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与教育读后感.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0591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docx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幸福与教育读后感.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docx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

因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换句话说,没有教师的幸福感觉,就很难有学生的幸福感受。

所以教育需要幸福的教师!

要做一个幸福的老师,首先要自己认为幸福。

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重,承受的教学压力、家长压力、社会压力大。

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师职业所担负的沉重压力,在充分认识这些问题后,问问自己,让自己能调整心态,不管压力轻重,每天给自己一小段闲暇,不要让幸福远离自己。

要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更要去追求幸福。

现在的我们物质生活虽不是处于社会的上流,但是衣食无忧,也就是我们已经登上了幸福的第一层楼,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很多人喜欢用心倾听音乐,欣赏作品,交流想法,这是精神世界中的补充和装点。

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教师都是自由的、独一无二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

我们对待工作、生活的态度决定着我们有着幸福的心态。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也要有一颗平常之心。

如果教师缺少平常心,就会对学生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就可能失去耐心、细心、冷静和理智。

要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要有一颗宽容之心。

有这样一句话:

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

走进我们的学生中去寻找自己的幸福,虽然孩子们淘气贪玩,反复叮咛的话儿不听,纠正几遍的错误,接连又犯;桌椅摆放歪了,作业又忘了了但我知道,这就是孩子,孩子怎能不犯错?

孩子各有差异,怎能整齐划一?

我会悄悄地告诉自己:

少一点挑剔,多一些理解;少一点批评,多一些微笑让学生在我们的理解中成长,让我们在自己的宽容中幸福。

要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还要有一颗感恩之心。

生活中一切的不如意,其实都有积极的一面。

生活中,值得我们敬重与感激的人或物很多,感恩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是知足常乐的心态。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怀着感恩之心去看待孩子:

会被孩子们眼中饱含的渴望和纯真所鼓舞;被他们的尊重和认可感到身心愉悦;被节日里的卡片、小礼物所深深感动此刻的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是如此可爱,生活是如此美好。

一个幸福快乐的教师,才会有一群幸福快乐的学生。

其实不管是平常心、宽容心,还是感恩之心,只要你拥有阳光般的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将教师视为一种艺术,乐此不疲虽苦犹甜,那么你就能够拥抱幸福!

我想,这是幸福的开始,我相信,我们每个教师都在延续着这份幸福!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范文二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就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协调发展的完善的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着落在于人上面,在于培养完善的人。

基于这样的目的,教育的一切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人而存在。

在《幸福与教育》这本书中,内尔诺丁斯从伦理学方面提出:

人的幸福,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换言之,教育活动的其他目的要围绕为了幸福这一核心目的来安排,其他目的是帮助学生间接实现幸福的手段和工具。

可以说,有了幸福这一教育目的的引领,教育教学活动就不再是一种令人感到压抑、苦闷、痛苦的生活经历,而是一个充满愉悦、让人神往、魅力四射的人生乐园,教育活动的全面育人功能随之得以充分释放。

虽然理智主义观点和宗教观点等等对幸福的内涵有着各种不同的解释(p3-p9),但是,幸福作为教育的目的,并且在教育过程中,也反过来起着一种对教育的促进作用,则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事实上,在现在的社会中,有不少人都已经改变了观念。

教育不仅仅是使孩子们获得知识,而是为了使孩子们通过获得教育,来实现自我价值,从而获得幸福与满足。

面向幸福的教育既不是一种知识教育,因为幸福不是知识,旨在追求幸福的教育不可能简单地通过教给学生有关幸福的知识来满足;它也不是一种幸福技能、幸福规范的教育,因为这样做的话只会将幸福蒸馏为一种毫无内涵、灵气的技术性操作。

实际上,那些妄想对幸福生活进行解密、还原,以求将迈向幸福的路径便捷化、短路化的企图最终只会扼杀幸福、泯灭幸福。

基于知识论意义上的幸福教育观是值得存疑的,幸福难以被知识化、技术化,幸福具有不可直接教授性,知识化、技术化是对为了幸福的教育的误导。

正如诺丁斯所言,当幸福成为一种哲学时,它会变为一种义务。

同时,幸福虽然不可直接由教育获得,却可以通过其他的知识、道理、观点等等,间接地使学生感受到幸福。

在此,可教的内容绝非幸福知识、幸福规范、幸福技能,而是那些容易给人带来幸福的幸福人格、卓越德性、优秀品性。

精选阅读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600字

与幸福同行读后感

与幸福同行读后感范文一

在开学不久,我认真品读了《与幸福同行》这本书,使我真正体会到了幸福的含义。

生活中的幸福是多姿多彩的,细细品尝一杯清茶是一种幸福;聆听一曲优美的音乐是一种幸福;与知心朋友倾心交流是一种幸福,而快乐的学习同样也是一种幸福。

不可否认,学习有枯燥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幸福快乐的一面。

语文课让我们懂得什么叫诗情画意;数学课训练我们心思缜密;英语课带我们领略世界的风情;历史课教我们通晓古今;政治课让我们不出门也知晓天下事;生物课为我们揭开生命的悬疑;地理课告诉我们宇宙不仅仅是天圆地方这么简单,更别提快乐的音、体、美又蕴含着多少乐趣!

学习就像一面镜子,平时考试的分数就是它反射出来的一种影象。

只要你认真对待学习,它就会反射出好成绩来给你看。

同时,你会从中得到快乐,感受到幸福,也只有从中得到快乐幸福的人,才是真正会学习、懂得学习的人。

学习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我们不仅要勤于学习,而且要善于学习,善于不断地学习。

学习是一种劳动,一种充满思想的创造性劳动,是我们精神力量和意志力的自我教育。

古人强调苦学,主要是指体力上的劳苦,不是指精神上的痛苦。

学习虽然有时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是绝对不应该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囊荧映雪凿壁借光这样的刻苦学习是学生者自觉自愿的行动。

这种刻苦的学习就学习者本身而言是幸福的!

艰苦是指学习时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需要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

我们应该具有勤奋、刻苦的精神,但前提是我们应该从中感受到求知的乐趣。

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幸福。

《与幸福同行》读后感范文二

幸福是一个美好的字眼,许多人都在追求它。

然而,什么是幸福,人们理解各有不同。

幸福究竟是什么?

我总感到有些迷惘。

直到暑假中,我认真读了《与幸福同行》这本书后,受到启发,才真正找到了答案。

生活中的幸福是多姿的,丰富多彩的。

细细品尝一杯清茶是一种幸福;聆听一曲优美的音乐是一种幸福;与知心朋友倾心交流是一种幸福,而快乐的学习同样也是一种幸福倚栏轩文学网

读了这本书感受较深的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想知道天堂和地狱的人怎么生活。

上帝满足了他的愿望。

在地狱,他看到人们一个个饿得皮包骨头。

但饭桌上并不是没有吃的东西,而是因为他们拿着一米长的筷子,拼命地把饭菜往自己嘴里送,然而还未喂到嘴里,菜就掉了。

他感受到了地狱有吃而不能吃的苦楚。

在天堂,他看到人们过得富足而快乐,但饭桌的菜和地狱并没有两样。

他们也拿着一米长的筷子,所不同的是他们夹的菜,不是喂自己,而是喂对方。

读到这或许我们都会存有疑问,为什么他们的条件一样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心态和行为方式的不同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成功的人总是最能付出的人,只要先付出,才能有收获。

那些住在地狱里的人却不知道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

这就是生活在天堂和地狱里的人处在同一条件下,却获得不同结果的原因所在。

幸福固然离不开一定的物资生活条件,但幸福不是一味地追求金钱,为了财富而不顾一切。

居里夫人一生淡泊、谦虚,不喜欢世俗的恭维与赞扬,不关心个人的名利与地位。

在发现镭和提炼成功以后,她不请求专利,也不保留任何权利。

她认为,镭是一种元素,应该属于全人类。

她向全世界公开他们的提镭方法。

对她和她的丈夫花费十几年制备出来的、约值十万美元的一克多镭,全部交给了镭学研究所,不取分文。

对美国妇女界捐赠给她的一克镭,也不据为私有,一半给了法国镭学研究所,一半给了华沙的镭学研究所。

在将镭用于治疗癌症时,她和她的丈夫本可以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但是他们商量后决定,不要他们的发明带来的一切物质利益。

她是为了人类的进步和文明而活着,并为人类的文明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因而她是幸福的,就像雨果所说的:

钱包空空时,心灵即丰满。

这种幸福就是一种高尚的幸福,一种美丽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

幸福有时是一种给予,有时是一种拥有,有时是一种期待。

幸福是收获,幸福也是付出;幸福是荣华富贵,幸福也是无忧无虑幸福就藏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我们仔细地感受,细心地体会,耐心地回味。

与幸福同行的读后感

与幸福同行的读后感范文一

在开学不久,我认真品读了《与幸福同行》这本书,使我真正体会到了幸福的含义。

生活中的幸福是多姿多彩的,细细品尝一杯清茶是一种幸福;聆听一曲优美的音乐是一种幸福;与知心朋友倾心交流是一种幸福,而快乐的学习同样也是一种幸福。

不可否认,学习有枯燥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幸福快乐的一面。

语文课让我们懂得什么叫诗情画意;数学课训练我们心思缜密;英语课带我们领略世界的风情;历史课教我们通晓古今;政治课让我们不出门也知晓天下事;生物课为我们揭开生命的悬疑;地理课告诉我们宇宙不仅仅是天圆地方这么简单,更别提快乐的音、体、美又蕴含着多少乐趣!

学习就像一面镜子,平时考试的分数就是它反射出来的一种影象。

只要你认真对待学习,它就会反射出好成绩来给你看。

同时,你会从中得到快乐,感受到幸福,也只有从中得到快乐幸福的人,才是真正会学习、懂得学习的人。

学习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我们不仅要勤于学习,而且要善于学习,善于不断地学习。

学习是一种劳动,一种充满思想的创造性劳动,是我们精神力量和意志力的自我教育。

古人强调苦学,主要是指体力上的劳苦,不是指精神上的痛苦。

学习虽然有时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是绝对不应该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囊荧映雪凿壁借光这样的刻苦学习是学生者自觉自愿的行动。

这种刻苦的学习就学习者本身而言是幸福的!

艰苦是指学习时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需要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

我们应该具有勤奋、刻苦的精神,但前提是我们应该从中感受到求知的乐趣。

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幸福。

《与幸福同行》的读后感范文二

幸福,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从黎民百姓到国家领导人,无不关注幸福、探讨幸福、诠释幸福、追求幸福。

《与幸福同行》是一本围绕幸福一词的含义来编写的课外读物。

书中的内容是说影响幸福的因素:

健康、劳动、情感、社会等,最后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建设幸福中国。

以此来让中学生认识幸福、理解幸福,激发青少年创造幸福的热情与志向从而投身到建设幸福家园的伟大事业中来。

健康包括身体、心理和品德三个方面。

其中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疾病最不容忽视,它影响了很多青少年和幸福感。

所以我们也应该注意这一点,我们应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多去参加一些娱乐活动来减压,并树立自信和人生目标。

劳动和幸福形影不离,撇开劳动畅想幸福,幸福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假如咱们中国人不选择劳动,人人都只知道吃喝玩乐,那么总有一天会山穷水尽。

只有努力劳动,才能创造幸福。

但是劳动也要有原则:

幸福不可以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前不久的地沟油胶囊案件,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情感包括亲情、友情、爱情。

这三类情感是人们最真实、最普遍、最需要的。

或许它有千百种不同的方式,或许它不会轻易的将美好与圆满赐予任何人,因为它需要自己用心去营造、去努力、去珍惜、去感受的。

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

大家都希望它们是美好的、甜蜜的、幸福的。

人们的收入水平、教育机会、医疗保险等方面的保障越稳定,人们的烦心事也就越少,幸福感自然就好多了。

总而言之,社会越发展,幸福感就越强。

建设幸福中国,需要我们新一代的青少年来努力、坚持不懈的去拼搏,才能达到幸福的标准:

让人们生活的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

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自己以前做的不够好,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青少年,我以后要以三好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长大后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为建设幸福中国,出一份力。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

寒假,我捧起了学校下发的《爱心与》一书,认真研读,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运用许多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感动人。

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

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

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

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

”“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他还说:

“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的喜怒哀乐。

”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

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

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

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

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爱心和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前者。

学生们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的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

爱学生就让我们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吧。

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爱去赢得爱,用爱去化解许多的矛盾。

爱我们身边的人,无疑是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也懂得去爱护和关心,尤其是当老师的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性格还没有定型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爱的滋润,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心也一定会影响到日后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

曾几何时,看到书上有几句话:

“不会对别人宽容的人,对自己也不会宽容的;不会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

”总相信你负出的爱越多,你也会获得越多的爱。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当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李振西老师让我明白,只有爱心的坚持才会创造奇迹。

我觉得我的运气好,每教一批学生,他们都对我特别好。

比起学生对我的感情,我欠他们的实在太多太多!

读着李老师的这句话,我不由地思绪起伏,我想学生之所以对李老师好,并不是因为李老师的运气好,而是李老师为学生付出的太多太多,试想有几人能做到每天给学生煮鸡蛋?

又有谁能做到李老师对宁玮、伍建那样的关爱,更何况万同这样的学生。

李老师那份长达近五十页的我与万同的故事,着实让我震撼。

我在阅读中不断地被感动着,不断地思索着,如果我遇到像万同这样的学生,我会有多少耐心来等待他的转变,又会有多少爱心和毅力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

想到这些,不觉感到自惭形秽,羞愧无比!

从万同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后进生的艰难,更看到了李老师的爱心、耐心、信心。

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我想李老师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耐心与爱心,是因为李老师始终有一颗感恩的心吧!

因为感恩,他不断地付出,因为不断地付出,他不断地收获着学生的感恩,这样如此这般,周而复始,才使李老师有那么好的运气,遇到了那么好的学生。

因此不要抱怨学生不懂事,不知道感恩,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做到,做好,做深,做透。

毛主席曾说过: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同样,做一时、一天的好老师并不难,难的是每时每刻心中充满对学生的牵挂和爱护;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难的是爱一个如李老师所说的象万同这样的差生。

阅读此书时,我不断的反复自问:

如果是我遇到象万同这样的学生,我会怎样。

我觉得自己也是个富有爱心的老师,可遇到象万同这样的学生一而再,再二三的犯错误,我还会象李镇西老师那样耐心细致地对待他,谈心,讲道理吗?

我不会,我会生气,会愤怒,会觉得他无可救药,会放弃。

我们花的功夫和心血远远不如李镇西老师,我们的教育智慧、技巧远远不如李老师。

我们对学生的爱是零星的、间断的、不恒定的,而李镇西老师的爱一如行走沙漠的疲惫者得到了甘霖,又如同痛苦无助、暗夜孤独的人赢得了星光,让人找到自信、自尊,让人振奋。

这正是李镇西老师受孩子衷心爱戴的根本原因。

他对逆境学生的关怀,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值得每一位教师一读。

读了《爱心与教育》,反思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

相信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教育的奇迹。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文/周培晓

《玫瑰与教育》是窦桂梅老师的教育随笔集.这本书记录了她最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和其他一些书籍相比它没有长篇大论的教育理论、理念论述,而是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

刚拿到这本书,就对书名感到好奇,读来原来玫瑰是她在教育在线的小学教育论坛的网名,是桂梅颠倒过来的同音玫瑰。

她说:

作家冰心只钟情于玫瑰,冰心老人认为玫瑰有刺,那是风骨,玫瑰的芳香艳丽就是冠艳群芳。

现在,我已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像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鼓励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中忍耐与期待。

像20朵玫瑰那样,一颗赤诚的心对待自己的人生;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学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洁一样,一辈子拥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爱事业如同热爱我的生命一样。

我晓得,要把个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

由此可见窦桂梅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之情,我不禁为她的满腔激-情而动容。

品味这朵这芬芳的玫瑰,她为我们每一个热爱教育、献身于教育的人做出了做好的榜样。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

四月份,妹妹的研究所有一位非常优秀的研究员跳楼自杀了,得知,心理有些承受不起,想真是苦读了半生,多不容易才能够留在国家科研单位工作,生活应该是多么美好,哪里料到,最后舍弃亲人,以如此惨烈的方式离开人世,他的精神世界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他曾经遭受了怎样的内心痛苦?

他的亲人该如何面对这样的打击!

他为什么会如此不珍惜生命?

那时正在读《生命与教育》。

在这种情况下读关于这样一本研究生命与教育的教育哲学,内心充满了浓烈地悲情,为教育!

为生命!

感受异常强烈!

《生命与教育》为我们描摹了生命与教育的一个理想风景生命应该在教育中诗意的栖居。

全书分为前言和六个章节及结束语。

第一章、生命:

教育的原点。

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社会的教育。

教育固然对社会发生作用,但这种作用必须通过培养的人参与社会实践而实现。

所以,人是教育的根源,教育是关乎人的教育。

对人的认识,成为教育活动和教育学的前提。

想想:

自己对学生都有哪些认识?

平时并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其实这个认识既有群体的也有个体的,细细思量认识并不简单啊!

第二章、生命在教育中的失落与反思。

这一章真是在说明一开始的那个案例。

教育的职业性和社会性诚然重要,但舍掉其精神性则是致命的,它之所以致命,是因为可能长时间都看不到缺少精神性,就如同一种不知不觉加重的病患一样。

一个国家也会因此受苦,直到病入膏肓才认识到病情的严重。

这是理查德利文斯通的一段话,真是让人警醒!

可是我能改变什么?

我改变不了什么,只能影响自己的学生,教会他们在歌唱中释放负情绪,积累正能量。

教会他们结交益友,与朋友敞开心扉地交流,教会他们乐观的面对问题别人小看音乐学科,自己可不轻视音乐学科,想:

为什么很多发达国家这么强调艺术学科?

因为他们比我们早知道艺术教育的价值,我只能尽我所能。

第三章、教育对生命的祈求与追寻。

这一章的开篇正是我现在的思想状况。

多少世纪以来,教育的车轮在缓慢地移动着。

当读着过去时代里所提出的精湛理论而又不见将其实施时,却是令人灰心沮丧的。

想想在几十年前冰心就担忧的教育问题现在依然存在,这些过程西方世界也曾经历过,看来事情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希望这个过程再短些,我要耐心追寻我的教育梦想。

第四章、教育的生命品性。

这一章印象深刻的是关怀生命的教育研究方法。

理解的研究范式是人文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的研究,都可以归为质化研究之中。

质化研究不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而是体现人文精神的一套研究方法体系。

下面有各种各样的研究类型,包括观察研究、实地研究、访谈研究、内容分析研究、人种学研究、民族志研究、生活史研究、口述史研究、传记研究、常人方法学研究、现象学、解释学、解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等等。

看完后筛选了一下,我能够操作的研究方法只有叙事研究、行动研究、个案研究和传记研究,对我来说比较容易的是叙事研究。

第五章、生命化教育的建构。

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

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可能以前我会对审美意识这样的词比较敏感,自认和学科结合的紧密,但是现在我觉着我的学科、我的课堂是整个教育的一部分,在音乐学科中也要关注学生的智力成长、丰富学生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个人责任感、给学生崇高的精神价值追求方向。

而且当你有这个意识的时候,这些都不是空洞的,是实实在在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落实的。

第六章、生命的品质及其教育意蕴。

促进生命让它自由地发展、展开这便是教育家的首要任务。

教育家必须能被对生命的深刻崇拜所激发、必须通过这种崇拜,尊重儿童生命的发展。

这是蒙台梭利的话。

听过钱志亮做过的一场报告以后,对这段话的理解就更深刻,知道生命来之不易才能敬畏生命、崇拜生命!

才能尊重生命!

以前在工作中尊重学生是出于师德,觉得自己作为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现在尊重学生是因为对生命的理解和敬畏!

不只是尊重学生,也要尊重和我接触的任何一个人。

结束语:

生命在教育中诗意地栖居。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分,把对教育的憧憬写得像诗歌一样美妙。

生命在教育中的诗意境界,是一种生活的境界。

什么叫生活?

陶行知说,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就叫生活。

生活作为人的一种存在形式,并不简单地是生存活着,单纯地生存活着动物也会具有,人的生存活着要显示人的意义,这就是陶行知所说的对生命生生不已的追求,教师的责任是要让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生活。

可以说通过这本书的阅读对教育即生活有了一次认识上的飞跃,对教育的意义有了觉解与体悟。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

(一)

认真读了刘校长推荐的【生命与教育】,对其中的很多内容感慨万分,选择一二,谈谈我的感受。

一、认知与情感

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情感在大脑的机能定位是皮层下结构,认知的定位是大脑皮层中的新皮质。

认知与情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等所比喻的,一个人用两个并排的梯子爬墙壁一个梯子代表认知行为和认知目标,另一个梯子代表情感行为和情感目标。

这两个梯子的构造,使一个梯子的每一级正好在另一个梯子的每一级的中间。

通过交替的地攀登这两个梯子从这个梯子上的一级踏到另一个梯子上够得上的一级就有可能达到某些复杂的目的。

玖到这儿,咀嚼一番,觉得说得太好了。

我们的教育不能只从学生的认知方面着手,我们要教给孩子的,不完全是大量的知识,还有情感的教育。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也在这样践行着,但是没看这本书之前不知道这样的理论指导。

比如,我们的班队课每周不落地进行文明礼貌和情感上的教育,每个可以用来激发孩子情感的节日都不会被我们错过,带着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也会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