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下第11课军神教学设计彩图.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9749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3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下第11课军神教学设计彩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下第11课军神教学设计彩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下第11课军神教学设计彩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下第11课军神教学设计彩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下第11课军神教学设计彩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下第11课军神教学设计彩图.docx

《部编版五下第11课军神教学设计彩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下第11课军神教学设计彩图.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五下第11课军神教学设计彩图.docx

部编版五下第11课军神教学设计彩图

11军神

一、课前解析

课文是一篇小说,作者是毕必成。

该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右眼受伤后,到德国人开设的诊所就医的故事,表现了他钢铁般的意志,体现出能全身心地投入革命,不惜自己承受巨大痛苦的精神。

旨在让学生体会刘伯承意志如钢的英雄气概。

教学时,要抓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再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述这个故事。

课后的“阅读连接”安排了《丰碑》一文,供学生拓展阅读使用。

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把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却冻死在严寒之中,赞扬了他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然后运用本课所学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内心。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沃、匪”等5个生字,会写“庆、诊”等15个字,会写“诊所、年龄”等16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3.能说出沃克医生是怎样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以及称他为“军神”的原因。

4.能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中体会人物的内心。

5.能用沃克医生的口吻讲述这个故事。

三、教学重点

1.能说出沃克医生是怎样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以及称他为“军神”的原因。

2.能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中体会人物的内心。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沃、匪”等5个生字,会写“庆、诊”等15个字,会写“诊所、年龄”等16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3.能说出沃克医生是怎样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以及称他为“军神”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走进这样一位革命者。

出示课件1:

 

他就是——刘伯承元帅。

然而,在他的传奇经历中,最为人称奇的是:

他曾经手术72刀却不用麻药,德国医生称赞他为“军神”。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1课《军神》,重温刘伯承元帅的传奇故事,感受他的风采吧!

出示课件2:

 

二、朗读课文,扫除障碍

教师引导: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圈点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和你觉得难读的字。

时间3分钟,好,开始吧!

出示课件3:

 

教师提问:

读完了吗?

请同学们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出示课件4:

 

指名读,教师正音。

教师提问:

怎么能快速地认识这些字?

谁来说一说。

预设1:

可以结合形声字的特点进行分类记忆,左右结构,如“沃”“绷”“堪”;半包围结构,如“匪”;上中下结构,如“衷”。

预设2:

还可以结合词语的意思记忆,如“由衷”指发自内心,那“衷”就是内心的意思;还有“堪称”的意思是可以称得上,那“堪”就是可以的意思。

教师引导:

好!

生字新词,我们都能认读了。

现在请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开始读吧!

出示课件5: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抓住顺序,理清脉络

教师引导:

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已经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了。

现在请你默读课文,思考:

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根据课文内容,可以将全文分为哪几部分?

时间2分钟。

出示课件6:

 

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交流,教师出示交流结果。

预设:

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课文内容可以划分为“问诊时”“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这四部分。

具体来说,是这样的:

问诊时(1-11):

刘伯承来到诊所,沃克医生询问刘伯承的情况并检查伤势,发现这个“邮局职员”是个军人。

手术前(12-15):

刘伯承为了避免麻醉对脑神经产生的影响,不顾沃克医生的劝说,坚决拒绝使用麻醉剂。

手术中(16-17):

刘伯承承受着巨大的疼痛却一声不吭地做完手术。

手术后(18-26):

沃克医生由衷地称赞刘伯承为军神,在知晓刘伯承的真实身份后,更是对他充满了钦佩和敬意。

教师板书:

(问诊时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

2.串联段意,概括内容

教师引导:

好!

课文脉络已理清,再将各部分意思串联起来,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谁来试着说一说,填一填。

出示课件7:

 

生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预设:

本文讲述了刘伯承右眼受伤后,到德国人开设的诊所就医的故事。

他为了尽量减少对脑神经的影响,拒绝使用麻醉剂,一声不吭地忍痛做完了手术,表现出钢铁般的意志,体现出他能全身心地投入革命,不惜自己承受巨大痛苦的精神。

为他做手术的沃克医生称他为“军神”。

教师小结:

好!

我们已经读通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了课文主要展现了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教师板书:

(军神)

教师引导:

那沃克医生之所以称赞刘伯承堪称“军神”,是因为什么呢?

出示课件8:

 

预设1:

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预设2:

沃克医生在给他所手术时,他不仅不使用麻醉剂,还能说出割的刀数,太令人吃惊了。

教师引导:

是啊!

真是令人佩服。

那故事一开始,沃克医生就认为刘伯承是“军神”吗?

预设:

不是。

四、研读“问诊时”情节,感受刘伯承的军人形象

教师提问:

既然不是“军神”,那故事一开始,即问诊时,刘伯承在沃克医生的眼中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请说明理由。

出示课件9:

 

预设1:

刘伯承在沃克医生的眼中是一个普通的病人。

当刘伯承走进诊所时,沃克医生“头也不抬”,只是“冷冷地问”,且只是简单地问了问他的姓名、年龄和病症。

不论从神态上,还是语言上,都能看出沃克医生对刘伯承很冷漠,并没有把他特殊对待,甚至连基本的尊重都没有吧。

预设2:

刘伯承在沃克医生的眼中是一个从容镇定的军人。

当沃克医生“解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时,他愣住了,他发现病人实际病情不是像病人所轻谈描写的那样,“土匪打上了眼睛”,而是很重。

面对如此重的伤势后,病人依然从容镇定,沃克医生根据自己的军医生涯经验,“一针见血地”便断定这位病人是军人。

预设3:

刘伯承在沃克医生的眼中是一个不诚实的人。

一是隐瞒病情。

明明很重,却说很轻;二是隐瞒身份。

明明是军人,却说是邮局职员。

教师小结:

分析很到位,并能结合人物的语言、神态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这非常好!

是呀!

故事的一开始,刘伯承在沃克医生的眼中是一个病人,是一个隐瞒病情、隐瞒身份而又从容镇定的军人。

教师板书:

(军人)

教师追问:

同学们,那你能理解刘伯承为什么要这么做吗?

请谈谈自己的认识。

出示课件9

 

教师引导:

在交流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则资料,以帮助大家理解。

出示课件10:

教师指明读,学生思考。

教师引导:

现在请你结合这段资料,再读1-11自然段,说说你对刘伯承行为的认识。

预设1:

当时形势很危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抓捕。

刘伯承隐藏身份与隐瞒都是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是为了保护自己,是可以理解的。

预设2:

我觉得刘伯承并没有隐瞒病情。

从他对待病情的态度上,到更能体现他是一位意志坚强、从容镇定的人。

预设3:

我觉得刘伯承并没有真心想隐瞒自己的身份,只是出于安全的考虑。

当沃克医生断定他是军人时,刘伯承“微微一笑”。

从这一词语中,我体会到刘伯承似乎读懂了沃克医生是在关心他。

当时可能会想:

这位医生不简单,居然能看出我军人的身份,看来经验丰富,我就不和他争辩了,先治病要紧。

教师小结:

好!

大家说的都有道理。

同学们,我们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描写,体会到了两个人物的一些外在和内心的表现和特点,十分有趣。

教师引导:

现在我们完整地把他们的对话给演一遍好吗?

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和语气。

我请两位同学上来。

只读对话,我来读其余的话。

学生分角色朗读。

教师引导:

体会地很好!

可是,面对眼前的这样病人,沃克医生还是吩咐护士,准备做手术。

就在手术开始的时候,这位病人却提出了一个非常过分的要求。

这个要求是——

预设:

不用麻醉剂。

教师引导:

对。

接下来,故事就进入手术前的情节。

在这里,刘伯承在沃克医生的眼中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精彩内容,请听下回分解。

五、自学生字,引导练习

1.学生自学

出示课件11:

 

教师引导:

请同学们自学本课生字。

你认为需要特别注意字,或容易写错的字,需要提醒大家的地方请勾画出来,一会儿我们全班一起交流。

学生同桌互查,找出错误进行改正。

2.集体交流

预设1:

“衷”字需要注意中间的“中”,竖要写得短一,以免和下面的部件交叉。

预设2:

“崭”“慈”两个字笔画较多,书写时要格外关注。

“崭”字上面的“山”要写得扁一些,“慈”字的“心”字底要写得扁而宽。

预设3:

注意“匪”字的书写笔顺:

最后一笔是“∟”。

教师引导:

我们来看一看本课的生字,按照间架结构分一下类。

预设1:

上下结构的有:

审、崭、衷、荣

预设2:

左右结构的有:

诊、沃、龄、绷、剂、施、吭、祥

预设3:

半包围结构的有:

庆、匪

教师引导:

请同学们把这几个字再写一写。

四、家庭作业

出示课件12:

 

五、板书设计

11军神

问诊时(1—11)

手术前(12—15)

刘伯承军人、军神

手术中(16—17)

手术后(18—26)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中体会人物的内心。

2.能用沃克医生的口吻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故事的来龙去脉,并重点分析了问诊时的情节,初步感受了刘伯承的“军人”形象。

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继续体会刘伯承的内心,进而深入感受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出示课件13:

 

二、研读“手术前”情节,感受刘伯承的“军人”形象

教师提问:

现在请你默读“手术前(12—15)”情节,在这里,刘伯承提出不使用麻醉剂的要求,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会给沃克医生的内心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请结合相应语句,有理有据地说一说。

出示课件14:

 

预设1:

我觉得沃克医生当时应该很生气,觉得这位病人很任性,不知道手术所带来的痛苦。

“眉毛扬了起来”,这是对沃克医生的神态描写,写出了沃克医生听到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时惊讶的表情。

然后生气地对病人说:

“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这是语言描写,请注意这里的感叹号,这是在用上祈使的语气命令他要这样做。

预设2:

此时此刻,病人却很平静地说,“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实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

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这句话写出了刘伯承不使用麻醉剂的原因,也可以看出他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从“平静”一词可以看出。

教师引导:

听到这位病人的回答后,沃克医生为什么又一次愣住了呢?

此时,刘伯承在沃克医生的眼中会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你怎么看刘伯承的做法?

说明理由。

出示课件15:

 

预设1:

沃克医生被他平静的态度所惊到了。

听完病人的解释后,沃克医生竟然有些口吃,表明他不敢相信自己刚才所听到的。

预设2:

沃克医生可能觉得这位病人在逞匹夫之勇,不晓得不使用麻醉剂意味着什么。

当沃克医生给病人说明可能会遭受什么的痛苦时,病人却说“试试看吧”。

我觉得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假如刘伯承直接说,“能”,情况会是什么样呢?

一个“试试看”,写出了刘伯承坦然面对自己的决定,是有备而来的,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从容镇定、深思熟虑的军人。

教师引导:

有自己的见解,很好!

现在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读一读这段对话,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和语气。

大家开始吧!

学生读完后,教师指名分角色朗读。

出示课件16:

 

教师引导:

好!

在这一部分,刘伯承在沃克医生的眼中可能是一个逞匹夫之勇的军人,但内心是还是关心、心疼刘伯承的。

接下来,故事就进入到做手术当中了,这又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

三、研读“手术中”情节,感受刘伯承的“军人”形象

教师提问:

现在请你默读第三部分(16—17),边读边批注,想一想:

手术中,刘伯承和沃克医生外在和内心各有哪些表现?

沃克医生对待刘伯承的态度有了什么变化?

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请有理有据地说一说。

出示课件17:

 

预设1:

刘伯承在手术中忍受了剧烈的疼痛。

我从他“紧紧抓住”“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以及抓破床单的动作描写,可以看出他承受了巨大的疼痛。

令人佩服的是他竟然“一声不吭”,意志力很强大,一般人难以企及。

预设2:

沃克医生在手术中,没有了以前的镇定,双手也有些颤抖,额上汗珠滚滚,可以看出他有些紧张,不知道这位病人能熬过去不。

由在心里对病人的心疼、担心,到语言上嘱咐、关心,“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教师引导:

这一部分,我们是抓住了人物的表情、动作,来体会人物内心感受的。

同学们,我们不妨自己根据文字的描写,自己来做一做,更真切地体会人物的外在和内心的表现。

教师指名学生来做,根据学生表演情况,教师点评。

出示课件18:

 

教师引导:

在这一部分,刘伯承给沃克医生留下了一个坚强的军人形象。

接下来,故事就进入到最后了,我们来看——

四、研读“手术后”情节,感受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教师提问:

现在请你默读第四部分(18—26),边读边批注,说说这次你从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语言、动作、神态当中发现了什么?

你又读出了什么?

这时,刘伯承在沃克医生的眼中又是一个什么的人呢?

请你结合文中相关语句,有理有据地说一说。

出示课件19:

 

预设1:

我说刘伯承。

“病人脸色苍白”,我读出了手术中刘伯承所忍受的痛苦是多么的巨大!

“勉力一笑”,我发现刘伯承依然从容镇定,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作为一个革命者所具有的乐观主义精神。

预设2:

我来说沃克医生。

手术后,沃克医生还是很关心病人的,他担心病人会晕过去,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好医生。

不过,当他听到病人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沃克医生竟然“吓了一跳”,之后又是“惊呆了”,可以看出他被这位病人惊人的意志所折服了。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语言,他大声嚷道:

“你是一个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你堪称军神!

”自此,对刘伯承钦佩,由衷地佩服。

预设3:

补充一下。

经历过这次手术后,沃克医生觉得这位病人不一般,想知道他的真实姓名,更可见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敬仰之情。

教师引导:

好!

这部分内容已经理解,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堪称“军神”的刘伯承。

下面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

出示课件20:

 

教师组织课堂,点评。

教师小结:

到这里,我们就把这个故事讲完了。

我们通过对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的细致分析,体会到了他们各自外在和内心的表现。

在这个故事中,刘伯承始终保持着一种从容镇定的态度,体现了作为一个革命者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

而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态度则经历了生气、惊讶到心疼、钦佩,最后肃然起敬的内心变化。

教师板书:

(正面描写)

五、讲故事,再现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教师引导:

下面,我们以讲故事的形式,再现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要求:

以沃克医生的角度来讲述,可以加入表情、动作或内心独白,从而把沃克医生的内心变化展示出来。

出示课件21:

 

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点评

六、领悟写法,解读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教师引导:

同学们,本文是一篇小说。

那小说是什么呢?

出示课件22:

 

教师指名读

教师提问:

可见,小说的核心就在塑造人物形象。

那你认为本文主要描写的是谁?

沃克医生还是刘伯承?

出示课件23:

 

预设:

刘伯承。

教师追问:

可是,本文描写沃克医生的文字非常多,描写刘伯承的文字很少,这是为什么?

出示课件23

 

预设1:

文章对沃克医生的描写属于侧面描写,它始终离不开对文章对刘伯承“军神”形象的塑造。

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态度一直在发生变化,就能说明这个问题,他是围绕刘伯承这个中心人物而展开的。

可以说,描写沃克医生也是为了反衬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预设2:

假如从正面来写刘伯承的“军神”形象,我觉得会很难做到。

文章从侧面入手,尤其是通过沃克医生的内心变化来写,更能凸显刘伯承的人格魅力。

教师板书:

(侧面描写)

教师追问:

非常好,能活学活用。

那为什么直到最后才告诉我们这位病人就是刘伯承呢?

出示课件23

 

预设:

直到最后才得知,我觉得是为了给读者留下悬念,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还是为了塑造刘伯承的“军神”形象服务的。

教师追问:

既然如此,那你是如何理解刘伯承堪称“军神”的呢?

请说说自己的看法。

出示课件23

预设1:

我认为“军神”,在这里指的是刘伯承那钢铁般的意志,为了革命事业,不惜承受巨大痛苦的精神。

预设2:

我认为“军神”,是对刘伯承元帅超出常人的军人素质的一种赞美,体现了作者对刘伯承元帅的敬仰之情。

预设3:

我认为“军神”,是一种坚强意志的象征,并不是人真的成了神。

教师小结:

是啊!

哪里有什么神,只不过是刘伯承元帅付出了超于常人的努力和代价,达到了常人所不能企及的高度。

另外,像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宁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用胸膛勇堵敌人机枪的黄继光……这些英勇无畏的革命先辈都可以称得上“军神”,都值得我们后人敬仰与尊敬。

出示课件24:

 

其实,像我们普通的人,如果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地工作,初心不改,心向阳光,也可以与英雄人物比肩。

这些都是我们心中的“军神”!

教师板书:

(军神)

七、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读懂了《军神》这个故事,理解了“军神”的内涵。

出示课件25:

 

八、板书设计

11军神

正面描写

刘伯承军神

侧面描写

【教学反思】

《军神》是统编本语文教材五年级下第四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责任”,语文要素:

通过课文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内心;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

本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感受刘伯承意志如钢的英雄气概。

在本文的教学当中,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结合小说这一文体特征进行教学,从而找准教学的切入点。

经过一番尝试之后,最终选择一个主问题来切入,即刘伯承在沃克医生的眼中是一个什么样人?

我们知道,人物性格是随着情节的变化而变化。

具体到本文,刘伯承在沃克医生的眼中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对象。

这从沃克医生的语言、动作,尤其是神态描写当中可以看出。

于是,我按照故事发展的情节,一一分析了刘伯承在沃克医生眼中所发生的变化来引导学生体会其“军神”形象。

我的这一思路,使得整个课堂有了抓手,也有了核心,也直至教学目标,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在教学中,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就是对“军神”的理解。

本章本身不难理解,可是学生理解“军神”这一抽象的概念就不那么容易了。

为此,我除了利用人物描写的手法,如语言、动作、神态,让学生透过它们体会人物外在和内心的表现,进而理解“军神”就是指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可是,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答案。

于是,我又用讲故事的方式,从沃克医生的角度再次理解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这是从他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属于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吧!

我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将“军神”所象征钢铁般的意志,进而泛化,那些在革命战争的抛头颅洒热血的人,都可以成为“军神”。

同样,普通人只要具备了这样的品质,为何就不能成为“军神”呢?

从而破除学生对“军神”的神秘感和敬畏感,使得走进大众当中,成为激励人们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动力。

教学

要求

1.会认“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会读“妒忌、委托”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3.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

4.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并能找到课文中对应的段落。

5.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亲近、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重点

难点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3.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亲近、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

课时

2课时

1.会认“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会读“妒忌、委托”等词语。

2.默读课文,弄清层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多媒体。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教师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请同学们欣赏。

(1)问题交流:

歌曲里唱“浪花淘尽英雄”,你最崇拜《三国演义》中的哪个英雄呢?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三国人物形象图。

(3)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草船借箭》。

(板书:

草船借箭)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2.简介《三国演义》。

(出示多媒体)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

长篇小说。

元末明初罗贯中撰。

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结义,终于王濬平吴,生动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的社会动乱及几个统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塑造出关羽、张飞、刘备、诸葛亮、曹操等一系列各具内涵和特点的人物形象。

学生阅读,师生交流,学生说说自己对《三国演义》中人物的了解。

3.简介作者。

(出示多媒体)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元末明初文学家。

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

明初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记其“与人寡合。

乐府隐语,极为清新。

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

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所撰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三遂平妖传》《残唐五代史演义》尚传于世,一说《水浒传》也经其“编次”。

又撰杂剧《风云会》《连环谏》《蜚虎子》三种,后两种已佚。

二 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在文中画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解决生字词。

3.教师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 细读课文,了解起因

1.教师介绍《草船借箭》的时代背景。

(出示多媒体)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2.学生默读第1、2自然段,看看从这部分课文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3.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了解到什么?

(周瑜要陷害诸葛亮)

(2)周瑜为什么要陷害诸葛亮?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你了解到周瑜的什么特点?

(嫉贤妒能)

(3)当时,周瑜是吴国的大都督,他不知道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吗?

(周瑜知道,他明知故问)周瑜为什么这样问?

(这是周瑜设好的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

(4)周瑜想陷害诸葛亮,诸葛亮是怎么做的?

(出示多媒体)

  诸葛亮说:

“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①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呢?

(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得失)

②你从中了解到诸葛亮是怎样的人?

(才智非凡,顾全大局)

(5)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要表现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如周瑜表面客气,实际暗藏杀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4.从课文第1、2自然段中,我们了解到周瑜想害诸葛亮,他步步紧逼,把诸葛亮逼入了他设好的圈套,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以为自己的阴谋得逞了。

(板书:

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诸葛亮)

5.过渡:

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

(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叹不如)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力求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在课堂上,教师在课型设计上进行大胆创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自主阅读,教师相机引导,使学生通过读书与合作学习,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1.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