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锦集五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0630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锦集五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锦集五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锦集五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锦集五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锦集五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锦集五篇.docx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锦集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锦集五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锦集五篇.docx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锦集五篇

2021年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锦集五篇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的《克和千克》。

本课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克和千克)和单位之间的进率(1千克=1000克),更重要的是感受和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准确应用这两个质量单位。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班级学生的实际,并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从知识与技能方面来说,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从过程与方法上来说,经历观察、实践、估计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学会用质量单位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在与同伴合作中解决质量问题,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

  3、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来说,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自主探索的精神。

  以上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相互渗透,达成了德育、智育、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也明白要想知道物体的轻重不能光靠眼睛去观察,必须用秤来称一称。

这说明学生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他们对质量的单位还缺乏认识,特别是1克、1千克的质量概念,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

  所以,我在任务定位时,将教学重点确立为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学难点是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算物体质量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中指出: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年级学生初次接触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克和千克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实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因此,在本节课前,我先让学生课前调查,让学生积累一些关于质量的生活经验。

学生通过走进商店、超市、农贸市场去调查,发现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质量,学生很自然地认识了各式各样的秤,以及如何看秤。

各种学习资源的整合,为本堂课教学奠定了基础。

  本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是:

体现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通过学生的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建立克和千克的观念。

体验到数学就在学生身边,让学生通过克和千克的学习,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诱思探究等方法。

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分组实验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为了能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依据课堂设计的需要,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一套,盘秤一个,天平一台,水果两个(一大一小),重1千克的商品4种。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2分硬币、三袋分别约为1克、10克、100克重的大米和两袋500克的食盐。

  由于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知道1千克=1000克,所以把它写在黑板的中间。

我这样板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重点难点更加突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数学的关键,根据班级学生的学情以及本堂课的任务,学生将会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他们会经历观察、实践、估计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学会用质量单位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在与同伴合作中解决质量问题,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学生的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自主探索的精神都将得以培养。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篇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数据的收集整理》这一课是人教版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这是一节授新课。

  2、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统计的基本知识。

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情景,通过参与有趣的调查活动,使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了解调查的方法,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本单元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调查、记录和整理结果,意在使学生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和记录方法的多样性。

学会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使结果易于整理。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与统计相关的初步知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调查、记录和整理,简单分析数据奠定了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与统计相关的生活场景,只是学生没有发现,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研究和体会: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________于生活”。

  4、教学重点

  本着20__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在充分研究了新教材的基础上,我把这节课教学重点确定为让学生掌握如何收集数据并整理数据,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5、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确定为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学生在多种计数方法中筛选出用“正”子计数这种最简单的方法,并且在统计时不要忘记统计上自己,能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6、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收集数据的方法,能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2)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上,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

从学生身边的问题出发,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利用以前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说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关注的是教学过程,所以学生在讨论中悟,悟中获,获中学,学中创新。

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利用教材中的素材,以学校打算给全校的同学定制校服选颜色入手,问学生怎么可以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各有多少人?

然后老师选出喜欢每个颜色的一个代表,站在最前面,手里举起一张和这个颜色相同的卡片,其他喜欢该颜色的学生站在这位同学的身后,由举卡片的同学数出该组有多少人,然后老师填在课件上,告诉学生像这样分类数一数,再把大家喜欢每一种颜色的人数填在课件上面就叫“数据的收集”过程,然后老师板书“数据的收集”,继续演示课件,将刚才的数据放进一个表格里,然后告诉学生,像这样把收集的数据填到表格里叫“数据的整理”继续板书,完成课题“数据的收集整理。

  

(二)探究新知

  1、在教学新知识时,我有意创设问题,举手调查。

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探究调查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讨论体会抽样调查方法的合理性,学会进行抽样调查。

  2、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在统计两个人选谁参加故事会,引导学生体会记录数据方法多样性。

这些方法中。

最好采取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突出“正”字收集法。

我这样设计使学生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内化知识,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技能;紧接着利用学生收集到的是数据,制成统计表。

因此,这一环节的教学让学生经历收集和整理、绘图的全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困难和合作的意识。

同时,也使学生受到团结互助的教育。

  (三)拓展应用

  1。

为了体现教学的使用价值,调查学生最喜欢到哪里去春游。

然后根据自己统计的数据,填写统计表。

这一环节是在学生掌握统计方法之后应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学习统计知识的必要性,使学生认识到数学________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为了突出教材的重点,又与生活实际联系,警察叔叔统计某一路段各种车辆经过的数量,看动画,数一数各种车辆经过的数量,学生在老师发的练习纸上做出统计,学生在观看动画后,有的纷纷放下了笔,因为每人统计4种就会跟不上,因此老师提议一组统计一种车辆,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根据已有的计数知识,有的同学用1+1+1+1+1,有的用√√√√√√,有的用圆圈,有的用“正”字,投影展示各种计数方法,让学生说出哪种方法好,学生指出用“正”计数最好。

然后让学生说一下原因,完成了收集与统计后,在课件上填完善后,根据课件回答问题:

  

(1)在这一分钟当中,()车经过的数量最多,一共经过了()辆。

  

(2)从这个统计表当中,你还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进行小结:

让学生说要在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学生们喜欢不喜欢这种方法,愿意不愿意解决更多的统计问题。

  3。

根据课后第六页第六题

  课件给出:

老师想要举办一个联欢会,想要调查一下,同学们最爱吃哪一种水果,用“磁老虎”把四种水果,粘在黑板上,找上4个同学到黑板上来统计,用刚才大家都觉得好的“正”字方法,其他同学依次说出最爱吃的水果名字,注意:

黑板上进行统计的小组长也要说出最喜欢的水果。

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数据整理,完善板书。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己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抽象概括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意识。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力求简洁,把标题和主要知识点或图板书出来即可,因为大多数内容可在课件中展现,那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另外,简洁的板书,更能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素质教育的新理念中进行的,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中形成统计意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________于生活,又应用、服务于生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极大兴趣。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篇3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叫洪海杰,来自道外区民主小学校。

如果用一句话表达我此刻的心情,那就是在不断地期盼中等待着,在不断地参与中感受并收获着。

今天同样希望我的表现能得到在座各位的认可。

  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9~51页。

  一、教材分析:

  用乘法口诀求商是数学计算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整个计算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单元,是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决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中,教材通过一幅学生熟悉的“快乐的节日”的主题图,引出要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体会求商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同时沟通了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

  二、学情分析:

  在表内除法

(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所以让学生利用7、8、9的乘法口诀再来求商,从方法上来讲,学生不会有什么困难,但是这要建立在学生已经对乘法口诀基本熟练的基础上。

另外,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行的,对该类问题的熟练解决也是本课教学成败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的求商计算。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应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四、教法和学法的设计:

  1、教法:

  学生已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是一致的,所以针对这一事实,教学本节课时,我采用“巩固旧知、导入新课——情境创设、激发兴趣——自主发现、方法探究——趣味故事、强化练习”的教学方法,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

  2、学法:

  在学法上,让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使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活动中去。

通过“情境学习,自主探究,小组交流,总结汇报”4个环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口算卡片。

  六、教学流程:

  

(一)根据以上的教法学法,本课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引导发现,探索新知

  (三)、趣味练习,巩固新知

  (四)、总结归纳,交流体会。

  复习环节设计了3道练习题,首先是开火车口算,并随机让学生回答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接下来是用7、8、9的乘法口诀填空及齐背7、8、9的乘法口诀,从而揭示课题,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继续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板书课题时请学生一起书空,并齐读。

  【以旧引新,通过知识的迁移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下面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引导发现,探索新知

  第二个环节是引导发现,探索新知

  首先创设情境:

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们最喜欢过什么节日呢?

根据学生回答六一儿童节,然后我说,是啊,六一儿童节是专属于你们的快乐节日,快瞧,有一些同学们已经开始为庆祝自己的节日做准备啦,这时

  出示快乐的节日主题图并提问,他们在做什么呢?

学生观察汇报后接着说,这些同学们遇到了一些困难,想请大家帮帮忙,你们愿意吗?

孩子们肯定会积极响应,继而出示思考题:

  

(1)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3)怎样列式呢?

  (4)结果是多少?

你是怎样想的?

  有了问题,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去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

于是我让学生通过充分地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学生一幅图一幅图地自主汇报发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所列算式及求商使用的乘法口诀,教师随机板书。

当学生解决了“平均每行挂几面?

”这个问题后,教师有意识地改变条件:

若挂7行,平均每行又能挂几面呢?

学生汇报后请学生认真观察56÷8=7和56÷7=8这两个算式,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观察,学生汇报被除数相同,除数和商调换了位置,而且它们都是用了七八五十六这一句口诀算出商的并初步感知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2道除法算式。

  解决主题图包含的所有问题后,教师进行小结: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与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一样,就是想乘法口诀。

  【创设了“六一”节布置教室这样的数学问题情境,经过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活动,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求商的基本方法。

  这是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把解题过程与求商方法清晰完整地展现,有利于学生归纳总结,加深记忆。

  (三)、趣味练习,巩固新知

  过渡语设计:

儿童节不只是小朋友们喜欢过的节日,就连森林里的动物宝宝们也喜欢过呢!

几只动物宝宝们也在为节日做准备呢,不过,它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怎么办呢?

因为学生之前已经有了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经历,相信这里他们会主动提出帮助请求。

  这部分设计了4个练习题。

  第一题是书后49页做一做,第二题和第三题是书后50页的小猴子摘桃和小兔采蘑菇两个练习,三道题都是帮助学生巩固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同时第一个练习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形成了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的认知结构。

  最后一题是书后53页拔河比赛练习

  此题设计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________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总结归纳,交流体会:

  导语设计:

同学们不但帮助小朋友们解决了难题,还帮助小动物们做好了节日准备,你们真棒!

老师相信每一个人都会有很大的收获,下面就请你来说一说好吗?

  【让学生自由畅谈在本节课中的表现和收获,培养学生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并让他们自主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七、预期的教学效果:

  本教学过程运用多媒体把学生熟悉的“快乐的节日”主题图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

让每个学生都大胆尝试、探索,感受数学的趣味、品质,体验成功的喜悦。

最后通过有趣味有梯度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个性得到了充分地施展,思维的创造性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生动、鲜活,充满生机,富有活力。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导,谢谢!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同级混合运算》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教材创设了“图书阅览室”问题情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脱式运算,了解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能力目标:

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情景教学法:

新课开始,让学生通过图书馆这一情景,理解运算顺序。

  2、发现、讨论法:

利用我们小组合作座位优势,让小组间讨论、说计算过程,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三、说学法

  运用书本为载体,以观察、比较、小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为主线,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

  四、说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含有加、减、乘、除四个运算符号的练习。

  口算下列各题。

  7+8﹦14+7﹦15-9﹦20-12﹦

  4×5﹦8×6﹦15÷3﹦4÷4﹦

  师:

同学们认识这几个符号吗?

他们中分别有两位是好朋友,你猜猜他们是谁?

学生根据前面回忆的运算特点,为这四种运算符号分组。

  过渡:

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运算来,解决同学们在图书阅览室里面遇到的问题吧。

  【设计意图:

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四则运算方法,在导入环节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先回忆四种运算的含义,再根据含义为他们找朋友渗透运算,不仅达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又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同时,富有童趣的活动也能在课的开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发现特点归纳顺序

  1.加减混合,感知运算顺序。

  师:

同学们在图书阅览室里读书学习。

  课件出示: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师:

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

原来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在看书学习,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师:

你能找出问题吗?

  学生找出问题,并解决。

  师:

下午阅览室里有多少人在看书学习?

这个问题你会列式解决吗?

请写下来?

  学生列式:

53-24=29(人)29+38=67(人)

  师: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列式:

58-24+38

  师:

我们把这种算式叫做“综合算式”,你知道它该怎么计算吗?

学生计算并展示计算的过程,教师板书。

  58-24+38

  =29+38算第一步的结果,抄后面的加数

  =67(人)算第二步的结果

  教师小结:

我们要写出每一次的运算结果,同时注意等号对齐。

  师:

我们在计算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计算,你发现这道算式是按照什么顺序计算的呢?

  生:

先算左边的算式再算右边的算式。

师:

如果不按照这个顺序行吗?

  生:

计算结果就会错误。

  小结:

为了得到准确、唯一的计算结果,在我们的计算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时需要从左往右算。

  师:

你能说说下面的综合算式先计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16﹢9﹢848﹣8﹢1725﹣10﹢2032﹣10﹣6

  学生交流,并写出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

借住情景,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思路交流汇报,使学生理解算式所表达的意义。

将混合运算符赋予了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通过解答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来理解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从而达到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尝试概括总结,直至掌握运用。

  2.乘除混合,体验运算顺序。

  巩固脱式计算的计算格式,体会运算的顺序。

  48-18+1715÷3×5

  问题:

1、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

  2、第二个综合算式要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3、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的?

  48–18+1715÷3×5

  =30+17=5×5

  =47=25

  3.总结特点,归纳运算顺序。

  师:

你发现今天我们学习的综合算式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吗?

  生:

都是从左往右计算的。

  生:

都是加减混合或是乘除混合。

  师:

对了,我们加减这两位朋友混合的算式或乘除这两位朋友混合的算式叫做运算。

当我们计算运算时,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并按照书写规范把每一步的结果写下来。

  【设计意图:

课的开始学生们已经为加减乘除找到了朋友,进行了分组。

这里进一步了解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的运算叫运算,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算,能为后续学习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作准备。

这一环节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计算(教材第47页“做一做”)

  

(1).指定学生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3).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教材第50页的第1、2题。

  五、说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53-24=29(人)29+38=67(人)15÷3=55×5=25

  53-24+3815÷3×5

  =29+38=5×5

  =67(人)=25

  从左往右算

  【设计意图:

清晰地板书不但能起到示范作用,而且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六、说教学反思

  1.重视情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