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教育科学教案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1758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蒙氏教育科学教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蒙氏教育科学教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蒙氏教育科学教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蒙氏教育科学教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蒙氏教育科学教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蒙氏教育科学教案doc.docx

《蒙氏教育科学教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氏教育科学教案doc.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蒙氏教育科学教案doc.docx

蒙氏教育科学教案doc

活动1—A—1

A.问题:

物质的三种形态备是什么?

B.所需材料:

1•黑板

2.粉笔

3.固态、液态和气态的材料(见图)

C.步骤:

1.制表说明物质的三种形态。

2.简略描述物质的三种形态:

固态、液态和气态。

3.让学生按物质的形态将各种材料分类。

4.根据形态将其他东西归类,育到你确定学生已掌握物质形态的区别。

D.结果:

学生在扩展表格的过程屮学会分辨三种物质形成的区别。

E.基木事实和补充资料:

物质的每一个形态都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很容易辨别区分。

固体有一定的形状,液体具有其所占用器皿的形状,气体可充满容器的敕个空间。

加热过稈屮,物质的形态可以从固态向气态、气态向液态转化。

冷却过稈中,转化方向相反。

干冰(二氧化碳)在室温下直接从固态转变为气态,这叫做“升华”。

F.课堂讨论思考题:

1•固体、液体和气体还有什么其他区别?

2.冰块是液体还是固体?

3.我们能改变物质的形态吗?

即我们能把固体变为液体,或是把液体转变为气体吗?

4.如何把水从液态转化为固态?

5.如何把水从液态转化为气态?

6.为什么H行车轮胎里需要空气?

7.空气里有水吗?

G.进一步探讨的有关思路:

1.往纸袋或犁料袋里吹气,并将Z封口。

研究空气的特性——例如其体积、重最、热度等。

2.把一根吸管插入玻璃杯的水屮,往里吹气,发生了什么现象?

3.研究二氧化碳的特性。

为什么在饮料屮使用它?

4.列举我们利用压缩空气的方法。

5.学习活动8—A—3,“飞机如何利用机翼起飞?

6.学习活动1—B—18,“空气屮有多少氧气?

7.把一个淋满水的气球和硬质海绵扔向地面。

讨论它们落地时形状的区别。

H.词汇积累:

1)固体2)液体3)气体4)蒸汽5)氧气6)容器7)膨胀8)收缩

活动1—A—2

A.问题:

什么是原了、分了?

B.所需材料:

1.泡沫槊•料球

2.水彩

3.细铁丝

4.铁

5.锌

7•铜

&水

9.盐

10.小苏打

6.能表现原了的电了、质了和屮了的参考资料

C.步骤:

1.简略说明物质的三种形态:

固态、液态和气态。

2.定义并描述原子和分了的概念。

3.用草图或模型表示铁、铜、锌等原了。

4.用草图或模型表示水、盐、小苏打、氧气、氮气等的分了。

5.让学生对手掌吹气并描述其感受。

告诉他们这样能感受到分子运动。

6.用参考材料作指导,让每一个学生各做一个不同的可动的原了模型。

a•用不同颜色的教料球表示质了、屮了和电了(电了可用红色,质了用蓝色,屮了用桔色)。

b.按图所示,可把质了和屮了安置在内部的小环屮。

可用任意的联接方法:

例如在舉料球上打孔,用带了捆系起来。

这个小圆环表示串在一起的质子和屮了的原子核。

c.用铁丝做一更大的环,把“电子”联接其上,它们分布均匀,且其数H等于质子数。

d.往“电子环”上联接“原子核环”。

e.把这个可动模型贴在天花板或教室里的高处。

D.结果:

1.学生向手吹气时,他们在移动空气分了。

2.通过实际动手和可动模型的演示,学生将了解原子的结构。

E.基木事实和补充资料:

1•原了是分了的基木组成物。

2.分了是原了的聚合体。

3.共有112种已知元索,92种存在于白然界,其余的已在试验室合成。

4.原子和分子都非常小,我们肉眼看不到它们。

5.100力个原子与句尾的句号大小相近。

6.无论是在固态、液态还是气态,分了总是处于运动屮。

7.物质可细分的最小且仍保留物质特性的粒了叫分了。

F.课堂讨论思考题:

1.如果分子是静止不动的,晾在外面的衣服会干吗?

2.任何物质都由分了组成吗?

3.如果分了都是运动的,为什么同体不会消散或消失?

G.进—步探讨的有关思路:

1•学习1—A—1,“物质的三种形态各是什么?

2.学习1—A—4,“物质可从-•种形态转变成另-•种形态吗?

3.学习1—A—16,“物质最细小的部分是什么?

H.词汇积累:

1)原了2)分子3)元素4)电了

5)质子6)屮了7)轨道8)蒸发

活动1—A—3

A.问题:

什么是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所需材料:

玻璃杯纸片回形针勺了

6.弹子13.放大镜

7.图钉14.有关周期表的参考材料

C.步骤:

1•术语定义:

3.元素一一由原了构成的基木纟ft合物质、原了是电了、质了和屮了纟R成。

b.化合物——由确定化学比例的原了组成的分了构成的基本组合物质。

C.混合物——两种以上万分不按确定比例的混合,各组成部分保持其本身特性。

2.辨别“所需材料”屮的备种物质属于元素、化合物还是混合物。

3.用放大镜观察沙了。

所有的沙粒都一样吗?

4.用放大镜观察食糖粒。

所有的糖粒都一样吗?

5.把冋形针、纸片、弹了和图钉都放进装有半杯水的玻璃杯屮。

6.用力搅拌。

它们的形态改变了吗?

D.结果:

1.沙粒的形状备不相同。

2.糖粒的形状大致相同。

3.玻璃杯屮的所有物质保持其原有特性。

E.基木事实和补充资料:

1•在家庭屮能找到的常见元素来源于铜、锌、铅、铁制的产品。

2.家庭屮能找到的常见化合物有盐、小苏打、氨水、水等。

3.家庭屮能找到的普通混合物有肥皂水、除垢剂、颜料、汤、色拉酱、牛奶等。

F.课堂讨论思考题:

1.混合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2.混合和溶解的区别?

3.你能列举多少种混合物?

4.空气是混合物还是化合物?

G.进一步探讨有关思路:

1.让学生将元素周期表中前10种元素列表,表示出其原子数、质量、质子数、电子数、中了数和外层电了数的不同。

2.讨论海水屮所能找到的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3.列举家庭屮能找到的10种化合物。

4.列举家庭屮能找到的10种混合物。

5.列举家庭中能找到的5种元素。

6.学习1—A—2,“什么是原了、分了?

"

7.学习1—A—9,“什么是化学变化?

&学习1—A—10,“什么是物理变化?

9.学习1—A—11,“什么是溶液?

H.词汇积累:

1)元素2)化合物3)混合物4)铁

5)铜6)沙了7)糖8)弹了

活动1—A—4

A.问题:

物质能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吗?

B.所需材料:

1•热源

2.带柄平底锅

3.儿块冰块

4•温度计(最高温度范围超过212T,即100°C)

C.步骤:

1•把冰块放入平底锅内。

2.记录平底锅内冰块的温度。

3.缓慢加热平底锅。

4.在冰块融化过程屮,按均匀时间间隔检查温度。

5.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示数。

6.继续加热。

7.在水分蒸发成蒸汽的过程屮,按均匀时间间隔检杳温度,直到大部分水变成蒸汽。

(小心施行此步骤,蒸汽可能会烫伤你的手)

&记录此时温度。

D.结果:

1•开始时,装冰的平底锅的温度约为32T,即0°C。

2.加热时冰块融化。

融化过程屮温度几乎不变。

3.再加热时,水将转化为蒸汽。

4.水转化为蒸汽时的温度约为212T,即10000

5.在普通教室环境下测试,不可能测得精确的温度值。

E.基木事实和补充资料:

热量可加快物质的分了运动并使它们距离更远。

足够的热可使同体转化为液体。

液体再转化为气体。

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融点和沸点。

融点是固体开始向液体转化时的温度。

沸点是液体开始向气体转化时的温度。

有些物质会直接从固化转化为气体,这叫做“升华”。

这些祁是物理变化。

参看1—A—9和1—A—10屮有关物理和化学变化的内容。

物质的形态转变是菲常有利用价值的。

灭火器就是利用将燃烧的气体转化为不燃烧的液体或固体而设计成的。

冰是固体。

滑冰者在固体表面滑不了冰。

Z所以能“滑”是因为在冰刀或滚子的作用下冰转化成了水。

F.课堂讨论思考题:

1.任何物质都可以以三态存在吗(固态、液态和气态)?

2.加热或降温是物质改变形态的原因吗?

3.除了水Z外,你还能说出哪种物质,可以以固态、液态和气态存在?

G.进一步探讨的有关思路:

1.可以在教室里放置T生球来观察。

它们在室温下可从固态转化为气态。

2.物质的转化是可逆的。

蒸汽可在冷的物体上冷凝,再加冰块和精盐即可冻结。

做此试验时可记录温度。

3.将你所知能存在于两态以上的物质列表:

固态和液态、液态和气态,或固态和气态。

4.学习嘉水、雾、雪的形成过程。

5•学习1—A—1,“物质的三种形态各是什么?

6.学习1—A—10,“什么是物理变化?

H.词汇积累:

1)升华2)物理的3)化学的4)转变5)分了6)融化7)沸腾8)蒸汽9)温度10)冰块

活动1—A—5

A.问题:

气体可以转化为液体吗?

液体转化为气体呢?

气体转化为固体呢?

什么是冷凝?

么是露水?

B.所需材料:

1•水7.热源

2.碎冰&带柄平底锅

3.精盐9.玻璃片

4.纸巾10.手套(用来拿热材料和玻片用)

5.玻璃罐

6.试管

C.步骤一:

1.往玻璃罐屮加碎冰。

2.往冰屮混合人量精盐。

3.把装有水的试管竖直放在冰中。

4.用纸巾或具他隔热物质将玻璃杯包裹。

步骤二

1.往平底锅里注些水。

2.加热至水沸腾。

3.戴手套,小心把玻璃片放在沸水上方。

4.将玻璃片流出的水收集在杯了里。

5.水凉后,品尝它。

它的味道“纯正”吗?

从化学成分上说,它确实是纯正的。

D.结果:

1.儿分钟后,试管屮的水气冻结。

(步骤一)

2.水滴冷凝,聚集在冰凉的玻璃片上,流入玻璃杯。

(步骤二)

E.基本事实和补充资料:

1.试管周围的冰会冷却水。

冰屮的盐可使水的温度降低到冰点以下。

当水温降到冰点时(LC即32T),水就会结冰(变成冰)。

包裹物可避免外界热量加热冰和盐的混合物。

注意:

最好在试管屮加入蒸饰水。

冰箱里的“霜”是最佳的不含矿物质的水的来源。

一片冰凉的玻璃片或是一个凉盖子,放在沸水上空几英寸处,足以冷却沸水产生的蒸汽,使Z冷凝,即通过降低气体温度使水从气态转化为液态。

2.当小水滴聚集形成大水滴时,可以说它们己经冷凝成水。

当空气屮的水蒸汽遇冷,在凉表面如植物、车辆、水泥地上冷凝时,就形成了“露水”。

F.课堂讨论思考题:

1.这一原则可以应用于家制冰淇淋否?

2.为什么要用隔热物质包裹玻璃罐?

3.是什么使物质变热或变冷的?

4.“肃点”是什么意思?

5.冷凝过程屮有压力作用吗?

6.用这一技术可以将盐水转化为纯净水吗?

步骤二中己经表明了一种方法。

G.进一步探讨的有关思路:

1.把一块布打湿,挂在外面晾干。

2.在学校用冰箱制备一些冰块,或是让学生在家屮自制一些。

3.煮沸一些水。

加入儿汤匙盐,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停止沸腾)

4.学习1—A—6,“物质的最小部分是什么?

5.学习1—A—10,“什么是物理变化?

H.词汇积累:

1)液体2)間体3)冷凝4)露珠

5)粉碎的6)调味的7)蒸发8)沸腾

活动1—A—6

A.问题:

所有固体的融点都一样吗?

B.所需材料:

1.玻璃水杯

2.双层熬锅或小煎锅

3.热源

4.立方体形状的冰块

5.温度计(烹调用的)

6.黄油

7.蜡

&糖

9.其他测试材料

C.步骤:

1.把冰块放入玻璃杯屮,记录其融化时的温度。

2.把水倒掉。

3.加热时,让学生带上手套作安全保护,防止可能的飞溅物质。

4.把黄汕放入双层蒸锅或煎锅里。

5.加热容器至黄汕融化。

6.让一名学生记录黄油融化时的温度。

7.用其他测试材料继续这些步骤。

&将试验屮测过的备材料的融点列表或逝图表示。

D.结果:

备种材料的融化温度备不相同。

E.基本事实和补充资料:

1•不同的材料在融化前需要不同的热量。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