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公文选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30026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公文选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古代公文选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古代公文选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古代公文选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古代公文选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公文选读.docx

《中国古代公文选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公文选读.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公文选读.docx

中国古代公文选读

中国古代公文选读

中国古代公文选读

中国古代公文选读

一、公文文种

1、誓:

古代公文名称。

是军队出兵征伐时或交战前宣布的誓师词。

2、秦誓:

崤之战经验教训的总结,有述往戒来之作用。

3、令:

国君对大臣的训话,后来把皇后、太子对下属的文告称作令。

4、制和诏的异同:

制:

帝王的命令性文书名称,古代公文的一种。

制书是皇帝颁布的有关制度方面的命令。

诏:

始皇确定的公文名称,是一种指令性文书,凡皇帝颁布不属于重大制度的命令。

“诏”比“制”的分量略差一些,亦比“制”的用途广泛。

5、告谕:

古代公文文种。

君王发布命令使人知晓明白。

6、玺书和上书的区别:

玺书:

古代因长途传递,文书易破损,所以常写在竹简木牍上,两片合一,捆上绳子。

在绳结处用泥来封固,盖上玉玺,称玺书。

秦以后专指皇上的诏书,是下行文。

上书:

向君主上呈书面意见。

是上行文。

7、诏:

古代公文名称。

指皇帝颁发的指令性文告。

8、疏:

古代公文名称。

是古代大臣上给帝王论政事、提建议的文书。

9、议:

古代公文文种。

在古代,国家有大事,必集群臣于朝廷之上议论,各抒己见,往来辩驳。

10、檄:

古代公文文种。

古人用于声讨,征召时所用的文书叫做檄。

11、表:

古代公文名称。

在汉初定礼仪时,表的作用是陈情,到了后汉时期,表的作用渐渐广泛,有推荐表,有进书表。

12、遗诏:

古代帝王临终时留给后世的遗嘱。

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昭告群臣百姓的,一种是诏敕嗣君的。

13、教:

上级官僚对下级或百姓的一种告谕性文书,与“令”颇相似。

14、驳议:

汉代公文名称。

为官僚对某些重大政事有不同意见时向皇帝陈述的文书。

15、牋(笺):

古代公文名称。

是大臣上给太子、皇后或诸王的一种上行文书。

16、启:

大臣写给皇帝的建议性文书。

17、封事:

古代公文名称。

奏疏之一种。

大臣怕事有宣泄,以囊封之而进。

故曰封事。

18、札子:

公文名称。

唐人奏事,非表非状者称榜子,宋人称札子。

19、敕:

古代公文文种。

属于下行文,主要起到使人警饬,不敢怠慢的作用。

20、上谕:

古代公文名称。

是帝王的指示、命令。

清制,凡宣布官吏升降及对臣民有所通告,皆用上谕的形式。

二、公文常识

1、《尚书》中国古代第一部公文总集。

2、谥法:

古时贵族死后,依照其生前事迹,评定一个称号,这种制度称为谥法。

3、《谏逐客书》作者:

李斯。

该篇在章法上,发端即表明看法,提出了全篇的总观点,即“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这一表现方法,开公文“片言居要”写法的先河。

4、汉定礼仪,则有四品:

章、表、奏、议。

5、《入关告谕》中约法三章的内容: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6、《论积贮疏》作者:

贾谊

7、曹操的三篇令分别为:

《求贤令》《敕有司取士勿废偏短令》《举贤勿拘品行令》

8、《移蜀将吏士民檄》作者:

钟会

9、《代李敬业以武后临朝移诸郡县檄》作者:

骆宾王

10、《废职田议》中的职田:

按职务高低分封的土地。

11、《置三司使诏》中的三司分别是:

盐铁、度支、户部

12、《论宋庠疏》作者:

包拯

13、《戊午上高宗封事》作者:

胡铨

三、重点句子及词语翻译

1、格尔众庶,悉听朕言!

来吧,你们各位,大家听我讲一番话。

2、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太阳什么时候消失呢?

我们宁愿跟你一起灭亡!

3、民讫自若,是多盘。

一个人做事只顺从自己的心意,就会有很多差错。

4、邦之杌陧,曰由一人;邦之荣怀,亦尚一人之庆。

国家局势不安定,是因为用人不当;国家强盛安宁,是因为重用了一个贤臣的原因。

5、此所谓籍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

6、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能够贡献自己的力量,再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

7、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国其昌。

人们中有能力有作为的,便应当让他们继续发展其才能,提高其德行,这样你的国家就会繁荣昌盛了。

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不要以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以为好事小就不去做。

9、虽云远古之式,事乖仁政之刑。

 

虽说这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定式,但却违背了仁政的刑律。

10、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

调整琴上的弦就能使声音和谐,粘住瑟上调弦的木杻就不能调音了。

11、忤意者严霜夏零,阿旨者膏雨冬澍。

荣枯由其唇吻,废兴候其指麾。

(杨素)对违己者如夏日里降霜,对阿谀自己者如冬天里下雨。

人的好坏就由他一嘴说,事之兴废就等他一声令。

12、王莽资之于积年,桓玄基之于易世,而卒殄汉祀,终倾晋祚。

王莽能至专权篡位,是有若干年的钻营为资本的。

桓玄借着晋王朝衰微,有变易之势的机会,篡了权。

终于灭了汉代的烟火,使晋朝倾覆了。

13、恐一物之失所,虑一理之或屈。

唯恐一件事处理不恰当,思虑着怕一个事理处置枉屈。

14、千里伫于一言,万几凑于一日。

方圆千里的事用一句话概括,处理很多公文要集中一天。

15、朕闻尧舜之君,自愚而益圣;桀纣之暴,独智以添愚。

我听说像尧舜那样的明君,自以为愚笨而更加圣明;像桀纣一样的暴君,自以为聪明而更加愚蠢。

16、故异逆顺于忠言,则殊荣辱于帝道。

所以对于忠言来说逆耳与顺耳是不同与常规的,对于帝王来讲荣光和耻辱也是不同于常规的。

17、侯忠良之献替,想英俊之徽猷。

时刻等候忠良之臣提出意见,盼望英俊之士进献良策。

18、谏鼓空悬,逆耳之言罕进;谤木徒设,悸心之论无闻。

进谏的鼓摆在那里,很少听到逆耳的言论;谤木徒然设置,惊心动魄的言论很少听到。

19、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凡被选入宫的嫔妃,都遭到武则天的嫉妒;又巧于进谗,迷惑主上。

20、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燕啄皇孙”歌谣的出现,人们知道汉朝的皇统将要穷尽;孽龙的口水流淌在帝王的宫庭里,标志着夏后氏王朝快要衰亡。

21、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

因此我愤然而起来干一番事业,目的是为了安定大唐的江山。

22、率土共臻于富庶,小民不起于怨咨。

全国百姓生活富足,不因怨恨而造反。

23、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

是:

这种做法臣妾、刘豫:

名词做动词(意动V)这种做法是把我大宋看做臣妾,当做刘豫啊。

24、异时豺狼无厌之求,安知不加我以无礼如刘豫者哉!

到时金人的贪欲无法满足,怎知他不会像对刘豫那样对我无礼呢!

25、此鲁仲连所以义不帝秦,非惜夫帝秦之虚名,惜天下大事有所不可也。

这就是鲁仲连仗义不尊秦为帝的原因,不是舍不得那尊秦为帝的虚名,而是顾惜那天下大势不容许这样做。

26、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

如果没有管仲,我们要像少数民族那样披着头发,衣衽向左了。

27、人臣无将,垂千古之彝训;国制有定,怀二心者必诛。

28、犹舍美锦以校量工拙,脱致隳坏,毁将何追!

如同拿出美锦来校量工艺的巧拙,一旦毁坏,后悔那还来得及呢!

29、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百姓富足,您又怎会不富足;百姓不富足,您又怎会富足呢。

30、广邀增羡之功,不恤颠连之患;期锱铢之诛取,诱上下以交征。

利用各种机会邀取功劳,不体恤给百姓带来的颠沛流离之苦;为了获取细小的利益,上下征缴无度。

31、始嫌曲突徙薪,终见焦头烂额,事至于此,救将何及?

开始人们劝谏不要行卢世荣之法,不听,现在终于弄得不可收拾,来不及拯救。

四、重点篇目(记标点、翻译)

1、下令国中(标点、翻译)

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

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

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

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翻译:

当年我国国君秦穆公立足于岐山、雍地,励精图治,在东边平定了晋国的叛乱,以黄河作为边界,西边在戎翟称霸,占地广达千里,天子达到了霸主的地位,诸侯各国都来祝贺,为后代开创了基业,非常盛大辉煌。

就在前一段历、躁、简公、出子执政时,国家很长一段时间不安定,国家内有忧患,没有闲暇顾及国外的事,于是晋国趁机攻夺了我们先王在世时所拥有的黄河以西的土地,所以各国都看不起秦国,没有哪一种耻辱比这更大了。

秦献公即位后,安定边疆,迁都栎阳,并且想要向东讨伐,收复穆公在位时的国土,修复穆公在位时的政令。

我想到先辈的遗愿,常感到痛心。

宾客群臣中有谁能献出计策让秦国强盛,我将加封官爵,分封土地。

2、令两千石修职诏(标点、翻译)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

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

夫饥寒并至,而能亡为非者寡矣。

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祭服,为天下先;不受献,减太官,省繇赋,欲天下务农蚕,素有畜积,以备灾害。

强勿攘弱,众毋暴寡,老耆以寿终,幼孤得遂长。

今岁或不登,民食颇寡,其咎安在?

或诈伪为吏,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

县丞,长吏也,奸法与盗盗,甚无谓也。

其令二千石各修其职;不事官职耗乱者,丞相以闻,请其罪。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翻译:

过分追求居室用器的奢侈,是损害农业的事;在衣服上过多修饰,是损害女红的事。

农业生产受损是饥饿的根源,女红的事受到损害是挨冻的原因啊。

如果说饥饿和挨冻同时出现,那还能不做坏事的人很少。

以后我要亲自种田,皇后要亲自养蚕、制衣,以此来供奉祭祀用的谷物和衣服,做天下人的表率;从今往后不接受供奉物品,减少太官人数,减轻劳役赋税,希望百姓亲自种田养蚕,平时有积蓄,来防备灾害发生。

力量大的不要侵犯弱小的,人口多的不要侵犯人口少的,老人都能寿终正寝,小孩孤儿都能顺利成长。

今年年成有的地方欠收,老百姓手中粮食很少,原因在哪呢?

有的官员奸诈虚伪,这些官吏像商人一样贪财,肆意掠财,像蛑虫一样侵蚀百姓。

县丞,一县之长,违背法律像盗贼一样偷盗财物,太无耻了。

在这里命令年奉两千石以上的官员都应奉公职守;不忠于职守违法作乱的官员,丞相可摸清他们的情况向我汇报。

把此诏令宣告天下人,使大家明白我的心意。

下页余下全文中国古代公文选读

3、莞子曰:

“仓廪实而知礼节。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古之人曰: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则物力必屈。

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

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翻译:

管子说:

“粮仓充实了,老百姓就懂得礼节了。

”老百姓生活不富足而把国家治理的好的,至今听说过。

古代的人说过:

“一个男子不耕种,就会有人挨饿;一个妇女不纺织,就会有人受冻。

”生产这些物资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国家物资一定会匮乏。

但古人治理天下非常细致,所以他们的积蓄足可以依靠。

而今许多人背弃农业去从事工商,消费的人很多,这是天下的大祸害啊!

淫靡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增长,这又是天下的又一大祸害啊。

这两种灾害公然盛行,没有谁能制止这种现象;国家命运将要覆灭,没有谁能拯救它。

生产的人很少浪费的人却很多,天下的财富怎么能不枯竭呢?

汉朝将近四十年了,公私两方面的积蓄还少得使人痛心。

如果错过这个季节还不下雨,老百姓就会像狼一样四处张望;年成不好没有收入,朝廷卖官爵来增加收入、百姓卖儿郎来度过日子。

这种事您已经听到了,哪有治理国家已经危险到如此地步了,可是皇上还不惊恐的呢!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

窃为陛下惜之。

翻译:

积蓄存储粮食是国家的根本命脉。

粮食多财富有余,做什么不能成功呢?

以此进攻则可攻取,以此防守则可巩固,以此作战就能战胜。

使敌对的人归降,使远方的人归附,召唤谁,谁能不来呢?

现在应该驱赶百姓回归农业生产,都附着于本业,使天下人都能自食其力,从事工商业或以武艺谋生的人也都回归农田,那么国家积蓄将会很充足,百姓也能乐得其所。

本可以使天下富足安定,却竟然造成这种使人危惧的局面,我真为皇上痛惜啊。

4、《罢来敏教》(标点、翻译)

将军来敏对上官显言:

“新人有何功德而夺我荣资与之邪?

诸人共憎我,何故如是”?

敏年老狂悖,生此怨言。

昔成都初定,议者以为来敏乱群,先帝以新定之际,故遂含容,无所礼用。

后刘子初选以为太子家令,先帝不悦而不忍拒也。

后,主上即位,吾暗于知人,遂复擢为

将军祭酒,违议者之审见,背先帝所疏外,自谓能以敦厉薄俗,帅之以义。

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5、《驳成都房舍园田分赐诸将议》(标点、翻译)

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

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木土,乃其宜耳。

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不宜夺之,以私所爱也。

翻译:

霍去病曾经以匈奴尚未消灭,不需要这下家用,现在国家的仇敌不仅仅只有匈奴,不可以现在就求安家立业.需要天下太平,老百姓安居乐业了,那时才可以考虑这些.

益州的百姓,当年因为战争受到了很多苦难,现在可以把这些田地房屋交还给他们,让他们能安居乐业,这样才能保证财政收入,赢得他们的欢心。

不应该拿取这些满足自己的私欲。

6、《迁丹阳太守上牋》(标点、翻译)

昔魏武,达政之主也。

荀文若,功臣之最也,封不过亭侯;仓舒,爱子之宠,赠不过别部司马。

以此格万物,得不局迹乎!

今者临郡,不问贤愚豪贱,皆加重号,辄有鼓盖,动见相准。

时有不得者,或为耻辱。

天官混杂,朝望颓毁。

导忝荷重任,不能崇浚山海,而开导乱源,饕窃名位,取紊彝典。

谨送鼓盖加宠之物,请从导始。

庶令雅俗区别,群望无惑。

翻译:

从前曹操,是推行贤明政治的主导者;荀文若,是他手下最大的功臣,封爵不过是亭侯;仓舒,是曹操最爱的儿子,封赠不过是别部司马。

以此来衡量万物,不就看见前人做事的轨迹了吗!

现在出任地方官,不问这个人是贤明愚笨,出身贵贱,都加上不切实际的称号,并且都有出行的仪仗,动不动就看见相互效仿的现象。

有得不到“重号”“鼓盖”,就认为是耻辱之事。

朝廷命官言语混杂,使国家风气败坏,朝廷威望衰弱。

我身负重任,不能使山增高、使海疏通,却引导了混乱的源头,极力窃取名位,扰乱了国家法规,希望从我开始只送鼓盖。

这样或许让贵贱有所区别,使众人心里没有疑惑。

7、《论时政疏》(其二)作者:

魏徵

会标点、翻译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思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身为国君,如果真能够做到:

见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将要有所作为就想到要适可而止使百姓安宁;考虑到帝位高随时会有危险,就想到要谦虚并且加强自我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江海是居于百川的下游;喜欢打猎游乐要想到给动物逃生的机会;担心意志懈怠要想到做事要有始有终;忧虑受小人蒙蔽就想到虚心接纳下属的意见;害怕谗佞奸邪就想到端正自身以斥退邪恶小人;加恩于人时,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赏赐不当;施行刑罚时,就想到不要因为正在发怒而滥施刑罚。

完全做到上述十个方面,扩大九德的修养,一定会得到很多补益。

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选择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聪明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智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气力,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实的人就会奉献他们的忠诚。

文臣武将争相效力,君臣和谐相处平安无事,可以到处游玩散心,可以像赤松子、王子乔那样长寿,一边弹奏竹琴垂衣敛手,不用过多的说教就达到天下大治。

何必像现在这样,行使下属的职责,劳累自己的身心,减损无为的大道呢!

8、《令中外臣僚读律诏》标点、翻译

朕听政之暇,逖览群书,至于律令之文,咸究重轻之理,实生民之警戒,乃有位之准绳,苟昧钦详,曷明政理。

中外臣僚,宜令公事之外,常读律书,务在研精,究其条约。

施之则足以断事,守之则可以检身。

凡尔庶官,宜体朕意。

五、简答

1、《禁妇人与政诏》赞成还是反对?

2、为什么明代开始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①明太祖朱元璋将朝臣议事的地方称为“奉天殿”。

②在他常用的玉玺上刻下“奉天法祖”四个字。

③在他给群臣的诏令中,开头习惯自称“奉天承运皇帝”。

上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