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和荷兰农业考察报告福建省农业科学院.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0817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色列和荷兰农业考察报告福建省农业科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以色列和荷兰农业考察报告福建省农业科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以色列和荷兰农业考察报告福建省农业科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以色列和荷兰农业考察报告福建省农业科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以色列和荷兰农业考察报告福建省农业科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色列和荷兰农业考察报告福建省农业科学院.docx

《以色列和荷兰农业考察报告福建省农业科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色列和荷兰农业考察报告福建省农业科学院.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色列和荷兰农业考察报告福建省农业科学院.docx

以色列和荷兰农业考察报告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荷兰、捷克、土耳其农业出访报告

赴荷兰、捷克、土耳其农业访问交流团

(2015年5月14日)

2015年4月28日至5月7日,陈荣凯副省长率团赴荷兰、捷克、土耳其访问交流并洽谈合作项目。

期间,会见荷兰国际花卉协会会长JanPennings和欧中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朱望钊,就合作在我省仙游县建设花卉种源基地和展示中心以及休闲农业基地达成协议;考察荷兰OlijRozen公司,就花卉育种技术、花卉保鲜贮存工艺、玫瑰花种质资源等引进和制定花卉品质标准、开展花卉拍卖销售达成了合作意向;会见捷克奥洛莫茨州副州长PavelSoltys及捷克中国-欧洲合作与发展中心董事长吴瑞珍,就充分利用奥洛莫茨州和福建商会拟各自在福州自贸区万国馆内设立的商品展销中心进一步拓展经贸合作达成共识,并就在奥洛莫茨州推广应用福建农科院中端智能温室设施发展设施农业达成初步意向;参观捷克Hana生物技术与农业研究中心科学所,并与所长JarolavDolezel教授等人座谈,就中方使用捷方先进设备开展研究、技术培训、人员交流以及双方合作共同申请欧盟基金开展研究等达成合作意向;参观土尔其ATAURK园艺研究中心,并与中心学术主任JaroslavDolezel等人座谈,双方就园艺育种、磨菇育种与栽培、种质资源保存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期间,还从三国引进果蔬种质资源102份(其中:

番茄39份、黄瓜20份、葫芦瓜6份、辣椒10份、南瓜11份、生菜7份、香莘6份、其他3份),采集微生物样本21份;参观考察了位于荷兰北方Overijssel省Dewieden自然保护区内的美丽乡村建设典范—羊角村;拜访了三国当地的华人华侨社团。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三国农业概况

荷兰国土面积4.15万平方公里,人口1650万人,境内均为低洼平原,25%的土地低于海平面,60%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70%的土地用于农业种养。

荷兰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温暖潮湿,冬暖夏凉,年降雨量600~800mm,昼夜温差较大,地势平坦,土壤和气候条件十分适宜蔬菜、花卉以及牧草的生产。

该国农业生产多以家庭为主的大农场经营,人均劳动力生产的农产品数量远远高出世界平均水平,其中人均生产谷物6809.4公斤,将近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生产蔬菜17894.5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1.5倍;生产水果4386.9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7倍;生产肉类14201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2倍;生产鸡蛋3045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7倍;生产牛奶54045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2倍。

荷兰政府对设施农业实施宏观调控及符合国情的产业政策,采用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和在温室农业中广泛应用集成化的工业技术,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经营模式,网络化的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体系,完善的农业合作组织,国际化的市场体系等等,使之成为西方十大经济体之一,世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

捷克国土面积7.89万平方公里,人口1125万人,农业用地约430万公顷,农业劳动人口比重为4.4%。

捷克地势为起伏的平原、小山和低矮的山脉,气候温和,夏天凉,冬天湿冷,年降雨量500~640mm。

捷克入盟后得到欧盟机构基金的支持,初级农产品生产量稳步增加,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种植业以谷类为主,多种作物并存,其中谷类作物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51.1%,小麦种植面积又占谷类作物种植面积的54.7%。

捷克非常重视小麦育种种质资源,仅保存的小麦材料就有13万份之多,相当于我国小麦地方品种资源总和。

捷克粮食生产全部实现了机械化,马铃薯和饲草生产机械化率达到了85%;疏果种植可以自动观测、自动分析,准确地进行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预测预报。

捷克非常重视有机农业生产,拥有有机农场3920个,约48.3万公顷,预计2015年有机农业发展可占全部农业用地的15%。

土耳其国土面积为78.3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7634万人,耕地面积共有24.2万平方公里。

农业是土耳其国民经济的核心部门之一,全国55%的劳动力从事农业工作,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近20%,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25%。

土耳其横跨欧亚大陆,地区之间多样化的气候使其能生产多种农产品,主要有小麦、大麦、玉米、甜菜、棉花、烟草等,畜牧业和渔业也较发达。

近年来政府大力推动农业结构性转变,农业较其他领域对投资者更具吸引力。

目前,土耳其在世界农业中排位第八,共向17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1530多种农产品。

同时,土耳其还是全球第五大蔬菜和水果生产国,是中东地区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世界最主要的大麦生产国之一。

巨大的农业生产规模也成就了土耳其强大的农机制造国地位,其农业机械化指标居于全球较高水平。

二、主要启示

当前,我省正大力推进以设施农业为重点的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这次出国考察学习,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农业发达国家许多先进理念和经验。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高度发达的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实施种业创新、培育优良农作物品种,是实现农业高产高效的基础和前提。

荷兰是世界上四大蔬菜种子出口国之一,蔬菜良种的繁育和产业化使种子的品质和产量都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也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效益。

荷兰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出口国,其良种输出占国际良种市场的60%以上,种用和商品马铃薯销往世界80多个国家;花卉品种多达上千种,花卉种苗创新更是层出不穷,确保其花卉产业始终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捷克现有47万份农业种质资源,这些资源分门别类保存在全国1O个研究所和大学中。

除了拥有相当数量的种质资源,捷克还通过国外征集和交换,不断丰富种质资源,并且把种质资源编成数据库汇入互连网,实行资源共享。

由于对丰富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在小麦和果树新品种培育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捷克把种质资源视若珍宝,认为种质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四大要素(除土壤、空气和水以外)。

土耳其也由于种业发达,新鲜水果的年产量超过1800万吨,一些特色水果在世界上有重要地位。

1970年土耳其果汁出口约6万吨,2012年出口达10.4万吨,创汇21.4亿美元。

这次,我们参观的中央园艺研究所,全所165人,拥有1000多亩实验基地,50年来培育新品种32个,其中大多是优良品种,特别是研发出的樱桃等新品种,值得在我省引进、推广。

(二)工业化的技术和设施装备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表明,先进的农业机械正在逐步替代传统的手工、机具和设施而广泛应用于不同的农业生产经营中,改善农民生产方式,使其生产更具安全性和舒适性,提高土地和劳动的产出率。

目前,土耳其有13家拖拉机制造商和超过1000家农业机械制造商,拖拉机总数为112.5万台,平均每1000公顷拥有拖拉机56.25台,联合收割机总数为1.4万多台,犁具102.5万铧,气动播种机2.7万多台,谷物播种机11万多台(TUIK,2012)。

而荷兰工业基础雄厚,温室产业广泛采用机械技术、工程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管理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现代工业技术,温室内温度、湿度、光照、施肥、用水、病虫害防治均得到最佳调控,摆脱了自然气候的影响,使农业生产完全可以按照工业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和管理,其生产特定的节拍、周期和产后产品的包装、销售,与工业生产并无二致。

目前,荷兰全国拥有超过1.1亿平方米的现代化温室,其释放出的惊人生产力,使荷兰蔬菜出口居世界第一,鲜花产量占全球市场的60%。

(三)“大进大出”的物流体系是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荷兰农业之所以占世界农业贸易额的7.2%,成为世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关键得益于其拥有健全的国际化市场体系。

以花卉产业为最,年产213亿欧元的切花,129亿欧元的盆栽植物,花卉出口占国际花卉市场的40%~50%。

全国有9000多户的温室大棚花卉生产农户,仅有7个花卉拍卖市场合作社,而市场占有率达95%。

荷兰95.0%的花卉和80.0%以上的水果、蔬菜是通过拍卖市场分销的。

以我们这次参观的阿斯米尔花卉拍卖市场为例,凡拍卖的花卉都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质量检测,随后立刻被送到冷库储藏以等待上市拍卖。

为保持花卉的新鲜度,拍卖时只需把样品在拍卖市场展示,产品拍卖成交后送到市场的发货中心。

发货中心设有植物检疫和海关,集装箱货车就等在海关出口处,待海关放行后立即将花卉发送到附近的谢尔波机场。

拍卖市场对花卉保鲜、包装、检疫、海关、运输及结算等服务环节实现了一体化和一条龙服务的运作,这些程序都是分秒必争地进行,不仅保证了出口花卉的新鲜,还降低了交易成本和风险,提高了效率。

该市场每天处理出口花卉将近1500万枝,全年拍卖的鲜花占世界鲜花市场的30%,总价值达50亿欧元。

(四)坚实的科技教育基础是推进现代农业进步的内在动力。

荷兰虽然是农业大国,但只有约30多万的人口直接从事农业。

能够创造这么高的生产率,关键是荷兰有着相当发达的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系统,特别是政府牵头建立完备的农业教育体系,直接面对农民开展职业教育,使农民能及时了解掌握各种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市场需求,具有很高的科学素质和商业能力。

政府在11个省设立推广咨询理事会,每个省设有2至7个地区咨询中心,在这些部门中都有一批学科专家和专业推广人员从事相关科研、推广服务。

同时,荷兰还高度重视农科教结合。

1997年荷兰政府将农业部所属瓦格宁根农业大学和农业研究院所合并成立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和研究中心(WageningenUR)。

通过合并,形成基础研究、战略研究、应用研究统一完整的农业研究体系,实现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使得论文发表、引用率、专利申请量都有大幅的提高,还有效克服了公共研究机构普遍存在的效率低下、人浮于事、机构臃肿的现象。

捷克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科学研究具有长远规划,不受人员调动和工作变化的影响,使得农业科技基础扎实。

如捷克农作物研究所做的两个肥料试验已进行了44年之久,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试验项目不断变化,可这两个已定试验无论谁来做,都是依试验方案进行,技术资料完整,结论明确。

另外已进行17年以上的轮作试验还有8个,这些连续试验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可持续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

荷兰农业的特点是高度集约化,过去也大量施用肥料和农药。

但是进入20世纪下半叶,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食物安全的高度关注和欧洲农业政策的变化,荷兰加强了对农用地肥料用量、牲畜排泄物数量的控制。

1989年,荷兰农业部等4个部联合制定了“国家环境政策计划”,要求从结构调整、总量控制、畜粪排放处理3方面控制对环境的破坏,并且通过筹措资金和设立新的税种两个方面来保证计划的实现。

这些年重点是控制农用化学品(化肥、农药)的使用,防止水体和土壤污染;加强厩肥的无害化处理,控制氨、磷的释放量;促使不宜农作的土地退耕,改作自然保护或户外娱乐活动的场所。

环境政策还成为农业生产的一个主要准绳,生产者及产销各环节都要在市场上通过环境质量认定(如“生态产品”或类似的认证)显示自己的特色,以提高其产品的身价。

三、几点建议

对比世界先进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我省农业还有很大的差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借鉴荷兰等三国先进经验,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现阶段,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科教兴农。

一是加大种业创新力度。

要加大力度实施新一轮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加强新品种尤其是适合设施种养的名优种子和畜禽良种的研发、繁育与示范推广。

目前,省农科院已与以色列、荷兰和台湾地区等科研力量合作建立了中以示范农场、欧中现代农业技术研发中心、海峡农研院、海峡现代农业示范园、福清高效设施农业示范样板工程、农场主学院等一批平台,为我省农业科技集成和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福建农林大学与中国农业发展集团合作共建“中国种苗研究院”、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合作组建“植物基因组研究中心”。

我们重点要扶持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完善这一类平台,提升农业科技集成和服务水平。

同时,借鉴荷兰经验,探索研究将农林大学和省农科院合并的路子,进一步整合科研力量、形成合力,为推动种业创新和科技攻坚服务。

二是积极推进设施农业升级。

当前,设施农业占我省耕地的比重只有8%,其中每亩投资4万元以上的温室大棚和智能温室仅20万亩,仅占12%;工厂化栽培食用菌、生猪养殖零排放设施、智能化蛋鸡蛋鸭和水产健康养殖等设施还只在少数地方推开。

因此,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升级十分紧迫。

要大力支持设施农业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引进,加快设施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改变目前我省设施农业在设计、制造、调控等关键环节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标准化程度低的不利局面。

大力推广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无土基质栽培、物联网智能控制、生态环保养殖等现代设施技术设备,努力提升智能化、集约化、规模化水平。

三是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我省去年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仅为41.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与先进国家比差距更大。

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机械化还处于起步阶段。

要大力推广农业“五新”,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特别要研发生产适合我省设施农业和山地农业所需的农机具,切实解决农机化技术在果蔬、食用菌、林竹、烟叶、茶叶、畜禽业、水产品生产加工物流方面的应用。

四是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当前,重点是要实施好年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相关农业补贴政策要向职业农民倾斜。

深入开展年百万农民大培训和基层农业紧缺人才培养。

积极引导和支持大学毕业生、农民工返乡创业,在注册登记、资金扶持、信贷优惠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输送新生力量。

(二)加大开放合作。

一是着力“引进来”。

充分利用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历史机遇,努力推进我省农业对外合作上新水平。

要围绕食用菌、兰科中药材生物提取、畜禽业及设施农业等工厂化生产栽培、集约化经营、高附加值的产业,以“一区两园”为主打造生成一批吸引力较强的农业招商项目,推进农业重大外资项目向“一区两园”集聚。

如,荷兰国际花卉协会建立的Keukenhof花卉展示公园占地面积500亩,通过区分公园场地、制定详细周密的总体展示规划,让参展企业有序布局、实地种植花卉。

公园对展示企业免收场地费,门票收入归花卉协会,整个展示期间两个月门票收入近6000万欧元,加上带动相关产业,收入可达5亿欧元。

目前,荷兰国际花卉协会、欧中科技发展中心和瓦格宁根大学已联合在仙游现代农业示范区着手建设类似的花卉展示基地,建议省里予以大力扶持,让其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全省休闲农业加快发展,再上新水平。

二是着力“走出去”。

要鼓励我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直接参与国际资源开发或投资种植养殖项目,到国外开展加工贸易,开辟新兴市场,带动农村劳务输出、农产品以及原料、农机、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出口。

目前,荷兰等欧洲国家的设施农业及花卉园艺产业虽然领先于世界,但因其设施农业投资大(每平方米温室建设成本200欧元)、运营成本高(每年每平方米120欧元)、农业工人短缺等问题,采用荷兰等国家的设施农业技术在本地生产新鲜蔬菜并不具优势,因而仍有许多蔬菜进口自其它国家,部分蔬菜价格还高于肉类。

特别是当地中餐饭店和华人所需要的中国蔬菜,因本地不生产,只能靠进口,价格更高。

我省中端智能温室技术比较成熟,在国际上价格优势明显。

近年来,在省农科院引领下,与智能温室配套的无土栽培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等研究开发也已取得长足进展,具备成套设备、技术与劳务对外输出能力。

建议省政府采取扶持政策,鼓励省农科院与欧洲有关国家福建商会或企业家联手,借“一路一带”的东风,把我省智能温室蔬菜生产技术推向欧洲(特别是东欧),实现我省设施农业“走出去”的重大突破,为我省农业技术、设备、劳力对外输出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拓展自贸区功能。

我省已在福州、平潭、厦门三地建立自由贸易区,自贸区在出口退税、进出口经营活动、通关检验手续和运输监管政策、金融外汇管理、行业准入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将成为我省参与建设“一路一带”的新载体,有助于我省全面拓展与“海丝”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

目前,欧洲许多国家开始关注我省自贸区建设。

这次考察,我们了解到与我省建立友好省州关系的捷克奥洛莫茨州已在我省设立贸易中心,并在福州(马尾)自贸区设立商品展销中心,捷克福建商会也在此开设了展览厅,争取发展多方位的贸易。

对此,我们要用足用够用活自贸区政策,为我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提供更大便利:

一方面要通过争取降低关税、增加配额、取消出口补贴、给外商以国民待遇等方式,逐步实现农产品市场全方位对外开放;另一方面,要加大我省农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争取我省农产品在世界市场占有更多的份额,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推进市场对接。

一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在大宗特色农产品主产区改造建设一批产地批发市场,抓紧落实在莆田建设大型蔬果专业批发市场,在福州建设大型水产专业批发市场和花卉零售市场,在漳州建设大型农产品综合市场和花卉专业批发市场,完善武夷山、安溪、华安、福安茶叶专业批发市场,辐射全省乃至周边省市。

二是培育新型流通业态。

支持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扩大农超对接范围,带动运销、经营、中介等产业和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市场的发展。

健全重要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机制,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

三是建设完善农业物联网。

推广应用先进适用信息技术,推进传感技术、二维码标识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质量安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开展农业物联网标准化建设工作,每年认定一批物联网农业应用省级示范点,推进智能农业、精准农业与设施农业有机结合与发展。

四是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加大农产品网络营销。

推进涉农信息资源整合,扩大综合服务与信息共享,实现福建“三农”服务网和12316农业服务热线应用系统省内全覆盖。

(四)发展生态农业。

一是强化质量管理。

要进一步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推进农资监管平台建设,实现全省涉农县(市、区)监管网络全覆盖。

建立全程可追溯、信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平台,将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列入省级规范社名录的农民合作社所生产的食用农产品纳入监管范围。

在水稻、蔬菜、茶叶、水果、畜禽等优势农产品主产地建立一批定位监测点,对土壤中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状况进行跟踪监测。

加强农业生产过程标准化管理,推行统一的种植(养殖)标准、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

建立健全特色现代农业标准化体系,积极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园艺作物标准园和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

加快认证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完成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登记保护工作。

二是治理养殖污染。

按照省政府去年出台养殖污染治理的“六条措施”和实施意见要求,采取超常规措施推动工作落实。

今年上半年全面完成禁养区内生猪养殖场关闭拆除任务;今年底前,基本关闭拆除可养区内存栏250头以下未达标排放的生猪养殖场。

同时,对上规模但未达标排放的8855家生猪养殖场(存栏716万头)进行分步改造,到2018年全省生猪养殖场全部实现达标排放。

今年起,新建的生猪养殖场都必须是无害化、生态型的,特别要加大力度推广应用微生物发酵床等零排放技术,上个月财政部农业司司长来我省考察后提出要大力支持福建微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技术试点并要推向全国。

同时,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对病死猪的管控、推进无害化处理,从根本上解决生猪养殖面源污染问题。

三是发展有机农业。

将养猪、养鸡等畜禽排泄物加工成商品有机肥,既解决“出路”问题,又增加有机肥供应。

一方面要落实已出台的鼓励商品有机肥生产与推广使用的政策,引导养殖企业将畜禽排泄物加工成商品有机肥;另一方面通过标识区别、定点销售、会员制和采取产销对接、农超对接、产地直供形式,使高品质无污染、施用有机肥的农产品与一般农产品在销售上拉开价格档次,促进农户使用有机肥。

 

团长:

陈荣凯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成员:

刘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

黄华康福建省农业厅副厅长

林旭东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农业处处长

郑回勇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干部培训中心主任

黄圣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