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微专题训练 地理足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11874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6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微专题训练 地理足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微专题训练 地理足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微专题训练 地理足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微专题训练 地理足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微专题训练 地理足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微专题训练 地理足迹.docx

《届高三地理微专题训练 地理足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微专题训练 地理足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微专题训练 地理足迹.docx

届高三地理微专题训练地理足迹

2020届高三地理微专题

生态足迹、灰水足迹、生产足迹、消费足迹等地理足迹

一、单选题

生态足迹是维持一个区域生存所需要的能够提供资源并吸纳废弃物的地域空间。

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分析农牧交错区生态足迹,可为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下表是我国内蒙古中南部农牧交错区(41.5°N~43°N,114.5°E~117°E)生态足迹统计(表中单位ghm2为全球公顷,即各类土地转换后可比的单位)。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耕地消费足迹(ghm2/人)

草地消费足迹(ghm2/人)

耕地生产足迹(ghm2/人)

草地生产足迹(ghm2/人)

0.348

0.211

0.588

1.457

1.该区域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C.过度樵采D.水源短缺

2.该区域今后的功能定位应以(  )

A.生态保护为主B.畜牧业为主

C.混合农业为主D.种植业为主

1.B由图表可知,草地生产足迹远大于耕地生产足迹,故该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草地的高强度使用——过度放牧所致。

2.A由材料可知该区为农牧交错区,整体上看其土地生产力比较低下,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不论发展哪种农业生产活动都会导致土地退化,应加强其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足迹是指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

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就会出现生态赤字,其大小等于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差数。

生态赤字表明该地区的人类活动负荷超过了其生态容量。

下图为我国夏季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之一的湟水流域位置示意图及湟水流域2000~2005年人均生态赤字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推断,湟水流域各类人均生态赤字变化趋势是()

A.人均草地生态赤字扩大B.人均林地生态赤字扩大

C.人均水地生态赤字减小D.人均耕地生态赤字先减小后扩大

4.湟水流域各类人均生态赤字变化的原因是()

A.草地——过度放牧及病、虫、鼠害B.林地——过度樵采、过度农垦

C.耕地——不合理利用水资源D.水地——退耕还湖,降水增加

3.A读材料可知,当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即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差为负值时,才出现生态赤字;其负值的绝对值越大,生态赤字就越大。

读图可知,人均草地生态赤字逐渐扩大,A对;人均林地生态赤字逐渐减小,B错;人均水地生态赤字变化不大,C错;人均耕地生态赤字先扩大后减小,D错。

故选A。

4.A读图人均草地生态赤字变大,其原因首先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畜牧产品需求量变大导致牧民过度放牧;其次是草原病虫害、鼠害的影响,导致草地退化,沙地面积增多,草地的生产力降低,A对;生态退耕、“三北”防护林等生态工程的实施,导致林地生态足迹有所增加,“过度樵采、过度农垦”会使林地面积减少,和实际变化不符,B错;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会造成土地荒漠化,使耕地生态赤字扩大,和曲线的变化趋势相反,C错;退耕还湖,降水增加,水源涵养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好转,水生生物多样性增加,但图中的变化不明显,D错。

故选A。

生态足迹是人们所消耗的每种消费品的生物生产面积的总和。

有效生态承载力是自然能够对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5.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能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好的是

A.美国B.日本C.新西兰D.巴西

6.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土地退化—长期高强度的小麦、玉米种植

B.植被破坏—矿山开采冶炼、扩大耕地面积

C.气候变暖—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气

D.臭氧层空洞—氟氯烃化合物的大量使用

5.C人均生态赤字=人均有效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足迹,图中新西兰的人均生态赤字为12.8,说明社会经济发展中,新西兰是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好的国家,故C项正确。

6.B该区域以种植棉花为主,长期高强度的棉花种植,导致土地退化,故A项错误;该地矿产资源丰富,由于矿山开采和冶炼、扩大耕地面积,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故B项正确;冶炼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气,导致酸雨危害,故C项错误;氟氯烃化合物大量使用导致臭氧层破坏,故D项错误。

一般来说,用人均GDP来衡量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用生态足迹来测算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

生态足迹越大,代表单位人口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越大。

读我国各省区(除港澳台地区)人均GDP增长率和生态足迹增长率图,回答下列问题。

7.关于图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东部省区整体人均GDP高于西部省区

B.内蒙古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步

C.新疆处在最不利的发展状态中

D.全国平均水平生态足迹的变动是正向

8.下列关于山西的生态足迹增长率变化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山西生态足迹上升主要分布在能源地

B.山西生态足迹上升主要是植树造林,生态改善

C.山西生态足迹下降主要是开矿,植被破坏

D.山西生态足迹下降主要是产业调整以及节能减排

7.B我国东部地区经济比中西部地区发达,我国东部省区整体人均GDP高于西部省区,A对;内蒙古人均GDP增长最快说明经济发展改善。

生态足迹越大,代表单位人口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越大。

内蒙古生态足迹也是最高的说明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大,环境有恶化可能,B错;新疆人均GDP低说明以济发展低速度慢,生态足迹也是很高的说明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大,处在最不利的发展状态中D,对。

选B。

8.D山西生态足迹为负值说明下降了,A、B错;开矿和植被破坏会使生态足迹上升,C错;产业调整以及节能减排可能使生态足迹下降,D对。

考点:

本题考查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足迹是指维持一个地区、国家的生存所需要的地域面积。

生物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

当一个地区的生物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出现生态赤字。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巴西生物承载力高于俄罗斯的原因主要是

A.气候B.国土面积

C.土壤肥力D.水资源数量

10.根据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表现,下列国家或地区生态赤字最为严重的是

A.印度B.中国C.欧盟D.俄罗斯

9.A巴西国土面积小于俄罗斯,B错。

巴西雨林区土壤肥力差,C错。

根据材料,水资源数量不是主要因素,D错。

巴西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俄罗斯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巴西生物承载力高于俄罗斯的原因主要是气候,A对。

10.C读图,根据图中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表现的数值分析,生态赤字最为严重的是欧盟,赤字是8﹪,C对。

印度赤字是2﹪,中国赤字是6﹪,俄罗斯没有赤字,A、B、D错。

产品灰水足迹是反映在整个供应链中产品生产所造成的淡水污染指标。

图为某地1995-2009年各部门的灰水足迹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该地1995年-2009年间()

A.农业部门灰水足迹持续不变B.生活部门灰水足迹持续下降

C.生活部门灰水足迹降幅最大D.工业部门灰水足迹降幅最大

12.图中生活灰水足迹出现了上升趋势,原因可能是()

A.环境需求B.人口激增C.科技进步D.工业发展

11.D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该地工业灰水足迹降低幅度最高,即下降量占总量的比例最高,而农业和生活灰水足迹都有下降,但生活灰水足迹在2000年出现上升势头。

故选D。

12.A产品灰水足迹是反映在整个供应链中产品生产所造成的淡水污染的指标,定义为以自然本底浓度和现有的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将一定的污染负荷吸收同化所需的淡水的体积。

故当时由于污染物量大,由于人们对环境的要求高,需要大量的淡水不断净化,故选A。

灰水足迹是以自然界现有水质标准为基准,将一定的污染物负荷吸收消化所需的淡水体积。

下图为1998—2013年全国灰水足迹各类结构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3.由图可知,1998年到2006年间,全国灰水足迹的变化趋势为(  )

A.持续下降B.持续上升

C.先下降后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

14.农业灰水足迹在2006年到2007年的变化可能是由于(  )

A.农业结构的调整B.国家政策的实施

C.自然灾害的影响D.农民环保意识的增强

15.针对当前我国灰水足迹现状,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将灰水足迹较大的工业企业转移到水资源充足的东部

②推广畜禽养殖—沼气生产—农家肥积造一体化发展模式

③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改进灌溉技术

④增强公众生态意识,对水价和污水处理费进行调整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3.C根据图示信息,1998年到2006年间,农业灰水持续上升,工业前期下降快后期相对稳定,生活灰水逐渐增多,据此全国灰水足迹的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选C。

14.B农业灰水足迹在2006年到2007年的变化是农业部门的灰水足迹明显减小,说明需要稀释的农业污染减小,而且据图可知,在此之前之后灰水足迹都呈上升趋势,这种情况一般是强有力的外来干预造成的,结合选项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意识增强不可能只见效一年,该段时间没有大的自然灾害,最可能是政策导向所致,选B。

15.D将灰水足迹较大的工业企业转移到水资源充足的东部会导致东部污染的严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选D。

下图是亚洲部分国家每年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蓝水足迹(工业消耗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量)和灰水足迹(发展工业而污染的水资源量)。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6.下列有关国家与工业产生的水足迹的描述,符合图示的是

A.发达国家的灰水足迹比重很小B.水足迹和工业发达程度呈正相关

C.水足迹与人口数量呈正相关D.日本灰水足迹比重大于印度

17.各国为降低工业产生的灰水足迹比重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有

①优化工业产业结构

②增加河水和地下水的开采,加大蓝水足迹比重

③缩小工业发展规模

④加大技术投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16.D读图可知,日本的灰水足迹比重比较大,A错误;发展水平低的国家,水足迹也比较大,水足迹与工业发达程度之间相关性较差,B错误;水足迹与工业生产有关,与人口数量关系不大,C错误;读图可知,日本的灰水足迹大于印度,D正确。

17.C灰水足迹是指发展工业而污染的水资源量,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可以减少高污染工业的发展,降低工业产生灰水足迹的比重,①对;蓝水足迹是指工业消耗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水量,增加河水和地下水的开采并不能加大蓝水足迹的比重,②错;缩小工业发展规模并不利于可持续发展,③错;加大技术投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可以减少水污染,降低工业生产的灰水足迹比重,④对。

C正确,A、B、D错误。

生产活动的水足迹是指支持一个国家(地区)在其本地进行产品生产与服务供给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

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对农作物而言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雨水被蒸腾的量。

蓝水足迹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地表与地下水的总量。

灰水足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所需要的淡水量。

读我国部分省、市、自治区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8.灰水足迹衡量的是生产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

下列地区中,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严重的是()

A.北京B.山西C.江苏D.海南

19.导致新疆和海南绿水足迹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是()

①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 ②海南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新疆 

③海南的耕地面积大于新疆 ④新疆的农作物以耗水量大的品种为主

A.③④B.②③C.①②D.①④

18.A灰水足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所需要的淡水量,灰水足迹比重越大说明污染越大,从图中可见,北京比重大,污染重,A对。

19.C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对农作物而言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雨水被蒸腾的量。

影响蒸腾的因素有光,水分状况、温度、风、CO2浓度等方面。

光能够促进气孔的开启,蒸腾增加;足够的水分有利于气孔开放,过多的水分反而使气孔关闭;气孔开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温度过高失水增大也可使气孔关闭;微风有利于蒸腾,强风蒸腾降低;CO2浓度低促使气孔张开,蒸腾增强。

从图中可见绿水足迹海南远大于新疆,说明海南农业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远大于新疆,主要是因为海南年降水量大、气温高,①②对。

海南面积远小于新疆,耕地海南也比新疆小,③错;新疆主要发展绿洲农业,不可能发展耗水量大的品种,④错。

选C。

点睛:

本题以我国部分省、市、自治区的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为背景材料,引进水足迹、灰水、绿水、蓝水等相关概念,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和信息的解读与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人把生产商品与服务所消费的水资源数量称为水足迹,其中本国生产的水资源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内部水足迹,他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外部水足迹。

下表示意某国的可更新水资源和水足迹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根据上表可知该国

A.水资源总量丰富B.属于发展中国家

C.水资源严重匮乏D.水资源利用率低

21.下列措施中有利于该国增加内部水足迹的是

①发展节水农业②进口水密集型产品③海水淡化④废水回收利用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C由材料可知,水足迹是指生产商品与服务所耗费的水资源数量,表中某国水足迹的数据显示出,内部水足迹占的量少,外部水足迹占的量很大,说明该国水资源不足,消耗的水资源严重依赖国外。

C对。

该国可更新水资源和内部水足迹量加在一起比外部水足迹量都少,不可能水资源丰富,A错。

只有水足迹数据,无法判断是否发展中国家,B错。

材料不能显示出水资源的利用率高低,D错。

故选C。

21.D增加内部水足迹,就是增加本国生产的水资源数量。

采取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措施,进口水密集型产品,可以减少本国的水资源的消耗,①②错。

海水淡化,废水回收利用可增加本国生产的水资源数量,③④对。

故选D。

碳足迹是衡量生产某一产品在其生命周期所直接或间接排放的CO2量,能够反应人类某项活动或某种产品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程度。

我国生态环境的压力程度最大的区域位于东南沿海,由碳足迹重心演变曲线可以看出碳足迹重心迹的空间偏移及其趋势。

读中国碳足迹重心演变趋势线图(图中县市都位于河北省),回答下面小题。

22.从1997年到2008年碳足迹重心整体的大致移动趋势

A.有波动向西南移动B.稳定向东北移动

C.有波动向西北移动D.稳定向东南移动

23.推测影响碳足迹重心演变的原因是

A.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B.我国各地能源消费量增加

C.土地利用中自然植被破坏增多D.各地产业结构调整重点与速度不一

22.A读图分析可知,从1997年到2008年碳足迹重心先向南移动,再向北移动,再向西移动,之后向东,再向南移动,最终2008年的位置在1997年的西南位置,因此重心整体的大致移动趋势为西南,但是移动过程有波动,故答案选A。

23.D碳足迹是衡量生产某一产品在其生命周期所直接或间接排放的CO2量,能够反应人类某项活动或某种产品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程度。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最初传统产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因此能源的消耗量较大,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较大,随着工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东部地区的传统工业不断向内陆地区转移,从而导致内陆地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多,碳足迹重心不断移动,故答案选D项。

读某年我国各省区人均碳足迹(即人均碳排放量,单位:

吨/人·年)示意图,完成小题。

24.我国人均碳足迹的分布特点是()

A.北多,南少B.西南多,东北少

C.东多,西少D.沿海多,内地少

25.影响我国人均碳足迹的分布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经济水平B.产业结构

C.技术水平D.交通运输

24.D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人均碳足迹相对较多,而南方大部分地区的人均碳足迹相对较少。

25.C我国北方地区以重工业为主,南方地区以轻工业为主,故北方地区碳排放比南方地区多。

二、综合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生态足迹由生物质足迹和能源足迹构成,表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生态承载力是区域可提供给人类生物资源的能力。

一般采用人均生态生产面积表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大小。

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时将出现生态赤字,生态则不可持续;相反时则表示生态可持续。

下图为新疆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示意图。

描述新疆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变化特征,并为新疆生态可持续发展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答案】生物质足迹前期上升较慢,后期上升较快;能源足迹上升较快;生物承载力前期呈波动状变化,后期呈下降趋势。

治理荒漠化,恢复植被和生态环境,提高生物承载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提高能源供给能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等〕

【解析】新疆生态足迹、生物承载力的变化特征,可以结合图中三种图例从总体变化特征角度分析。

读图,结合图例,生物质足迹前期上升较慢,后期上升较快;能源足迹上升较快;生物承载力前期呈波动状变化,后期呈下降趋势。

新疆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化建议主要结合图中反映的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由于图中能源足迹较高且上升快,生态足迹大于生物承载力。

生态压力大,针对生态压力大的状况,应该治理荒漠化,恢复植被和生态环境,从能源看,提高生物承载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提高能源供给能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等。

27.生产活动的水足迹是指支持一个国家(地区)在其本地产品生产与服务供给全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

“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

“蓝水足迹”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地表与地下水的总量。

“灰水足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负荷所需要的淡水水量。

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区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回答问题。

(1)简要分析海南“灰水足迹”比重小的原因。

(2)“蓝水足迹”比重过高严重限制新疆经济的发展,简述能降低其比重的措施。

【答案】

(1)海南省人口较少,生活污水排放少;经济结构中工业比重小,且重化工业少,工业废水排放少;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水体循环更新速度快;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河流流速快,自净能力强;消纳污染物消耗的淡水少。

(2)农业方面:

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调整作物结构,种植耐旱作物等。

工业方面:

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限制耗水多的工业部门的发展。

其他:

适当提高水价;加强宣传,强化节水意识等。

【解析】

(1)由材料可知灰水指消纳污染所需淡水资源,灰水足迹比重小,说明海南污染较少;海南人口少,生活污水排入少,结构中工业比重小,且污染严重的重化工业少,工业废水排放少;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流速快,自净能力强。

(2)由材料可知蓝水指生产中消耗的水资源,降低其比重措施可从工业、农业、生活三个方面来回答;农业方面:

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调整作物结构,种植耐旱作物等;工业方面:

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限制耗水多的工业部门的发展;生活:

适当提高水价;加强宣传,强化节水意识等。

28.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均生态足迹是指平均维持一个人生存所需要的资源和净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土地和水域面积。

在具体计算中,各种资源和能源消费项目被折算为耕地、草场、林地、化石能源、土地和水域等面积。

如耕地足迹是指用来生产农产品所要求的土地面积……而碳足迹是指吸收生产、生活中排放的CO2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

人均生态足迹的值越高,人类对生态的影响就越大。

材料二生态赤字/盈余等于一定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的差额,若该差额小于零,称为生态赤字,若该差额大于零,称为生态盈余。

材料三该图为“我国人均生态足迹组成部分的生态赤字/盈余”

(1)结合材料,说明人均生态足迹是由哪些支系统组成的。

(2)

(2)说明我国人均生态赤(盈)的发展变化总趋势,并分析原因。

(3)据图指出我国增长最快的生态足迹组成部分,并从资源开发与利用角度提出降低该种组分增长速度的措施。

【答案】

(1)生态足迹主要由耕地足迹、草地足迹、林地足迹、渔业用地足迹和碳足迹组成的。

(2)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开始出现生态赤字(从盈余到赤字)并且赤字规模有扩大的趋势;原因:

人口的增长,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增加。

(3)碳足迹,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主动减少碳排放;倡导低碳经济;加强国际全作;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解析】

(1)根据图示:

人均生态足迹是由生态足迹主要由耕地足迹、草地足迹、林地足迹、渔业用地足迹和碳足迹组成的。

(2)根据图示: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开始出现生态赤字并且赤字规模有扩大的趋势;原因是人口的增长,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增加。

(3)根据图示:

我国增长最快的生态足迹组成部分是碳足迹。

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主动减少碳排放;倡导低碳经济;加强国际全作;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