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生态系统的稳态 单元测试 4.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9208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 生态系统的稳态 单元测试 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苏教版 生态系统的稳态 单元测试 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苏教版 生态系统的稳态 单元测试 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苏教版 生态系统的稳态 单元测试 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苏教版 生态系统的稳态 单元测试 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 生态系统的稳态 单元测试 4.docx

《苏教版 生态系统的稳态 单元测试 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 生态系统的稳态 单元测试 4.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 生态系统的稳态 单元测试 4.docx

苏教版生态系统的稳态单元测试4

生态系统的稳态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如图表示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生态系统一定是草原生态系统

B.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

C.生物入侵可以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丧失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图示信息不能判定是什么生态系统,A项错误;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丧失栖息地,B项错误;外来生物入侵可造成生态危机,使生态系统稳定性减弱,C项错误;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丧失栖息地,而栖息地的丧失是人类活动造成的,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环境的保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2015秋•陕西校级期末)下列有关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样方法可用于植物种群密度和群落丰富度的调查,也可用于某些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B.随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内物种丰富度增大,光能利用率增加

C.行为信息只能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传递

D.人工高产鱼塘生态系统,物质可以自给自足,但能量需不断输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样方法可用于植物种群密度和群落丰富度的调查,也可用于某些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A正确;

B、随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内物种丰富度增大,光能利用率增加,B正确;

C、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C正确;

D、人工高产鱼塘生态系统,物质需要不断输入,能量也需要不断输入,D错误.

故选:

D.

考点: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3.下图是一个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

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含有两个及以上营养级的生物有乙、己、丁、庚、辛

B.同时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的只有丙和乙、丁和辛

C.若丙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辛种群的数量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D.此食物网中共有14条食物链,若增加“甲→戊”这一关系,则其食物链增加4条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图中含有两个及以上营养级的生物有乙、己、丁、庚、辛,A正确;图中既存在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的除了丁和辛、乙和丙外,还有乙和丁,B错误;当丙减少时,由于乙还能以甲为食,所以乙数量基本不变,丁也能从戊和乙中得到食物补偿,故数量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因而以乙、丁为食物的辛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C错误;本食物网中有两种生产者:

甲和戊,以甲为第一营养级的食物链有9条,以戊为第一营养级的食物链有4条,共13条;若增加“甲→戊”这一关系,则其食物链新增加4条,同时原有食物链又减少了以戊为第一营养级的食物链,所以D错误。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

【名师点睛】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减少对其他生物数量变化的影响

(1)食物链中,若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直接引起以其为食物的第二营养级生物因食物缺乏而数量减少,又会引起连锁反应,致使第三、第四营养级生物数量依次减少。

(2)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3)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分析若某种群处于复杂食物网的某中间环节,其数量减少对其他生物类群的影响状况应视具体食物链而定,大体遵循如下思路:

①生产者相对稳定原则,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②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其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4.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共同组成生态系统

B.乙在该生态系统中均处于第二营养级

C.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在甲与丙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D.生物X可能不具有细胞核,生物Y可能含有线粒体

【答案】D

【解析】A项错误;图中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是分解者,它们共同组成生物群落,B项错误;不同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可处于第二、三、四等不同的营养级,C项错误;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D项正确。

原核生物也可以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真核生物也可以成为分解者,如蚯蚓、蜣螂等,它们含有线粒体。

【点睛】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的,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不要笼统地认为消费者即是第二营养级。

5.(2015秋•哈尔滨校级期末)狼依据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兔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说明()

A.生命活动必须依靠信息的传递

B.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所有生物都有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狼依据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兔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故选:

B.

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6.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列属于物理信息的是()

A.“惟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

B.雄鸟的“求偶炫耀”

C.昆虫的性外激素

D.玫瑰散发的香味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物理信息包括光、声、热、点、磁等。

雄鸟求偶属于行为信息。

昆虫的性外激素,和花的香气属于化学信息。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7.某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密度长期在一定幅度中波动,保持动态平衡。

后来在时间T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邻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如下图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甲昆虫与乙昆虫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B.施药后乙昆虫的种群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C.施药前,该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D.施药后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答案】B

【解析】甲乙两种昆虫的波动情况,可以判断出乙捕食甲,因此图中甲昆虫与乙昆虫的种间关系是捕食,A正确;施药后乙昆虫的种群密度下降,乙昆虫的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B错误;施药前,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C正确;施药后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D正确。

8.如图表示某种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乙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2的能量就越少

C.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群落的集合,叫做群落,图中甲生产者、乙消费者和丙分解者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A项错误;乙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2的能量就越多,B项错误;分解者丙可以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等原核生物,也可以营腐生生活的真菌、蚯蚓等真核生物,C项正确;丁可表示CO2(无机环境),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温室效应”,不能导致臭氧层破坏,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9.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食的信息,森林中狼能依据兔留下的气味来猎捕后者,兔同样能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追捕说明()

A.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C.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生命活动的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但从题干材料得不到该结论,A错误;

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但从题干材料得不到该结论,B错误;

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食的信息,狼能够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追捕兔子等,C正确;

D、生命活动的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从题干材料得不到该结论,D错误.

故选:

C.

10.下列有关下图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A、B、C依次表示同一个种群中老、中、幼年龄段个体数量,则此种群为增长型种群

B.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则A、B、C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C.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种群,并且形成A→B→C的食物链,那么A、B、C不一定符合能量金字塔

D.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B、C中不会出现同一生物种群

【答案】C

【解析】老年个体多属于衰退型,A错误;只能构成食物链或食物网,生物群落还有分解者存在,B错误;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种群.生态系统中,三个相邻营养级的能量关系符合能量金字塔,但每一营养级中不只有一个种群,故三个种群间不一定符合能量金字塔,C正确;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能兼跨不同的营养级,即不同的营养级中可能出现同一种生物,D错误.

【考点定位】种群的特征;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

【名师点睛】能量流动的特点:

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生态系统中,三个相邻营养级的能量关系符合能量金字塔,但每一营养级中不只有一个种群,故三个种群间不一定符合能量金字塔.

11.以下对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成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动物的食性越杂其种群数量波动幅度越大

B、分解者通过细胞呼吸来分解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

C、生产者在制造有机物时,所利用的能量类型可能不同

D、各种消费者的存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使其更加稳定

【答案】A

【解析】动物的食性越复杂其种群数量波动幅度越小,因为某种食物的变化对其影响不是太大,故A错误。

分解者通过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故B正确。

生产者制造有机物主要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前者利用的是太阳能,后者利用的是物质氧化时释放的化学能,故C正确。

各种消费者的存在促进了物质循环并且使生态系统更加稳定,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组成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2.下列对动物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研究的正确顺序是()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

C.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种群→个体→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D.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系统→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答案】A

【解析】动物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所以A正确。

【考点定位】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名师点睛】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注意:

(1)并非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系统这三个层次。

(2)生命系统的层次中可含“非生物成分”,如生态系统与生物圈两种结构层次中既包含生命成分(生物群落)又包含非生命成分(无机环境)。

13.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

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答案】D

【解析】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为:

丙→甲→乙→丁,当乙的数量增加时,因乙是以甲为食的,所以甲由于天敌增加,数量就会相应下降;由于甲是以丙为食,也就是甲是丙的天敌,丙的天敌数目减少其数目就增加;又由于丁是以乙为食,乙的数量增加,导致丁因食物充足而数目增加,故选D。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14.如果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死亡而减少,死鱼腐烂后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鱼的死亡。

这种现象属于

A.正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

C.物种灭绝D.生物放大

【答案】A

【解析】反馈信息与输入的信息起相同作用,使得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是正反馈,则由于污染而死亡的鱼腐烂后会加重污染并导致更多鱼类死亡属于正反馈,故A正确。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名师点睛】反馈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1、负反馈调节就是指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作用,使得输出的信息减弱。

2、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是正反馈调节。

15.有一种生活在热带的果蚁,将自己含有蛋白酶的排泄物排在收集来的落叶上,用这些落叶来培养真菌,然后以腐叶作为自己的食物来源,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果蚁排泄物中的蛋白酶属于蛋白质

B.真菌分泌的纤维素酶能促进落叶中纤维素的分解

C.果蚁和真菌都是分解者,共同促进碳、氮元素的循环

D.果蚁从落叶中同化的能量,可通过食物残渣的形式传递给真菌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果蚁与真菌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和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落叶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分泌的纤维素酶能促进落叶中纤维素的分解,B正确;果蚁与真菌都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都能够分解有机物共同促进碳、氮元素的循环,C正确;真菌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于落叶,D错误。

考点:

生态系统的功能

16.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

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从能量关系看: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筛选流动,逐级递减,原因是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A正确;①表示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即初级消费者的同化能,B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同化能之比,一般情况下,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所以,②为①的10%~20%,C正确;次级消费者的同化能的去向主要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三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和未被利用,所以从能量关系看:

②>③+④,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7.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

g、h、i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j、k、l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e、f表示用于各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

B.k包括兔子遗体及狼粪便中的能量

C.图中能量最少的是分解者所在的营养级

D.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d、e、f表示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总能量,A错误。

k包括兔子遗体及狼粪便中的能量,狼粪便中的能量,没有被狼同化,属于上一营养级,B正确。

食物链的成分中不包括分解者,C错误。

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b,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18.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图甲表示海洋鱼类大黄鱼的种群数量变化与增长速率的关系,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图乙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成分是A、C、D

B.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a点

C.图乙的食物链中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20%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会偏低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图乙中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D是初级消费者,C是次级消费者,在碳循环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A和B,故A错误。

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获量,应捕捞后鱼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故B错误。

图乙中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5/7.5*100%=20%,故C正确。

用标志重捕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如果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会偏高,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知识点间内在联系综合运用能力。

19.荔枝椿象吸食荔枝、龙眼等果树的嫩芽,造成果品减产失收。

平腹小蜂可把卵产在椿象的卵内,幼虫取食椿象的卵液,长大后的小蜂钻出卵壳,再次找到椿象重复上述过程。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平腹小蜂可从椿象的卵液中获取能量

B.荔枝椿象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次级消费者

C.平腹小蜂与荔枝椿象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

D.平腹小蜂可以减少荔枝椿象对荔枝的伤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平腹小蜂可把卵产在椿象的卵内,幼虫取食椿象的卵液,可见,平腹小蜂可从椿象的卵液中获取能量,故A正确;荔枝、龙眼等属于生产者,第一营养级,荔枝椿象吸食荔枝、龙眼等果树的嫩芽,属于初级消费者,故B错误;平腹小蜂与荔枝椿象之间是寄生关系,当荔枝椿象数目增多时,平腹小蜂数量也会增多,而平腹小蜂数量的增加又会导致荔枝椿象数目减少,它们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故C正确;荔枝椿象吸食荔枝、龙眼等果树的嫩芽,造成果品减产失收,而平腹小蜂可以导致荔枝椿象数目减少,从而减少荔枝椿象对荔枝的伤害,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0.某池塘演变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随之大量繁殖,导致藻类数量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

后期因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

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负反馈调节

B.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

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调节

D.早期、后期均属于正反馈调节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负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题干中所述的早期符合负反馈调节的机制。

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题干中所述的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

答案是B。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二、综合题

21.(10分)下图是某草地生态系统中常见的一条食物链。

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其它生物需要,属于自养生物。

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绿色植物属于____。

(2)同一时间内聚集在此草地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

(3)图中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昆虫是____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

(4)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若图中的鹰也以青蛙为食,则鹰和蛇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____。

(5)在一定时间内,此草地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则A和B之间的关系是:

A____B(填写“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10分)

(1)生产者

(2)群落(3)初竞争(4)大于

【解析】

试题分析:

(1)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

(2)生物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此草地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3)图中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昆虫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

(4)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若图中的鹰也以青蛙为食,则鹰和蛇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

(5)由于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时逐级递减,因此A和B之间的关系应是A大于B。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

22.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甲表示灌木丛某阶段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乙为该灌木丛第一、二、三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单位为百万千焦)?

表示能量暂时不详,但可以计算出来。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灌木群落在空间的配置情况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结构,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

(2)甲图中虚线表示,N点时出生率死亡率。

(3)当田鼠种群中有鼠疫发生时,鼠疫杆菌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

(4)若田鼠为该荒地唯一植食性动物,田鼠粪便中的能量属于营养级的能量。

能量在二、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5)该灌木丛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成分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垂直结构

(2)环境容纳量(K值)=(等于)(3)寄生

(4)第一14.5%(5)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

试题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成分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灌木群落在空间的配置情况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结构,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

(2)甲图中虚线表示环境容纳量(K值),N点时种群数量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3)当田鼠种群中有鼠疫发生时,鼠疫杆菌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寄生。

(4)若田鼠为该荒地唯一植食性动物,田鼠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的能量。

能量在二、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3.1×109-(4.6×109+6.6×109+1.53×109)]÷3.1×109=14.5%。

(5)该灌木丛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3.如图是以种植小麦为主的农田生态系统一年内能量流动示意图,数值单位为J/cm2,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是_________________。

(2)统计发现图中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尚有300J/cm2未被利用,由此可知,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J/cm2,由A到B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