、横坡度、平整度等项目外,还必须进行碾压检验,即在各项指标都合格的路槽上,用压路机连续碾压2遍,碾压过程中,若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应适当洒水继续碾压;如土过湿、发生翻浆、软弹现象,应采用挖开晾晒、换土、外掺剂等措施处理。

路基必须达到表面平整、坚实,没有松散和软弱点,边沿顺直,路肩平整、整齐。

2.6.3测量放样

在水泥土路基上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5米设一桩,平曲线段每10米设一桩,并在对应断面的路肩外侧设指示桩。

在两侧指示桩上用红漆标出稳定土层边缘的设计高。

2.6.4稳定土拌和

2.6.4.1稳定土采用路拌,路拌前应根据下承层的宽度、厚度和要求的压实度计算需要的干土数量。

根据进土的含水量和运土车辆的吨位,计算每车土的堆放距离,并在下承层上打出灰线,分格卸土。

土堆每隔一定距离应留一缺口。

2.6.4.2铺土采用大型推土机和平地机摊铺、排压和整平,并通过试验确定排压和整平后的铺土厚度。

2.6.4.3铺土应符合纵横面线型、宽度及横坡并应达到符合要求的厚度,必要时应调整每车土的堆放距离。

2.6.4.4铺土过程中,应将土块、超尺寸颗粒及其他杂物拣除。

2.6.4.5摊铺石灰。

石灰应提前充分消解,消解后的石灰应保持一定的湿润,以免过干飞扬造成污染,但也不能过湿成团造成拌和不匀。

过10mm的筛,过筛要细心。

消石灰用量控制在要求范围内。

人工铺撒均匀后用拌和机进行初次拌和,初次拌和时人工配合清理,以保证底部和边缘拌和均匀。

2.6.4.6初次拌和完毕后,及时检测灰剂量和含水量,不足再加以补充并重新拌和。

用履带式推土机稳压两遍,平地机进行精平。

2.6.4.7撒布水泥:

水泥用量控制严格按照计算得出的水泥用量控制,撒布水泥前先用白灰打出网格线,人工撒布均匀。

2.6.4.8撒布完水泥后进行二次拌和,拌和时应严格控制拌和深度,拌和深度应达到稳定层底并侵入下承层5~10mm,严禁在拌和层底部留有“素土”夹层。

保证拌和料的均匀。

2.6.4.9稳定土拌和时应自路边开始施拌,转圈向路中心进行拌和,每幅应与相邻预先拌过的一幅重叠拌和25cm以上,以保证路面全宽拌和的连续性。

2.6.4.10拌和过程中,应及时检查混合料的2%,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值。

2.6.4.11混合料拌和均匀后应色泽一致,没有灰条、灰团和花面,即无明显粗细集料离析现象,且水分合适和均匀。

2.6.5整型与碾压

2.6.5.1混合料拌和均匀后,先用履带式推土机快速的稳压一遍,然后用平地机初步整平和整形,平地机整平时应由两侧向路中心进行刮平。

初步整形后,测定混合料的厚度,必要时进行补料或减料,但严禁采用薄层贴补的方法进行找平;对于局部低洼处,可加入适量的土和石灰重新拌和后稳压整平。

初平后用水准仪每20米一个断面测放3个灰点,平地机由路肩一侧向中心进行整平,如此反复,直到达到标高要求(高于设计高程1—2cm)。

精平后测量高程再进行下一步碾压。

2.6.5.2在平曲线段,压路机由内侧向外侧进行碾压。

路面两侧应多压2~3遍。

2.6.5.3在初步整型的基础上,用机械快速碾压一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整,然后进行补平。

2.6.5.4在最佳含水量的范围内,用15t以上的三轮压路机、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由两侧向中间,直到过到规定的压实度。

2.6.6接缝的处理

2.6.6.1横缝:

压实后末端做成斜坡(可为1:

2),在第二天开始摊铺新混合料之前,应将留下的末端斜坡挖除,挖成一横向(与道面中心线垂直)垂直向下的断面,便可继续向前摊铺。

挖出的混合料加水至最佳含水量拌匀后,仍可使用。

2.6.6.2纵缝:

尽量避免纵缝,在不能避免纵缝情况下(如较大站坪的稳定土施工),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严禁斜接,并尽可能减少纵缝的数量。

2.6.7养护

对已成型路段,应及时洒水养护,保持7天内表面湿润。

养护的方法可采用洒水、覆盖。

每次洒水后,用两轮压路机将表层压实。

2.7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方案

2.7.1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工艺流程详见下图:

施工工艺流程详见下图:

本工程路面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采用厂拌法施工,拌合料应在中心搅拌站采用机械进行集中拌和后运至摊铺现场,搅拌站的设置详见“施工临时设施及施工布置”。

2.7.2材料要求:

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水泥均可,终凝时间应在6小时以上;快硬、早强水泥以及受潮结块变质的水泥不得使用;碎石的最大粒径31.5mm(方孔筛),一律采用规格料配制,不得使用0~31.5的混合料。

集料必须符合规范要求,软弱颗粒和针片状含量不超标,不含山皮土等杂质,各种材料堆放整齐,界限清楚。

石料质地要求坚硬、耐久、洁净,强度大于3级,针片状粒含量小于15%。

所有的材料在采购前均须进行取样实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采购。

水泥、碎石、砂、石屑及矿粉均在大型生产厂家定购,以保证材料规格及质量的稳定性。

材料进场前首先对材料的场地进行硬化、分隔,确保材料的洁净。

进场后实验人员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取样实验,尽快提出实验报告交监理工程师审批,以便给物资部门提供合格的供应商。

同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各种施工配合比的选配工作,并及时交由监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