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学案导学.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一学案导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一学案导学.docx(1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一学案导学
9、淡水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必需品,但是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地球上的多数地区缺水。
2、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
18、大多数生物都是由多细胞组成的,但也有一些生物,它们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
如草履虫、变形虫、细菌等。
4、咀嚼馒头的外皮也可以感觉到甜味吗?
为什么?
24、目前,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长征四号”运载火箭的顺利发射,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也已经发射成功,“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
9、物质的变化一般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答:
烧饭时米变成了饭;写字时纸上留下了字迹;下雨后路上的积水慢慢地变成水蒸气消失在空中;岩石风化变成沙子等。
2、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
14、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
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它的精细结构。
答:
①我们每个人要做到不乱扔果皮,不随地吐痰,爱护花草树木,搞好环境卫生,保护好身边的环境。
②力争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向身边的人宣传和倡议环保。
高中历史必修一学案导学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从方国联盟到天下共主
一、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预习提纲
建立时间:
_______。
夏历史地位:
是我国出现的___________________。
政治制度特点:
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立:
________年,商族首领_______灭夏,建立商朝。
商
礼乐制度:
作为__________,成为维护__________必不可少的工具。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⑴分封制的原因、内容和影响。
⑵宗法制实行的目的、内容和作用。
2.难点
⑴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⑵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⑶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线索勾勒
1、基本线索
2、延伸拓展
(1)由内服与外服制度到分封宗法制的演变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趋势?
(2)请结合本课所学内容,简单描述一下西周社会结构的特点。
(3)与商代的方国、希腊的城邦相比,西周的诸侯国具有哪些特点?
五、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夏朝在历史上大约存在了()
A.470年B.554年C.550年D.275年
2.现在我们的各级工职人员都有工资,那么西周是怎样解决各级官员工资问题的()
A.赏赐B.征战C.经商D.西周实行世卿世禄制
3.“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与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商朝的内外服制度B.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C.秦汉的郡县制D.西周的分封制
4.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的名称和建立时间分别是()
A.夏朝公元2070年B.夏朝公元前2070年
C.商朝公元前1046年D.商朝公元前1600年
5.以下对西周初期分封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开始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B.有利于开发边疆
C.有利于巩固周的统治D.有利于周天子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6.西周的宗法制实质上是一种()
A.选拔人才的制度B.奴隶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C.权利继承制度D.中央与地方权力相互制约与均衡制度
7.周朝礼乐制度的本质意义是()
A.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B.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C.周王有权惩罚违礼的贵族D.是一种等级制度
8.中国文化特别看重祖宗,下列与此现象有密切关系的是()
A.内服与外服B.分封制C.礼乐制度D.宗法制度
二、非选择题
9.材料题
材料一故先王之法:
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適子(通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吕氏春秋·审分览·慎势》
材料二“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
条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
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
”
————《左传》鲁定公四年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回答,材料中反映了西周实行什么样的制度?
这一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什么?
⑵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反映了西周实行什么样的制度?
这一制度下,周王处于何种地位?
10.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各有何特点?
简要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课标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二、预习提纲
(一)、背景:
从群雄逐鹿到大统一
1、周王室衰微,出现群雄逐鹿的局面
年,周平王迁都,西周灭亡,春秋时期开始。
旧有的主要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逐步瓦解,旧的统治秩序被打乱,周王室逐渐失去了天下公主的局面,分封制瓦解的主要表现是,宗法制瓦解的主要表现是。
2、秦国经过变法,逐步强大
年,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变革,
3、公元前221年,秦王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是。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中央机构:
皇权至上,表现为和。
中央政府机构三公指,各负责。
九卿指,分管着。
中央机构的特点是。
地方机构:
废分封,置郡县
和分封制相比,郡县制的特点是。
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秦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历史影响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原因、内容及其影响。
2.难点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及各自的特点。
四、线索勾勒
1、基本线索
前提特征
2、延伸拓展
(1)简要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建立原因、历史影响。
(3)结合课后的“阅读与思考”“解析与探究”,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弊,认识郡县制的历史作用。
五、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过程中灭六国的先后顺序是()
A.韩、赵、魏、燕、楚、齐B.韩、赵、魏、楚、齐、燕
C.韩、赵、魏、楚、燕、齐D.韩、赵、魏、楚、燕、齐
2.对秦朝的地方行政机构从上到下顺序表述正确的是()
A.郡、县、乡、里B.郡、县、州C.郡、县、州、乡D.州、郡、县
3.秦朝中央集权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
A.改称皇帝B.建立中央官制C.地方实行郡县制D.皇权至高无上
4.秦《峄山刻石》中说: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功(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秦古始。
”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
A.统一度量衡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修筑长城D.颁布秦律
5.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大事,就论证度量衡而言,下列最有力的证据是()
A.古籍的记载B.实物史料C.政府的声明D.历史学家的阐释
6.秦朝时,掌管司法和监察的最高长官是()
A.丞相B.太尉C.尚书D.御史大夫
7.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命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县以下不设基层组织D.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8.周初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两者()
A.都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B.都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C.都在短时间内被废除D.都有利于历史发展
二、非选择题
9.材料题
材料一秦灭六国之后“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
————《史记·平津侯主父传》
材料二“天下苦秦久矣”“伐无道、诛暴秦”。
————《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三西汉是封建专制的王朝。
它在政治机构和政区体制上承续了秦朝的制度。
————白寿彝《中国通史·秦汉时期》
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⑵材料二与材料一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⑶秦二世而亡,是一个短命的王朝,汉朝为什么仍然沿用秦朝的制度?
(2分)汉朝主要沿用秦朝哪些制度,试举两例说明。
(1分)
10.清末维新志士谭嗣同慨然道:
“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
”请回答:
什么是“秦政”?
有何特点?
第三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一、课标要求:
熟悉汉、唐到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矛盾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其演变的规律与特征。
二、预习提纲:
1、七国之乱:
A、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汉武帝集权:
A、根本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举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影响:
积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消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末藩镇割据:
A、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A、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举措:
权:
__________、钱:
__________、兵:
__________
C、影响:
积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消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线索勾勒:
1、基本线索: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2、知识拓展: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3、延伸探究:
比较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
四、重点·难点:
1、重点:
汉武帝与宋初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
(1)汉武帝措施从建立中朝、设置刺史、颁布推恩令三个方面分析;西汉“中朝”与“外朝”的划分,是中国古代行政体制的一个重大变化。
它不仅反映了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同时也反映了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解决这一矛盾的必然趋势:
皇帝必须实行专制独裁。
影响方面要注意全面把握,既有积极面又有消极面。
汉武帝后中朝成为中央的决策机构。
学生要明确,这是中央集权加强的一个重要反映面。
(2)宋初的集权措施从三个方面看:
权、钱、兵。
分析措施给宋朝带来的影响,要全面把握:
改变了分裂状况,却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2、难点:
汉武帝与宋初中央集权加强的原因。
主要要分析出削弱地方势力,巩固封建统治的意图。
另外,具体时代不同,加强集权的具体原因也得具体分析。
比如:
汉朝涉及到“七国之乱”,宋朝涉及到“唐末藩镇割据”等等。
五、能力训练:
1、汉武帝集权后,朝廷决策的重要机构为()
A中朝B外朝C内服D枢密院
2、“七国之乱”发生时,哪位皇帝在位()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景帝
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
A收回地方官的任免权B剥夺王国的封地C分割王国的封地D加强中央集权
4、宋太祖时,禁军的统领机构为()
A殿前都点检B三衙C枢密院D州郡长官
5、西汉王国问题与唐末藩镇割据问题同属()
①中央与地方的矛盾②统一与分裂的矛盾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④统治阶级与人民的矛盾
A②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6、北宋制钱谷对加强中央集权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使地方失去了割据的经济基础B保证了中央财政收入
C避免被地方官吏贪污D使北宋有足够的钱财交纳“岁币”
7、有关汉武帝置刺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位高权重B推荐选拔人才C代表中央监察地方D征收赋税
8、唐代藩镇的特点不包括()
A拥有辖区内的任免权B自行掌握税收C有强悍的武装D能控制地方的多级政权
综合创新:
9、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1)和
(2)小题:
材料一: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二:
(晁错)说上曰:
“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
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
------------《史记》
材料三: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改其枝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错。
--------------《史记》
材料四:
(主父)偃说上曰: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
”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初分封王国的原因是什么?
(2)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矛盾?
主父偃和晁错提出的解决王国问题的建议有何异同?
10、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1)----
(2)小题:
材料一:
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多以赋自赡……五代方镇益盛……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
……时方镇阙首帅,稍命文臣权之……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薄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诏殿前、侍卫二司各阅所掌兵,简其骁勇者升为上军,而命诸州长吏所部兵送都下,以补禁旅之阙。
又选强壮卒定为兵样,分送诸道招募教习,俟其精练,即送阙下。
由是犷悍之士皆隶禁籍矣。
---------------《续资治通鉴》
(1)材料一、二体现了哪个朝代的措施?
文中的上指谁?
(2)用自己的话概括材料一、二中体现的措施;并指出这样做的出发点是什么?
第四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一、课标要求:
熟悉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和元朝的行省制。
比较分析明朝皇权与以往各朝代皇权的不同之处,由此认识君主专制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预习提纲:
①背景:
秦朝确立____________的政治体制,此后中枢权力体制不断变化。
②确立:
______省、______省、(__、__、__、__、__、__六部)______省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设________,做宰相办公机构
宋
③演变:
分割相权,军权归_______,财权归_______。
元:
实行一省制,只设________
①明太祖裁撤_______,废除______,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高峰时期(明朝)②明成祖设____,享有______,但仍需皇帝
______。
2、皇权的空前加强
顶峰时期(清朝):
雍正年间,设立________,军国大事均有皇帝一人裁决。
三、线索勾勒:
1、基本线索:
2、知识拓展:
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
3、延伸探究: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不断加强是必然的。
四、重点·难点:
1、重点:
隋唐以来中枢机构的变化。
本课的主题是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隋唐以来的三省六部制是较完整的中枢权力机构;宋朝再分割相权是废丞相的前奏;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利弊兼有:
明中后期皇帝昏庸无能出现宦官专权大都源于此;但是,也确实提高了办事效率,皇帝的权威得到充分体现,皇权专制也达到了顶峰。
2、难点:
理解皇权和相权存在矛盾,加强皇权势在必行。
这属于理解性问题。
为什么皇权不断加强?
为维护皇权的核心地位,维护皇帝的权威。
在封建社会,政权的巩固,社会的稳定,都依赖于此,从而造成了社会对皇帝的崇拜。
结果,导致了近代民主共和制的建立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
五、能力训练:
1、我国封建社会宰相制度确立和废止的朝代分别是()
A商朝、元朝B秦朝、清朝C西汉、明朝D秦朝、明朝
2、丞相废除后,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主要机构是()
A枢密院B内阁C军机处D殿阁大学士
3、门下、尚书、中书三省的名称最早出现于()
A西汉B魏晋南北朝C隋朝D唐朝
4、下列朝代中,没有中书省机构的是()
A隋、唐B唐、宋C宋、元D明、清
5、下列措施中,使皇权不断得到加强的是()
①三省六部制的确立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清朝军机处的设立④汉朝的郡国制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6、在下列机构中,其长官行使的职能与秦朝的丞相相近的是()
A(唐)门下省B(宋)枢密院C(宋)度支D(元)中书省
7、“票拟”是()
A大臣的奏章B殿阁大学士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C皇帝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D阁臣帮助皇帝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8、中央集权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中后期以后)消极因素逐渐增加的主要原因()
A阶级矛盾激化B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
C出现宦官专权D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综合创新: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1)---(3)小题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唐)太宗曰:
“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
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
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无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
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青说:
“法者,国家所有布大信于天下;言者,不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所忿而许杀之,既如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太宗收回成命,对他说:
“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
————《贞观政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圣旨包含了那些人的意见?
(2)材料二说明唐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这种特点产生的主要取决于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两种权威的冲突?
结局说明了什么?
10、概括指出自唐宋以来的政治制度的变化呈现出的特点。
第二单元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课标要求】
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学习方法】比较法、概括法。
【学习过程】
一、爱琴文明
1、爱琴文明是指分布于及文明,包括与。
2、克里特文明:
时间:
特点:
3、迈锡尼文明:
时间:
特点:
探究:
结合课本32页图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产生的影响。
二、古希腊城邦政体
1、古希腊城邦
存在时间:
概念:
海外殖民扩张:
原因:
结果:
2、城邦政体
城邦特征:
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城邦政体分为、
、、、。
这种划分主要是根据
。
探究:
古希腊城邦政体有哪几种形式?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线索勾勒】
“
【自我检测】
1、下列关于爱琴文明的叙述,哪一项不符合史实()
A.爱琴文明是指分布于爱琴海诸岛及其周围地区的文B.爱琴文明是希腊文明的开端
C.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D.爱琴文明历时已久,经久不息
2、迈锡尼文明与克里特文明的不同之处是()
A.是君主制国家B.有线形文字C.有王宫建筑D.好战尚武
3、以下政体中,不属于希腊政体类型的是()
A.民主制B.贵族制C.君主制D.君主立宪制
4、伯利克里说:
“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
”其中的“公民”是指()
A.全体国民B.全体成年国民
C.所有的成年男子D.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
5、公元前8世纪,希腊本土开始出现希腊人建立的城邦,其中最重要的是()
A.斯巴达和雅典B.斯巴达和马其顿C.雅典和波斯D.波斯和马其顿
6、下列对古代希腊城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公元前8—6世纪希腊城邦发展起来B.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
C.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D.希腊各城邦均隶属斯巴达
7、下列关于古代希腊城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民主政治有了高度发展B.其实质是奴隶主的民主
C.有利于希腊文化的发展D.是迄今为止最完美的民主典范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
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
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
……
——黑格尔《历史哲学》
材料二海也者,能发人进取之雄心者也。
陆居者以怀土之故,而种种之系累生焉。
试一观海,忽觉超然万累之表,而行为思想,皆得无限自由。
彼航海者,其所求固在利也。
然求之之始,却不可不先置利害于度外,以性命财产为孤注,冒万险而一掷之。
故久于海上者,能使其精神日以勇猛,日以高尚。
此古来濒海之民,所以比于陆居者活气较胜,进取较锐……
——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
请回答:
(1)黑格尔与梁启超在分析沿海与内陆居民精神气质时,有何相同认识?
(2)结合古希腊与古代中国,分析二人的说法是否合理?
如何认识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课标要求】
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习方法】概括法、比较法。
【学习过程】
一、雅典民主政治的产生及具体措施:
1、民主产生的背景
希腊城邦雅典是的发源地。
古希腊进入文明社会之初,实行。
在公元前8—7世纪时,以取而代之。
贵族制是一种制度,因此必须实行的法治原则。
公元前7世纪末,贵族与平民尖锐对立,平民准备以武力推翻贵族政权。
年,梭伦进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2、民主制的确立
年,平民领袖当选为执政官,进一步实行民主改革,最终在雅典确立了。
名词:
陶片放