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docx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包括施工废水、废气和噪声对水质、环境空气和声环境的影响,其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间,施工结束后,这些影响将会消失,施工期还存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和生态环境影响。
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大气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道路路基施工中由于挖方、填方、搬运泥土和水泥、石灰、沙石等材料的装卸、运输过程中有粉尘散逸到周围环境空气中;施工期间,物料堆场由于风吹等原因会引起扬尘污染,尤其是在风速较大或装卸、汽车行驶速度较快的情况下,粉尘、PM10的污染尤为严重;②运送施工材料、设施的车辆以及内燃机、打桩机等施工机械在运行时排出的气体污染物将对空气造成危害;③路面沥青砼铺设中产生沥青烟气,含有THC、PM10和苯并[a]芘等有毒物质,对操作人员和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将造成一定的损害。
(1)施工场地车辆、燃油机械尾气
由于施工场地车辆和各种燃油机械比较集中,尾气排放源强相对较大,主要污染因子以CO、THC为主,为非连续间歇式排放。
根据现场调查,项目施工场地较空旷,空气流通较好,因此项目施工场地车辆、燃油机械尾气排放对区域大气环境影响不大。
(2)施工扬尘
根据类比监测情况分析,施工期以扬尘污染对周围的环境影响较为突出。
根据一般施工现场TSP监测情况可看出,施工扬尘主要影响下风向距路肩50m条带范围,50m以外一般TSP浓度锐减。
工程在车辆行驶路面实施洒水抑尘措施,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量减少70%,施工道路及场地拟采取洒水抑尘措施,施工车辆采取篷布加盖措施,施工车辆运输路线选择尽量避绕人口密集区、学校、医院等敏感点,工程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灰霾污染防治的通知》(川办发[2013]32号)及《四川省灰霾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中的要求加强施工场地扬尘的控制,全面落实成都市建设委员会(成建委发[2008]93号)关于扬尘整治的“六必须”、“六不准”,即:
必须打围作业、必须硬化道路、必须设置冲洗设施、必须湿法作业、必须配齐保洁人员、必须定时清扫施工现场;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运渣车辆冒顶装载、不准高空抛撒建渣、不准现场搅拌混凝土、不准场地积水、不准现场焚烧废弃物。
要加强对建设工地的监督检查,督促建设单位落实降尘、压尘和抑尘措施。
根据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17年修订)的通知(成办发【2017】42号),(三)二级响应措施(橙色):
3.强制性污染减排措施:
(3)全市范围内:
停止室外产生扬尘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喷涂、粉刷、切割、建筑拆除作业;停止除市政府批准的重点工程及应急工程外其他施工工地土石方作业(包括开挖、回填、厂内倒运);停止建筑工程配套道路和管沟开挖作业;(5)中心城区、郊区新城建成区;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及运输煤炭、砂石(砖)、水泥等易产生扬尘的运输车辆全天24小时禁止通行。
一级响应措施(红色):
3.强制性污染减排措施:
(3)全市范围内:
停止室外产生扬尘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喷涂、粉刷、切割、建筑拆除作业;停止除市政府批准的重点工程及应急工程外其他施工工地土石方作业(包括开挖、回填、厂内倒运);停止建筑工程配套道路和管沟开挖作业;(5)中心城区、郊区新城建成区;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及运输煤炭、砂石(砖)、水泥等易产生扬尘的运输车辆全天24小时禁止通行。
同时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全面落实了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成人发[2016]38号)关于成都市建设施工现场管理条例中关于要求采取以下扬尘防治措施:
(一)在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置喷淋、冲洗等防尘设施,对驶离车辆实施冲洗、避免车身、车轮带泥上路行驶;
(二)采取入库存放或者其他有效覆盖措施,妥善存放粉灰质建筑材料;
(三)在施工作业停止后,对裸置场地和临时堆放的建筑垃圾,采用密闭式防尘网进行遮盖或者实施绿化覆盖;
(四)配置专职人员,负责施工现场和出入口的环境卫生维护工作;
禁止在施工现场内从事下列行为:
(一)临空抛撒建筑垃圾等废弃物;
(二)在规定的限制区域内现场搅拌混凝土或者砂浆;
(三)使用袋装水泥;
(四)无符合规定装置熔融沥青;
(五)焚烧油毡、油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物质;
(六)违反规定使用燃煤等非清洁能源;
(七)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其他污染大气环境的行为。
施工单位应同时采取以下措施:
①施工路段两侧架设2.0m高墙,封闭施工现场,构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封闭作业,以减少粉尘飞扬现象,降低粉尘向大气中的排放;脚手架在拆除前,先将脚手板上的垃圾清理干净,清理时应避免扬尘;
②要求施工单位文明施工,对撒落在路面的渣土及时清除,清理阶段做到先洒水后清扫,避免产生扬尘对周边企业正常生活造成影响;
③由于道路和扬尘量与车辆的行驶速度有关,速度越快,扬尘量越大,因此,在施工场地对施工车辆必须实施限速行驶,同时施工现场主要运输道路尽量采用硬化路面并进行洒水抑尘;在施工场地出口放置防尘垫,对运输车辆现场设置洗车场,用水清洗车体和轮胎;自卸车、垃圾运输车等运输车辆不允许超载,选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的运输路线,定时对运输路线进行清扫,运输车辆出场时必须封闭,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的抛洒现象。
④施工过程中,高处施工产生的建筑渣土,不许向下倾倒,必须运送至地面;
⑤建筑垃圾等建渣及时清运,堆场以毡布覆盖,减少建材的露天堆放时间;开挖出的土石方应加强围栏,表面用毡布覆盖,并及时将多余弃渣外运;
⑥风速大于3m/s时应停止施工;
⑦使用商品沥青砼。
另外,项目渣土运输车辆应采取篷布加盖措施,施工车辆运输路线选择尽量避绕人口密集区、学校、医院等敏感点。
施工方在落实好上述扬尘防治措施后工程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3)沥青烟
项目施工方应严格执行《公路沥青路的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抓紧施工,缩短施工期,并按照沿路住户和单位的要求调整施工期,尽量减少沥青混凝土路在施工过程中沥青烟和苯并[a]芘产生和污染危害。
因此,产生的沥青烟很少,不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性影响。
综上所述,工程施工期环境空气污染随时间变化程度大,其影响只限于施工期,随建设期的结束而停止,不会产生累积的污染影响。
工程在加强对扬尘排放源的管理,物料运输车辆采取洒水降尘、篷布遮盖等抑尘、降尘措施情况下,在加强防护措施之后,可以将工程施工期扬尘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减至最小程度。
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的废水来源为以下部分:
一是工程建筑施工产生的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以及施工运输车辆的冲洗废水、基坑废水。
该废水中主要含泥砂等,悬浮物浓度较高,pH值呈弱碱性,并带有少量的油污;二是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含COD、BOD5、氨氮、SS等
(1)施工期生产废水
道路施工时使用的机械设备较多,一般情况下,都会产生含油冲洗废水,但因部分废水的排放较为分散,因而其影响程度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含油冲洗废水产生量小,但因其在自然条件下不易降解,进而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影响,因此,本项目产生的施工废水应收集后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循环使用,不外排。
项目工程主体建筑物开挖过程中,会产生部分基坑降水,基坑降水通过泵抽出沉淀后全部回用,不外排。
(2)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本项目施工高峰期时作业人员约60人,施工期生活污水按100L/人.d计算,则生活污水产生量约6m3/d。
项目施工营地租用附近闲置房间,废水处理依托既有环保设施进行处理。
在采取上述治理措施后,本项目施工期污水不会对当地水环境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3)桥梁施工对地表水影响分析
本项目桥梁跨越水体主要是棠子沟、南河的支流,施工前先进行围堰防护,施工期安排在枯水季节,采用钢护筒防护板桩围堰施工:
先将围堰内水抽干,再利用围堰作为工作平台,进行桩基、承台等下构的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施工程序、提高施工效率,避免施工事故的发生,以减少对地表水体的扰动。
钻孔灌注桩施工对水体影响最大的潜在污染物是钻渣和用于护壁的泥浆,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钻渣和施工废水若处理不当进入河流水体,将会影响水体水质。
因此,必须将钻渣运出河区存放并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泥浆池需远离河床,设置在河岸区。
在运送存放过程需要有专门人员监督,严禁随意丢弃。
此外,在进行桥基施工时,围堰的沉水、着床等施工环节会扰动围堰区周围水面和底泥,造成SS浓度的增加,影响水质。
针对SS浓度增加对水体水质的影响进行分析:
①围堰沉水、着床的过程中,会扰动河床,使少量底泥发生悬浮,悬浮的底泥物质在水流扩散等因素的作用下,在一定范围内将导致水质泥沙含量增大,水体浑浊度相应增加;施工围堰拆除时,围堰中泥浆废水排入水体也会造成SS在短时间内有所增大。
②钻机设在围堰上的工作平台,钻孔仅限制在孔口护筒内进行,不与围堰外的河水发生关系。
钻孔施工由于在围堰中进行,与地表水体是隔开的,在钻孔时不会影响水质。
③钻进过程中产生的钻渣,由循环的护壁泥浆将钻渣带到工作面上,再通过泵站将钻渣与泥浆混合物泵至岸上或深水位情况下用船运至岸上,经沉淀池沉淀后分离钻渣单独堆弃在指定的场地,当钻渣稀而能流动时,掺加适量的固化剂(如水泥),待钻渣固化后运至弃渣场;分离的泥浆循环使用。
钻进过程中假如遇有钻孔漏浆时,应采取增加护筒沉埋深度适当减小水头高度或采取加稠护筒泥浆等措施,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应急措施,漏浆将会对局部水域水质产生影响,使局部水域的混浊度与pH值升高而影响水质。
④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将符合设计配合比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通过刚性导管进行灌注。
在灌注过程中,将井孔内溢出的泥浆引流岸上适当处理,防止污染河流水质。
在每根桩柱灌注混凝土之后,在群桩的顶面,要筑一个承台,承台的厚度为6m,其顶面埋在河底以下,在下好钢筋骨架及模板之后,再灌注水下混凝土,在灌注水下混凝土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少量混凝土浆漏出,但仅限制在围堰内,对河水水质产生污染的可能性不大。
经类比分析,采用围堰法施工,施工处下游100m范围外SS增量不超过50mg/L,对下游100m范围外水域水质不产生污染影响。
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该类污染将随之消失。
另外,钻孔灌注桩施工时若场地为浅水时,施工平台也多采用筑岛施工;场地为深水时,多采用栈桥平台等固定式平台施工。
根据桥梁水下部分施工工艺,将挖出的渣土使用封闭车辆转至指定地点堆放,围堰基坑地下水渗漏采用水泵抽至沉淀池后沉淀回用,桥梁施工过程中不会对棠子沟、南河的支流水体带来污染影响。
由以上分析可知,本项目涉水桥桩施工会对施工处水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对水体底部的扰动,使局部水体的悬浮物浓度增加,但由于水体流动、扩散,这种扰动的恢复较快,SS随水体流向,在水体的自净作用下降逐渐消失,不会改变周围100m以外水体的水质,在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的基础上,项目施工期涉水桥梁施工对棠子沟水体的影响较小。
(4)降雨产生的面源流失对水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施工期,裸露的开挖及填筑边坡较多,在当地降雨条件下,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而进入周围水体,对水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施工期间要注意对这些裸露边坡的保护。
本项目设计上在表土堆积地周围用编织土带拦挡、在桥梁及堆料场周围设置沉淀池等措施。
在采取这些措施后大大的减少了表土裸露及被雨水冲刷,且设置的沉淀池对含泥污水也有沉淀作用,在降雨条件下所产生的面源流失量也较小,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也很小。
据调查,项目沿线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
综上分析,项目施工期各类废水对区域水环境影响较小。
3、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钻孔泥浆、岩屑。
(1)建筑垃圾
本项目建筑施工废料主要包括碎砖、废混凝土、砂浆、包装材料等,产生量与施工组织和管理关系较大,类比同类型项目施工废料产生量,预计本项目将产生施工废料50吨。
建设施工单位对建筑垃圾尽量综合利用,未能综合利用的建筑垃圾及时运至城镇指定建筑垃圾堆放场处置。
(2)生活垃圾
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按0.4kg/人·d计,产生量约为24kg/d。
环评要求施工期间,对生活垃圾采取分类化管理,聘请专人及时清运至城镇垃圾堆放场,运送途中要避免垃圾的溢洒。
同时应该特别注意对临时垃圾堆放点的维护管理,避免垃圾的随意堆放造成垃圾四处散落,并应定期对堆放点喷杀菌、杀虫药水,减少蚊虫和病菌的滋生。
(3)钻孔泥浆、岩屑
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时产生的,由水、黏土(或膨润土)和添加剂组成。
桥梁涉水施工时,修建施工围堰,避免钻孔泥浆入河,对区域水环境产生影响,同时采用循环钻孔灌注桩施工方式,使泥浆循环使用,不排放,多余泥浆干化后处置。
施工完毕后的泥浆经自然沉淀后覆土填埋处理,挖出的弃渣就近运至项目需要回填方的路段作为填方回填。
本工程施工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都得到了合理有效的处置,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4、声学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噪声影响
本项目施工期间噪声主要包括施工机械噪声和运输车辆噪声。
◆施工机械噪声
主要指施工现场使用各类机械设备产生的施工噪声。
这些施工机械包括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钻机、混凝土搅拌机、中型吊车等,在施工中这类机械是最主要的施工噪声源。
◆运输车辆噪声
工程施工中各类设备、材料和大量土石方需要用汽车运至工地。
这些运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道路交通噪声,特别是重型汽车运行中产生的噪声辐射强度较高。
因各类运输车辆频繁行驶,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交通噪声影响。
(2)施工噪声影响分析
施工机械噪声级昼间在施工点40m范围内超出标准限值,夜间在距施工点150m外噪声衰减值才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
根据现场外环境调查,拱辰路西延线沿线经过白鹤村、石燕村、鹤鸣村、西桥村农户;天新邛道路沿线经过金鹅村、白莲村、拱辰中学(有住宿)、东乡村、川王庙村、关家村、华山村、骑江村;邛窑大道延伸线沿线敏感点有十方堂小学、黄角村农户、南桥村农户。
为尽量避免施工噪声对附近居民产生噪声干扰,建设单位应采取以下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①合理选择高噪声场所位置,尤其距离道路红线不足50m的人口聚集区施工带,应针对高噪声设备采取临时性隔声措施;
②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杜绝夜间(23:
00~6:
00)施工,禁止高噪声施工设备在午休时间(12:
00~13:
00)作业;高考、中考期间时间禁止施工。
③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工程施工所用的施工机械设备事先对其常规工作状态下的噪声测量,超过国家标准的机械禁止入场施工。
施工过程对设备经常进行维修保养,避免因使用的设备性能差而使噪声增加的现象发生;
④施工操作人员及现场施工人员,按劳动卫生标准控制工作时间,并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如配戴耳塞、头盔等;
⑤施工期间施工噪声将对道路两侧的影响范围、影响程度要以张贴告示等方式告知道路两侧的企事业单位,取得了他们的谅解,防止了扰民纠纷;
⑥应合理安排施工物料的运输时间,在途径沿线的居民等敏感点路段时,减速慢行、禁止鸣笛。
⑦施工期在学校附近施工时,需要高噪声施工时尽可能安排在周末施工,若到寒暑假期间应加快施工进度,避免高噪声对学校师生产生影响。
⑧施工期在学校附近施工时,尽可能减少机械施工,尽量采取人工施工。
⑨施工期在学校附近施工时,安排专人负责指挥现场的运输车辆,避免鸣笛噪声,安排专人监督现场,做的文明施工。
另外,业主及施工单位还应根据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成人发[2016]38号)关于成都市建设施工现场管理条例:
第三章第一节噪声污染防治对施工噪声进行控制,如下:
第二十九条施工单位应当按照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防止施工噪声污染,噪声排放不得超过国家、省、市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施工单位应当将易产生噪声的作业设备,设置在施工现场中相对远离住宅、医院、学校等噪声敏感建筑物一侧的位置。
在施工现场装卸建筑材料的,应当采取减轻噪声的作业方式。
第三十条本市中、高考期间,禁止夜间施工;考试当天,禁止考场周围施工现场从事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设施工活动。
中心城区禁止施工的具体时间和要求,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决定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其他区域禁止施工的具体范围、时间和要求,由区(市)县人民政府决定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一条未经批准,禁止在夜间从事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设施工活动。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确需在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施工活动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作业前,向市或者区(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
(一)因生产工艺要求需要连续施工的;
(二)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轨道交通、供水、排水等市政基础设施,需要占用或者挖掘城市道路的;(三)在中心城区三环路范围内实施基坑开挖以及相应的清运渣土、砂石装载作业的。
5、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本工程占地分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其中施工工具及材料堆放地等属临时工程占地,工程永久占地为道路主体工程占地。
根据主体设计及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总占地103.9892.73hm2,其中永久占地为99.13hm2,临时占地4.85hm2。
占用的土地类型为耕地、园地、住宅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交通运输用地、荒地,不涉及基本农田,故本项目占地对土地资源影响较小。
(2)工程占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①土石方:
本项目土石方工程量大,土石方的开挖和路基填筑等工序使沿线的植被遭到破坏、地表裸露,从而使沿线地区的局部生态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边坡防护措施不到位,容易引发水土流失。
路基基床开挖、平整将改变、压埋或损坏原有植被、地形地貌,改变原有土地的使用功能,使征地范围内的表层土裸露或形成松散堆积体,失去原有植被的防冲、固土能力,损坏原地表抗冲刷能力。
②动植物影响分析:
随着工程的推进,将根据水土保持方案和生态恢复的措施,对路基边坡用地将进行植被恢复。
陆生生物:
项目区域动物以蛇、鼠、燕子等为主。
是工程施工将会导致局部区域的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工程区域无需要保护的动植物分布,因此不会对较大范围内的动植物分布及生境构成不利影响。
通过加强施工管理,优化施工布局,并对施工结束后的临时占地采取及时绿化、植被恢复等措施,可有效减轻工程施工对植被造成的不利影响。
项目施工期较短,施工完成后将施工期破坏的植被进行恢复。
因此,施工期对陆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水生生物:
本工程河段鱼类资源较少,无国家和省级保护的鱼类、鱼虾产卵场和天然渔场。
根据现状调查本工程涉及河段的底栖生物种类和数量较少,桥梁施工不会影响其生存和发展,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会逐步得到恢复。
③景观影响分析:
本项目沿线设置了施工场地,建筑材料的运输堆置、建筑施工场地的布置,会造成与原有环境不和谐和凌乱的感觉。
对部分地形地貌景观产生扰动。
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工程将对其占地进行绿化恢复,其景观影响亦随之消失。
(3)临时占地保护及恢复措施
①施工中加强施工管理,尽量缩小施工范围,各种施工活动严格控制在施工区域内,将临时占地面积控制在最低限度。
②表层土壤的保护和利用:
环评要求应对挖方产生的生土、熟土分开就近堆放于施工红线内;待施工结束后,再使用到要进行植被建设的地段,使其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6、对棠子沟的影响分析
根据设计资料,邛窑大道延伸线全线设2座桥梁跨越棠子沟,分别是棠子沟1号中桥、棠子沟2号中桥,故本环评就施工期对棠子沟水体保护提出以下要求:
①桥涵工程施工应尽可能避开雨季,若无法避免,则施工强度应降低。
桥涵施工开挖边坡防护、排水工程应结合路基防治措施进行。
施工前,应在桥梁两端设置好拦挡、排水措施,设置沉砂池,开挖坡顶除主体工程设计的截水措施外,对开挖造成的裸露边坡雨季应用防尘网覆盖,减少降雨对坡面的冲刷。
②桥梁基础施工应按施工要求进行,水下部分采用围堰施工,开挖料及时清运至指定弃渣场,严禁向河道内乱弃乱倒;水上部分基础回填料堆放地应采取挡土坎或草袋填土临时拦挡、布设临时排水土沟,雨季防尘网覆盖。
因基础施工过程中将产生一定量的泥浆废水,应设置泥浆沉淀池。
③桥梁基础沿河路段,需设置彩钢板拦挡防止施工土石方落入河道,桥梁基础两端应采用彩钢板拦挡,防止施工场地的落石影响施工。
④施工结束后立即采取植物措施,减少地表裸露时间,减少水土流失,植物措施落实前,须对绿化场地进行土地整理。
⑤桥梁基础施工结束后,需对河道内的施工迹地进行清理,施工散落的渣土不得影响河道正常行洪,对位于非河道内的施工迹地进行土地平整或落实复耕措施。
7、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交通影响分析
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将会妨碍附近各条道路的正常通行,还可能在一定施工阶段短时间阻断交通,或因施工现场交通指挥调度不当,导致临近施工路段路口交通堵塞,甚至可能会引发一定范围的暂时交通堵塞。
本项目在天新邛道路施工段会占用拱高路,为了保证拱辰中学及附近居民的出行,本项目设置一条临时道路:
在现有的拱高路北侧34m修建一条替换路,替换施工期占用的拱高路,替换路长约970m,宽5m、7m。
项目建完该替换路取消。
项目应合理组织施工,提高管理效率、缩短施工工期,实施单边施工单边放行,合理有效进行施工期的交通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交通应急预案,积极配合交管部门加强施工路段的交通管理,确保交通畅通,将项目施工对当地居民出行和交通运输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评价认为,只要采取了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科学合理地安排工期及进行交通疏通,项目施工对区域交通的影响较小。
(2)施工对沿线居民区的影响
项目施工引起噪声、扬尘、废水的排放对沿线环境的影响,进而影响临近住户的生活质量和办公的正常工作。
但项目采取严格的污染防治及减缓措施,可将对沿线住户和办公区的上述影响减至最低程度,而且这种影响是暂时的,随着工程的结束而消失。
(3)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本项目建设期间需雇用大量劳动力和购买大量建筑材料,这为解决沿线城市剩余劳动力问题和激活当地材料开采及加工市场提供了良好机会;项目建成后,沿线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一方面可以加快该区域的贸易流通,促进农副产品快速、及时地进入市场,以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沿线第三产业的兴起和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长足发展。
此外,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将使城区各类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卫生、通讯、娱乐等事业的交流日益频繁,农民就医更加方便,文化教育事业也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尽管如此,在项目实施和营运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对沿线社会环境带来一定不利影响,如:
施工车辆进出,将占用沿线现有道路,影响沿线居民出行;施工车辆及施工设备排放的废气、产生的噪声和激起的扬尘对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施工废水若不加以妥善处理会对当地地表水体产生影响。
根据现场调查,施工期受影响的主要是拟建道路两侧较近的居民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采取严格措施加以防治。
本工程投入运营后,将改善邛崃市城市规划区的交通条件,加速该区域的社会发展。
由于交通的便利和对外联系的加强,将带动影响区一、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亦将提高项目建设区域人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将有力地促进社会经济活动、医疗卫生、文化教育、通讯等事业的发展,这将最终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实施后,道路扬尘污染将减少,但在项目运营期间,车辆行驶激起的扬尘及排放的汽车尾气仍会造成一定的空气污染,其主要污染物为CO、NOX、THC和TSP。
为进一步减少拟建项目对区域环境空气的影响,对于运营期,环评要求相关单位做好营运期的道路交通管理措施:
(1)加强绿化措施,有针对性地优化绿化树种、绿化结构和层次,提高绿化防治效果。
在道路两侧绿化选种时,尽可能有计划选择吸尘降噪效果较好的植物,减少气态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加强交通管理,规定车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