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汇报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0010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汇报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汇报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汇报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汇报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汇报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汇报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汇报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汇报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汇报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汇报版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Mg—24Cl—35.5Ca—40Ag—108

第Ⅰ卷(选择题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粉末时,用镊子夹取B.实验剩余药品都应放回原瓶,以免浪费

C.用漏斗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D.连接玻璃管和橡胶管时可直接用力把玻璃管插入

【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固体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实验室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连接玻璃管和橡胶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取用固体粉末时,用药匙取用,不能使用镊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实验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以防止污染试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可用漏斗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故选项说法正确。

D、玻璃管连接胶皮管时,先把玻璃管一端湿润,然后稍用力转动使之插入胶皮管内,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动植物呼吸B.氢氧化钠潮解C.白磷自燃D.纸张遇浓硫酸变黑

【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A、动植物吸呼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氢氧化钠潮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白磷自燃过程中有新物质五氧化二磷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纸张遇浓硫酸变黑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棉花、涤纶、蚕丝均为天然纤维

B.毛发、蛋清、皮肤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C.铁、锌、铅都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D.化肥、农药对农业的高产丰收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大量使用

【专题】物质的分类;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类别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

A、涤纶属于合成纤维,错误;

B、毛发、蛋清、皮肤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正确;

C、铅不是必需的微量元素,错误;

D、化肥、农药不能大量使用,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类别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类别

混合物

单质

氧化物

A

乙醇汽油

金刚石

CaO

纯碱

B

红磷

干冰

H3PO4

C

硬水

Fe2O3

NH4HCO3

D

尿素

He

CH4O

胆矾

【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分类.

【分析】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可选用排除法进行快速排除,即只要发现一种物质不符合排列要求,即可排除该选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A、乙醇汽油中含有汽油、乙醇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金刚石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CaO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正确。

B、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属于混合物;红磷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H3PO4是由氢离子和磷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酸,故选项错误。

C、硬水中含有水、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属于混合物;钢的主要成分是铁,含碳等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尿素中只含有尿素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盐、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选用排除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捷径。

5.下列化学方程式与事实相符且书写正确的是()

A.炼铁高炉中生成铁:

3C+2Fe2O3

4Fe+3CO2↑

B.铝放入稀硫酸中:

Al+H2SO4===AlSO4+H2↑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NaOH+CuSO4===Cu(OH)2↓+Na2SO4

D.向小苏打中滴加稀硫酸: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

A、炼铁高炉中生成铁过程中,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2Fe2O3

4Fe+3CO2↑,该选项不正确;

B、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3H2SO4═Al2(SO4)3+3H2↑,该选项不正确;

C、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O4+2NaOH=Cu(OH)2↓+Na2SO4,该选项不正确;

D、碳酸氢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该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

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

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2H2表示两个氢分子

B.实验室需要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用量筒量取溶剂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

分数偏小

C.除去CO中少量的水蒸气和CO2,将气体先通过足量浓硫酸,再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D.氢氧化钠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的清洁剂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的碱碱的通性.

【分析】A、根据化学用语的意义解答;

B、根据实验室需要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的注意事项解答;

C、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然后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解答;

D、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解答;

【解答】解:

A、2H2表示两个氢分子,故正确;

B、实验室需要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用量筒量取溶剂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正确;

C、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然后通过浓硫酸除去水,故错误;

D、氢氧化钠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的清洁剂,故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7.如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①一定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

B.②向等质量的碳酸钙和碳酸钠(粉末)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等浓度的盐酸,a曲线表示碳酸钠,

b曲线表示碳酸钙

C.③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D.④镁在空气中燃烧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A、根据一定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进行解答;

B、根据等质量的碳酸钙和碳酸钠(粉末)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等浓度的盐酸,碳酸钠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少进行解答;

C、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解答;

D、根据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进行解答。

【解答】解:

A、一定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而不是减小,故A正确;

B、等质量的碳酸钙和碳酸钠(粉末)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等浓度的盐酸,碳酸钠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少,而不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故B错误;

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的质量减少,所以还会有氢氧化钙析出,溶液的质量减小,故C错误;

D、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大于镁的质量,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根据曲线的纵横坐标轴的说明,判断曲线所表示的变化关系,此是正确答题的根本。

8.下列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滴入2~3滴溶液

溶液变红

该溶液呈碱性

B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C

向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2滴红墨水,放置一段时间

开始烧杯中的水局部变红,后整杯水变红

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D

将铝箔和铁片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铁片表面生锈变红,铝箔表面无明显变化

铁比铝活泼

答案:

A((解析略)

9.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g

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D.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

硬质玻璃管

先达到饱和

答案:

D((解析略)

10.从海水中得到的粗盐中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主要有Na2SO4、MgCl2、CaCl2)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必须进行分离和提纯后才能使用。

粗盐提纯的部分流程如下图。

有关该流程说法错误的是()

A.不溶性杂质主要是泥沙

B.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便加快过滤速度

C.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D.操作①②③依次加入的试剂可以为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

【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分析】A、根据粗盐中不溶性杂质(泥沙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由题意,粗盐中含有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则不溶性杂质主要是泥沙,故选项说法正确。

B、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选项说法错误。

C、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故选项说法正确。

D、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溶液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可以;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操作①②③依次加入的试剂可以为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了粗盐提纯中离子的除杂,除去多种杂质离子时,要考虑除杂的顺序、后面加入的试剂要能除去前面加入的过量的试剂

第Ⅱ卷(非选择题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9分。

11.(6分)

(1)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画出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②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粒子个数比为。

(2)食品袋中干燥剂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它起干燥作用时会(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制蒸馏水时在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是。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填元素名称)。

(5)油和水形成的混合物是(填“悬浊液”“乳浊液”或“溶液”)。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

【分析】

(1)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等。

(2)根据氧化钙溶于水放热解答;

(3)根据蒸馏时,加入碎瓷片可防止液体暴沸解答;

(4)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解答;

(5)根据油和水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解答;

【解答】解:

(1)①氮原子序数是7,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

②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了氮气和甲烷,反应的方程式是:

.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粒子个数比为2:

3;

(2)氧化钙具有吸水性,它起干燥作用时会放出热量;

(3)实验中加入的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符号为:

Al;

(5)油和水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

答案:

(1)

;2:

3;

(2)放出;

(3)防止液体暴沸;

(4)Al;

(5)乳浊液;

【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确定物质的分子构成,能够正确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4分)如下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ABC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a;b。

(2)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为(用A、B或C填空)。

(3)A是实验室制取某气体的装置,请写出连接装置后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反应的发生装置,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及水溶性来选择收集装置。

(3)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1)仪器a是长颈漏斗;仪器②是锥形瓶。

(2)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同时生成氯化钙、水,属于固液常温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应该选择C装置来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

(3)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

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锥形瓶;

(2)C;

(3)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8分)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

金属离子的活动性顺序倒过来使用。

如:

金属活动性:

Mg>Fe>Cu,金属离子的活动性:

Mg2+

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金属离子的活动性越强,越先发生置换反应。

向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完成以下问题:

(1)写出加入锌后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反应后锌有剩余,则溶液中的溶质为(填化学式,下同)。

(3)若反应后锌无剩余,溶液中有氯化铜,则溶液中一定有。

(4)若反应后锌无剩余,溶液中没有氯化铜,则溶液中一定有,可能有。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锌>铁>铜,向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锌先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氯化锌,当氯化铜反应完全后,锌再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了氯化锌和铁,据此分析判断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

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金属的活动性是:

锌>铁>铜,向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锌先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氯化锌,当氯化铜反应完全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了氯化锌和铁,由此可知:

(1)加入锌后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CuCl2=Cu+ZnCl2、Zn+FeCl2=Fe+ZnCl2。

(2)若反应后锌有剩余,溶液中的氯化铜和氯化亚铁完全参加了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为:

ZnCl2。

(3)若反应后锌无剩余,溶液中有氯化铜,则溶液中一定有:

ZnCl2、FeCl2、CuCl2。

(4)若反应后锌无剩余,溶液中没有氯化铜,则溶液中一定有ZnCl2,可能有:

FeCl2。

故答为:

(1)Zn+CuCl2=Cu+ZnCl2、Zn+FeCl2=Fe+ZnCl2;

(2)ZnCl2;(3)ZnCl2、FeCl2、CuCl2。

(4)ZnCl2,FeCl2。

【点评】此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锌、铁、铜的活动性强弱,及其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要求学生会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来判断反应后的生成物是哪种物质。

14.(5分)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常出现雾霾天气,主要原因之一是燃煤产生的烟气。

燃煤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某科研小组利用海水除去二氧化硫,其工艺流程见下图:

↓海水↓空气↓熟石灰

烟气——→——→——→——→排放

净化后烟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硫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形成。

(2)为了研究脱硫率(脱硫率是已除去的二氧化硫的量占总二氧化硫量的百分比)与温度、烟气中SO2浓度的关系,他们进行了探究实验。

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序号

温度/℃

烟气中SO2浓度/10-2g·L-1

脱硫率

23

2.5%

99.5

23

3.2%

97.1

40

2.5%

94.3

由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3)目前,利用乙烯(C2H4)和烟气混合后在Cu+作用下除去二氧化硫,生成一种固体单质、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和一种液体。

①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C2H4+SO2+2O2===。

②反应过程中Cu+的作用是。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1)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容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形成酸雨;

(2)脱硫率与温度、含硫烟气SO2浓度的关系,应在相同温度比较不同浓度的影响,以及相同浓度不同温度的影响。

(3)根据题中信息分析解答;

【解答】解:

(1)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容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形成酸雨;

(2)由表中数据可知得出的结论是:

浓度一定时,温度升高,脱硫率降低;温度一定时,烟气中SO2浓度升高,脱硫率降低。

(3)①乙烯(C2H4)和烟气混合后在Cu+作用下除去二氧化硫,生成一种固体单质、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和一种液体,化学方程式:

②反应过程中Cu+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答案:

(1)酸雨;

(2)浓度一定时,温度升高,脱硫率降低;温度一定时,烟气中SO2浓度升高,脱硫率降低;

(3)①S+2CO2+2H2O;②催化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要认真分析工艺流程图,明确其中反应的过程,本题有一定的难度。

15.(6分)下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

A为暗紫色固体,X、F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X具有消毒杀菌作用,E为产生温室效应的常见气体,Y是一种金属。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化学式为,Y的化学式为。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3)④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

(4)我们家乡大庆家用燃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当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时,说

明,燃气发生不完全燃烧。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甲烷和B可以点燃生成E、F,所以B是氧气,A为暗紫黑色,所以A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D是锰酸钾,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C是二氧化锰,X、F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X具有消毒杀菌作用,所以X是过氧化氢,F是水,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E为产生温室效应的常见气体,Y是一种金属,所以E是二氧化碳,Y是铜;铜和氧气和二氧化碳生锈得到绿色的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和二氧化碳和水,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

(1)甲烷和B可以点燃生成E、F,所以B是氧气,A为暗紫黑色,所以A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D是锰酸钾,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C是二氧化锰,X、F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X具有消毒杀菌作用,所以X是过氧化氢,F是水,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E为产生温室效应的常见气体,Y是一种金属,所以E是二氧化碳,Y是铜;铜和氧气和二氧化碳生锈得到绿色的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和二氧化碳和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X的化学式为H2O2,Y的化学式为Cu;

(2)反应①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④是铜、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

化合反应;

(4)我们家乡大庆家用燃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当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时,说明有炭黑生成,燃气发生不完全燃烧。

故答案为:

(1)H2O2,Cu;

(2)

(3)化合反应;

(4)有炭黑生成。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3分)

16.(13分)实验室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装置如下图(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

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并填写相应的空格。

(1)实验过程如下:

①连接好装置;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装入药品并在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

④打开止水夹,缓缓通入CO2,先点燃(填A或B)处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木炭粉减少,D中有气泡产生且,说明有CO生成;

⑤点燃另一处酒精喷灯,一段时间后,硬质玻璃管内出现现象时,说明CO具有(填“氧化”或“还原”)性;

⑥关闭止水夹,熄灭两处的酒精喷灯,C中的现象为。

(2)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

(填“是”或“否”),说明理由:

(3)写出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1)④根据在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能与碳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分析回答;

⑤根据在加热时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分析反应的现象,根据还原反应的定义分析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⑥根据停止通入二氧化碳,熄灭A、B两处火焰时,装置内压强减小分析实验的现象。

(2)根据装置的特点一氧化碳不会进入到空气中分析是否添加尾气处理装置。

(3)根据在高温条件下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

(1)①在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能与碳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气体进入D中,且未反应的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

所以,实验现象是:

木炭粉减少,D中有气泡,变浑浊;

⑤点燃另一处酒精喷灯,在高温时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所以一段时间后,硬质玻璃管内出现红色现象时,说明CO具有还原性。

⑥关闭止水夹,熄灭两处的酒精喷灯,装置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在C中的现象是:

D中液体进入C。

(2)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不需要,理由是:

未反应的CO进入D装置不会逸散到空气中。

(3)由上述分析可知,硬质玻璃管中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