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凸显九江战略价值.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8981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部崛起凸显九江战略价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部崛起凸显九江战略价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部崛起凸显九江战略价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部崛起凸显九江战略价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部崛起凸显九江战略价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部崛起凸显九江战略价值.docx

《中部崛起凸显九江战略价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部崛起凸显九江战略价值.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部崛起凸显九江战略价值.docx

中部崛起凸显九江战略价值

中部崛起凸显九江战略价值

2008-5-816:

41:

43

前言

   去年,国家正式提出了"中部崛起"发展战略。

今年两会,中部崛起再次成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内容。

这是国家继"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区"后提出的又一发展战略;至此,包括率先发展起来的南部和东部,中国所有的地区都进入了国家的战略重点规划之中。

但是,国家资源终究是有限的,如何将有限的国家资源发挥关键的作用,迫切需要中央找准助推各区域及各省的关键穴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笔者认为:

对于处在中部的江西,九江应当进入国家战略的审视范围。

盘活九江,上可策应武汉在中部的辐射力,下可应接长三角溯江而上的扩张力,中可强化提升江西全省的竞争力,从而在京九大动脉上打造一个强大的泵站,大大提升京九与长江的交互力。

长江和京九托起了九江作为第二武汉的地位。

本文分别从九江、江西和国家的层面对九江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作了有针对性的阐述,仅供有兴于此人士参考。

    一、江西不能没有次中心

    参悟中国各省经济不难发现,强大的省份首先必定有一个强大的龙头中心;其次,在龙头之外有2~3个极具活力的次中心。

广东龙头广州之外有深圳、东莞、佛山;福建的龙头福州之外有厦门、泉州;浙江的龙头杭州之外有宁波、温州;江苏的龙头南京之外有苏州、无锡、常州;山东的龙头济南之外有青岛、烟台、威海。

    细细考究,这些次中心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谁也没有给它封号、排位和特别关照,是他自己打拚出来的,有点象马上王者打下江山一样,这类如江苏的苏州、浙江的温州、福建的泉州。

这些城市以自己活生生的拼力,实实在在地打出了一个新世界,当之无愧地坐到了次中心的宝座上,谁也奈他不何,令人不得不服。

另一类是有帮有扶,自己也很争气,为省和国家拼出一条生路的。

这类如广东的深圳(经济特区)、浙江的宁波(国家计划单列市)。

然而,也还有给了封号、给了名位,却做得比较一般,不能达到出类拔萃之境界,没有能够成为次中心的,这类如汕头、珠海等。

    一省之次中心的作用,不单单在于其对该省GDP的贡献,其更大的作用是隐形的,那就是能打破一个省"中心不强,四面平庸"的局面。

首先,它可以使"尊大"的省会城市少些优越、悠闲感,多些紧迫与危机感;使省会龙头城市不敢傲慢,不敢无礼,不敢固步自封,不敢盛气凌人,不敢自以为是;比如苏州之对于南京的逼迫,深圳对于广州的逼迫。

让这些中心龙头须臾不敢怠慢,如履薄冰,拼命向前赶。

其次,这些次中心更会让四邻不"安"。

"人家不是省会,人家比我们没有多少优势呀!

人家上去了,我们怎么坐得住呢?

不赶,简直丢不起人!

"这样一来,落后的城市少了辩解,少了自我开脱,多了自责、自我解剖与发奋图强的倔劲。

因此,次中心客观上强化了一省之竞争机制,振奋了一省之精神活力。

能不断打破现状,打破既有秩序,不断迸发活力。

不甘落后,力争上游是各市日思夜想之"企图"。

众市皆有"野心"、"雄心",谁堪阻挡该省之前进步伐!

    反观江西,当这些经济强省的次中心都威风八面的时候,江西却不得不举全省之力,急急打造和强化省会龙头的份量,因为这是强省必须解决的第一步。

但是,中心固然重要,次中心却不可少。

江西在三年做强龙头之后,次中心的规划实在已成势在必行的战略举措。

    次中心对于一省经济如此,对于国家亦然。

假如国家只有北京一市做大,全国仍然贫穷。

当年"上海造"遍布中国,中国只有萧条。

当珠三角崛起,广货北伐,两强相争时,中国就活了。

当上海痛苦10年,以浦东开发为契机再度引领长三角大举反扑之时,再加上环渤海经济圈的凸现,以及闽东南经济圈的显现,这个时候的中国才出现了和平崛起的强大生机。

但是,国家却并不甘心于此止步,中央政府适时提出了开发大西北、重振东三省的战略。

反过来,面对上海及长三角重新崛起的咄咄逼人的挑战,珠三角相继提出"大珠"与"泛珠"的设想,此时的中国已呈星火燎原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编造出"中国威胁论"就不足为怪了。

    二、南门北港,江西的次中心在哪?

    江西共有11个设区市,南昌为省会城市,是江西近几年倾力打造的龙头中心城市。

江西通过打造南昌这个龙头,凸现江西在长珠闽三个经济圈辐射结点上的区位战略重要性,通过做强南昌强化了江西的承接能力,使得江西的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策应力增强。

江西对长珠闽的融合增加了双向互动的因素,减少了单向追求的被动性。

与此同时,江西在全国、在港、澳及海外知名度增强,特别在台资引进方面,江西已进入全国前列。

所以,做大南昌得到了全省认同,效果与威力也逐渐显现。

    未雨绸缪,明确提出江西次中心的战略,是因为江西目前还没有出现一个象苏州、温州那样,真刀实枪拼出领先地位的次中心城市。

江西除省会南昌之外的10个设区市相互之间差距不大,或总量领先,或人均量领先,几乎没有形成所有经济指标占绝对压倒优势的设区市,这是一个不幸的经济布局。

那么是不是江西应当就此放弃打造次中心战略呢?

江西的次中心到底在哪里?

   其实,江西人已经对此作了深刻的思考。

"南门北港"之说,正是很好的答案。

   南门者,赣州也,位于江西最南端,直插粤户闽庭,是中国最为著名的老区之一,广有18个市县, 39379平方公里土地,806万人口,其区位优势在江西不可多得,在江西融入长珠闽战略中,能同时与珠、闽两个经济圈对接。

赣州的优势是后成的,赣州在京九大动脉贯通后,化解了交通屏障。

赣粤高速打通后,融入了珠三角四小时经济圈,正在修建的赣龙铁路及其他公路贯通更使赣州形成一个与闽、粤血肉不可分离之有机体。

赣州发展的趋势使人意识到赣州将成为领跑江西的又一匹黑马。

赣州成为江西的一个次中心已越来越成为无须争执的事实。

    北港者,九江也。

途通五岭而势拒三江,秦划三十六郡已有九江。

九江对于赣省的优势是历史的,不是后发的;是久远的,不是现时的。

2000多年来,它在中国的影响和重要地位被连篇累牍地载入史册:

三国之柴桑,唐宋之浔阳,列强炮轰下的"五口通商口岸"。

任何时候,九江都显露得非常重要。

真可谓:

"舟车辐辏,商贾云集",千年魅力永续。

    早在民国初年,国父孙中山就认为:

"九江将成为江西富省之唯一商埠,中国南北铁路之一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论证认为:

九江最有条件成为京九中段新的经济制高点;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考察后认为:

九江处在中国的要冲位置,未来的形象是经济交流中转城市,发展前景远大。

江西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吴新雄用"五个不可替代",更是把九江在江西的发展战略价值表述得淋漓尽致。

    九江是江西近代工业的发源地,江西的第一家轮船公司、第一家电厂,第一家机器工厂(兴中纺织厂),都是在九江开办;南浔铁路早在1906年就开始修建,是江西第一条铁路。

九江在1949年之前就已形成了轮船、电力、纺织、火柴、瓷业、面粉、茶叶、稻米加工等一大批近代新兴工业。

"一五期间",为加强南昌工业建设,从九江调拨了大量的人员与设备支持南昌,现在的南昌的洪都机械厂就是将当初九江的福泰机器厂主体设备搬迁过去建成的,南昌江西纺织厂,也是从九江兴中纺织厂调去了相当数量的技术人员及部分设备组建而成。

    建国后,九江是赣省国家大项目的重点投放地之一,九江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在全省名列前茅。

江西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昌九高速,就是对九江经济地位的充分体现;连接长江天堑的九江长江大桥和京九铁路的相继贯通,更是将九江从江西的层面提升到国家的层面上,使九江在长江中游的战略区位优势提升到仅次于武汉的地位。

1998年大洪水之后,国家投入20亿把九江堤防修建得固若金汤,解除了九江水患。

这为九江的安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之条件。

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关于过江通道发展规划座谈会在武汉召开。

会议初步拟定,九江长江段将再建三座过江大桥,这样九江对于相邻四省融合力将大大加强。

一句话,九江集万里长江,千里京九、名山名湖等众多令人羡慕之优势于一身,可以说九江具备了快速发展之一切要素。

    由于九江的基础与区位优势,使九江成为江西打造龙头中心之后,需要紧急打造的次中心,并且可能获得比赣州更大的支持力度。

    江西的两个次中心,赣州可能要走温州的模式,要多靠自己打天下,而九江则可能是宁波的模式,有江西省的整体战略推动。

    三、昌九走廊──一个急待江西人理解的课题

    江西的决策者面对的是一场时间廻旋余地极小的搏弈,江西首先要面对中部的崛起与赶超竞争,另外又由于处在长珠闽结点上,而不得不面对来自三面的生死时速之争,长珠闽是什么概念,不要说省与省相比,就是一个次中心城市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接近一个省。

苏州、深圳GDP都已突破2000亿,财政收入都在300亿元以上,超过江西全省。

江西的决策者不得不把江西放在中国中部和长珠闽两个大平台上来掂量。

江西从深陷的中部拔身已非易事,要打破中部既有的排定秩序,在中部盆底突围,实现既定的崛起战略,必定是一条杀出血路的艰难历程。

打破秩序实质就意味着一场革命,绝没有轻松与侥幸可言。

    邓小平说,中国要以五十年的时间完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那么江西必须以更短的时间完成发达省份二十年、三十年的发展历程。

    长珠闽的发展已经是明摆着的,人家不但有强大的龙头中心,还有两三个活力异常的次中心,并且已经形成了区域集成板块,如广东的珠三角城市群,浙江的环钱塘江城市群,江苏的沿长江城市群,福建的"福、泉、厦"城市群等。

    江西用了短短三年时间打造并提升了南昌的龙头带动与辐射能力。

同时,江西推进打造次中心的战略部署日趋明朗,最为可贵的是,他们想在打造九江次中心的同时,拉开打造江西区域板块经济的序幕,实施江西工业经济脊梁的建设战略,这就是江西人的"昌九大工业走廊"。

    这一步紧似一步的策动,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江西决策者们处心积虑的良苦用心,他们想集江西的"四两之力"完成划拨千斤,破蛹成蝶的战略重任。

    江西现在的局面是大家都渴望发展,人人想率先崛起。

眼看着中心集全省之力,次中心和区域板块又要得到战略的倾斜,其它市特别是严重边缘化的市想不通是正常的。

一个省打造一个强有力的龙头容易获得认可和支持,而对于次中心的培育则极易引起争论。

因为,除了省会不可比之外,又有谁愿意自己从第二序列被边缘化到第三序列呢?

    但是,战略是不可迴避的,迴避战略意味着永久的痛苦,不可自拔的被动。

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支付不了迴避战略的代价与本钱。

    当初,邓公的伟大改革战略序幕就是率先从广东拉开。

一旦阵脚站稳,趋势明朗,上海浦东便紧随而上,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实施了两步精彩的中国改革大战略。

试想,如果没有战略重点,中国会有这么井然有序的发展吗?

    按照现在的战略发展推动,在未来的10年、20年内,江西将一定会形成"中间一点开花,南北两极冒火,昌九连线成势,四面争相崛起"的喜人局面。

    四、九江意识与九江使命

    要说九江意识与使命必须从九江人说起。

分析某一个人和分析某一个国家的人民比较容易,因为一个人可以从他的性格、思想、价值观、品格等很多方面去分析。

分析一个国家的人民,可以从他的总体层面上,比如文化、民俗、历史等方面去考察与分析。

但是分析一个450万人的九江人群,并把他们与同省的其他人群相比较而区分出一些特点来,实在不容易。

    那么,谈论九江人从哪里说起呢?

还是从湖北人说起吧,因为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流传开了一个俗语: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三个湖北佬,抵不了一个九江佬!

"

    湖北人是够聪明、够精的了,有九头鸟的称谓;可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看似夸奖湖北佬的一句话,真正意图原来是要隆重推出九江佬。

九江人何等的了不得,三个"九头鸟"竟然还抵不了一个九江佬!

但是九江人也不要高兴得太早啦,一个夸奖从天上说起,从天上的神鸟以层层递进的手法借湖北人的衬托,最后推出九江人,这可值得九江人好好地揣摩一下的了。

不管怎么说,夸九江人"聪明"那是非常肯定的,可要当心的就是聪明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聪明,一类是大聪明。

    小聪明者,智商高,诡秘也,阴而有些猥琐,自私而不脸红,处在老死不相往来之时,尚且危害不大。

但是,到了社会大融汇,大开放,大合作之时,危害即显露无遗。

因为小聪明者一心盘算的是自己怎么多得,合作者少得或最好不得,一提"双赢"简直就受不了。

所以"小聪明"者,到头来往往只能"称孤道寡"。

难有朋友,难有合作,最后难成现代社会最文明最先进之成果。

    "大聪明"者,大智若愚也。

与之相处者放心也,信用、热情、道义、责任一样不少,人格品质栩栩生辉,知顾大局而失小利。

这种人朋友遍天下,乃现代社会最受欢迎者。

    九江人聪明而智商高,到底是"大聪明"抑或是"小聪明",绝对地去说有失公平。

那么,九江人是"小聪明"的因素多还是"大聪明"的因素多,还是留作九江人自己分析吧!

    但是,有一个故事还是不能不说。

环境是最大的品牌,当发展的大地急需外来资本滋润的时候,它既需要低成本的漥地效应聚集,也依赖于诚信与法制环境的屏护,当九江在刻苦地打造并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之时,却有一种人为满足自私贪欲不惜砸碎九江招牌,把外商当作唐僧肉,当作关进门的狗,恣意侵占与损害。

最为典型的就是九江的"吴骏案",这是一起恶性侵吞港商公司财产的案件,主犯吴骏利用各种非法手段,总共侵吞公司140多万元,而外商的起诉却被陷入所谓的"借款纠纷之争"的旋涡里。

这个案子引起了九江市委书记刘积福先生的高度重视,在刘书记的亲自督办下,案件得到了公正的审理,当事人最终被绳之以法,得到应有的下场。

这件事对九江人是一个很大的教育,使九江的招商引资环境得到很好的整治,九江通过这个案子在客商中建立了一种亲商、安商的氛围,香港国际华商协进会为此向九江市委、市政府发来感谢信,对九江市委、市政府秉持公正的严肃态度表示赞赏。

九江近两年招商引资的跨越式发展与九江领导的这种敢于向"小聪明"开刀大有关系。

    以前,江西全省的车牌分配顺序是九江"赣02",后来不用数字而用字母,第二的排序"赣B"已不是九江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

是江西省里的原因吗?

据考证不是,而是九江人觉得"赣B"很难听,坚决不要,结果排列了"赣G"。

一个排序第二的"赣B",九江人细致而多心眼,把到手的"赣B"坚决拒绝。

    要知道各省的"B"车号的分配,都有一定的潜在依据的,"B"往往是配给这个省中排位第二的城市,九江不经意中接受了"02",在经意中拒绝了"赣B"。

    透过"赣02"与"赣G"的演变,江西将"02"冠于九江,但九江在"赣02"时期也没有出色之表现,他们对"02"没有更多思考,没有自豪与光彩之感,更没有作为全省"02"的责任与历史使命的考虑。

而当某些太计较的九江人把"赣B"之号拒于九江之门外时,也没有听到九江人的反对和争论。

聪明而敏感的九江人怎么了,是不是每个九江人都有"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清高,九江人真的修行到了"宠辱不惊"的超然地步了吗?

难道九江对自己是不是次中心根本不在意,那么江西决策者要打造九江,并使之能与南昌形成扛鼎之势,从而打造出江西工业经济板块与脊梁之良苦用心,如何能让一个冷漠与麻木的人群去承担,那岂不危险哉!

    江西各市皆提出"率先崛起"的口号,对别人可能是一个力争的目标,但对于九江就绝不仅仅是一个姿态的问题了,更不能是客套与敷衍的响应,而是九江双肩必须扛起的大杠。

面对战略使命,九江人必须完成向赣人、国人和经济人的历史转变。

    五、瞄准芜湖

    江西与安徽之渊源联系是历史性的,安徽与江西拥长江而望,依山带水,人民往来密切。

特别是洪武大帝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陈友谅,得江西人助而终成天下。

这位大明皇帝有良心,"威加海内而称四方"之时仍不忘江西,以平等之心呼江西为表兄弟(安徽俗称"老表")。

皇帝威力果然大,现在不仅中国人都称江西人为老表,海外和世界上略通文墨之人也知道,在中国中部有个被人们称为"老表"的省份--江西。

但是,这一对老表也是亲得太离谱啦,朱皇帝时期是风光大家一起风光,现在是落后大家也要连在一起,等到大家觉得不对劲,要翻身也要大家一起翻。

唉,安徽和江西就是这么有意思。

    目前,两省从经济总量到财政税收、人均收入各项经济指标相比互有领先,纠缠不清,尚且说不清谁就一定胜过谁。

但是,有一点却不得不提示江西老表,安徽已经出现了一个比较有带动力的次中心,这就是安徽"两点(合肥、芜湖)一线(沿长江的马、芜、铜经济圈)战略"中的芜湖,芜湖成为安徽脱颖而出的次中心,虽然只有四区三县218万人口,但是其GDP总量接近有两区11县450万人口的九江。

而其财政税收年底可达50多亿元,几乎相当于九江的两倍。

芜湖人均GDP已近1500美元,而九江只有806.8美元。

2003年,芜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120亿,而九江只有50亿,这些数字都无可掩盖地显示安徽打造出了自己的次中心,并使其担负起领舞皖江一线城市群之使命。

    九江可以不和深圳比,不和苏州比,不和泉州比,但是九江是不可迴避地要面对和正视芜湖在皖省的战略贡献与作用。

放眼芜湖,九江将要为江西承担什么?

    九江与芜湖具有太多的相同点,两市所属省份经济与基础相近,都是长江沿线城市,历史上份量、名气相当,鸦片战争同为五口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又同为沿江开放城市,基础相当,基数相当,对各自省的责任与战略意义相当。

一句话,在中国再也难找到第二对如此相象的城市。

要说不同,则芜湖较九江更接近出海口,并接受南京较近的辐射。

但九江人千万不要认为这就为九江的落后找到了借口,因为沿江比芜湖更靠近上海的不少城市却不如芜湖,这本身说明了事在人为的重要。

相反,九江从综合优势上看却比芜湖强,第一,九江是赣省的唯一通江达海的水道,江西的水系好象专门为突出九江而设,省内五大河流无一例外汇聚鄱阳湖,交由九江一口出江,而800里皖江之上分别有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等众多城市,长江穿皖省而过,任何一个结点都密布着码头,因此,芜湖对皖省之汇聚能力,简直与九江无法等量齐观。

其次,芜湖虽然有南京辐射,九江却得武汉呼应,甚至鄂皖湘赣四省交汇各省还暂未形成一个与九江争夺的城市,这恰恰又是九江做大做强的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个连争当次中心的欲望都不强烈的城市,往往只满足于水涨船高式的进步,最终恐怕要在速度的萎缩中淡出历史。

九江若不能适时赶上,并担负起江西次中心的作用,将意味着江西在战略上的严重失衡,其危害不可估量。

江西提出"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对于九江就应该具而体之地"瞄准芜湖,关注武汉,放眼长珠闽"。

可以这么说,九江与芜湖之比,从江西和安徽的赛跑现状来看,赢则未必都是九江的功劳,输则一定有九江的责任。

    当然,九江没有适时出线,江西省也有一定的责任,这主要表现在改革开放20年中,江西一直没有一个明确而坚定不移的战略,战略上的摇摆不定,让江西,也让省内城市付出了历史的代价。

对芜湖,省里作用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安徽于1993年就为其争得了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后来又争得了一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而这些到今天江西还正在为九江申报之中。

    同时,九江市主要领导(一把手)被频繁更换,客观上使发展的连续性大受伤害,这又是江西省难辞其究的!

    六、占"山"为"王"

    前些年偶然看到一张漫画,画的是一个常败足球队输过无数场球,而他们总结失败的原因时,要么认为球场不好,要么认为球太差,要么认为天气太坏,要么认为运气不佳。

总之,所有的原因都是客观的,没有一次是从主观上去寻找根源。

这大概就是这支"常败球队"的病根吧!

    九江应当从这幅漫画中审视自己的过去并规划自己的未来。

剔除人性的弱点并开放自己的思维,增强志在必得的王者气度。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优势与劣势的转化,人是关键的因素。

珠海与汕头的优势都比温州强,可是珠海和汕头没有表现得比温州优秀。

    九江扬长避短,打造长江中游明珠,与芜湖表兄弟一争辉煌。

江西是打响"第一枪"的地方,又有井冈山之精神财富,但是江西在改革开放中的表现确实不敢恭维,不要说与沿海相比,就是与相邻的安徽相比,胆量都小得多。

安徽农村大包干敢冒杀头之风险,而江西一触及胆量的问题,就是硬不起来。

当我们看到有关动物园老虎被作为食料投放的活鸡活牛吓得苍惶逃窜的报道时,我们感觉到自然的最可宝贵的活力被扼杀,是什么罪恶的力量非要把狮子和老虎搞得獐头鼠目。

是什么力量把敢于打"第一枪"的江西人搞得连放"炮仗"的胆量都没有了?

值得庆幸的是江西有一个部门正在从事华南虎的放野与恢复天性的工作。

我们又多么期望江西人能够重新恢复和振作人的胆略、精神与活力。

小平同志看问题真是入木三分,一针见血。

1992年南巡期间,他在鹰潭火车站赠江西领导的几句话(胆子再大些,思想再解放些…),今天看来真是对江西弊端尤其瞅得准,如果小平今日仍在世,就九江的的问题向他请教,他的回答极可能还是这几句话。

看样子江西真要把胆子不大,思想不解放的根子挖出来才行。

因为在江西,"胆小"有时被误作美德,其实"胆小"是自私的具体表现,患得患失的就是一个乌纱帽。

江西保守的官多,胆小的官多,能够造就时势并成为英雄的官太少,甚至能够引起争议与争论的官都很少。

改革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改革者最可贵的品质是承受风险的勇气,害怕非议,害怕攻击,是缺少凛然正气的表现,怎么能胜任改革的重任。

    从未听说过一个怯弱的民族能在经济的竞争与角逐中胜出,经济的竞争是王者的行为,其本质上与战争有高度的一致,因此有"商场如战场"的类比。

只不过其表现没有战争那么残酷,日本在二战中发动对亚洲的军事征服,遭到亚洲各国一致反对,以至今日仍恶名难却;而日本在战后的经济崛起,亚洲却没有一国能够抗拒,其经济的扩张非但没有引起反抗,反而向世界成功地树立了有本事的形象。

可见,经济的"王道"力量要远远大于军事。

    经济的竞争无论对于国家间、地区间、城市,甚至行业内企业间,其组织者和决策者没有王者、霸者之气,没有王者、霸者之能都难以展开对抗。

因此,经济竞争力的强弱基本可以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甚至一个企业的人的素质。

人民强则国家盛、地区兴、城市旺、企业活,而决策者的气质、素质、能力、魄力是人的因素中之关键。

这符合毛泽东"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之说。

    四省交汇为九江提供了一个做大的机遇,九江完全可以扬长避短,挟江西以自重,拥相邻四省而为"王"。

乘着周边老虎、狮子还没出现的时候,拉起"齐天大圣"的大旗,打造一个带动四省相邻区域的中心城市。

历史为九江留下了席位,留下了空间,就看九江人自己怎么办了。

所以,要实现九江作为四省纽带的功能与作用,特别需要九江人必须增强可贵的"野心"与"雄心"。

    九江要率先崛起,必须先有王者、霸者之气魄;要敢于思想特,行为特,胆量特。

不但要敢于在江西争当次中心,而且有胆略在四省之间打造一个区域中心。

依托万里长江,千里京九,纵横捭阖,打造相邻四省两小时强势经济圈,四小时强势大市场。

应当敢于谋求部分指标超越芜湖,超越南昌甚至武汉。

    七、"双特"九江

    改革的本质在于打破禁锢,冲破既有束缚。

这一点尤其以温州、苏州最为可贵。

温州之特色为人民进取,官员开明,人民推着官员走,官员不作历史的绊脚石。

苏州的模式优势表现为政府的组织力,苏州进取的每个阶段都能体现出强势政府的杰出作用。

从人的因素来说,官民二者只要有一个因素强,即可产生巨大变化,改革开放20多年,条件优而不胜,条件劣而杰出者不少,正面与反面的教材丰富得很。

    温州虽处海洋之滨,但却是前不近上海,后不连香港,如果说靠海是温州的优势,那么中国2万多里的海疆岂不花团锦簇了吗?

虽是靠海,很多地方照样发挥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