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12689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82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docx

《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docx

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2022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存在密切联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溶酶体水解酶被包裹在膜内,可防止细胞结构被破坏

B.糖被在细胞间、生物膜间的识别和信息传递中起重要作用

C.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与细胞运动、分裂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D.蓝藻细胞拟核中的基因表达时,可以边转录边翻译

2.下列关于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和甘油进出细胞的方式完全相同

B.类囊体腔内H+浓度大于腔外,由此推知H+进入腔内消耗能量

C.Na+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神经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甘氨酸可作为神经递质被突触前膜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释放出来

3.2021年11月,我国首次实现从CO到蛋白质的合成以钢厂尾气中的CO为碳源、以氨水为氮源,经优化的乙醇梭菌(芽孢杆菌科)厌氧发酵工艺,22秒就可转化出乙醇和乙醇梭菌蛋白,该蛋白可用于饲料生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醇梭菌与硝化细菌具有相同的代谢类型

B.乙醇梭菌蛋白合成过程中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参与

C.氨水中的氮元素经反应后,主要分布在乙醇梭菌蛋白的氨基中

D.饲料煮熟后,由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更易被动物消化吸收

4.下列关于实验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鼠细胞的融合实验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实验均可采用荧光标记的方法

B.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和探究酶的最适温度都采用了对比实验的探究方法

C.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种群“J"型增长的研究都采用模型建构的方法

D.光合作用中C的转移途径和证明DNA半保留复制实验的观察指标都是检测同位素放射性

5.玉米叶片CO2吸收速率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需控制适宜的无关变量,如光照强度、呼吸强度等

B.35℃后曲线下降可能是由于光合作用相关酶活性下降导致

C.15℃时玉米叶肉细胞中[H]来自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D.若计算CO2固定速率,需在黑暗条件下测各温度的叶片呼吸速率

6.用果糖喂养小鼠可使其肠绒毛长度明显变长,肠绒毛长度增加常引发肿瘤,肠上皮细胞增殖和死亡的平衡决定了肠绒毛长度。

正常情况下,肠道干细胞可产生新的肠上皮细胞,肠上皮细胞可向末端(缺氧环境)迁移。

研究人员利用肠细胞进行相关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果糖属于不能水解的单糖,可直接被细胞吸收

B.肠上皮细胞向末端迁移过程中可能会缺氧凋亡

C.果糖可减轻缺氧造成的肠上皮细胞的凋亡

D.通过给小鼠食物中添加果糖可预防肠部肿瘤的发生

7.随着时间积累的有害蛋白在细胞分裂时会不均匀地分布到两个子细胞中,神经干细胞核中的核纤层蛋白B1(lamin   B1)确保这一过程顺利进行,使干细胞能长期增殖。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干细胞分裂间期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发挥作用

B.随着人年龄的增长,神经干细胞的laminB1水平降低,分裂能力下降

C.lamin   B1的正常水平有利于神经干细胞的两个子细胞长期维持分裂能力

D.分裂期染色质螺旋化成为染色体,有利于核DNA移向细胞两极

8.下图表示人体内“脑—脾神经轴”的调节机制。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脑—脾神经轴”调节机制能对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B.若B淋巴细胞中乙酰胆碱受体基因表达量下降,可影响抗体生成

C.乙酰胆碱在该调节过程中作为神经递质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

D.适度压力刺激使“脑—脾神经”兴奋性提高,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9.栝楼是雌雄异株植物,叶形有近圆形叶(E)和心形叶(e),花粉e有50%不育。

现有雌雄基因型均为EE:

Ee=1:

2的植株自由交配,子代中的近圆形叶与心形叶比值为(       )

A.14:

1B.19:

1C.8:

1D.24:

1

10.新冠疫苗生产的途径及原理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传统疫苗生产通常采用动物细胞体外培养病毒使其增殖

B.注射核糖核酸疫苗后,该疫苗能直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C.感染过腺病毒的人可能由于存在腺病毒抗体,使疫苗作用效果较差

D.重组蛋白疫苗具有抗原性但不能侵染进入宿主细胞

11.羟胺可使胞嘧啶转化为羟化胞嘧啶而与腺嘌呤配对。

一个精原细胞核DNA复制时,一个DNA分子模板链的两个胞嘧啶发生羟化(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若进行两次有丝分裂,有两个子细胞中含有羟化胞嘧啶

B.若进行减数分裂,减II中期的两个细胞中均有一条染色单体含羟化胞嘧啶

C.若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中只有一个精子的DNA序列发生改变

D.若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可产生C-G碱基对替换为A-T碱基对的突变

12.探针是段带有放射性或荧光标记的DNA片段。

囊性纤维病的诊断阵列是表面结合有单链DNA探针的特殊滤纸,其中“0”处放置正常基因的探针,“1~10”处放置该基因不同突变的探针,这些突变基因均为该病致病基因。

检测#1~#3个体的相关基因,结果如下图所示。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放置多种探针的理论依据是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

B.根据检测结果可判定#1和#2正常、#3患有该病

C.由该检测结果可推知,囊性纤维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

D.依据该原理也可以用来判断样本中病毒的类型

13.科学家研究了某种群数量与种群瞬时增长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如图所示。

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种群瞬时增长量大于0时,种群数量将上升

B.该种群数量为40万时,种群瞬时增长量最大

C.该种群数量大于80万后呈现下降趋势

D.该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内斗争最剧烈

二、多选题

14.为研究与植物生长相关的基因及其作用,科学家获得了基因A、B、C失活的多种突变体,电泳分析各植株中蛋白m和蛋白n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a、e组是对照组,b、c、d组为实验组

B.正常植物体内,A、B、C三种基因的表达可能受到激素的调控

C.由a、b、e组可知基因B、C均抑制A基因的表达

D.由a组、b组可推知基因A可能促进蛋白m和蛋白n的合成

15.真菌粗糙链孢霉通常由单倍体菌丝形成二倍体合子,合子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再进行一次有丝分裂,最终形成8个孢子(过程如图所示,其中合子基因型为RrTt)。

孢子大型(R)对小型(r)为显性,黑色(T)对白色(t)为显性(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若图中8个孢子,黑色:

白色=1:

1,则可以验证分离定律

B.若1号、2号孢子是大型,3号、4号为小型,则最可能是减数分裂中发生交叉互换

C.若1-4号孢子的基因型均为RT,则RT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D.若8个孢子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相等,则T(t)R(r)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

16.下图是两种遗传病的某家庭遗传系谱图,甲病由A/a控制,乙病由B/b控制,其中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乙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250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遗传病的特点是交叉遗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B.I-2和Ⅱ-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

C.若Ⅱ-2为男孩,患两种病的概率是1/102

D.Ⅱ-1和Ⅱ-2所生孩子,患病男孩和患病女孩的概率相同

17.图l表示多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现将示波器的两极连接在D神经元膜内外两侧,用同等强度的电流分别刺激A、B、C神经元,不同刺激方式(I表示分别单次电刺激A或B,Ⅱ表示连续电刺激A,Ⅲ表示单次电刺激C)产生的结果如图2所示(注:

阈刺激表示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刺激)。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三种刺激方式下在突触后膜处均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神经元A、B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神经元C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C.多个相同强度的阈下刺激A、B,不能叠加引发突触后膜的动作电位

D.电刺激C后示波器发生变化可能是由于Cl-内流导致

18.据报道,观鲸船的引擎噪音严重于扰鲸鱼休息和育幼:

和没有船经过的情形相比,有汽油引擎船经过的时候,鲸鱼种群中母鲸平均花费在休息上的时间少了29%,照料幼崽的时间少了81%。

据此推论不正确的是(       )

A.实验研究中调查鲸鱼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

B.该研究可知,物理信息会影响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C.鲸鱼休息时竖直于海洋中,该空间配置格局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D.母鲸体力消耗会降低幼崽能量摄入,对幼崽存活造成消极影响

三、综合题

19.科研人员对西北地区濒危植物四合木进行了光抑制研究。

西北干旱时间较长且光照强度大,强光照会使四合木出现光抑制现象:

强光下三线态叶绿素(3ch1)与O2发生反应,生成单线氧(1O2),1O2会攻击叶绿素,破坏光合结构等。

叶黄素可以快速淬灭3ch1并直接清除1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光合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从上往下第__________条色带是叶黄素,叶黄素主要吸收__________光,用于光反应。

(2)现有甲、乙两组四合木幼苗,请设计实验验证“干旱会导致四合木气孔开放程度降低,外源NO可减轻干旱对气孔开放程度的限制”。

写出简要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资料显示,NO还可与单线氧发生反应进而生成NO2。

综上所述,NO可以缓解四合木干旱胁迫,原因是:

①___________,缓解光反应减弱;②___________,缓解暗反应减弱。

20.“吸烟有害健康”。

烟叶行业的科研人员为提升烟叶品质,对烟草植株进行了深人研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IPT(腺苷磷酸——异戊烯基转移酶)是催化细胞分裂素(CTK)合成的酶,烟草去顶之前检测不到IPT基因表达,而去顶后可检测到该基因表达,并伴随CTK在茎节处积累。

说明高浓度IAA通过__________最终表现为顶端优势。

(2)烟草体内有WE12基因和WE17基因,它们分别编码邻氨基苯甲酸合成酶的α亚基和β亚基,该酶催化的反应如图2所示。

当色氨酸含量较高时,会抑制邻氨基苯甲酸合成酶的活性,该过程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

乙烯激活WE12基因和WE17基因表达后,可引起植物体内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含量上升,理由是__________。

(3)烟草感染尖镰孢菌后,会出现叶片褪色变黄的症状。

研究人员对此进行实验:

将生理状态相同的烟草幼苗随机分为甲、乙、丙、丁4组,处理如下:

接种情况

变量处理

幼苗喷施适量蒸馏水作为对照

幼苗喷施等量适宜浓度的乙烯利溶液

幼苗喷施等量适宜浓度的茉莉酸溶液+乙烯利溶液

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4组幼苗的叶片变化情况

叶片褪色程度

++++++

+++

+++

+

注:

“+”代表叶片褪色变黄,累加表示程度

补全表格中相关内容: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1.杂交水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我国科研人员对杂交水稻的无融合生殖(不发生雌、雄配子的融合而产生种子的一种繁殖过程)进行了研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杂交水稻在抗逆性、产量等方面优于双亲,但杂种自交后代会发生__________现象,这是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分离所致。

(2)研究表明有两个基因控制水稻无融合生殖过程:

含基因A的植株形成雌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导致雌配子染色体数目加倍;含基因B的植株产生的雌配子都不能参与受精作用,而直接发育成胚。

雄配子的发育不受基因A、B的影响。

用图1所示杂交方案,可获得无融合生殖的杂种个体。

①某品系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子代中Ⅱ号个体自交所结种子胚基因型是__________。

②子代_________号具有稳定遗传的杂种优势,其产生的雌配子基因型为_________。

(3)我国科研人员还尝试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杂交水稻的4个相关基因,实现了杂种的“无融合生殖”,如图2所示。

图2中所敲除的4个基因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

22.近年来,某区域呈现荒漠化趋势,为此当地政府推进自然生态修复,同时发展生态农业,构建形成了重“果—菌—肥”生态农业模式。

下图为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中营养级之间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m2·a)。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每年新增造林2万多亩并建立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制度,使其森林覆盖率达52.2%,这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进行。

(2)生产者同化的能量除图示外还有一部分_________,能量在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

(3)能量流动的特点为_________,“果—菌—肥”生态农业是以废弃果木果枝为基料,粉碎制成菌棒菌袋来培养香菇,再利用“废菌包或细小果木枝条+畜禽粪便+微生物菌剂”的轻简化堆肥技术,制成生物有机肥还田。

这体现了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_________。

23.在食醋生产中菌种起重要作用。

某实验室从醋醅中分离出一株巴氏醋酸杆菌S12,经诱变获得高产突变株SM12-87,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设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用到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如下:

葡萄糖10g/L、酵母膏10g/L、磷酸二氢钾0.5g/L、硫酸镁0.5g/L、无水乙醇。

该培养基适用于培养__________(填“自养”或“异养”)微生物,磷酸二氢钾的作用是_________(答出两点)。

微生物培养基使用前要进行灭菌,灭菌是指_________。

(2)醋酸菌在不同条件下对醋酸产量的影响见图1-3。

在_________条件下,产酸值最高。

乙醇影响产酸值的原因之一是醋酸菌能将乙醇转变为_________,然后变为醋酸。

(3)某科学院利用固定化细胞生产食醋。

固定化细胞常采用包埋法,而不采用其他方法的原因是_________。

(4)某学校课外小组尝试自酿醋中醋酸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需将自酿醋中的醋酸菌分离并培养成__________,然后计数。

培养基中添加溴甲酚紫作为指示剂,当pH>6.8时呈紫红色,pH<5.2时呈黄色,如果培养基上长出了_________的菌落,就是醋酸菌。

24.2019年通过DNA编码单克隆抗体技术来预防寨卡病毒的首项人体研究项目启动。

该技术将优化后的质粒直接输送到细胞中,然后局部转染,细胞会产生单克隆抗体,使入体细胞成为制造治疗性抗体的“工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预防寨卡病毒感染的DNA药物时,从_________细胞中获得相应的mRNA,反转录产生目的基因,不能将目的基因直接导入受体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

(2)过程②叫_________。

驱动目的基因转录出mRNA的是质粒上的_________。

DNA编码单克隆抗体预防寨卡病毒的技术中使用的载体除质粒外,还可以是_________。

(3)传统单克隆抗体的生产需将免疫小鼠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再用_________进行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然后进行_________和抗体检测,最终得到单克隆抗体。

与传统单克隆抗体相比,DNA编码单克隆抗体技术的优点有_________(写出一项即可)。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溶酶体是含单层膜的细胞器,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详解】

A、溶酶体内有水解酶,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水解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水解酶被包裹在膜内,可防止细胞结构被破坏,A正确;

B、细胞膜的外表面分布有糖被,其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有关,B错误;

C、真核细胞的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与细胞运动、分裂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C正确;

D、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其中的基因表达时,可以边转录边翻译,D正确。

故选B。

2.B

【解析】

【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1)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如水,CO2,甘油;

(2)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3)主动运输的特点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

【详解】

A、水可以通过水通道进行协助扩散,甘油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所以水和甘油进出细胞的方式不完全相同,A错误;

B、类囊体腔内H+浓度大于腔外,类囊体外的H+逆浓度进入类囊体腔内,属于主动运输,由此推知H+进入腔内消耗能量,B正确;

C、Na+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神经细胞是顺浓度梯度,不消耗能量,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C错误;

D、甘氨酸可作为神经递质被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出来,D错误。

故选B。

3.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

工利用乙醇梭菌,以钢厂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为碳源、氨水为氮源大规模生物合成蛋白质,这有利于降低工业尾气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也说明乙醇梭菌可以一氧化碳、氨水为原料合成蛋白质。

【详解】

A、根据题干信息“乙醇梭菌厌氧发酵”,说明该菌是厌氧型微生物,而硝化细菌是需氧型微生物,A错误;

B、乙醇梭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错误;

C、蛋白质的氮主要分布在肽键中,C错误;

D、饲料煮熟后,由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更易被动物消化吸收,D正确。

故选D。

4.D

【解析】

【分析】

对比实验:

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的形式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等。

【详解】

A、人鼠细胞融合用不同的荧光标记蛋白质,现代生物技术采用荧光标记法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A正确;

B、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和探究酶的最适温度,都没有明确的对照组,采用不同的组别之间相互对照得出实验结论,属于对比实验,B正确;

C、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是通过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而种群“J"型增长的研究采用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二者都采用模型建构的方法,C正确;

D、DNA半保留复制实验采用15N标记DNA再进行离心,观察DNA带分布的位置确定的,没有检测放射性,D错误。

故选D。

5.A

【解析】

【分析】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而温度会影响呼吸作用强度。

2、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高温会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从而使酶的活性下降。

3、绿色植物在白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都可以产生[H],光反应阶段也可以产生[H]。

4、CO2固定速率是指玉米的实际光合速率,等于净光合速率加上呼吸速率。

【详解】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而温度会影响呼吸作用强度,所以无法控制呼吸速率,A错误;

B、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高温会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从而使酶的活性下降,35℃后曲线下降,可能是由于随着温度升高,光合作用相关酶活性下降导致的,B正确;

C、绿色植物在白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都可以产生[H],光反应阶段也可以产生[H]。

15℃时玉米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说明其可以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所以,15℃时玉米叶肉细胞中的[H],可以来自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C正确;

D、CO2固定速率是指玉米的实际光合速率,等于净光合速率加上呼吸速率,因此若计算CO2固定速率,还需在黑暗条件下测各温度的叶片呼吸速率,D正确。

故选A。

6.D

【解析】

【分析】

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

常见的单糖有萄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

【详解】

A、单糖是指不能水解的糖类,果糖属于单糖,可直接被细胞吸收,A正确;

B、根据题干“肠上皮细胞可向末端(缺氧环境)迁移”可知,肠上皮细胞向末端迁移过程中可能会缺氧凋亡,B正确;

C、对比图中的缺氧条件组和缺氧条件+果糖组可知,果糖可减轻缺氧造成的肠上皮细胞的凋亡,C正确;

D、根据题干“果糖喂养小鼠可使其肠绒毛长度明显变长,肠绒毛长度增加常引发肿瘤”可知,通过给小鼠食物中添加果糖可促进肠部肿瘤的发生,而不是预防,D错误。

故选D。

7.C

【解析】

【分析】

1、DNA复制过程为:

(1)解旋:

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2)合成子链:

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3)形成子代DNA分子:

延伸子链,母链和相应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2、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mRNA的过程,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RNA聚合酶首先结合到基因的启动子上,从而启动转录过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

A、在细胞分裂间期,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需要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还需要可以打开DNA双螺旋结构的解旋酶,A正确;

B、随着人年龄的增加,细胞会随之衰老,神经干细胞的lamin   B1水平会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降低,神经干细胞的分裂能力也下降,B正确;

C、随着时间积累的有害蛋白在细胞分裂时会不均匀地分布到两个子细胞中,laminB1确保这一过程顺利进行,其正常水平有利于两个子细胞中的一个长期增殖,而不是两个子细胞长期维持分裂能力,C错误;

D、分裂期染色质螺旋化成为染色体,为了便于移动和分配,有利于核DNA移向细胞两极,D正确。

故选C。

8.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脑神经元通过释放信号作用于脾神经,使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与T淋巴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可促进接受抗原刺激的T淋巴细胞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可促进其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

【详解】

A、“脑—脾神经轴”调节机制能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结合图示及以上分析可知能对体液免疫(B细胞参与的)发挥作用,A正确;

B、乙酰胆碱需要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若若B淋巴细胞中乙酰胆碱受体基因表达量下降,会影响到乙酰胆碱的作用,影响抗体生成,B正确;

C、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释放的,而该题中乙酰胆碱是T淋巴细胞释放的,因此是作为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C错误;

D、适度压力刺激使“脑—脾神经”兴奋性提高,有利于增强抗体的量,增强机体免疫力,D正确。

故选C。

9.A

【解析】

【分析】

自由交配发生在同一个物种的一个群体中,一个群体中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发生随剂的交配,此交配不含目的性或者家族性的选择,完全由随机,即每两个异性个体的交配概率都相等,这样的交配是自由交配。

【详解】

雌雄基因型均为EE:

Ee=1:

2的植株自由交配,雌雄配子均为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