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成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2088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成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成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成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成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成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成数.docx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成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成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成数.docx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成数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成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4、6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成数”、自主解答有关“成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

2、了解“成数”的含义,会解答有关“成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对“成数”问题有好奇心,体会百分数与成数的内在联系,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电视机售价

1、教师直接出示课本上例1的情境图,让学生读情境图中人物的对话,了解图中的数学信息以及要解决的问题。

直接说明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了解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

师:

上节课,我们研究解决了商品打折的问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商品价格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

观察这幅图,图中的售货员和经理正在讨论电视机的售价问题。

他们在说什么?

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1:

售货员问经理:

每台电视机零售价定为了多少元呢?

生2:

经理说:

每台进价是1800元,加“二成”吧。

生3:

了解到每台电视机的进价是1800元,经理要加“二成”出售。

2、提出丫丫的问题,让学生猜测加二成是什么意思,然后,教师介绍一成、二成等“成数”的含义,以及“加二成”的实际意义。

使学生了解:

每台电视机“加二成”就是按进价增加(或提高)20%,然后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猜测“成数”的意思,激发学生对成数的好奇心。

师:

加“二成”大家不太熟悉,猜一猜可能是什么意思?

生:

可能增加20%出售吧。

学生说出教师表扬,说不出,教师介绍。

师:

“几成”是人们生活中的数学语言,“一成”表示10%,二成表示20%,三成表示30%。

题中加二成就是按进价提高20%后作为零售价。

师: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

生:

每台电视机的零售价是多少元?

师:

每台电视机的零售价指的是什么?

生:

指的是商家定的卖价,是进价1800元加二成后的钱数。

3、师生共同分析“每台电视机的零售价”指的是什么,使学生明白每台电视机的零售价指的是电视机的卖价,是把进价加二成后的钱数。

然后让学生自主计算电视机售价。

全班交流时,重点讨论1800×(1+20%)的算理。

在理解“成数”意义的基础上自主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

师:

对,商家出售商品时,要有利润可赚,那零售价就要高于商品进价。

现在,大家明白了“加二成”的含义,就帮助售货员算一算每台电视机的售价吧。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个别指导。

师:

同学们,你是怎样做的,谁愿意把你的做法讲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说,教师板书。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方法:

(1)1800×20%=360(元)

1800+360=2160(元)

(2)1800+1800×20%

=1800+360

=2160(元)

(3)1800×(1+20%)

=1800×120%

=2160(元)

重点说一说第(3)个算式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如:

●把进价看作单位“1”,加二成就是增加20%,(1+20%)表示现价是进价的120%,用1800×(1+20%)即可求出现价。

二、棉花产量

出示教材例2,让学生读题,了解题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减产一成五”是什么意思,使学生明白“减产一成五”就是比去年减少15%。

师生共同列出综合算式。

给学生提供自主尝试解决问题和交流算法的空间,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师:

“成数”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看课本例2。

认真读题,说一说从题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

曹庄乡去年产棉花374吨,今年遭受灾害,大概要减产一成五。

师:

谁知道“减产一成五”是什么意思?

生:

“减产一成五”就是比去年要减少15%。

师:

今年大约产棉花多少吨?

怎样列一个综合算式计算呢?

学生可能会说:

●先求今年比去年减产的量,再求今年产量。

374-374×15%

●先求今年相当于去年的百分之几,再求今年的产量。

374×(1-15%)

师: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

学生算完后全班订正。

三、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的题目,让学生读题,了解题中的信息,理解降价“二成五”的含义后,要求学生用方程解答。

用方程解答成数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提高解答的正确率。

师:

商场出售商品要加价,有时,一些商品也要降价,请看这个问题。

大屏幕出示试一试中的题目。

师:

请同学们认真读题,说一说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生1:

一种计算机今年售价7320元,比去年降低了“二成五”。

师:

谁来说一说“比去年降低二成五”是什么意思?

生:

就是今年比去年降低了25%。

师:

谁是单位“1”?

生:

去年的售价是单位“1”。

师:

那今年的售价相当于去年的多少?

生:

相当于去年的(1-25%)。

师:

求去年的售价,也就是求单位1的量。

这样的题我们可以用方程去做。

请你自己试着做一做!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交流学生的计算思路和方法。

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给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做法的机会,让他们在交流中互相学习,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怎样做的?

学生可能回答:

因为去年的(1-25%)等于今年的价钱。

我设去年的价钱为

元,列出方程(1-25%)

=7320

教师板书:

解:

设去年计算机售价

元。

(1-25%)

=7320

75%

=7320

=9760

如果学生出现其他做法,只要正确,就给与肯定。

四、总结整理

教师谈话说明成数和百分数问题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分析对比例1和试一试这两个商品价钱问题,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最后,教师进行提示,学生做题时认真审题,选用合适的方法计算。

给学生提供对已有知识和结论进行整理和提升的机会。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

同学们,刚才我们解决了生活中关于“成数”的问题。

成数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与前面学习的百分数问题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题中的百分数用成数表示。

分析刚才解决的例1和试一试这两个问题,谁能说一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可能回答:

●电视机售价的问题是加价,计算机的售价是降价。

●电视机的售价是已知单位“1”的量,求单位“1”的百分之几,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

计算机的售价是求单位“1”的量,要根据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必要时教师参与讨论。

师:

解决成数和百分数问题,关键是要理解题意,确定谁是单位“1”的量,看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然后,找出所求问题和已知数量、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再选择是直接列算式还是用方程解答。

五、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读题,说一说“增产一成”是什么意思,再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考查学生是否掌握解答简单的“成数”问题的方法。

师:

大家看课本第65页练一练第1题,自己读题,说一说“比去年增产一成”是什么意思?

师:

请同学们自己解答。

师: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析题意的?

怎样算的?

生:

在这道题中,去年的产量是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

今年比去年大概增产“一成”,就是说今年的产量相当于去年的(1+10%)。

列式是:

4050×(1+10%)

=4050×110%

=4455(千克)

2、练一练第2题,师生共同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进一步考查学生解答简单的“成数”问题。

师:

下面我们来看第2题。

题中的“预计”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

“预计”就是预算的意思

师:

“减产二成五”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

就是比去年减少25%

师:

现在请你自己算一算今年产苹果多少千克?

学生自主解答,然后交流。

答案:

6870×(1+25%)=5152.5(千克)

3、练一练第3、4题,教师进行简单提示,学生自己解答,然后全班交流。

考查学生能否用方程解答成数问题。

师:

下面,请同学们做第3题,先找出单位“1”,看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弄清等量关系,再计算。

学生完成后,全班交流。

7月份水泥销量×(1-30%)=8月份水泥销量

解:

设7月份水泥销量为

(1-30%)

=875

=1250

师:

下面,我们来看最后一道题,请读题。

师: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这道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问题?

生:

这道题是已知现价求进价的问题。

师:

请同学们先弄清等量关系,再计算商品进价。

学生完成后,全班交流。

进价×(1+25%)=零售价

列方程为:

●设微波炉进价为

元。

(1+25%)

=820

125%

=820

=656

●饮水机进价为

元。

(1+25%)

=240

125%

=240

=192

●消毒柜进价为

元。

(1+25%)

=1200

125%

=1200

=9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