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9894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读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读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书笔记.docx

《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笔记.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读书笔记.docx

读书笔记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

总感觉工作比较繁忙,对一些教育类的书籍置若罔闻,根本没有列入自己的阅读计划之内,总觉得那是些生硬的道理与说教,没什么实在的意义,也激不起多少阅读的兴趣,久而久之,更是无从读起,至今,也未读过几本名篇佳作,想来真是惭愧。

近日,似乎是为了更好的完成作业,迫使自己认真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能从这本书学习点经验,所以比较关心书中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

朱教授在书中描述: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读完之后,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

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

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吧,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

以前崇尚教师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

惟其如此,才能让孩子更有所学、有所获!

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

这就要求:

一要勤于读书,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不会枯竭,才能源源不断地使自己充满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感觉自己还相差甚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勤于学习,扎扎实实地多读一些书,不断向书本学习,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向身边老师学习,尤其要多向名师们学习,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课堂教育的机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去思索,不断去总结自己教育的得与失,勤于动笔、善于反思,记录教育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使自己不断向理想的教师靠近。

朱教授在论及“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的时候,他就说到了我们现在的很多老师充当的是“教育警察”和“刽子手”的角色,无限地放大学生的问题,在我们手上,失去了很多诺贝尔获奖者。

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会去赏识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读了他的这些论述,想想自己对学生的态度,看看周围的大多数同事对学生的态度,尤其在考试到来的时候,我和我的许多同事真的扮演着朱老师所说的那些可怕角色。

读了他的论述以后,我决心改变自己的形象,只有真心爱学生、赏识学生,学生才会真正得到发展,这也是我读后最深刻的一个体会。

总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并注意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与总结,一定会离理想教师的形象越来越近.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书笔记

在当今形势下,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

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然而好多人都觉得现在当老师太难了,常常内心茫然,手足无措。

读了《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自感获益非浅。

有的的教师盲目相信师爱的力量,以为教师只要爱学生,一切就好了。

针对这种倾向,作者王晓春老师尖锐指出:

“很多教师都是这样,想用‘关爱’换来学生的‘感激’。

教师一厢情愿地以为,学生一感激,就会改正缺点。

可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家庭的溺爱,感恩心态越来越淡薄。

你想,你关爱再多,能超过家长吗?

家长关爱了那么长时间,那么大的力度,都没能使孩子听话。

您的爱怎么就那么灵呢?

千万不要以为爱能包治百病,爱不属于专业能力(虽然它对于教师是必须的,非常重要)。

他们缺少的不是爱,而是理智,是智慧,是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可见在这本书里,王老师对案例中老师行为的评价,很现实,没有像其他所谓专家那样高谈论阔,空谈义理,也没有像有些所谓知名教授那样逃避现实,不敢对现实做出评论。

而是做到了对现实的披露。

家长和老师的“爱”,孩子实在是不敢享受,而校长们天天挂在嘴边的“师爱”,也已经变成了悬在教师头上的一把宝剑了。

为什么你教不好你的学生?

因为你爱的不够,爱的浓度和剂量不够,只要你的爱达到最高温度,石头也能融化。

---这几乎成了教育的广告词了。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

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

教师是可以(而且应该)把这样的爱献给学生的。

职业的爱是必须做到的,私人感情是无法强求的。

比爱更重要的是尊重。

现在许多老师一提“师爱”头就大。

他发现无论如何也无法爱上一个说谎成性的,就怀疑自己师德不够告诉,就很焦虑。

我想这完全是多余的顾虑。

如果你竟然喜欢一个说谎成性的人,我看你是有问题的了。

学生说谎我当然反感,但这并不妨碍我关心她、帮助他---就像帮助一个病人一样。

这就是师爱。

这篇写的特别好,帮我理清了职业的爱和私人的爱。

我应该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尽力爱学生。

心里坦荡,其他的就不必去多管了。

最重要的是我最近也把职业和事业两个概念理清了,自己的工作首先是一种职业(我没有权利把个人的情绪特别是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因为他是一项职业,我更应该遵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准则。

),其次我在做好工作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事业。

做智慧的教师

----读刘良华教授《教师智慧》有感

深圳市光明新区高级中学孔彦红

对教师智慧,刘教授总结的非常系统简洁,“课程智慧---吃透教材,补充教材,更新教材”,“教学智慧---传道,授业,解惑”,“管理智慧---民主管理,管理技巧,教师威信”。

刘教授所谈论的课程智慧给我最多启发,其实我们做教师的大部分对吃透教材都能做到,但是也仅仅停留在吃透教材这个阶段,没有走到“补充教材和更新教材”的阶段。

应对高考,学生成绩的确是我们必须关注的,但是站在教材的角度,我们只能仰视高考,但是如果跳出教材,我们是否有俯视高考的可能?

这是我追求的境界。

我喜欢的话“理想的生活就是流浪,真正的流浪是精神流浪,不断突围,不断更新,不断去寻找新的方向。

”“读书是很美妙的事情,很愉快。

”现在还记得他在广州华南师大给我们上课时说的,他从来不怕塞车,因为手边有书,可以随时看。

我也爱读书,珍惜时间,所以我是最没有耐心等待的,总认为的浪费时间。

现在我的包中也就放了书,等车时,等餐时,等人时拿出来哪怕读上几行,也感觉时间没有浪费,人也就会变得从容、淡定。

我也很同意刘教授所说的,教师首先要过人的生活。

老师首先要热爱生活,享受生活,而不是总是谈牺牲,过苦行僧的生活。

所以,我们不仅仅需要的是教学上的智慧,更需要生活的智慧。

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高度,做智慧的老师,享受教学,高质量生活。

给自己定位

----读刘良华教授《最受学生欢迎的十种老师》有感

深圳市光明新区高级中学孔彦红

其实以前读过类似的文章,读刘教授的文章惊诧之一是他的“教育叙事研究”,用不断积累案例,积累教育事件和相关的教育故事来解释教育道理。

没有人喜欢板着脸的说教,这种用案例和故事为载体的教育却是生动具体的,我很喜欢,也会去积累。

惊诧之二是刘教授的渊博,他所谈论的十种老师他都推荐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回归》,《音乐之声》(这部很有名,我看过很多遍,但是关注的是电影中的音乐。

),《蒙娜丽莎的微笑》,《春风化雨》,《烛光里的微笑》,《一个都不能少》。

这些电影不是都很广为人知的,而且刘教授绝对不是只看了一遍两遍。

电视剧《十八岁的天空》、《大长今》,《大宅门》。

这也符合他的教育叙事研究的主张,回去后也要找到好好研究。

惊诧之三是自己受到触动,开始着手反思自己,开始给自己定位:

我是什么样的老师?

我认为自己温柔有之,幽默有之,爱心有之,真才实学有点。

但是不够organized,不够严厉,当然,学养也有待提高。

教师的威严、威信是来自教师的内在,不是你板着脸学生就能敬畏,敬佩的。

欧阳文芳

读《人性的弱点》感悟

《人性的弱点》是美国著名作家戴尔卡耐基的作品,这本书用了大量的名人名言,诤语警句,还有在来自各社会阶层的人物身上发生的真实故事以及结合了作者亲身的体验、经历和最丰富的经验。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感觉就是每读一章都会有新的感受,它就像一面镜子,帮助我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从而完善自我,驾驭自我,成为一个善于经营自己生活的成功者。

我觉得人首先要做到真诚地关心别人:

要对他人表示我们的关心,这于其他人际关系是同样的道理;而且我们的这种关心是出自真诚的。

这不仅使得付出关心的人会得到相应的回报,而得到这种关心的人也同样有所收获。

平时我在教育学生和女儿的时候就教他们做人首先要善良真诚。

所以觉得和他人相处时很融洽、舒心、愉快。

然后要发自内心的微笑:

做一个微笑使者,微笑会让人明白:

“你使我快乐。

”微笑一下,可以缩短人与人的距离;微笑一下,可以缩小空间的范围;微笑一下,可以消除心灵之间的隔阂……卡耐基说:

微笑,在别人心中造成的快乐会像回力板一样飞回给你;在别人心中造成快乐的感觉,将使自己觉得更大的快乐。

生活中,理想经常会遭遇挫折,我们难免有沮丧受伤的时候,有感觉被众人冷落遗弃的时候,无论何时,请记得对人对己展露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

读这本书,它给了我启发,使我准备好了最佳的心态来面对我的未来。

我要先改变我自己,要学会以快乐的态度对待生活、工作。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朋友。

比照起自己,好书给予我的不仅是闲暇时的娱乐、孤独时的解闷,更教会我如何明辨是非、为人处事,让我通过汉语汉字去感知、去了解周遭的世界。

读刘良华教授的《教师专业成长》有感

读完刘良华教授的《教师专业成长》感受颇深,下面我就乐观心态谈谈我的感想和收获。

刘教授讲述了教师的乐观精神主要包括宽容精神、赏识意识和有激情地生活。

反思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师职业生涯和成长过程,深有同感。

我很赞同这样一句话:

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发挥80%-90%。

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上我们要善于把握机会随时随地赏识学生、激励学生,发挥其最大的潜能。

记得我批改一位学生作文时候,发现这篇作文千疮百孔,无从下手。

后来转念一想何不去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呢?

于是在他的作文中我画了几处词用得较好的地方,学生拿到作文本后满脸的喜悦,没想到自己的作文还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赏识,学英语更卖劲,更有兴趣了,后来作文是一次比一次写得好,最后居然写出优秀作文。

假如我一开始就扼杀这位学生的兴趣,那可能就是不同的结果了。

赏识是如此重要却又如此简单,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表现的机会往往就蕴含着赏识,就能生动的表达你的赏识。

一位失去丈夫的母亲三次参加家长会的经历。

面对着自己孩子一次次的失败,母亲没有气馁而是用赏识和一次又一次的鼓励,使老师认为有智力障碍的孩子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可见信任和赏识能够带来无穷的力量。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如何用一颗爱心赏识他们,并开发他们的智慧潜能。

你不热爱孩子就谈不上赏识,赏识孩子就是一种态度,而这种态度很可能决定他们对人生前途和未来的态度行为;决定他们的成功或失败,伟大或平庸。

我们教师要学会赏识,学会尊重学生人格和面子;允许学生失败,了解、理解、善解学生,最大限度地宽容学生,允许他们出错,并提供改错的机会。

我想我们很快就会享受到被赏识者成功的喜悦带来的快乐!

学会整合教材

----读刘良华教授《教师应具备哪些课程智慧》有感

深圳外国语学校梁洁文

刘教授在文中指出,教师的“课程智慧”是一种专业智慧,体现在老师上课时讲的知识比较丰富,而这个丰富不是杂多、杂乱,而是这些丰富的知识让学生感觉到有足够的信息量,而不是贫乏、简单。

一个有课程智慧的老师,必须懂得如何科学地有意义地处理教材。

刘教授对此提出了“吃透教材”、“补充教材”和“更新教材”三条建议。

要改变教材,首先要“吃透教材”,明确课程设置的目的,清楚教材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

在此基础上再谈改变教材和超越教材,要谨记不能只为了考试来选定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活动。

其次,用比较保守、温和的“加法”态度来“补充教材”,既包括教学资料的补充,也包括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教态等手段来增加教学内容,提升教学的意义。

刘教授指出,有些老师在课堂上表面上在“对话”,实际上是在“独白”;有些老师表面上是在唱独角戏,甚至在演默剧,而实际上是在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我一直认为,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对于一个语言老师来说,尤其重要。

至于更新教材,就是要重新开发教材,在适当补充的同时,要懂得舍弃,学会删减,最终做到对课程资源的科学整合,最大限度地提高课程效率。

我校同时使用4套教材。

对这4套教材,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侧重和取舍,但教学目标是一致的。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也不局限于这4套教材,经常从各类英文报刊书籍上选取一些合适的素材作为日常教学的补充,大大丰富了内容,增加了信息量。

不过,这很需要老师的心思和功夫。

做个有人格魅力的老师

----读刘良华教授《教师专业成长》有感

在2010年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开学典礼上,刘良华教授一段简短但充满幽默、严谨和智慧的讲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他强调的“教师一定要努力成为学生的精神领袖,一定要有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和改革、实践的能力。

”如今,我在拜读刘教授的大作《教师专业成长》一书时,更是受到很多启发,产生许多共鸣。

刘教授对一个有人格魅力的老师精辟地解读为具备“主动精神”,抱有“乐观心态”和富有“生活情趣”,从而能积极地影响他的学生。

”对此,我十分赞同。

确实,一个老师仅仅靠他的外表或者专业知识去打动学生是不长久的,因为老师的年华会失去,老师的专业知识也容易被学生赶超,只有他的独特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才是长久的,乃至终生的。

一个成功的老师,一个真正伟大的教育者,应该能够让学生在不同的时期、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会想起并能指引他解决困难、走出困境。

我的教育信条是“让学生发现并享受生活的美好”。

这个信条始终贯穿于我的日常教学中。

每届学生都有一个同感,那就是起初听我的课都为我流利、纯正的英语折服,但毕业后门记得最深刻的并不是我地道的英语和严谨的教学,而是我展示和传达给他们的一种持久的温情,一种阳光的心态,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

我的教学理念是“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帮助学生培养自学能力,带领学生体会语言、文化的魅力,陪同学生感受生命、生活的美好,做一个有教学智慧和教育思想的老师。

”从某方面看,与刘教授所推崇的“教师智慧”有不谋而合之处。

所以,窃喜。

黄陆月

从工作中寻求快乐(读书笔记)

近来,工作之余,阅读了《罗素的道德哲学》。

罗素拥护人道主义的理想及自由的思想,写下了许多意义深远的著作。

他的作品对人类道德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四章《幸福之源》,在这一章中,罗素谈到工作的快乐。

在罗素看来,工作与幸福有很大的关系。

不管一个人的处境有多糟,也千万不能因此而厌恶自己的工作。

如果因为环境所迫,不得不做些乏味的工作,也要设法使工作变得充满乐趣。

使工作变得有趣有两个主要因素:

一是技能的运用,二是建设性。

在相当多的工作中,许多情势需要新的技能,于是一个人便可以不断地、不同程度地对此加以完善,也能从中得到更多的乐趣。

在我看来,教师这门职业,完全可以使我们快乐,因为它既需要运用技能,又具有建设性。

需要我们不断地、不同程度对教育教学加以完善,从中得到更多的乐趣。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在华师培训中,刘良华教授的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到盐田,又再次聆听了刘教授的讲座。

听刘教授的讲座,你从来不会感觉到累,他的讲座总是那么独到精辟,妙趣横生。

他会让你在笑声中去感悟教育、感悟人生的真谛。

近期,拜读了刘教授的《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讲演录》。

在这本书中,刘教授没有空泛的说教,而是通过电影,通过不断积累案例,积累教育事件和相关的教育故事来阐释教育原理。

他的知识的渊博以及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探索,委实让我敬佩。

在这本书第二讲《教师应具备哪些教学智慧》中,刘教授给我们推荐了一篇文章,叫做《夏令营中的较量》。

讲的是1992年,几十位中、日孩子在一次草原探险夏令营中的不同表现。

在这之前,也曾读过这篇文章,当时心里也觉得很不是滋味,中国的孩子究竟怎么了?

我们的家庭、学校教育问题出在哪里?

感叹唏嘘了一番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觉得中国教育之现状,并非个人所能改变的,我还是安安心心做一位普普通通的教书匠吧。

重读这篇文章,又引起我内心深处的震撼。

我想,教育界如果能多几位像刘教授这样的教育者,中国教育之现状一定会大有改观。

我们的教育,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真的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者,每一位家长深思。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也没有不想教好学生的老师。

问题就出在我们对孩子的爱的方式上,我们怕孩子受伤、怕孩子吃苦、怕孩子不会学习、怕…,于是众多父母从不敢让自己的孩子去冒险、去尝试。

众多的教师从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父母、教师的眼中,循规蹈矩、言听计从的就是乖孩子、好学生,不安分守己的就是危险分子,所以,父母从小就教育孩子要听话。

孩子入学后,就开始背负着沉重的书包、背负着家长的重托,在家长的殷切期盼中、在学校一大堆的规章制度下小心谨慎地生活。

孩子的天性慢慢地被扼杀了。

因此,中国大部分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禁不起风雨的吹打。

因此,中国出不了多少世界顶级的科学家,更不用说诺贝尔获奖得者了。

有一首歌叫《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歌中所讲的是爱情。

歌中唱到:

如果你对天空向往,渴望一双翅膀,放手让你飞翔。

其实,对孩子的爱又何尝不是这样?

一切为了孩子,给孩子一片蓝天,让他们自由飞翔吧!

学生管理中“沉默”的力量

——读刘良华教授《教师专业成长》后感

韶关市第一中学邹幸梅

读了刘良华教授的《教师专业成长》一书,受益良多。

其中第三讲《教师应具备哪些管理智慧》里提到了民主管理、管理技巧、以及教师的威信等方面的问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实用的技巧。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

这是作为教师的乐趣,使我们不必象其它工作那样刻板而千篇一律;但也是我们作为教师的痛苦,因为我们必须随时随机应变,随时需要见机行事。

刘教授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非常实用而有效的管理技巧,使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有了可以依循的方法。

但是,我在自己的管理过程中还发现,相较于耐心细致、循循善诱的教导,有的时候,适度的“沉默”显得更为有力。

在教育教学中,沉默有时也是一种力量。

在某些时候、对于某些学生教师“以静制动”,往往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我曾经有这么一个学生,不知怎么回事,无论哪天上课,第一节课一定要迟到那么几分钟。

高中三年天天如此,前几任班主任有的耐心劝导,有的厉声斥责,有的联系家长,什么方法都试过了,这位同学雷打不动,照常迟到,最后老师们有的采取了惩罚手段:

如果迟到,放学时罚扫地。

他开始还随便扫扫,后来干脆不扫了,每天迟到照常。

老师们实在没办法,也就渐渐放弃了。

我接受这个班后,他依然每天迟到。

我也和其他老师一样,找他谈话,联系家长,让他们提早叫他起床,收效甚微。

那天,我们学校有上级领导来考察,而且推门听课。

他照样迟到了。

年级组长恼火万分,要我找他狠狠批评一顿,并要我做材料处分他。

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他扭过头,一声不吭。

我然他站了两分钟,只说了一句:

“你有什么特殊的理由非迟到不可吗?

”他摇头,但不说话。

我又让他站了一分钟,让后说:

“回去吧。

我不想让你下一节课也迟到。

”第二天早上,他居然没迟到。

我看了他一眼,没说话。

接下来的一周,他基本没再迟到。

我没再找过他谈迟到的事,他也没和我说什么,我们就在沉默中达成一种共识。

也许,在教育学生过程中,选择沉默,也是一种教育的智慧。

教师用沉默无声的行为、用一个警告的表情、用一个期待的眼神来感召学生,教育效果也许会更加明显。

吴萍

课程智慧——想说爱你并不容易

——读刘良华教授《刘良华教育讲演录》有感

读了刘良华教授的著作《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讲演录》,我深有感触。

的确,书里的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努力方向,给了我们思路上的引领,它就象一盏明灯一样,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指引和确认!

在平时的教学中,周围的同事,包括我在内,总会感叹教材的编排﹑练习的设置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差甚远,我们的课堂难以操作﹑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效果不尽如人意。

当我看完这本书的第一讲“教师应具备哪些课程智慧”时,顿觉醍醐灌顶,眼前一亮。

它如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干渴的灵魂。

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一语道破天机!

我们大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就是吃透教材;对于补充教材和更新教材虽没有明确的要求,但现在教材的编写者都有这种潜在的期望和安排。

“不敢改变教材”和“危险地改教材,即没有深切领会教材的基本的结构和意义之前,就按照自己的方式随意地选择一些内容让学生学习”都是不可取的。

要先吃透教材,否则超越教材就会成为“烂尾楼”,难以收拾!

补充教材的最本土的理解是知识的补充,刘教授有更开阔的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粉笔字﹑手势等身体语言﹑音频和视频等其他资源)。

还有一种资源也常被忽略,那就是教师自己个人的资源“他的阅读﹑他的记忆和他的思想的批判性”。

其实也就是这个方面的资源才使教师的课堂及教学有了自己的特点,有了可持续发展的依托(如果一个老师不阅读,这个老师基本上就不可能有太多的思考,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别人在干什么。

),有了自己的识别码。

更新教材这一项的差异性更大,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学校性质和不同的学生水平都会制约这一动作。

但作为一个教师,他一定要考虑:

如何用好的﹑正确的的方法去教授一定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明晰的结构性的认识,给他们自由翱翔的翅膀和天空—“摆脱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依附”。

作为教师的这些课程智慧的营养来自两方面的的输送:

教师的职业培养和教师自己的个人职业规划与积累。

前者需要有一些机制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条件和机会;后者需要教师个体对职业要有科学的认识观和对知识与技能有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

如上所述,教师成为一个智慧的﹑出色的教学工作者是一件不太难的事!

爱的教育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吴萍2010-11-4

《窗边的小豆豆》中林校长的一句话——你真是一个好孩子!

影响了豆豆的一生,也让我深深地领会到——爱才是教育的立身之本!

捧读着《窗边的小豆豆》,我爱不释手。

深深被林校长为孩子们创造的充满魅力的巴学园所吸引。

这是一个让孩子如痴如醉、流连忘返的探索空间;一个真正为孩子着想,充满了热情的教育之家;一个让孩子天天期待,家长日日赞叹的成长乐园。

只就矮树大门与电车教室的设计就够让孩子们新奇的了。

孩子们觉得真像做梦一样,一下子就喜欢这个学校。

更有甚者,巴学园的孩子们可以随着自己每天心情的不同自由选择座位,还可以从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内容中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开始学起,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个性差异和求知的最大乐事就这样开始了。

关怀是一种神奇力量,它能创造奇迹。

林校长对孩子们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滋润、陶冶着孩子们的童心、爱心、感恩之心。

他不仅仅每天亲自查看孩子们“海的味道,山的味道”的午餐,还要夫人为没有准备好午饭的孩子添饭……

每天下午的自由散步更是孩子接近大自然的最好时机。

创设露营、试胆量、温泉旅行、韵律操、野炊等多彩的实践活动真正体现巴学园关注孩子身心健康的特色。

这是真正让孩子自由呼吸,享受阳光,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真正的素质教育。

就连一向好动被勒令退学的小豆豆也不由得喜欢起新学校来。

教育孩子需要异乎寻常的耐心和恰到好处的爱。

林校长能用四个小时的时间来倾听豆豆说话,见到豆豆掏便池只是说“放回原处”……正是这些亲切的﹑宽容的理解与爱心,让豆豆感到了温暖,产生了“能和这个人永远在一起就好了”的愿望,一束温暖的阳光就这样射进了孩子幼小的心灵,生命之间的平等交流,让孩子找到了最珍贵的尊重和自我肯定的依据。

林校长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体现在对每一个孩子的关怀上。

特别学校举行特别的运动会上。

身材矮小永远长不高的高桥君获得了每一个项目的第一名。

自信之光沐浴着他的心灵,驱除了自卑心理,造就了他性格的完美。

“然后呢——”问话启发中,蕴涵着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