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989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8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2021—2022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泡菜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泡菜坛中加入蔬菜时需要装满整个泡菜坛B.泡菜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数量会一直增加

C.从泡菜汁中可以分离到制作酸奶的菌种D.泡菜发酵过程中的无氧环境是抑制其他杂菌生长的唯一原因

【1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1、泡菜的制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将蔬菜中的葡萄糖氧化为乳酸。

2、泡菜的制作流程是:

选择原料、配置盐水、调味装坛、密封发酵。

3、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可以用比色法测定,即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重氮盐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详解】A、泡菜坛中加入蔬菜时装至半坛,放入蒜瓣、生姜及其他香辛料,继续装至八成满,A错误;

B、发酵初期乳酸菌的数量在增加,到了发酵后期,乳酸含量过高,pH过低会抑制乳酸菌的生长,使乳酸菌大量死亡,B错误;

C、制作泡菜和酸奶都是用乳酸菌,故从泡菜汁中可以分离到制作酸奶的菌种,C正确;

D、泡菜发酵过程中的无氧环境是抑制其他杂菌生长的一个原因,还有发酵液的pH下降也是抑制杂菌的原因,D错误。

故选C。

2.图是探究果酒果醋发酵的装置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于探究果醋发酵时,打开阀a,转动搅拌器有利于提高产量

B.打开阀b,经管口3可取样检测酒精和二氧化碳的产生情况

C.用于探究果酒发酵时,发酵前要对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

D.改变通入气体的种类,可以研究呼吸作用类型对发酵的影响

【2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

阀a是控制充气口充气的,制备果酒,后期应该关闭充气口,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充入无菌空气;阀b是控制发酵液的取样的,管口2连接的是排气口,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

【详解】A、醋酸菌为需氧菌,因此用于探究果醋发酵时,需要打开阀a通入氧气,转动搅拌器可增加溶氧量以及增加醋酸菌与营养物质的接触,有利于提高产量,A正确;

B、发酵过程产生的CO2可通过管口2排出,因此通过管口3不能检测CO2,B错误;

C、用于探究果酒发酵时,发酵前要对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防止氧气进入影响酵母菌发酵,C正确;

D、改变通入气体的种类,例如分别通入氮气和氧气,可研究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对发酵的影响,D正确。

故选B。

3.《齐民要术》中记载过,将蒸熟的米和酒曲混合前需要“浸曲发,如鱼眼汤,净淘米八斗,欢作饭,舒令极冷”,意思是将酒曲浸到活化,冒出鱼眼大小的气泡,把八斗米淘净,蒸熟,摊开冷透。

下列有关古人酿酒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酒曲”类似于一种培养基,富含发酵所需的菌种

B.“鱼眼汤”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CO2

C.“净淘米”是为了杀死米里面的杂菌

D.“舒令极冷”的目的是防止蒸熟的米温度过高使酒曲中的微生物死亡

【3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酿酒就是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但在酿酒前期需通气培养,以利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详解】A、“酒曲”类似于一种培养基,富含发酵所需的菌种,将酒曲浸到活化后,所含的微生物才能进行发酵,A正确;

B、“鱼眼汤”现象是冒出鱼眼大小的气泡,是酵母菌等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释放形成的,B正确;

C、“净淘米”是为了清除米中的杂质,C错误;

D、“舒令极冷”是将蒸熟的米摊开冷透,避免酒曲中酵母菌等微生物因高温而死亡,D正确。

故选C。

4.泡菜发酵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而在发酵初期,水槽内有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产生的原因及其内气体分别是()

A.乳酸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气体为CO2

B.因腌制过程中的盐进入蔬菜使蔬菜体积缩小,气体被排出;气体为空气

C.发酵初期活动强烈的是酵母菌和大肠杆菌等,其利用氧气进行细胞呼吸;气体为CO2

D.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热量使坛内温度升高,空气受热膨胀排出;气体为空气

【4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1、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

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

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

【详解】A、乳酸菌是厌氧型微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A错误;

B、腌制过程中,蔬菜体积缩小的原因是植物细胞逐渐失水,B错误;

CD、泡菜发酵初期活动强烈的是酵母菌和大肠杆菌,进行有氧呼吸其利用氧产生CO2;气体为CO2,所以水槽中有气泡产生,C正确,D错误。

故选C。

5.下列关于发酵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酵过程中有机物的干重和种类均减少

B.传统发酵技术都是直接利用天然原料中的微生物

C.传统发酵是以混合菌种的固体发酵及液体发酵为主

D.发酵是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为人类所需的产物的过程

【5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计数。

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制备、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

【详解】A、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代谢会消耗有机物,导致有机物的干重减少,但会有中间物质的产生,有机物种类会增加,A错误;

B、传统发酵技术是指直接利用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利用前一次发酵保存下来的发酵物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技术,B错误;

C、传统发酵是以混合菌种的固体发酵和半固体发酵为主,C错误;

D、发酵是指人们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为人类所需的产物的过程,D正确;

故选D。

6.下列对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生产谷氨酸需将pH调至中性或弱碱性

②生产柠檬酸需要筛选产酸量高的黑曲霉

③发酵工程的产品可以是微生物的代谢物也可以是菌体本身

④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根瘤菌肥作为微生物农药可以促进植物生长

⑤啤酒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酒精的产生积累主要在后发酵阶段完成

⑥用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等方法选育出性状优良的菌种并进行扩大培养

⑦用单细胞蛋白制成的微生物饲料,可通过发酵工程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

A.2项B.3项C.4项D.5项

【6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1、细菌通常要求在中性偏碱的环境中生长,霉菌要求在中性偏酸的环境中生长。

2、微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以淀粉或纤维素的水解液、制糖工业的废液等为原料,通过发酵获得了大量的微生物菌体,即单细胞蛋白,用单细胞蛋白制成的微生物饲料,能使家畜、家禽增重快,产奶或产蛋量显著提高。

3、微生物肥料利用了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生物活性物质等来增进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促进植株生长。

【详解】①谷氨酸是由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的,而谷氨酸棒状杆菌属于细菌,通常要求在中性偏碱的环境中生长,①正确;

②一般利用高产黑曲霉生产柠檬酸,②正确;

③发酵工程的产品可以是微生物的代谢物、酶以及菌体本身,③正确;

④根瘤菌肥作为微生物肥料,可以通过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增加土壤中的氮肥量,促进植物生长,④错误;

⑤啤酒发酵的过程分为主发酵和后发酵两个阶段,但酵母菌的繁殖、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的生成都在主发酵阶段完成,主发酵结束后在低温、密闭环境下储存一段时间属于后发酵,因此酒精主要在主发酵阶段的产生积累,⑤错误;

⑥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等依据的原理都属于可遗传变异,能够改变微生物的遗传性状,进而可以从中选育出性状优良的菌种,并进行扩大培养,⑥正确;

⑦单细胞蛋白即微生物菌体,不需要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⑦错误。

故选C

7.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毛霉发酵可得到谷氨酸,谷氨酸经一系列处理后可制成味精

B.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微生物农药,可以作为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

C.利用酵母菌等菌种的发酵工程生产的单细胞蛋白,可作为食品添加剂

D.将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基因转入酵母菌,再通过发酵可生产乙型肝炎疫苗

【7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有两类:

一类是代谢产物,另一类是菌体本身。

产品不同,分离提纯的方法一般不同:

如果产品是菌体,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来;如果产品是代谢产物,可用萃取、蒸馏、离子交换等方法进行提取。

【详解】A、由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可得到谷氨酸,谷氨酸经一系列处理后可制成味精,A错误;

B、微生物农药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物来防治病虫害的,微生物农药作为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将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B正确;

C、用酵母菌等生产的单细胞蛋白可作为食品添加剂,甚至制成“人造肉”供人们直接食用,C正确;

D、一种生产乙型肝炎疫苗的方法就是将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基因转入酵母菌,再通过发酵生产,可以大大提高生成效率,D正确。

故选A。

8.下表为培养某种微生物的培养基配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成分

NaNO3

KHPO4

KC1

MgSO47H2O

FeSO4

(CH2O)

H2O

青霉素

含量

3g

1g

0.5g

0.5g

0.01g

30g

1L

0.1万单位

A.该培养基培养的微生物同化作用类型是自养型

B.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是(CH2O),唯一氮源是NaNO3

C.依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

D.若用该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细菌应除去(CH2O),添加纤维素

【8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

有些微生物还需要特殊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生长因子等。

培养基中含有琼脂的一般为固体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是指通过培养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或筛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其他不需要的种类在这种培养基上是不能生存的。

细菌对青霉素敏感,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不能培养细菌。

【详解】A、该培养基中含有有机物碳源(CH2O),所以该培养基培养的微生物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A错误;

B、分析表格可知,(CH2O)含有C,NaNO3中含有N,该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是(CH2O),唯一氮源是NaNO3,B正确;

C、该培养基添加了青霉素,不适合细菌生长,所以属于选择培养基,C错误;

D、纤维素分解性细菌能利用纤维素(碳源),且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生长,若用该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性细菌应除去(CH2O)和青霉素,添加纤维素,D错误。

故选B。

9.如图是两种不同接种方法所得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接种之前都要对操作者双手和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

B.配制该培养基时要先调pH,再灭菌,最后倒平板

C.在③区域看到有单个菌落即可对活菌进行计数

D.接种后灼烧灭菌接种工具只能杀死部分芽孢和孢子

【9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中A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B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详解】A、接种之前都要对操作者双手消毒,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A错误;

B、配制该培养基时:

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B正确;

C、在③区域看到有单个菌落,但不能对活菌进行计数,C错误;

D、接种后灼烧灭菌接种工具能杀死全部芽孢和孢子,D错误。

故选B。

10.下列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