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版近代史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38699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合版近代史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整合版近代史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整合版近代史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整合版近代史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整合版近代史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合版近代史资料.docx

《整合版近代史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合版近代史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合版近代史资料.docx

整合版近代史资料

简要查询

开章

1.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P9

(1)英国已经基本上完成。

扩大商品市场

(2)英国对华贸易长期。

顽强抵抗

(3)为了摆脱危机和转移。

发动一场侵略战争

2.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P10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P12-13

4.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P13

5.早期工人阶级特点P1412-15行

6.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

官僚买办资本家,民族资本家

7.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P15

8.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的两大任务P177行

第一章-第八章

1.边疆危机:

P321-3行

2.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P41

3.《天朝田亩制度》的根据和进步性、局部性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P41-4241的最后一段

4.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P434段的第一话

5.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P44

6.洋务运动的三个贡献P45-46

7.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和失败原因

P46倒数第8行

P47首先其次再次

8.维新主张的宣传:

P48

9.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P51-52P52-53

10.清末“新政”:

P5610-15行

11.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P58

12.三民主义:

P59-60

1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P65-66

14.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P70-71从根本上说,。

绞杀了这场革命。

(把第一第二第三也写下保险吧)

P72最后一段

15.三种政治力量:

P89-90

三种建国方案:

P90-91第一第二第三

16.新文化运动的标志:

P95第四段第一句

17.新近分子对资本主义持有怀疑和保留的态度的原因:

P98

18.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

李大钊

19.五四运动的发生条件:

P101

20.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1.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P103

22.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以及意义:

P112P113

23.中国革命新面貌的原因:

P114-115

24.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意义:

P120

25.八七会议:

P125

26.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P130

27.三次“左”倾错误:

P132-133

28.长征结束:

P136

29.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P142

30.国民党正面战场失利原因:

P149倒数第二段

31.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P154

32.进步、中间、顽固势力:

P156

33.抗日胜利的意义、原因、基本经验:

P166-168

34.没收官僚资本的两重性质:

P214

大题

1.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第6、7页)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

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原因是: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三是革命任务和革命的性质变化,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

  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勒索白银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天津条约》又开放了10个口岸,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开放天津;《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

《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勒索白银2亿两,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

中俄《爱晖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定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等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勒索到4.5亿两白银,强迫清政府作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它们的组织的承诺,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弹压惩办“不力,”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中美《望厦条约》取得并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

  这些条约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使资本帝国主义渗透入中国社会,使中国社会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新文化运动的两阶段及内容

  第一阶段:

1915年9月到1919年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

  内容:

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

  当时提倡的民主:

一是指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当时提倡的科学:

一是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

  主要武器:

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

  基本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集中指向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孔学,因而排孔、反孔成为观念形态革命的起点。

  第二阶段: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

  内容:

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了。

民主不再是指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劳动阶级的民主。

科学指除自然科学外,就社会科学而言,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传播逐步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继续并发展了反封建的启蒙运动。

5.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阶级相结合的产物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着重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主张中国必须建立工人政党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

  

(2)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使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成了知识分子与工人相结合的运动,使工人的觉悟程

  度和组织程度在马克思主义领导的斗争中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3)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进行的这些活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在这个过程中,初步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的知识分子,其思想感情进一步转变到工人阶级方面来;同时,一部分工人由于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而提高了阶级觉悟。

这样,就形成了一批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为党的成立作了干部上的准备。

  这种结合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五四运动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为初步结合。

第二阶段,从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到党的成立为进一步结合阶段。

  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阶级的这种结合,才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6、五四运动发生的时代条件和历史特点、

时代条件:

首先,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其次,是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再次,是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历史特点: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7.五四运动的性质及意义

  性质:

五四运动是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

它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群众性、及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性质。

  意义:

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显示了伟大的力量,并给予先进的知识分子以真切的教育,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人和广大市民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不仅规模之大遍及全国,而且斗争方式是崭新的。

在五四运动中,爱国的青年起到了先锋作用。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8.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客观必然性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客观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一,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为了战胜这个敌人,革命营垒需要有坚强的领导者、组织者。

  第二,面对异常强大的敌人,软弱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正因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不行,中国革命要胜利,中国社会要有光明的前途,就不能依靠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而必须依靠新的革命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

中国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正是适应中国革命的这种要求而成立的。

  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2)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为把中国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土地革命战争阶段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9.毛泽东思想形成标志

  1930年1月,毛泽东写成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

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10.遵义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占领黔北重镇遵义后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这里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又在组织上结束了“左”倾领导在中共中央的统治。

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表明:

作为一个严肃的、对人民负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并注意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并汲取教训的。

1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启示意义)

  在革命中必须端正思想路线,反对教条主义,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相结合的原则。

必须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或“右”的错误思想。

12.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的土地革命路线、方针、政策

  路线:

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方针:

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具体过程:

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

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订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

1931年2月,毛泽东进一步总结根据地土地革命的经验,要求各地各级工农民主政府发布公告,明确规定农民已经分得的田地归农民个人私有,可以自主租借买卖,别人不得侵犯;生产的产品,除向政府缴纳土地税外,均归农民个人私有,任凭自由买卖。

13.抗战中中共对中间势力的策略

  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中共对地方实力派采取争取的策略。

具体的方式是:

(1)发展壮大共产党,使之有充足的力量;

(2)尊重他们的利益;(3)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取得胜利。

14.国民党军队在对日抗战中的积极作用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在此阶段,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先后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是比较积极的,对日寇造成了一定的消耗。

  在战略相持阶段,也进行过几次较大的战役,大体上保住了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区。

1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之际,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6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对驻扎在西北地区的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的统一战线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双方停止敌对性行动。

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

9月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进而全国各界民众以不同形式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投入了全民族抗战。

  中国共产党确信,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坚持抗战,并使抗战的胜利成为人民的胜利,所以一开始就主张实行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并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在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既统一,又独立。

这样做的目的,实质上就是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使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

这是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一环。

  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总结反“摩擦”斗争的经验,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中国共产党上述原则和方针的提出和贯彻实施,对于坚持全民族抗战到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6.重庆谈判

  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于1945年8月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在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实现了双方的停战。

17、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场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中国战场牵制和毙伤日军主力最多、持续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大。

中国抗日战场使得日本陆军主力陷于其中,严重消耗日本国力,不但打破了日本“北进”的战略而且迟滞了日本“南进”的计划,使得英美有两年整军备战时间,派遣远征军出征缅甸打击东南亚日军,有力地支援了苏联卫国战争和美英盟军对日作战从而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打破了德、意、日法西斯瓜分全球、称霸世界的侵略图谋。

18.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迅速崩溃的原因

  

(1)战前,国民党统治集团破坏了政协协议,扼杀了全国人民关于和平建国的热切愿望,把自己放在了人民的对立面,同时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增强了社会各界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取得了政治上的胜利。

并且,经过努力,中国人民争得了将近一年的和平的暂息时期。

这也为扩大和巩固解放区、做好进行自卫战争的准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战时在军事上,人民解放军的战争具有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有了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

为了打退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我党在政治上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在军事上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

因而战局越来越朝着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的方向发展,逐渐构成了人民解放军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总形势,进而发动总攻击溃国民党。

(3)战时在政策上,中国共产党进行的土地制度改革,使中国最主要的人民群众——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自身利益的坚决维护者,因而自觉地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相反,国民党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无限制地发行纸币,使全国各阶层的人民生活陷入困境,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形成以学生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加速了国民党统治的崩溃。

A、从主观上看:

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第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第四,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B、从客观上看: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19、简述第三条道路的主张及失败原因

中间路线的主张:

在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在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横行。

而实行的方法,则是走和平的改良的道路。

他们所提倡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

第三条道路失败的原因主要有:

(1)主观原因:

中国民主党派所依靠的社会基础即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异常软弱,并不具备实现第三条路线的能力和勇气。

(2)根本原因:

国民党和共产党作为决定中国命运的两大力量,不会允许中间派政治路线存在。

(3)社会原因: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主张在中国并没有赖以实现的群众根基。

(4)直接原因:

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展让民主党派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政策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促使中间势力转向新民主主义立场。

(5)外部原因:

美国和苏联作为国际上两大对立阵营,基于各自的对华战略,不支持中国主当派执政.

材料题

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在华资本扩张的重要方面是工矿企业投资。

在矿山方面,到1913年,列强在中国所设立的采矿企业32家。

••••••

材料二„„提倡“实业救国”的张骞,创办了大生企业集团,曾经有所发展,但在帝国主义侵略加深的情况下,最终失败了。

•••••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投资设厂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2)近代资本帝国主义的对华资本输出与今日中国积极引进外资有什么不同

(一)1、帝国主义的经济入侵,阻碍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使中国在经济上极大地丧失了独立性,中国被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为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中国经济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畸形经济,正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导致近代中国经济落后和人民贫困的根本原因。

2、①根本不同点:

是独立自主还是受制于人,是平等还是不平等。

是否有主权约束是重要的不同。

(在中国范围内一定要遵守中国的法律。

)②背景不同:

今日中国民族工业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而驾驭国际竞争后,可以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力;而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无法与外国资本抗衡,双方实力相差悬殊。

③根本目的和后果不同:

当今引进外资、开放市场促使中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但近代中国列强的资本输出,造成中国经济及段落后,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论述题

1.国民党在抗日正面战场的意义和作用;(论述)P149

(一)抗战初期阶段的正面战场1937年7月,日军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即国民党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

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

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

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

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

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抗战相持与反攻阶段的正面战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采取消极对敌,避战观战,消极抗日的态度,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建立了“防共委员会”。

蒋介石则运用一切办法尽力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

此后将大量军队用于对付中共军队相继掀起三次反共高潮,限制全国抗日民主力量。

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基本上都是起消极作用的。

由于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方针,正面战场形势严重恶化,以至于出现豫湘桂战役这样的大溃败。

正面战场的地位逐步下降到次要位置。

尽管国民党抗战的态度较初期消极,但还是坚持了抗战。

在此时期钳制了大量的日军,并使敌人受到一定的消耗,在客观上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坚持和发展,减轻了敌后战场的压力。

从战略上讲,正面战场起到了战略配合的作用。

中国军民以重大牺牲换来了国际尊重,美英等国先后放弃了租界和其它在华特权,中国基本取得了国际关系中的平等地位,终止了晚清以来的屈辱状况。

2.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的作用和意义;(论述)P151

1、以毛泽东同志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和战略指导作用。

2、共产党始终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共产党强调要打倒帝国主义在键在于实行全国军事总动员,全国人民总动员,把抗日战争发展成全民族的抗战。

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全面抗战暴发后毛泽东针对各种舆论系统的阐述了抗日战争的特点、前途和发展规律,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使全民族认清了抗日战争的性质和发展进程,对全国抗战起了积极作用。

3、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

全国抗战开始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进行了次战,粉碎了日军不可胜的神话。

有力的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

中抗日战争是由两个战场组成,国民党领导的正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共产党在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采取展开游击战争,有力的打击了日军,牵制了日军大量的军力,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在促合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的作战力下降,转入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