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委员会工作计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78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委员会工作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医院感染委员会工作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医院感染委员会工作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医院感染委员会工作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医院感染委员会工作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委员会工作计划.docx

《医院感染委员会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委员会工作计划.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院感染委员会工作计划.docx

医院感染委员会工作计划

医院感染委员会工作计划

第一篇:

医院感染委员会工作计划

2022年驻马店骨科医院医院感染委员会工作计划2022年为了搞好医院管理工作,保障医疗安全。

医院感染委员会结合省卫生厅的“二甲医院的评审工作的标准”,制定2022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一、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不少于一次具体院感科负责通知委员会成员。

会议内容:

确定下半年的工作计划,总结半年院感监测情况,制定并修改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医院感染奖惩制度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考核评分标准,增加新的培训计划。

二、继续做好医院感染管理的日常工作

三、在前瞻性调查的基础上着重开展目标性监测主要针对手足外科、创伤骨科、关节脊柱科手术病人及康复科和脑瘫科长期住院病人的监测,坚持下科室查房,与临床医护人员多沟通,以便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降低我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及漏报率,从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四、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工作

1、进行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的培训。

2、进行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的调查,不定期地下科室检查医务人员的依从性。

3、要求医院各诊疗区使用洗手液

五、进一步加强消毒药械与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1

1、药械科将我院正在使用的消毒药械与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三个证件及检验报告单上报医院感染科。

2、医院感染科对每次购进的消毒药械及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进行索证、审核,并对其使用及使用后处理进行监督

3、各科室如发现消毒药械及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到药械科。

六、加强院感工作的监督力度

1、每天下科室进行院感病例的监测。

2、随时检查各科室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及登记情况、治疗室环境卫生情况及消毒隔离情况

3、随时检查手术室、供应室工作人员进入无菌间更换拖鞋情况。

4、每个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并进行汇总、分析、反馈。

5、每月底到检验科统计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及抗生素耐药情况。

6、每月底到病案室统计各科室抗生素使用情况。

7、每月统计全院一类手术病人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七、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意识。

1、院感科组织人员在院内开展多媒体讲课。

2、科室主任及护士长组织科内医务人员在本科室学习相关2

院感知识(院感科下发宣传材料)。

3、适时选派相关人员参加省级、国家级举办的院感培训班,以了解全省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发展的新趋势、新动态,提高我院感染管理水平。

八、总结及分析多重耐药菌的监测统计及分析。

九、仔细做好本年度院感工作总结,并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需要改进的问题,以书面形式上报院领导商讨解决,以促进我院院感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杜绝院内感染的暴发及流行。

驻马店骨科医院感染委员会二0一四年一月一日3

第二篇: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计划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计划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在医院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和《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主要任务:

1、在院长的领导下,定期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负责制定降低院内感染的各种措施和制度,检查督促,贯彻落实,全面负责院内感染的监测和控制。

2、每季初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研究协调解决有关医院感染方面的重大事项,对院感科开展的各项工作进行考评,对检查情况进行总结,并制订整改措施,将存在问题及时反馈科室,督促落实整改。

3、按照医院的统一部署,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并进行考核。

4、负责检查各科室消毒措施的落实情况。

开展经常性督促检查,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末进行一次院感质量检查,委员会每季度进行一次质量检查,并把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评价及反馈,重点抓薄弱环节,抓好预防性消毒、常规性消毒和终末消毒。

检查消毒效果,解决消毒过程中的问题,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

5、掌握院内感染的监测、控制动态,经常分析监控情况。

有计划地开展院内感染流行病学的分析,查明原因,提出整改意见。

6、联同医务科、药剂科对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掌握临床用药情况,查处不合理用药、无指征用药,避免对病员和带菌者使用不敏感的药物。

7、掌握医院感染报告情况,查处迟报、漏报现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按相应的规定处理。

8、规范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

ICU、手术室、血液透析室、新生儿病房、产房、供应室、胃肠镜室、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达到国家有关要求。

9、降低医院感染重点环节的风险。

通过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进行风险评估,贯彻落实各项医院感染防控措施,使医院感染重点环节的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风险降低。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发病率进一步降低。

10、切实落实医院感染防控基础性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全院手卫生设施配置符合要求,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应达到60%以上。

二、加强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

1、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部位、环节管理,进行风险评估: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标准》对重点科室进行检查:

供应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血透室、产房、新生儿病房、腔镜室、感染性疾病科、微生物实验室及医疗废物等进行随机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危险因素,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病率。

2、月完成目标:

对重点科室医院感染检查考核评分应达到>90分;

三、参与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监管

1、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关于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抗菌药物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等规定进行严格管理。

2、加强多重耐药菌、广泛耐药菌的实时监测监控,每季度发布耐药菌监测的药敏率,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3参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做好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进一步规范手术科室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4、每月开展对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后感染率的监测,做好月汇总工作。

四、要求临床科室继续提高无菌采集标本的送检率

完成目标:

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前病原送检率达>30%,感染病例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50%以上。

根据不同病例有以下情况者,必须送标本做血培养:

(1)发热≥38℃伴有:

发生VAP;深静脉留置导管48小时以上。

(2)发热≥38℃,血象高,首次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之前。

(3)初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72小时后无效者,应重复病原学检查。

严格掌握血培养指征,每月检查考核、通报,以提高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前病原菌送检率。

五、加强耐药菌监测和管理

完成目标:

每天专人监控多重耐药菌,发现多重耐药菌立即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每季度发布一次细菌培养的耐药菌情况,有效控制耐药菌导致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1、按照《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管理指南》对ICU、血透室、新生儿病房等检出耐药菌病例的科室进行重点监控。

明确、追踪耐药菌阳性的感染或定植病人,监督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标识等制度和措施的落实情况。

2、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控制的各个环节,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与技术操作规范,从医疗、护理、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等多学科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3、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机制,微生物实验室采用规范方法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ER)、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SLs)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多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的目标性监测和反馈,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建立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感染管理科的有效合作机制,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4、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传播。

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实施手卫生和隔离措施,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医院环境清洁卫生管理等。

六、环境微生物监测

目标:

环境微生物监测合格率>95%;灭菌效果合格率100%。

加强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依据循证医学原理制定《医院2022年环境微生物监测计划》,采取科室定期自查与院感不定期的抽查相结合,按时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分析整改,确保医疗安全。

七、加强重点环节与流程管理

目标:

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规程。

依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全员掌握手卫生指征及七步洗手法。

加大现场检查频率和考核力度,按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标准操作规程进行管理。

八、创建院感管理最新文化

建议医院引进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监控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全面开展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监控的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保证院感安全。

第三篇:

2022年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计划

2022年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搞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保障医疗安全,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和新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今年主要搞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医院感染监测:

1、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

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对全院住院病人感染发病率,每月下临床监测住院病人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督促临床医生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

2、医院感染漏报率调查

每半年采取回顾性监测方法,对出院病人进行漏报率调查。

减少医院感染漏报,逐渐使医院感染病历报卡制度规范化。

3、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环境卫生学监测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每月对重点部门的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消毒剂、灭菌剂、消毒灭菌物品等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根据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实施细则及抗菌药物合理管理办法”,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

三、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进行全院医务人员分层次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感染预防控制新进展、新方法,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知识等。

对护理人员主要培训内容为消毒隔离知识、医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及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

保洁人员的工作要求、消毒灭菌的基本常识、清洁程序、个人防护措施及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等。

四、病区环境卫生学及医疗废物监督管理:

1、按照二级乙等医院的管理要求,病房地面拖洗工具专用,各病房不交叉使用,对病区清洁用具要求:

每天结束后进行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并定期进行保洁效果评价。

2、对病区环境保洁工作开展全面考核和监督,制定室内、室外卫生检查考核表。

3、护理部、感染管理科加强对洗衣房的管理与考核。

4、定期督查医疗垃圾分类收集及消毒处理情况,监督管理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消毒毁形、回收焚烧处理等工作。

六、传染病管理:

按照要求搞好法定传染病管理及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的管理,防止传染病漏报及流行。

尤其要加强对重点传染病的监控与防治力度。

杜绝疫情漏报而导致疫情扩散的发生。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2022年1月4日

第四篇:

2022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计划

2022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计划

2022年,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将在上年工作的基础上,遵照“医院管理年活动”的要求,结合省卫生厅的“二甲医院的评审工作的复评标准”,提高我们医院感染质量为目标,认真履行各自相关智能,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院感染质控持续改进,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2022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一、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不少于一次

具体院感科负责通知委员会成员。

会议内容:

确定下半年的工作计划,总结半年院感监测情况,制定并修改医院感染监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