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2157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题及答案.docx

《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题及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题及答案.docx

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题及答案

2017年最新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飞奔)B.窥谷忘反(同“返″,返回)

C.略无阙处(通“缺”,空缺、中断)D.至于夏水襄陵(上)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良多趣味(真,实在)B.林寒涧肃(寂静)

C.属引凄异(属于)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逆流而上)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然)

C.清荣峻茂(山高)D.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4.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B.绝巘∕多生怪柏C.虽/乘奔御风D.常有高/猿长啸

5.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天蔽日(隐瞒)B.良多趣味(确实)

C.绝多巘生怪柏(山峰)D.哀转久绝(消失)

6.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7.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绝对)B.或王命急(有时)

C.不以疾也(快)D.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全,都)

8.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9.对句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像风那样飞奔,也没有那么快。

B.虽然骑着如飞的快马,也没有那么快。

C.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那么快。

D.即使骑着风奔跑,也没有那么快。

10.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文章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让人自然想到李白的诗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D.作者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出了三峡的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11.下列加点词在《辞海》中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

(只填序号)

①沿溯阻绝绝:

A.断绝B.极、最C.缺乏D.穿过()

②有时朝发白帝发:

A.射出B.揭露C.启发D.出发()

③水落而石出者而:

A.如果B.表承接C.表转折D.通“尔”()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B.晴初霜旦(秋天早上结的霜)

C.林寒涧肃(严肃)D.或王命急宣(或者)

1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A.春冬之时而城居者未之知也B.其间千二百里其真无马邪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其境过清D.故渔者歌曰故自号曰醉翁也

14.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15.对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春冬之时(的)        吾欲之南海(往,到)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自从)

  C.其间千二百里(其中)      其真无马邪(这里)

  D.故渔歌曰(所以)       桓侯故使人间之(特意)

16.下面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的翻译,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A.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B.向来碧绿的潭水里,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C.平静的河流,碧绿的潭水,都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D.平时碧绿的潭水里,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影子。

17.下列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B.不以疾也(快)

  C.从流飘荡(顺、随)       D.负势竞上(势力)

二.翻译下列语句。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原句回答。

1、写出山的高峻、陡峭的句子:

2、从侧面渲染了山峰的高峻,江水的狭窄的句子:

比较的方法表现夏日江水迅疾的句子:

3、表现了春冬三峡山水的美丽的句子:

4、文中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有珠联璧合、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5、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四、回答问题。

1、第四段写秋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2、由“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一句可以想到李白的哪首诗中的哪两句?

答:

3、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夏、春、秋季的景物特色。

答:

4、第三段写“高猿长啸”有什么作用?

答:

5、文章第一段总写三峡特点:

6、文中写出了三峡江水的什么特点?

李白有一首诗表达了与它相同的的情景,你能默写这首诗吗?

(三峡的景色吸引了许多迁客骚人,三峡文化业源远流长,请写出关于三峡的两句诗。

答:

湍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是。

(提示:

从视觉角度)

8、在三峡景物描写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9、文章描写了三峡美丽的风光,请你利用文中的词句,组成一幅对联。

答:

10、给本文分为两层,概括各层大意及中心思想。

答:

11、文章2、3、4段分别写了三峡夏、春、冬、秋四季怎样的景色?

答:

 

12、三峡的奇观数不胜数,且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各有不同的特点,对这些美丽的景观作者并未细加描绘,仅以寥寥数笔勾勒三峡的山势,这样叙写有何意?

答: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康乐以来,未有能与其奇者。

1、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二、简答题

1、题目中第二个“书”的意思是?

“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4.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

共描写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6.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

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7.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水,请在原文上用波浪线画出。

 

8、文章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有那几句?

9.这四句通过哪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

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10、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

11、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

12、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

13.《答谢中书书》文中“”这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山水景物的赞叹之情。

14.《答谢中书书》文中的议论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理解:

 

15、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的语句是:

16.以感叹总括前文的一句是:

17.“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18.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21.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

  《三峡》与《答谢谢中书》对比阅读

1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或王命急宣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哀转久绝 

(4)四时俱备

12.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

(2分)

13.两文都写到了“猿呜”,请分别说明“猿呜”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分)

《答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

7.解释加点的词。

(4分)

①猛浪若奔奔:

         ②负势竟上上:

      ③猿则百叫无绝绝:

          ④沉鳞竞跃鳞:

        互相轩邈⑵晓雾将歇

8.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不绝。

B、实是欲界之仙都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虽乘奔御

D、康乐以来属予作文以记之

4、【甲】【乙】两文在描绘山水之景上很有相同点,都是开篇总括山水之景,如【甲】文

“”、【乙】文“”,然后再具体描绘之。

(2分)

5、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甲】【乙】两文都是写给友人的信,都描绘了山川之奇异美景,但所表达的感情略有差异,请说说。

(2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月色人户(窗户)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哪一夜没有月光?

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分)

22、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