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Ⅱ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8767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Ⅱ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Ⅱ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Ⅱ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Ⅱ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Ⅱ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Ⅱ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Ⅱ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Ⅱ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Ⅱ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Ⅱ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Ⅱ)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试题说明】:

班级姓名座号

1、答卷前,考生先把学校、班级、姓名、座号填在试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上。

2、选择题每题选出答案后,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中。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圆珠笔,按各题要求答在试卷相应的位置上,不得使用铅笔和红笔。

考生必须保持答卷的整洁、工整,考试完毕,只须交回答题卡。

4、本试卷分AB两卷(理科学生只做A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文科学生A卷和B卷都要做,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提示:

以自信的心态去对待这次新的挑战,不高估自己,也不贬低自己,认真对待,尽吾志而无悔。

A卷

第Ⅰ部分(选择题,共30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白居易诗: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出现于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B诗中反映的是自给自足自然经济。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是一种封闭式经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不可能促进商品流通,故③不正确。

2.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主要的土地制度是()

A、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B、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C、封建君主土地私有制D、封建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2.B商殃变法承认土地私有,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主要的土地制度。

3.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B、“扬一益二。

”(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天下第二)

C、“苏湖熟,天下足。

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3.C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对朝廷的财政收入起着重要作用,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终完成。

C选项中“天下足”说明江南经济的重要地位。

4.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

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A、魏晋B、隋唐 C、宋代 D、清代

4.D粉彩和珐琅彩出现在清朝时期,故D正确。

5.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官府设立工官管理工匠,工匠都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

B.官营手工业在整个封建社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生产

C.官营手工业的工匠职业世袭

D.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5.B直到明代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6.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专著,你能为这本专著选定一个合适的书名吗?

()

A、《长安城的落日》B、《坊墙倒塌以后》

C、《汴河两岸》D、《宋代东京的辉煌》

6.B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唐代坊市分开,宋代坊市没有严格界限。

7.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历史现象是()

A、玉米、番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湖广熟,天下足”代替了“苏湖熟,天下足”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苏州的丝织业出现了“小户听大户唤织”与“计日受值”的现象

7.D明清时期世界历史发展趋势是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

D项出现了雇佣关系,说明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8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其原因不包括:

()

A、商业的不稳定性B、商人流动性大,不易管理

C、鼓励海外贸易D、强调耕作、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8.C鼓励海外贸易是发展商业的表现,不是重农抑商政策。

9.据清代叶梦珠《阅世编》载,晚明上海“棉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两,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

”材料反映出明代()

A商业较繁盛但是缺乏竞争B农产品出现商品化趋势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业资本活跃D上海的对外贸易发达

9.C从材料中“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两,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可以看出,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业资本活跃。

10.下列关于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是组建大型的商业公司②实行海盗式劫掠而且得到政府的极力支持在18世纪上半叶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④黑奴贸易给其带来了巨额财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④

10.C①是荷兰,英国是在18世纪中期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故③错误。

排除含①③选项。

1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对中国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C.逐渐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D.有利于中国手工纺织业发展

11.D西方列强经济侵略造成大批手工业者破产,因此并不利于中国手工纺织业发展。

12.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A.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B.建立了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C.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了一定的进步作用

D.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12.B洋务运动是在没有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引进西方科学技术。

因此,B错误。

1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早期著名的企业有()

①安庆内军械所②上海发昌机器厂③开平煤矿④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A.①②④B.②④C.①③

D.②③

13.B①③属于洋务企业,故排除①③。

14有关右图中中央第一代领导人所穿服装的表述,错误的是()

A、孙中山设计的,定名中山装

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C、在中国一度非常流行

D、出现于19世纪末期

14.D图片反映的是建国初期的干部装,即中山装。

中山装是孙中山设计的,出现在20世纪初。

15.下列选项有可能发生在民族资本家荣宗敬身上的有()

①穿着西装和皮鞋②家住小洋楼③喜欢驾驶着私家车游弋于商界

④习惯与人礼貌地握手⑤经常约客户吃西餐谈生意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15.D荣宗敬(1873年~1938年),以上都反映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

16.右图我国近代典型居住建筑——大杂院,他的特点是

①主要分布在北方城市②为富家大户所居住③是中西合璧的产物④是在四合院的基础上扩大而成的()

A.①②③④B.①④C.①③D.①③④

16.B大杂院与四合院有点类似,而四合院是北方地区典型的普通居民住房。

故②③错误。

17.18世纪中后期,深刻影响人类生活,大大改变世界面貌的是()

A.新航路开辟B.世界贸易的繁荣

C.殖民掠夺和扩张D.工业革命

17.D注意时间18世纪中后期。

18世纪中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技术的进步,交通工具的革新,工业产品的丰富,都在改变世界面貌。

18.导致石油开采业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和陆空交通工具发明的最主要原因是()

A.远洋轮船的出现B.飞机的出现

C.汽车的出现D.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18.D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和陆空交通工具发明。

19.近代交通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③大大增强了同世界的联系④促进了人们生活的多姿多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9.D近代交通变化密切世界联系,方便了人们生活,推动了物质产品的运输,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思想观念。

20.罗斯福新政与传统的资产阶级统治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缓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B.国家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保护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D.全国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20.B罗斯福新政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而传统的资产阶级统治政策是自由放任政策,完全靠市场的调节。

21.二战后世界各国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右图反映的趋势是()

A.建立国营企业,出现了国有化趋势

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计划指导

C.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产生“新中间阶层”

D.出现资本社会化的趋势

21.D右图反映股票持有者不断增长,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势。

美国股票持有者增长图

22.战时共产主义的基本特点是()

A.按劳分配B.按需分配

C.高度集中物力、财力D.高度分散物力、财力

22.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保障了军事的胜利。

23.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最主要的贡献是()

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自的方针B.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C.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D.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23.B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4.阅读以下国民经济统计表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在总产值

中的比例

1957年

43.3%

31.2%

25.5%

1960年

21.8%

26.1%

52.1%

增长率

-22.8%

47%

223%

对以上统计表理解正确的是

A.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B.工农业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C.国民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  D.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24.C从表格数据可以分析出农轻重比例不协调。

25.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政企分开,简政放权B、实行以承包经营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C、增强企业活力,搞活企业D、克服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25.C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搞活企业。

26.下列事件中哪一个标志着中国的经济已经正式步入世界大家庭()

A、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共做出改革开放的决定

B、1984年国务院决定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C、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2001年海尔集团在国外投产成功

26.C世界贸易组织是国际性贸易组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的经济已经正式步入世界大家庭

27.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是(

A乡镇企业的发展B农民进城务工经商

C地方政府大力支持D中心城市向四周辐射

27.A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城镇化。

28.二战后,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

被称为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是()

 

①②③④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8.D被称为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

④是亚太经合组织。

29.从“二战”后至今欧洲一体化的演进趋势是()

①从经济逐渐扩大到政治、军事领域②其规模不断扩大

③由政治逐渐扩大到经济领域④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逐步合流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

29.欧洲一体化从欧共体到欧盟,反映了由经济到政治经济,因此③错误;欧洲一体化主要是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联合,因此④错误。

30.全球闻名的“耐克”公司年产球鞋9000万双,每年推出100多种新产品新款式,公司的8000名员工只负责设计销售,生产则有分散在世界各地的40多家工厂来完成,他突出的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

A、经济区域化B、经济全球化

C、贸易自由化D、经济多极化

30.B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材料反映了经济上的联系渗透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

第二部分

二、材料解析题(共四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诗经.小雅》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

(3分)

解析:

从材料中的“井、公田”等信息中可以得出是井田制。

其特点可以从《诗经.小雅》的言语中得出答案。

(1)井田制。

(1分)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归周王所有。

(2分)

材料二“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或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土地问题,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述有关措施及其作用。

(3分)

解析:

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其土地措施及其作用可根据课本知识回答。

(2)战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1分)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分)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好”

(3)根据上列两幅图片,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或土地制度)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3分)说明变化中哪些因素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1分)

解析:

农业生产合作社反映了实现公有制,人民公社反映了公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生产关系,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3)变化:

完成了对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私有制,在农村建立了公有制;(2分)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公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1分)不利因素:

人民公社化运动,脱离农村生产力状况,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1分)

32.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换代”。

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

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风俗考》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分)

解析:

材料说明了雇佣关系出现,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出现专门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工匠和手工工场——机房,说明雇佣关系出现,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分)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l一1911

300

5600

31

510

191一1919

600

13000

75

1625

(2)读材料二,分析1895——1900年和1912年——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5分)

解析:

1895——1900年是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912年——1919年是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主要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2)1895——1900年: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

(2分)1912——1919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建立的推动。

(3分)(答出“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推动”也可分别给1分)

材料三: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

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3)读材料三,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意义。

(3分)

解析:

注意时间1956年,1956年我国完成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公、私成分发生了变化。

(3)主要原因: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1分)标志意义: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或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0分)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

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

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

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二次大战后,西欧各国在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纷纷建立起“福利国家”。

各国实行的社会保障大体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社会保障,对年老、患病、失业者提供补助。

这是社会保障的最基本内容。

二是社会救济,对贫困者提供各方面的援助。

三是社会工作,对教育等社会事业提供支持,居民得到这三方面的保障,或如一些人所说,得到“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基本上解除了对温饱问题的担忧,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它的取得是同新技术革命的开展、生产发展、物资丰富分不开的。

材料三:

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津贴原则,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活总值的16%;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

(4分)

解析:

材料中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等都体现了社会保障的内容。

(1)内容:

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

(任写其中四点即可得4分)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谈谈你怎样认识和评价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

(4分)

解析:

材料二反映了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进步作用,材料三反映了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局限性。

(2)社会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或使低收入阶层获得生活、工作的保障),有效地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扩大了社会消费,推动了社会生产。

但也助长了惰性,增加了财政支出,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趋势如何?

(2分)

解析:

由于政府开支过大,采取了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3)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政府财政负担过重,各国不同程度地减少了公共开支,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2分)

34.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仔细观察右图

材料二: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1999年《人类发展报告》显示,全球贫富分化的速度仍在加快,世界三大富豪的财富目前已超过35个最贫穷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或相当于全球6亿居民的收入总和。

然而,目前全世界有13亿贫困人口,比5年前增加了3亿,第三世界的贫困问题尤为严重。

(1)材料一反映了15世纪末的哪一重大事件?

(1分)该事件对全球化之间是何种关系?

(1分)

解析:

从图中的航线可以反映出是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隔绝状态,经济全球化正式启动。

(1)、新航路的开辟。

(1分)经济全球化正式启动(或开始)。

(1分)

(2)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进程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主要和哪些因素有关?

(4分)

解析:

本题考查推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因素,根据课本知识回答。

(2)、科学技术的推动;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的发展;两极格局的结束;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国际金融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经济区域化的促进。

(答出任意四点就可得4分)

(3)材料二反映了当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什么问题?

原因何在?

(4分)

解析:

材料二反映了贫富分化加剧,原因要从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科学技术水平等角度思考。

(3)、问题: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贫富分化加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拉大。

(2分)

原因:

经济全球化中旧的国际经济秩序起决定性作用

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财富分配不公

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距离(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

友情提示:

B卷理科生不必做,文科生必做

B卷

第Ⅰ部分(选择题,共10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下列关于租佃制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春秋时期已经产生

B、自魏晋开始,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的重要经营方式

C、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身份的提高,逐渐普及到全国

D、租佃关系下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增强

1.C中国封建社会中,地主以土地出租给农民,从而剥削、奴役农民的制度。

是战国以来随着封建生产方式而出现的一种封建生产关系的形式。

故A错误;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的重要经营方式是在宋代,故B错误;契约纳租方式的确定,使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故D错误。

2.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大企业时代的到来。

这一时代()

①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②政府与大企业的联系进一步密切③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④促使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产生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D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大企业,在经营模式上,这些企业往往由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了效率。

故③错误,排除含③的选项。

3.“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著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

这首打油诗应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五四运动时期

3.C从“新国民“这一词可以判断出辛亥革命时期。

4.《乔家大院》、《晋商》、《徽商》等电影、电视作品使明清的“商帮”走入人们的视野,对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商业群体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政府大力支持B.具有地域性

C.长途贩运活动为主D.白银广泛流通为条件

4.A重农抑商政策使政府传统的经济政策,故A错误。

5.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

但他很相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