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备课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3393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7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备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备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备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备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备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备课教案.docx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备课教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备课教案.docx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备课教案

单元

一单元

主备人

教学课题

1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时间

第1课时

年月日

总节

教学

目标

1.会认“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晓”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难点

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具

课件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自主调控区

 

自主预学,提出问题

 

1.单元导读。

课件出示冰心的话:

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2.导入课文题目。

(1)谈话导入:

古时候,儿童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呢?

你们想知道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三首》。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3.猜读诗题。

(1)教师引导:

童年生活历来总是诗人笔下最美的一幅画卷,诗人范成大将带领我们感受什么样的儿童生活呢?

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教师引导:

①猜猜诗题的意思。

②读了诗题,你会有什么疑问呢?

4.了解作者。

(课件出示作者的资料)

 

合作共学,解决问题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指名学生读古诗。

老师相机正音:

“供”读一声“ɡōnɡ”时表示供给,读四声“ɡònɡ”时表示从事;在本诗中应该读四声。

(2)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夏季)教师引导学生:

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理解“桑阴”。

“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荫了,当桑树成荫时,就是夏季。

(3)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

(课件出示诗的节奏划分)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昼夜耘田供耕织

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再齐读。

(3)全班交流汇报古诗的大意。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读出感情,想象画面。

(1)指名学生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2)结合注释说一说“耘田”和“绩麻”分别是在干什么。

(锄草;搓麻线)

(3)查工具书说一说“各当家”是什么意思。

(各忙各的农活)

(4)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全班交流眼前浮现的画面)

2.观察插图,感悟诗境。

(1)插图也能帮助我们感受诗情。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文中这首诗的插图,这样的劳动在我们眼里是辛苦的、忙碌的,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人人向往的。

(板书:

劳动场景)一天的辛苦劳动后,回家看到妻儿各做各的事情,这样温馨的画面,使劳动的疲倦、劳累一扫而光,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从劳动中得到的。

难怪诗人看到村子里那繁忙而井然有序的劳动场面时,不禁感叹——(学生接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2)不只是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所能,做着分内的事情,就连小孩子们也——(学生接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从诗中描述的小孩子学种瓜的情景中,你又获得了怎样的感受呢?

3.想象画面,体会乐趣。

(1)指名学生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结合注释说一说“解”“供”“傍”和“阴”分别是什么意思。

(懂得;从事;靠近;树荫)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全班自由交流)

4.教师相机小结:

能帮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劳动也是快乐的。

(板书:

勤劳)一起快乐地读最后两句——(学生接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拓展延学,生发问题

1.读出诗味,体会诗情。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2)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十分快乐,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

(板书:

童趣、孩子)这样和谐、温馨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

2.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单元

一单元

主备人

教学课题

1古诗三首

稚子弄冰

教学时间

第2课时

年月日

总节

教学

目标

1.会认“稚”1个生字,会写“晓”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稚子弄冰》。

3.理解古诗《稚子弄冰》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难点

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具

课件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自主调控区

 

自主预学,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时期,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快乐时光,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古时候,儿童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在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为我们留下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古时候孩童的生活情景。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首古诗《稚子弄冰》。

2.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板书:

稚子弄冰)

3.指名学生猜诗题的意思。

师总结:

“稚子”是指幼小的孩子,“弄”是玩的意思,古诗题目的意思是幼小的孩子玩冰。

4.了解诗人杨万里。

(课件出示诗人的资料)

5.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合作共学,解决问题

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钲”应读“zhēnɡ”,“磬”应读“qìnɡ”。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发生的事?

(冬季)

(3)给古诗划分节奏,引导朗诵古诗。

(课件出示诗的节奏划分)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稚子玉磬

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再齐读。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晓”。

(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4.运用学法,理解诗意。

(1)让学生运用第一首古诗的学法,自学这首古诗,理解诗意。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课件出示

●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意。

●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2)全班交流汇报古诗的大意。

5.教师相机小结:

清晨,儿童将铜盆里结冻的冰块剜下来,用带来的丝线穿起来当钲来敲打。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玉石碎裂一样的声音。

品读古诗,想象诗境

1.读出感情,想象画面。

(1)指名学生读“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2)结合注释说一说“稚子”“金盆脱晓冰”“钲”分别是什么意思。

(幼小的孩子;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全班自由交流)

2.想象画面,体会情境。

(1)指名学生读“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结合注释说一说“磬”“玻璃”分别是什么意思。

(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全班交流眼前浮现的画面)

3.多么调皮的孩子,他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学生接读)稚子金盆脱晓冰;多么聪明的孩子,他用彩色的线把冰块穿起来当作银锣来敲——(学生接读)彩丝穿取当银钲;多么快乐的孩子,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真好听——(学生接读)敲成玉磬穿林响;多么沮丧的孩子,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美玉摔碎的破裂声——(学生接读)忽作玻璃碎地声。

4.教师小结:

快乐也好沮丧也好,对孩子来说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对作者来说,他多么羡慕这个无忧无虑、聪明可爱的孩子啊。

 

拓展延学,生发问题

品读古诗,想象诗境

1.读出诗味,体会诗情。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圈出这首诗中的动词。

(脱、穿、敲、碎)

(3)从这几个动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首诗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如“脱”字,形象传神地写出了孩子剜冰的样子,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单元

一单元

主备人

教学课题

1古诗三首

村晚

教学时间

第3课时

年月日

总节

教学

目标

1.会认“漪”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村晚》。

3.理解古诗《村晚》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难点

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具

课件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自主调控区

 

自主预学,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两首关于古时候儿童田园生活的古诗,一首诗通过小孩子学种瓜来体现孩子们的天真可爱,一首诗通过孩子因冰块做成的打击乐器摔碎而失落沮丧来表现孩子的聪明、天真。

你们还能背诵这两首诗吗?

谁愿意背一背这两首诗?

2.谈话引出作者。

这节课我们要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

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

3.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板书:

村晚)

4.读了诗题,你想到了什么?

“村晚”的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所以这首诗描绘的是乡村傍晚的景色。

5.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古诗,我们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稚子弄冰》用了哪些学习方法?

学生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

借助注释、查工具书、结合课文插图理解、小组交流讨论等。

(2)运用这些方法自学古诗《村晚》,理解诗意。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课件出示

●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村晚》。

●利用注释、工具书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意。

6.教师小结:

诗人抓住了对景物和人的描写。

(板书景:

草、水、山、日;板书人:

归、横、吹)整首诗描绘了一幅牧童骑牛吹笛晚归图。

 

合作共学,解决问题

品读古诗,想象诗境

1.读出感情,想象画面。

(1)指名学生读“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2)结合注释说一说“陂”“漪”分别是什么意思。

(池岸;水中的波纹)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全班交流眼前浮现的画面)

2.想象画面,体会情境。

(1)指名学生读“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2)结合注释说一说“腔”“信口”分别是什么意思。

(曲调;随口)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3.乡村的晚景多美啊——(学生接读)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的生活多么悠闲自在呀——(学生接读)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教师小结:

《村晚》这首古诗描写了乡村傍晚时的景色,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特别是牧童骑在牛背上随意吹着短笛的悠闲自在,让人无比向往。

诵读古诗,感悟诗情

1.读出感情,体会诗情。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全体师生在配乐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晚》。

(2)学生自由背诵古诗《村晚》。

 

拓展延学,生发问题

对比阅读,感悟表达

1.现在我们已经学完三首关于古时候儿童田园生活的古诗,请比较一下这三首诗有什么异同?

四人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2.全班学生交流汇报并填表。

(课件出示表格的答案)

3.教师小结:

这三首古诗都向我们展示了古时候儿童生活的情景,只是写的事情不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写了夏天孩子们学着大人在桑树下种瓜的事情;《稚子弄冰》写了冬天孩子们剜冰,用彩线将冰穿起来当打击乐器,冰块摔碎了孩子们失落沮丧的事情;《村晚》写了傍晚,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归来的事情。

三位诗人都善于捕捉儿童在做某件事时某一个瞬间的情景,来体现田园生活的美好。

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也要留心观察,捕捉某件事中的某一个瞬间的情景,掌握由面到点的写法。

4.完成课后小练笔。

(1)这三首古诗中所描绘的田园风光都很美,都体现了古代儿童的有趣可爱,古代田园生活的和谐美好。

请同学们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的一首改写成短文。

(2)学生自由完成小练笔。

(老师相机指导)

(3)用展示台展示写得好的小练笔。

5.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这也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请同学们课后去搜集这组古诗中的其他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利用表格的形式,找出三首古诗的异同,让学生一目了然,利用古诗中描绘的情景指导学生注意捕捉生活中某件事的某一个瞬间,了解由面到点的写作方法。

指导学生写小练笔,意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读写结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单元

一单元

主备人

教学课题

2祖父的园子

教学时间

第1课时

年月日

总节

教学

目标

1.会认“蚱、啃、樱”等1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晃”,会写“蝴、蚂、蚱”等14个字,正确读写“蝴蝶、蜻蜓、蚂蚱”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感知“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体会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

重点

默读课文,感知“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体会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

难点

品读描写园中景物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教具

课件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自主调控区

 

自主预学,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小女孩向我们讲述的她的童年往事,这个小女孩叫萧红。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

祖父的园子)

3.过渡:

萧红为什么会对祖父的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一生魂牵梦萦的园子。

 

合作共学,解决问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字词学习。

课件出示

第一组:

蚂蚱蜻蜓蚂蚱蚌壳

第二组:

樱桃谷穗倭瓜

第三组:

拔草铲地割草

第四组:

圆滚滚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

(1)指名分组读,教师相机正音。

(2)引导发现:

你发现这几组词有什么特点?

3.重点指导“樱、承、瓢、逛”4个笔画较多的字。

(1)指导写“樱”字。

(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2)指导写“承”字。

最后两笔不要连写。

(3)指导写“瓢”字。

右边是“瓜”,不要写成“爪”。

(4)指导写“逛”字。

注意不要漏掉“辶”。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小组讨论: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写了园子里的景象以及园子里发生的趣事)

走进园子,感受美景

1.教师引导:

作者记忆中的园子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这个园子。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哪几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园子中的景物。

(1~3自然段)

2.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

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指名学生回答)

3.全班学生交流,老师相机概括。

课件出示

动物多:

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颜色美:

蝴蝶——白、黄、红中带着金粉;蜻蜓——金;蚂蚱——绿

形态美:

蜜蜂——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胖乎乎、圆滚滚、像小毛球似的

4.教师小结:

作者在这段对园子的描写中,不仅写了好看的,还写了不好看的,不仅写了昆虫的色彩还写了昆虫的样子,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个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园子。

齐读第1自然段,共同感受这幅五彩缤纷的画面。

(齐读)

5.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大花园!

仅仅只有这些小昆虫吗?

(联系下文可知还有天上飞的,地上长的,果然是样样都有)

 

拓展延学,生发问题

1.默读课文第4—16自然段,说说“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栽花、拔草、种菜、铲地、嬉戏、浇水)

2.这六件事都体现了一个什么字?

(乐)还体现了一个什么词?

(自由)

3.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祖父的园子不仅景色美,样样都有,而且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和自由,难怪“我”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设计是针对课后第一题来完成的,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的六件事,感受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

初识祖父的园子,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园中的快乐和自由。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单元

一单元

主备人

教学课题

2祖父的园子

教学时间

第2课时

年月日

总节

教学

目标

1.品读描写园中景物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阅读链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默读课文,感知“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体会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

难点

品读描写园中景物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教具

课件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自主调控区

 

自主预学,提出问题

 

1.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六件事,是哪六件事?

(栽花、拔草、种菜、铲地、嬉戏、浇水)

2.浏览课文第4—16自然段,想一想“我”在园子里做的哪一件事最有趣,为什么?

抓住关键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全班汇报交流)

(1)预设一。

课件出示

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

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①哪几个词让你感到特别有趣?

(东一脚西一脚、瞎闹、踢飞了)

②老师先指名学生表演这几个动作,再指名学生回答:

你在瞎闹时的心情怎样?

(板书:

快乐)

③指名学生读出这份快乐。

教师小结:

踢出的是泥土和种子,可飞出去的却是快乐!

(2)预设二。

(课件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

①想象“我”铲过的地是什么样的?

(该铲的没铲,不该铲的却被铲掉了)

②想象“我”铲地的动作是怎样的?

(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③教师小结:

边读边想象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发现!

以后要多运用这种学习方法。

(3)预设三。

课件出示

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

下雨啰!

①“把水往天空一扬”中,这一扬,你看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把自己淋湿了,像只落汤鸡。

我感受到了她的自由畅快。

②指导朗读。

③教师小结:

作者扬起的不仅是水,更是她的无忧无虑。

(4)预设四。

(课件出示课文第13自然段)

①作者想吃黄瓜就吃黄瓜,想追蜻蜓就追蜻蜓,想捉蚂蚱就捉蚂蚱,真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这一切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板书:

自由)

②指名学生读出“我”的自由。

(轻松自由的语气)

3.教师小结:

不管是栽花、拔草、种菜、铲地、嬉戏,还是浇水,作者都是在瞎闹、乱钩、乱闹。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童年生活是自由快乐的。

课件出示

这是一个()的园子。

全班同学一起回答“这是一个自由快乐的园子”。

 

合作共学,解决问题

研读课文,笑中悟爱

1.引导思考:

为什么“我”可以在园子里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玩耍、瞎闹呢?

(因为祖父对“我”的宠爱)

2.引导交流:

你从文中哪些词句感受到祖父对“我”的宠爱呢?

(全班学生交流)

3.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来体会祖父对“我”的爱。

文中还有一个细节描写,即“祖父大笑起来”,从笑中,我们完全明白了:

“我”在这园子里拥有的快乐和自由,都是源自祖父的爱。

(板书:

爱)

4.在《呼兰河传》中,作者是这样回忆祖父的笑的。

课件出示:

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让我们把目光停留在祖父的这张和蔼可亲的笑脸上,发挥你的想象,用“当……的时候,祖父笑了”来说一句话。

课件出示:

当我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把菜种都踢飞的时候,祖父笑了!

指名学生仿照例句说话,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5.祖父这一次又一次的笑,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祖父对“我”浓浓的爱,这爱就组成了一首爱的小诗。

课件出示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菜,我也浇菜……

(1)齐读这首小诗。

你发现诗句有什么特点吗?

(“我”都是跟在祖父后面,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2)这首诗还没有写完,帮老师完成这首小诗。

(学生练习写诗,老师相机指导)

(3)指名学生读自己写的诗。

说说作者为什么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样的句子呢?

(作者是在一次次地回味着祖父的爱)

6.在一遍遍的反复中,作者在一次次地回味着祖父的爱,祖父的爱就像涓涓细流,静静地滋润着作者,悄悄地在作者的心中流淌。

此时,你感受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呢?

课件出示

这是一个()的园子。

全班同学一起回答“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园子”。

品读重点,感悟表达

1.正因为“我”在这园子里享受着快乐、自由,享受着祖父浓浓的爱,所以“我”看这个园子时,就感到这园子有一种特有的魅力。

(课件出示课文第17自然段)

(1)自由读第17自然段,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这园子特有的魅力是什么?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2)师生接读。

师引读: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生接读: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师引读: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生接读: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

太阳也不知道。

2.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课件出示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1)指名学生读这句话,想一想作者当时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

(作者的内心是自由快乐的)

(2)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从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画上横线,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学生互相交流)

(3)仿照这些拟人句写一写。

3.作者萧红曾在《呼兰河传》中这样写道:

课件出示:

因为我感受到的是自由快乐,所以我看什么都是自由和快乐的。

教师小结:

这种借其他的景物来写自己心情的方法就叫作借景抒情、寄情于物。

以后我们也可以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来描写景物。

 

拓展延学,生发问题

1.作者在园子里可真是快乐、自由、无拘无束啊!

读了

2.故乡住着她的许多亲人,可《呼兰河传》这本书开篇却写道:

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

为什么“我”只说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呢?

(因为只有祖父带给“我”无限的快乐自由,无限的爱,所以“我”只怀念自己的祖父)

3.无论呼兰河有多少人,“我”都已经淡忘了,唯一记得的只有祖父。

只要回忆起祖父,“我”就回忆起快乐、自由和有祖父疼爱的童年生活,“我”的心中就充满了温馨、幸福。

于是作者萧红写下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呼兰河传》。

她在这本书的结尾部分这样写道: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课件出示《呼兰河传》结尾部分)

(1)学生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对课文有什么新的体会?

(体会到作者对祖父、对园子深深的怀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