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参考资料文化多样性宣言.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9284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参考资料文化多样性宣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世界参考资料文化多样性宣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世界参考资料文化多样性宣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世界参考资料文化多样性宣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世界参考资料文化多样性宣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参考资料文化多样性宣言.docx

《世界参考资料文化多样性宣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参考资料文化多样性宣言.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参考资料文化多样性宣言.docx

世界参考资料文化多样性宣言

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

(二〇〇一年十一月二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第三十一届会议通过)

 

大会重视充分实现《世界人权宣言》和其它普遍认同的文件中宣布的人权与基本自由,例如有关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及有关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的两项国际盟约。

忆及教科文组织《组织法》序言确认“……文化之广泛传播以及为争取正义、自由与和平对人类进行之教育为维护人类尊严不可缺少的举措,亦为一切国家关切互助之精神,必须履行之神圣义务”。

还忆及《组织法》第一条特别规定教科文组织的其中一项宗旨是,建议“订立必要之国际协定,以便于运用文字与图像促进思想之自由交流”。

参照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国际文件中涉及文化多样性和行使文化权利的各项条款,1重申应把文化视为某个社会或某个社会群体特有的精神与物质,智力与情感方面的不同特点之总和;除了文学和艺术外,文化还包括生活方式、共处的方式、价值观体系、传统和信仰,2注意到文化是当代就特性、社会凝聚力和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发展问题展开的辩论的焦点,确认在相互信任和理解氛围下,尊重文化多样性、宽容、对话及合作是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最佳保障之一。

希望在承认文化多样性、认识到人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发展文化间交流的基础上开展更广泛的团结互助。

1其中特别是1950年《佛罗伦萨协定》及其1976年《内罗毕议定书》、1952年《世界版权公约》、1966年《国际文化合作原则宣言》、1970年《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8年教科文组织《种族与种族偏见问题宣言》、1980年《关于艺术家地位的建议》和1989年《关于保护传统和大众文化的建议》。

2这一定义与世界文化政策会议(1982年,墨西哥城)、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我们的创造性多样化,1995年)和文化政策促进发展政府间会议(1998年,斯德哥尔摩)的结论是一致的。

认为尽管受到新的信息和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积极推动的全球化进程对文化多样性是一种挑战,但也为各种文化和文明之间进行新的对话创造了条件。

认识到教科文组织在联合国系统中担负着保护和促进丰富的文化多样性的特殊职责,

宣布下述原则并通过本宣言:

特性、多样性和多元化

第1条文化多样性――人类的共同遗产

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构成人类的各群体和各社会的特性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化。

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

第2条从文化多样性到文化多元化

在日益走向多样化的当今社会中,必须确保属于多元的、不同的和发展的文化特性的个人和群体的和睦关系和共处。

主张所有公民融入和参与的政策是增强社会凝聚力、民间社会活力及维护和平的可靠保障。

因此,这种文化多元化是与文化多样性这一客观现实相应的一套政策。

文化多元化与民主制度密不可分,它有利于文化交流和能够充实公众生活的创作能力的发挥。

第3条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因素

文化多样性增加了每个人的选择机会;它是发展的源泉之一,它不仅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而且还是享有令人满意的智力、情感、道德精神生活的手段。

文化多样性与人权

第4条人权――文化多样性的保障

捍卫文化多样性是伦理方面的迫切需要,与尊重人的尊严是密不可分的。

它要求人们必须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特别是尊重少数人群体和土著人民的各种权利,任何人不得以文化多样性为由,损害受国际法保护的人权或限制其范围。

第5条文化权利――文化多样性的有利条件

文化权利是人权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是一致的、不可分割的和相互依存的。

富有创造力的多样性的发展要求充分地实现《世界人权宣言》第27条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盟约》第13条和第15条所规定的文化权利。

因此,每个人都应当能够用其选择的语言,特别是用自己的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创作和传播自己的作品;每个人都有权接受充分尊重其文化特性的优质教育和培训;每个人都应当能够参加其选择的文化生活和从事自己所特有的文化活动,但必须在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的范围内。

第6条促进面向所有人的文化多样性

在保障思想通过文字和图像的自由交流的同时,务必使所有的文化都能表现自己和宣传自己的言论自由、传媒的多元化、语言多元化、平等享有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科学和技术知识――包括数码知识――以及所有文化都有利用表达和传播手段的机会等,均是文化多样性的可靠保证。

文化多样性与创作

第7条文化遗产――创作的源泉

每项创作都来源于有关的文化传统,但也在同其他文化传统的交流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各种形式的文化遗产都应当作为人类的经历和期望的见证得到保护、开发利用和代代相传,以支持各种创作和建立各种文化之间的真正对话。

第8条文化物品和文化服务――不同一般的商品

面对目前为创作和革新开辟了广阔前景的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变化,应当特别注意创作意愿的多样性,公正地考虑作者和艺术家的权利,以及文化物品和文化服务的特殊性,因为它们体现的是特性、价值观和观念,不应被视为一般的商品或消费品。

第9条文化政策――推动创作的积极因素

文化政策应当在确保思想和作品的自由交流的情况下,利用那些有能力在地方和世界一级发挥其作用的文化产业,创造有利于生产和传播文化物品和文化服务的条件。

每个国家都应在遵守其国际义务的前提下,制订本国的文化政策,并采取其认为最为合适的行动方法,即不管是在行动上给予支持还是制订必要的规章制度,来实施这一政策。

文化多样性与国际团结

第10条增强世界范围的创作和传播能力

面对目前世界上文化物品的流通和交换所存在的失衡现象,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和国际团结,使所有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期国家能够开办一些有活力、在本国和国际上都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

第11条建立政府、私营部门和民间社会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单靠市场的作用是作不到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这一可持续发展之保证的。

为此,必须重申政府的政策与私营部门和民间社会合作具有首要作用。

第12条教科文组织的作用

教科文组织根据其职责和职能,应当:

(a)促进各政府间机构在制订发展方面的战略时考虑本宣言中陈述的原则;

(b)充任各国、各政府组织和国际非政府组织、民间社会及私营部门之间为共同确定文化多样性的概念、目标和政策,所需要的联系和协商机构;

(c)继续在其与本宣言有关的各主管领域中开展制定准则的行动、提高认识和培养能力的行动;

(d)为实施其主要方针附于本宣言之后的行动计划提供便利。

《国际文件汇编》第一卷的本次修订版,除保留主要联合国人权条约以外,还收入了直至2002年12月18日通过的许多新文件,如《千年宣言》、《国际刑事法院规约》、《保护人权捍卫者宣言》和《世界人类基因组与人权宣言》。

对关于妇女权利和儿童权利的部分做了修订。

增加了单独关于残疾人权利、移民权利、土著人民和少数群体的权利的部分。

很多文件都涉及司法和被拘留或监禁的人的权利。

《汇编》中还有一部分是关于人道主义法律的。

这是为国际人权专业人员和活动者以及学者和学生提供的一个基本出版物。

 

全球化与文化抵抗

——对《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的解读

转载祝东力

.cn/zhudongli

文化多样性,已成为全球主流话语。

这种文化表象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一、背景

2001年11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第31届大会在巴黎总部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UniversalDeclarationonCulturalDiversity)。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发表讲话说:

“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中,有人也许已经看到了文化间的冲突。

当此之际,UNESCO成员国召开第31届大会,今天在掌声中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由此重申了这样的信念:

文化间的对话是和平的最佳保证,从而彻底否定了各文化和文明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观点。

”[1]

这段讲话以“文化冲突”为框架大致勾勒了《宣言》出台的现实背景。

我们知道,1993年,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在《外交》季刊上发表了《文明的冲突?

》(“TheClashofCivilizations?

”)一文,之后又以此为基础写作了专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TheClashofCivilizationsandtheRemakingofWorldOrder1996)。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作为对冷战后新的国际局势的判断和概括,在世界范围引起普遍关注和激烈反响:

据《外交》季刊杂志的编辑讲,该文在刊出后三年内所引发的争论超过了他们自1940年代以来发表的任何文章;而据作者自称,他的著作也在出版后三四年内被翻译成了22种不同的文字。

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这被普遍认为是“文明冲突论”的现实案例。

教科文组织召开第31届大会并通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的时候,刚好就在9·11恐怖袭击之后一个多月。

可以说,松浦晃一郎的“文化冲突”(aclashofcultures)概念直接来自亨廷顿的理论,并与“9·11”的恐怖主义实践有着深刻的关联。

但实际上,在当今世界,“文化冲突”显然只是问题的症候,而不是问题的症结。

人类社会的一切秘密无不潜藏在政治经济结构的深层。

所以,我们下面要做的与其说是一种文化理论的阐释,勿宁说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分析,甚至是一种政治经济学的分析。

在这之前,我们先看一看《宣言》的基本内容。

二、《宣言》的几个要点

《宣言》把文化看作是一个社会或族群的一整套精神的、器物的、智力的和情感的特征,除文学艺术之外,还包括生活方式、共同生活准则、价值体系、传统和信仰。

《宣言》指出,文化多样性对于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

《宣言》把保护文化多样性提升到“道德律令”[2]的高度,认为保护文化多样性意味着对人权、自由和尊严的承诺,特别是对少数族群和土著居民权利的承诺。

每个人都有权用自己选择的语言,特别是用母语来表达思想,创作并传播作品。

《宣言》认为,必须保护、改善和传承那些记录着人类经验和理想的一切形式的文化遗产,以便促进多种多样的创造力,鼓励文化间的真正的对话。

《宣言》特别强调指出,目前世界上文化物品的流通和交换存在着失衡现象,这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威胁。

必须加强国际协作和团结,以使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期国家,建立在国内和国际上都能够生存的、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

三、经济一体化与文化多样性?

《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的法理依据是联合国1948年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以及联合国其他有关法律文书,从它所强调的人权、自由和尊严等概念看,其哲学基础不外乎欧洲近代以来人文主义的普遍人性论。

[3]但是,《宣言》所面对的问题却是现实的困境。

90年代以来,是冷战结束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

经济一体化的实质,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过剩资本在全球范围自由流动,同外围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土地和资源等生产要素相结合,以获取最大利润。

从而,越来越多的民族、地区和人口被纳入到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它们的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都不得不按照资本扩张的无情逻辑被彻底打碎和重组。

而资本的本质,正是少数人凭借金钱这种一般等价物实现对多数人的统治和支配。

马克思有一段著名的文字,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资本扩张的情形及其本质: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

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首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它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忱、小市民的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激发,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

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

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灵光。

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

[4]

也就是说,资本的扩张摧毁着一切原有的社会关系,一切原有的形形色色的文化,取而代之的一种“现金交易”的关系,一种以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为宗旨的单一的现代“文化”。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一套观念/符号体系,也就是说,都是某种生产/生活方式的观念符号的表达。

如果一定的生产/生活方式正被彻底改变,那么,附著于其上的文化,就不能不随之被连根拔起。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全球经济一体化在摧毁各民族原有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同时,也导致了传统民族文化的危机,应该说,《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正是对这一危机的急迫反应。

但是,一种文化一旦失去了作为其母体的生产/生活方式,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这时,无论怎样提倡和保护,从本质上讲,它都不再是那种生生不息的活文化,而只能是某种博物馆化的、标本式的存在,或者成为受资本逻辑支配的现代旅游业娱乐业的一部分,成为可耻的文化赝品。

今日莫斯科红场。

前苏联集团的解体,使人们彻底失去了另一种视野,失去了另一种选择和参照的可能,从而陷入全球性的失语状态。

在这样的历史困境中,“文化多样性”便充当了一种临时的替代性的话语。

[1]本文引用的有关《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的资料均载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

四、现代性危机与文化抵抗

在全球化时代传统民族文化陷于危机,这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但讽刺的是,与此同时,全球化自身也面临困境。

伴随着资本的全球扩张,人们看到的是社会分化、贫富对立,是金融危机、通货紧缩,还有资源枯竭和环境崩溃,以及现代工商社会中普遍的生存压力,个体的焦虑、孤独和紧张。

以资源环境为例,专家统计,从1860年至1985年,世界的商业性能源的消费增加了60倍。

这种情况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

从1860年至今,十个最热的年份都是在1980年之后,1998年又是20世纪最热的一年。

商业性能源当中石油占最大比重,而世界石油产量的三分之一是被汽车消耗的。

目前,美国平均1.3人拥有一辆汽车,按照这个比例,全世界就需要50亿辆汽车。

专家估计,按照1998年石油探明储量与产量数字,人类还可开采石油43年。

[5]也就是说,到本世纪中叶,我们就可能面临全面的油荒。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意味着现行的整个经济体系将因失去血液而全部瘫痪。

与经济一体化同时展开的是单边主义政治。

经济一体化与单边主义政治,或者说国际资本与霸权国家之间是一种复杂的关系。

但无论如何,与垄断资本的跨国流动相一致,霸权国家也正在主导全球政治的一体化。

这种单边主义政治无视世界各国的历史传统、民族关系和社会环境的多样性及复杂性,粗暴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为自身的战略利益任意发动战争,同时也激起了强烈反弹,这就是在全球范围形成威胁的“恐怖主义”游击战。

然而,由此引发的全球“反恐”,却反而成为单边主义政治的意识形态旗帜,从而加剧了世界政治单一化的趋势。

当代世界的经济-政治现实显然是令人失望和忧虑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正是对这种经济-政治现实在文化层面、从文化角度做出的回应。

用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的话来说,就是通过对话避免“文化间的冲突”,“使全球化具有人性”(tohumaniseglobalisation)。

因此,人们才转而去关注和维护那些仍带有人性余温的前现代的传统民族文化,希望以文化多样性去平衡甚至对抗经济和政治的单一化趋势,以多样的另类的文化去缓解和疗救现代性自身的危机。

五、文化多样性的意识形态含义

但是,仅仅靠文化多样性不可能改变经济一体化和单边主义政治的现实,缺少了经济多样性和政治多样性,文化多样性也无法单独存在。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没有全球政治经济制度的全面变革,文化问题是无法孤立地解决的。

实际上,90年代以来,面对全球化的现实,人们亟需另一种强有力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意识形态的选择和参照。

但是,原苏联社会主义集团的崩溃使人们彻底失去了这一视野,失去了另一种选择和参照的可能,从而陷入了某种全球性的“失语”状态,使人们的真正愿望和诉求无从表达。

长期以来,在世界范围,政治经济领域常常缺少健康的力量,或者表现为软弱乏力、消极无为。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困境中,“文化多样性”充当了一种临时的替代性的话语。

提倡和保护文化多样性,就意味着保存这些文化所凝结的人类经验和智慧,意味着保存某种记忆,即保存人类关于前资本主义或者非资本主义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记忆,从而使人类始终保持一种超越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的可能性。

这就是《文化多样性宣言》所孕藏的深刻的意识形态含义。

2003年10月,法国总统希拉克出席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32届大会,他呼吁尽快制定有关文化多样性的国际公约。

因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只表明了国际社会的一种共同意向,而有关文化多样性的国际公约则将具有更广泛的法律约束力。

希拉克说,有了这样一个公约,人类将可以更好地面对那些将人们同化的企图,这种企图忽视不同民族的传统,力图达到奴役和同化不同民族的目的。

他进而把世界多极化与文化多样性相提并论,明确地表达了潜藏在“文化多样性”话语背后的政治意图。

 

[2]“道德律令”(anethicalimperative)是康德哲学的重要概念,在康德看来,道德律令是对于任何有理性者都适用的原理,是一种无条件的、强制性的、必须服从的“绝对命令”。

参看李泽厚:

《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修订本)“第八章伦理学:

(上)道德律令”,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关于《宣言》包含的普遍人性论与文化多样性,或其哲学基础与其现实诉求之间的矛盾,由于涉及另一维度的问题,本文暂不予讨论。

[4]《共产党宣言》,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3页。

 

[5]见安维华、钱雪梅主编:

《海湾石油新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9页。

关于世界石油可开采的时间估计,专家们有不同的计算,这里仅采用其中一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

 2008年07月04日13:

14:

17 稿源:

中国民族宗教网作者:

佚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01年11月2日第二十次全体会议

根据第IV委员会的报告通过的决议

 

 

前  言

   重视充分实现《世界人权宣言》和1966年关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及关于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的两项国际公约等其它普遍认同的法律文件中宣布的人权与基本自由,忆及教科文组织《组织法》序言确认“……文化之广泛传播以及为争取正义、自由与和平对人类进行之教育为维护人类尊严不可缺少的举措,亦为一切国家关切互助之精神,必须履行之神圣义务”,还忆及《组织法》第一条特别规定教科文组织的宗旨之一是,建议“订立必要之国际协定,以便于运用文字与图象促进思想之自由交流”,参照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国际文件中①涉及文化多样性和行使文化权利的各项条款,重申应把文化视为某个社会或某个社会群体特有的精神与物质,智力与情感方面的不同特点之总和;除了文学和艺术外,文化还包括生活方式、共处的方式、价值观体系,传统和信仰②,注意到文化是当代就特性、社会凝聚力和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发展问题展开的辩论的焦点,确认在相互信任和理解氛围下,尊重文化多样性、宽容、对话及合作是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最佳保障之一,希望在承认文化多样性、认识到人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发展文化间交流的基础上开展更广泛的团结互助,认为尽管受到新的信息和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积极推动的全球化进程对文化多样性是一种挑战,但也为各种文化和文明之间进行新的对话创造了条件,认识到教科文组织在联合国系统中担负着保护和促进丰富多彩的文化多样性的特殊职责,宣布下述原则并通过本宣言:

 

特性、多样性和多元化

 

  第1条--文化多样性--人类的共同遗产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构成人类的各群体和各社会的特性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化。

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象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

  第2条--从文化多样性到文化多元化在日益走向多样化的当今社会中,必须确保属于多元的、不同的和发展的文化特性的个人和群体的和睦关系和共处。

主张所有公民的融入和参与的政策是增强社会凝聚力、民间社会活力及维护和平的可靠保障。

因此,这种文化多元化是与文化多样性这一客观现实相应的一套政策。

文化多元化与民主制度密不可分,它有利于文化交流和能够充实公众生活的创作能力的发挥。

  第3条--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因素文化多样性增加了每个人的选择机会;它是发展的源泉之一,它不仅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而且还是享有令人满意的智力、情感、道德精神生活的手段。

 

文化多样性与人权

 

  第4条--人权--文化多样性的保障

  捍卫文化多样性是伦理方面的迫切需要,与尊重人的尊严是密不可分的。

它要求人们必须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特别是尊重少数人群体和土著人民的各种权利。

任何人不得以文化多样性为由,损害受国际法保护的人权或限制其范围。

  第5条--文化权利--文化多样性的有利条件

  文化权利是人权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是一致的、不可分割的和相互依存的。

富有创造力的多样性的发展,要求充分地实现《世界人权宣言》第27条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13条和第15条所规定的文化权利。

因此,每个人都应当能够用其选择的语言,特别是用自己的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创作和传播自己的作品;每个人都有权接受充分尊重其文化特性的优质教育和培训;每个人都应当能够参加其选择的文化重大计划生活和从事自己所特有的文化活动,但必须在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的范围内。

  第6条--促进面向所有人的文化多样性

  在保障思想通过文字和图象的自由交流的同时,务必使所有的文化都能表现自己和宣传自己。

言论自由,传媒的多元化,语言多元化,平等享有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科学和技术知识--包括数码知识--以及所有文化都有利用表达和传播手段的机会等,均是文化多样性的可靠保证。

 

文化多样性与创作

 

  第7条--文化遗产--创作的源泉

  每项创作都来源于有关的文化传统,但也在同其他文化传统的交流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各种形式的文化遗产都应当作为人类的经历和期望的见证得到保护、开发利用和代代相传,以支持各种创作和建立各种文化之间的真正对话。

  第8条--文化物品和文化服务--不同一般的商品

  面对目前为创作和革新开辟了广阔前景的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变化,应当特别注意创作意愿的多样性,公正地考虑作者和艺术家的权利,以及文化物品和文化服务的特殊性,因为它们体现的是特性、价值观和观念,不应被视为一般的商品或消费品。

  第9条--文化政策--推动创作的积极因素

  文化政策应当在确保思想和作品的自由交流的情况下,利用那些有能力在地方和世界一级发挥其作用的文化产业,创造有利于生产和传播文化物品和文化服务的条件。

每个国家都应在遵守其国际义务的前提下,制订本国的文化政策,并采取其认为最为合适的行动方法,即不管是在行动上给予支持还是制订必要的规章制度,来实施这一政策。

 

文化多样性与国际团结

 

  第10条--增强世界范围的创作和传播能力

  面对目前世界上文化物品的流通和交换所存在的失衡现象,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和国际团结,使所有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期国家能够开办一些有活力、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